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曉閔
發表日期:2021.6
語種: 中文
關鍵字: 新冠肺炎疫情
類別: 文化/禮俗
登錄號:p000053
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對全世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干擾,它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全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死亡人數突破了300 萬,確診人數超過1 億4 千萬,導致很多家庭破裂,企業破產,劇烈地破壞了社會的進程,使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員和巿民面對新的挑戰。這場大流行疫情還考驗了我們的個人應變能力—這也是目前本澳青年需要加強的能力之一。在澳門特色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本文嘗試探討新冠肺炎疫情下,澳門青年在文化產業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澳門人口密集,人員流動性大,居民能否遵從配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等個人預防行為,對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通過對比2020 年4 月至2021年2月三次有關澳門居民個人預防行為調查的數據,分析居民在不同抗疫階段的個人預防行為的實施情況及變化趨勢,冀能為未來加強澳門市民的抗疫能力、防止疫情的反彈提供方向性的建議。 此外,本文亦分析了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受疫情影響情況、遵循抗疫行為的相關動機與遵從個人預防行為之間的相互關連,從而協助瞭解不同組別群眾的狀況,為加強及改進宣傳措施提供參考。
唐國傑; 何牧; 陳泓鐳; 余永逸; 胡文詩
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時,澳門特區政府採取了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使得澳門的疫情非常輕微。本文採用文獻分析法,簡要介紹了澳門新冠肺炎疫情的整體情況,全面地回顧了澳門特區政府的抗疫措施,發現其亮點如下:(1)精準搜集和深入分析信息;(2)快速反應,尤其在通關檢測、隔離和口罩供應等方面;(3)措施果斷:取消大型慶祝活動、關閉賭場、推遲開學等等;(4)大力推行經濟援助,尤其是消費卡、收入補貼等。最後通過國際媒體評價與澳門居民的民意調查,反映出澳門特區政府抗疫措施的及時有效。但面對經濟的下行壓力,澳門特區政府未來的挑戰依然巨大。
李略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澳門作為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雖然成功控制住了疫情在境內傳播,但以服務出口為主的整體經濟卻在此危機下大幅下行,支柱產業博彩及旅遊業嚴重受挫,第一季度經濟生產總值實質變動率已經跌至-48.7%。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和後續經濟走勢的不穩定性,澳門政府需要汲取和借鑒國內外應對的相關經驗及教訓,實施經濟政策和提高政府管治能力,圍繞疫情防控、救助紓困、緩釋風險、穩定金融經濟等精準展開,在渡過難關的同時謀求疫情後的經濟發展,提高經濟調適能力,推動經濟多元發展。
盛力; 馬志成
澳門在2020年1月22日出現首宗新冠病毒肺炎確診個案,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澳門市民的生活生產造成了極大衝擊,疫情阻斷了人流、物流,影響到澳門、中國甚至全球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經過近年發生多次重大事件,澳門出現不確定性風險和災害已是趨向常態化,要學會與風險共存,構建韌性城市是讓澳門走向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新方向,韌性強的城市對不確定性擾動的適應調整能力強,而韌性弱的城市應變能力不足,甚至經歷危機之後一蹶不振。本文嘗試探究澳門城市韌性程度以及後疫情時期澳門發展韌性城市的新思路。
余渭恒
新冠肺炎(COVID-19)自2020 年初大規模爆發之後,已經席捲全球,而距離上一次“非典型肺炎”(SARS)的爆發,也僅僅過去了十七年而已。澳門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微型社會之一。微型社會如何處理應對全球性的疫情,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課題。澳門同時經歷過非典和新冠肺炎的防治過程,比較和總結澳門特區政府在兩次病毒傳染過程總防疫、控制,治疫的經驗,以及所處內外時代背景的異同,分析澳門在本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優勢和局限,可以為未來澳門進一步改進公共行政管理,更好地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提供參考和借鑒。
王齊超; 王建偉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澳門各高校在2020 年2月陸續開始線上授課,高校教師需要系統地掌握網絡教學的方法,學生也需要充分適應全新的學習方式。大學英語是在澳門就讀的大部分非英文學制本科生的必修課程,其中基本的教學、互動、練習和報告等內容都可以通過網絡課堂完成。對澳門高校的大學英語網課具體情況進行調查,並將其和其他地區類似課程的授課情況進行比較,可以總結出澳門的大學英語網課的獨特之處。在此基礎上,將網課的利弊和傳統課堂的優劣進行比較,互相結合並取長補短,可為將來的大學英語教學提供經驗和參考,進一步完善課堂。
徐威; 麥雁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