蓮花寶地的疫症故事
在这本书中可读到,物资和科技都更为贫乏的年月里,澳门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瘟疫,重新找到平安和喜乐。
中外文化交匯共存的典型案例——讀《澳門古籍藏書》
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可以窥见这个奇迹般的城市的“书房一角”。
關於吃,你怎可能講得過澳門人?
唯一忠告是睡前勿翻此书,不然定会有吃宵夜的冲动了。
《愛情利率》的個性化報告
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共鸣,而是体认到现实;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感动,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意象体系,来呈现诗人眼中的世界。
評《澳門編年史》
该书是迄今为止澳门历史研究中规模最大、涉及澳门历史研究最深最广、表现新资料最多,亦是最具分量的澳门历史研究著作。
感受歷史的痕跡
作者在书中除了说明每件文物建筑的修复及再利用的过程,还带出他的情感表达,达致理性与感性融合在一起,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心路历程,也感悟到文物建筑的保护实在不易,需要社会大众共同合作参与。
評介林廣志《澳門之魂:晚清澳門華商與華人社會研究》
本书的出现,可谓填补了澳门近代经济史、社会史及华人研究的空白,甚至对于明清时期澳门经济史的研究亦有贡献。
澳門回歸與語言發展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人们了解澳门特区成立以来的语言状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以了解过去20年语言学人们在澳门特区建设中所作出的独特的贡献。
詩家大愛如泉湧——讀李觀鼎《滴水集》兼及澳門詩人作品印象淺議
有一股涓涓清流从他的诗中流向我的内心,被浸润,被滋养,如新春的细雨,于无声中打开一幅幅心灵的画卷,引人入胜,让人驻足,如沐春风。
在澳門尋一個神跡——讀太皮《神跡》
读短篇小说集极为过瘾,花同样的时间,读几倍之多的故事,有种赚了的感觉。
关家熹
澳門人的“面相”
这些或长或短的小说,有相同的舞台:澳门;有类似的“文青”调性:简约、悠闲、写意,一切都好像慢吞吞的,读来特别像澳门。
郑国伟
《狼狽行動》: 黑色城市,荒誕故事
作者运用手中的一支健笔,为近年在高速发展大潮下随波逐流的澳门,拍了一张“快照”──记录下这群必将淹没在“大论述”历史洪流里的“小人物”心声。
邓晓炯
▸▸“澳门虚拟图书馆”品读视角文章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