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更多
  •  最新至最舊
  •  最舊至最新
  •  熱門
  •  隨機探索
    類型
  • 圖書(158
  • 期刊(142
  • 論文(24
    學科
  • 社會科學(324
    • 經濟/商業(324
    • 社會(21
    • 政治/行政(18
    • 文化/禮俗(8
    • 教育(4
    • 統計(2
    • 法律(2
    顯示更多
  • 歷史/地理(9
    • 歷史(9
    顯示更多
  • 語言文學/藝術(3
    • 文學(2
    • 新聞(1
    顯示更多
  • 綜合性(2
  • 哲學/宗教(1
  • 科學/技術(1
    • 應用科學(1
    顯示更多
    作者
  • 柳智毅(78
  • 楊允中(40
  • -(35
  • António, Nelson José dos Santos(28
  • Noronha, Carlos(26
  • Virgínia Trigo(23
  • Tiffany Lam(15
  • 蘇振輝(12
  • 鄧安琪(12
  • Bernadette Ozório(11
  • Leonel Miranda(11
  • 劉本立(8
  • 曾澤瑤(8
  • 陳守信(7
  • 吳志良(7
  • 林廣志(7
  • 郝雨凡(6
  • 朱深勇(5
  • 婁勝華(5
  • 連信森(5
  • 陸美嫦(5
  • 唐繼宗(5
  • 阮建中(4
  • 顧向恩(4
  • 周永群(4
  • 蕭志成(3
  • 盛力(3
  • 廖國瑛(3
  • 袁持平(3
  • 郭小東(2
  • Sá, Gonçalo César de(2
  • 李淑冰(2
  • 曾忠祿(2
  • 張楊(2
  • 王長斌(2
  • 余振(2
  • 楊曦(2
  • 周平(2
  • Kong, Siew Huat(2
  • 賴嘉偉(2
  • 黃穎祚(2
  • 劉昭瑞(2
  • Henry Steele(2
  • 謝四德(2
  • 楊繼超(2
  • 胡根(2
  • Teixeira, António(2
  • 霍志釗(2
  • 蔡珮玲(2
  • 劉名珍(2
  • Dinis, José Rocha(1
  • Hitchcock, Michael John(1
  • 黃啟臣(1
  • 文彤(1
  • 馮邦彥(1
  • 蒲小紅(1
  • 楊開荊(1
  • 邵宗海(1
  • 宋慶彬(1
  • 林浩然(1
  • 嚴正(1
  • 易在成(1
  • 周維平(1
  • Álvaro Augusto da Rosa(1
  • 楊秀玲(1
  • 薛瑾(1
  • 梁華峰(1
  • 高勝文(1
  • 余達緯(1
  • 許子琪(1
  • Pedro Coreia(1
  • 丁浩(1
  • 顧錚(1
  • 李國強(1
  • 梁嘉豪(1
  • Zhu, Lichao(1
  • 張靜華(1
  • 詹其檉(1
  • 林智峰(1
  • Xueli Wang(1
  • 譚戈平(1
  • 《澳門日報六十周年紀念特刊》編委會(1
  • Inohara, Hideo(1
  • Zhou, Xiu(1
  • Lam, Tiffany K. P.(1
  • 林永佳(1
  • 李紅(1
  • 蔡永君(1
  • Thomas Pressentin(1
  • 楊少華(1
  • 劉洋(1
  • 徐永勝(1
  • 顧新華(1
  • 袁嘉(1
  • 李雁玲(1
  • Jorge R. S. Basto(1
  • 夏桂年(1
  • 陳洋洋(1
  • 盛妮(1
  • Bonn, Mark(1
  • 鄧思平(1
  • 蕭志偉(1
  • 劉伯龍(1
  • 邢榮發(1
  • 黃以霞(1
  • 鄭煒明(1
  • 杜偉明(1
  • 殷悦(1
  • 羅劍明(1
  • 章明(1
  • 劉正瑋(1
  • 盧兆興(1
  • Ramos, Rufino(1
  • 石永東(1
  • 李振國(1
  • 李軍(1
  • 李鴻階(1
  • 田青(1
  • 阮大元(1
  • Almeida, Daniel Freire e(1
  • 莫世祥(1
  • 陳建新(1
  • 余永逸(1
  • 楊鳴宇(1
  • 胡錦漢(1
  • 郭曉康(1
  • 郭健青(1
  • 葉農(1
  • 鄞益奮(1
  • Wilson, Rex(1
  • 周運源(1
  • Zhou, Nan(1
  • 梁文慧(1
  • 馬志成(1
  • 劉丁己(1
  • 劉毅(1
  • 傅曉青(1
  • 魏丹(1
  • Kim, Jong-Hyeong(1
  • Loo, M. Y.,Jasmine(1
  • 黃漢強(1
  • Martin, E. F. Jr.(1
  • 陳美嫦(1
  • Machava, Almeida Zacarias(1
  • 吳倩怡(1
  • 許金仙(1
  • 陳逸鋒(1
  • 鄭天祥(1
  • 楊道匡(1
  • 莫紫瑩(1
  • 盧珺笛(1
  • 譚展雲(1
  • 何偉鴻(1
  • Robertson, Jennifer L.(1
  • 曹坤華(1
  • 路家(1
  • 梁錫雄(1
  • Cipriano, Ana Cândida Muniz(1
  • 崔冠傑(1
  • 隋廣軍(1
  • 鄺錦鈞(1
  • 李嘉曾(1
  • Tadashi Umezawa(1
  • 王耀(1
  • 張恒(1
  • 鄧偉強(1
  • 陳繼春(1
顯示更多
    出版
  • 澳門經濟學會(121
  • 澳門基金會(72
  •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33
  • 澳門博彩研究學會(22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5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1
  • 澳門大學(9
  • 澳門學者同盟(8
  • 澳門電子金融產業貿易促進會(4
  • 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4
  • 澳門社會科學學會(3
  • 澳門國際研究所(2
  • 商務印書館(2
  • 澳門大學出版中心(2
  •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
  • 澳門日報出版社(2
  • 中山大學出版社(2
  • 中山大學(2
  • 思路智庫(2
  • 澳門物流業發展策略研究課題組(1
  • 科教文出版社(1
  • 澳門房地產聯合商會(1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
  • 澳門廣告學會(1
  • 暨南大學出版社(1
  • 同趣文藝工作室(1
  •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1
  • 澳門理工大學“一國兩制”研究中心(1
  • 澳門出版產業商會(1
  •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1
  • 澳門海港歷史文化協會(1
  • 廣州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1
  •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澳門研究中心(1
  •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
  • Routledge(1
  • 人民出版社(1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1
  • 澳門理工大學(1
  • 廣東人民出版社(1
顯示更多
    語言
  • 中文(264
  • 英文(68

澳門經濟景氣指數( 2017年09月 )

柳智毅 | 澳門經濟學會

9月份澳門經濟景氣:外熱內冷 澳門經濟學會發佈2017年9月澳門經濟景氣指數指,本澳經濟景氣已逐步從颱風“天鴿”影響中恢復,澳門旅遊局亦與業界達成共識,於9月2日開始恢復接待旅行團,絕大部分住宿酒店、餐飲、零售等服務行業已逐步恢復如常。經綜合計算,本澳2017年9月經濟景氣指數由8月的5.6分(經修訂指標體系)上調至本月的5.8分(10分為滿分),升幅為0.2分,屬指標體系五個分級中的穩定水平,反映9月本澳經濟逐步從颱風“天鴿”影響中恢復。 本月經濟景氣指數共計三項指標評分有所回升,其中9月貨物進口按年上升16.5%,經濟景氣指標評分為6分,按月分數上升2分,反映消費需求增長穩定;9月份入境旅客量方面也按年增加2.4%,指標評分為5分,反映,旅客數目有穩定增長,旅遊業及相關行業可望得到持續發展;而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指標則較上月上升1分至10分滿分,為近年新高,反映內地消費者對當前經濟形勢評價和對經濟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預期以及消費心理狀態快速好轉中。不過9月就業人數持續減少,按年下跌3.3%,因此就業人口的經濟景氣指標評分下降2分至0分的低迷水平。 此外,從三項領先指標包括貨幣供應M2、博企月度收市平均價、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來看,整體經濟領先指數較8月份上升0.4分至7.7分,仍屬於偏熱水平,顯示本澳經濟前景較為樂觀。 目前,我國內地仍處於較。經綜合十項指標的評分,目前內地經濟形勢或經濟前景較為樂觀,對本澳經濟有正面、積極的作用,但反映內部經濟實體運作的就業人口指標卻持續減少,經濟學會研究組認為,本澳9月份的經濟景氣處於循環擴張期的低基期,出現外熱內冷現象,若果擺脫這種“外熱內冷”現象,經濟景氣的榮景可能較難持續,建議政府多加留意。

澳門經濟景氣指數( 2017年08月 )

柳智毅 | 澳門經濟學會

經濟景氣指數不僅可以反映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形勢,還能對經濟未來的走勢進行預測及預警。澳門經濟學會結合本澳實際情況,編制了包含澳門貨幣供應M2、博企月度收市平均價等十項指標在內的澳門經濟景氣指數,並從2017年6月開始發佈,且於8月進行一項指標修訂。經綜合計算,2017年8月受颱風“天鴿”影響,本澳經濟景氣指數由7月的6.3分(經修訂指標體系)下調至本月的5.6分(10分為滿分),降幅為0.7分,屬指標體系五個分級中的穩定水平,反映8月本澳經濟受到“8.23風災”衝擊下尚能穩定發展。(詳見報告相關圖表) 受8.23颱風“天鴿”襲澳影響,為騰出資源救災及進行災後復原工作,特區政府旅遊局要求於8月25至30日暫停接待旅行團客,估計超過2000旅行團受到影響,酒店入住率亦急速下跌,導致8月經濟景氣指數變化較大,在十項指標共錄得6項指標評分有所下降,其中包括貨物進口、入境旅客量、酒店及公寓住客三項指標評分較上月下降2分;貨幣供應M2、博企月度收市平均價以及博彩毛收入則較上月下降1分。反映了受8.23風災的影響,本澳進口貿易、旅遊及博彩行業均受到較大衝擊。但從三項領先指標包括貨幣供應M2、博企月度收市平均價、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新指標)來看,雖然博企月度收市平均價下跌1分,由偏熱水平下降至穩定水平,但整體經濟領先指數與7月份持平,維持在7.3分的偏熱水平,顯示本澳經濟前景仍然較為樂觀。 此外,本景氣指數原有一項“全澳新動工樓宇建築面積(商鋪、辦公室、工業)”指標,但考慮到目前澳門土地資源緊張,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新動工樓宇建築面積的多寡未必能與現實經濟景氣掛勾,而是受到土地資源緊張和行政效率等相關問題的制約,因此研究小組決定對該指標進行替換。考慮到澳門屬於微型經濟體,經濟領域方面對外依賴程度較高,尤其是內地。本澳經濟景氣的好壞與內地旅客消費力息息相關,因此本月景氣指數新增一項 “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 指標取代原有“全澳新動工樓宇建築面積(商鋪、辦公室、工業) ”指標。

澳門經濟景氣指數( 2017年06月 )

柳智毅 | 澳門經濟學會

世界各地除了用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數據來衡量經濟發展狀況外,目前有很多國家或地區都有各自的一套評估自身經濟景氣情況的工具,讓各地的政府官員及民眾透過指標認知當地經濟的景氣。經濟景氣指數比GDP更能反映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形勢,也可以對經濟未來的走勢進行預測及預警,因此又被稱為宏觀經濟的"晴雨錶"或"預警器"。 近年來,就實際層面來看,本澳各行各業的營商環境/情況不盡相同,博彩企業發展與社區經濟(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存在不平衡,特區政府需要更全面、更準確、更及時了解和掌握觀經濟現狀和變化,編制澳門自身的經濟景氣指數的需求更為突顯。因此,為配合特區政府科學決策的重要施政理念,本研究透過參考、借鏡外地編制經濟景氣指數的做法,結合本澳實際情況,編制了包含十項指標在內澳門經濟景氣指數,指標囊括了澳門的貨幣供應M2、博企月度收市平均股價、新動工樓宇(包括商鋪、辦公室、工業)建築面積、博彩毛收入、貨物進口量、入境旅客量、酒店及公寓住客、就業人口、消費物價和失業率數據。以景氣的好壞來評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情況,冀研究成果有助特區政府更全面、更準確、更及時瞭解和掌握觀經濟現狀和變化。 經計算分析,2017年6月,本澳經濟景氣指數總分由5月的56分微升2分至58分,平均分則由5月的5.6分上調至本月的5.8分(10分為滿分),升幅為0.2分。該月景氣評分5.8分,屬指標體系五個分級中的相對穩定水平,而5.8分則屬於今年上半年較高的分數,反映6月本澳經濟有所改善,相對平穩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澳門發展策略

楊允中; 柳智毅 | 澳門經濟學會

粵港澳三地之間在地緣基本上是一體、人緣相親、文文相通,區域合作歷史悠久、內容多元豐富。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發展的概念,很早在三地坊民就有不少的討論,三地政府也做了一些基礎性的研究。 2017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自始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層面。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第五屆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之時,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於2017年7月1日分別代表國家發改委、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香港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框架協議》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簽署,意義特別重大,影響特別深遠,並同時標誌着大灣區發展規劃的重要階段性成果。《框架協議》確立了在大灣區建設中的七大合作重點領域,這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方向和主體內容,本研究就上述七大合作重點領域作了必要的探討和分析,並結合本澳自身實際情況,重點建議(清單)如下:一、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二、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三、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四、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五、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六、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七、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設

進階搜尋|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