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寶地的疫症故事
安好
圖1 《澳門瘟疫簡史》封面。
新年伊始,病毒再度變種,新冠肺炎疫情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疫情初期,還有不少人以2003年的“沙士”和是次新冠相比,如今都覺得不可同日而語。事實上,對澳門而言,瘟疫遠不只這兩場。自開埠至今,霍亂、鼠疫、天花、痳瘋、肺結核、瘧疾、麻疹、大流感、小兒麻痺、登革熱、愛滋病……多場瘟疫在澳門留下過痕跡。而《澳門瘟疫簡史》正是搜羅各式歷史材料進行逐一採訪後,整理而成的結集。
在這本書中可讀到,物資和科技都更為貧乏的年月裡,澳門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走過瘟疫,重新找到平安和喜樂。
記性好的,或許對於2019年竹灣海灘驗出霍亂弧菌一事仍有印象。原來霍亂在澳門的首次記錄在1820年,至今已逾兩百年了。鼎鼎大名的鄭觀應,在編寫《盛世危言》之餘,在澳期間也編寫醫書,其中包括《霍亂驗方》。據書裡記載,彼時針對霍亂的防疫舉措中,也有隔離、居所消毒、醫生申報病例、發佈中葡雙語的預防措施指示,以及對外來旅客進行醫學檢查等,更重要的是,都有了疫苗。只是,當年因為華人對澳葡政府的不信任,不少居民拒絕注射預防針,令瘟疫一再爆發。時日過去,後來的霍亂瘟疫,都在居民大規模接種疫苗後得到平息,時至1963年,澳門再也沒有出現霍亂大流行了,即使後來出現零星確診病例,也沒有蔓延。
圖2 接種疫苗。鏡湖醫院收藏,蔡少民提供。(“澳門記憶”文史網:p0024674)
除了治療及預防疫症的爆發,因患病而引發的心理問題亦不容忽視。其中最常面對歧視的,莫過於愛滋病。書中記載,當局及社會各組織都以自己的方式去接觸和關懷愛滋病患者,更由此引申出青少年性教育、性行為保護措施、針筒吸毒等議題。歧視皆因認知缺乏,能夠多一點了解,便能多一點包容。減少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功利一點來看,也避免培養出報復心態,同時也在保護自己。
說到歧視,澳門在過去兩年的抗疫歲月裡,也出現過數次較強烈的集體輿論,例如疫情初期的海外回澳留學生、去年中期的“一家四口”及“保安群組”。不少人指責確診者破壞“蓮花寶地”的安穩,但讀畢此書,回想兩百年間的澳門瘟疫史,誰又敢輕言“蓮花寶地”四字?瘟疫的出現,從來都是壞消息,但如何面對瘟疫,卻是抗疫勝利的關鍵。倘若社會也能從書中的各種歷史足跡得到啟發,願意在疫症面前釋出更多的善與愛,相信這段路也將更快走到終點。
圖3 疫症無情,人間有愛。Foreverchan攝及提供。(“澳門記憶”文史網:https://bit.ly/3VeQny0)
轉載自安好:《蓮花寶地的疫症故事》,《澳門日報》,2022年1月9日(閱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