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性主題“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2011-2021

張澤珣

由澳門基金會主持的文化藝術推廣項目“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2011-2021年),這個項目開展逾十年,一百位澳門藝術家參與。它以一種龐大的敘事方式展開了一個群體的“集體回憶”長卷,它代表的是一個群體的記憶遺產中標誌性的元素,無論過去或現在,這種“集體回憶”敘事性主題藝術代表著一個地區自身的文化。“藝推計劃”不僅對澳門文化藝術發展具有象徵性意義,而且對“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奠定了澳門視覺文化體系以及更寬廣的發展空間願景,提供閱讀澳門文化名城的可視長卷。

2011年,澳門基金會主持的“藝推計劃”項目啟動,旨在“為默默耕耘的澳門藝術家們塑造一組栩栩如生的群像,也將澳門城市的靈性活靈活現的展示出來”, 並將參與“藝推計劃”的一百位藝術家作品出版成“澳門藝術家叢書”。逾十年間展示來自一百位澳門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生活的背景不同,他們出生在上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年齡介乎40歲至90歲,有出生在本土、有移民定居在澳門,這一群體的藝術家代表著不同時期的藝術追求與時代風尚。

在十年“藝推計劃”中,展覽的藝術類別從平面到立體,藝術創作內容從傳統到現代,藝術創作形式既有中國藝術媒介也有西方藝術媒介表達。作品以多元的藝術形式展示當代澳門藝術家的理性精神,題材內容反映當代澳門藝術家對個人、社會和歷史的高水準思考,而更多的創作是敘述歷史發展的文化脈絡和人文精神,創作出豐富多樣的優秀作品。從一百位藝術家創作背景來看,傳達了澳門藝術家更加獨立的理性思辨,在多元的、跨文化交流中尋找自我的研究創作方向,不僅希望能找尋傳統的文化根基、鄉土的眷戀,而且試圖將歷史和現代生活的連續性重新建立起來。澳門的藝術家們始終都在思考找尋在這片土地上弘揚和光大原本的藝術傳統意識,而且,有足夠的作品顯示,無論藝術家們創作根基來自何方,對於原本的藝術傳統就越是珍視,追求也更顯執著,並生產出富有新意又兼具歷史感的藝術作品。

圖1:藝術家於“藝推計劃”雅集中創作

中國美術的歷史一直有著很強的敘事性傳統,從青銅時代所展現的國家禮器的象徵,到畫像藝術傳達的社會生活長卷和蓬勃向上的時代審美精神;從秀骨清像與褒衣博帶的飄逸自然、重精神氣韻,到曹衣出水與吳帶當風的異域風格與中國傳統的審美要素。這種敘事性不僅有著自身的邏輯系統,而且形成了自己特殊的審美需求,傳統力量在自身的文化體系中延續性地演變。

圖2:市民參觀“藝推計劃”展覽

如果把“藝推計劃”放在中國近代美術發展史中去考察,澳門藝術家的創作是與不同時代的特定生活相關聯,每一個時期各種藝術形式必然會在人類的生活中留下“記憶儲藏”的片斷。這些存在於人們心中的“集體記憶”使澳門藝術家們不斷挖掘永恆的藝術生命價值。一百位藝術家將自己生活中的“記憶儲藏”以視看的方式展現出來,這些記憶的碎片串聯起來,組織成一個前後連貫的生活系列。透過一百位藝術家的展覽,喚醒我們生活中曾經失去的“記憶”。一方面,從2011年至2021年“藝推計劃”開展期間,不僅將眾多的澳門藝術家聯繫起來,拓展了藝術發展途徑,而且使每一位藝術家個人的藝術生命上升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另一方面,透過“藝推計劃”一百個展覽,以及20多場的展覽配套活動,有效塑造人文澳門的形象,帶動了區域文化藝術的活力。

圖3: 配套活動中藝術家示範創作

圖4:藝術家指導配套活動參加者

十年“藝推計劃”展示了澳門藝術家們豐厚的東西文化藝術知識,使他們對本土文化的思考,也擁有世界文化藝術的視角,將民族文化的審美精神融入在其作品中,同時也以多元的藝術形式和理性的創作思維,使作品跨越藝術語言和形式,呈現出更多中國人的精神與情感。

在共建人文灣區的精神指導下,回望澳門基金會主持的“藝推計劃”項目走在時代的前列,以豐厚的歷史研究和人文關懷,傳遞出對澳門藝術家真摯的尊重和愛護,“藝推計劃”凝聚和團結本地文藝界,形成了全新的、更具審美趣味和時代特徵的澳門藝術風格。透過一百位藝術家展覽交流,重拾在人們生活中留下“記憶儲藏”的片斷,它不僅凝聚本地藝術界,更是凝聚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澳門人的家國情懷。“藝推計劃”標誌著澳門文化藝術的新時代,從人文澳門走向人文灣區,向世界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

圖5:藝術家於“濠藝百粹──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回顧展”合影

注釋:
1. 吳志良《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總序。

進階搜尋|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