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人物族群──和諧文化的源泉

澳門土生葡人

澳門土生葡人

圖書類

鄧思平 | 2009年

本書分別從發展歷程、宗教信仰、獨特語言、飲食習慣和藝術文化等方面對澳門土生葡人這一特殊族群的產生、發展、風俗和日常生活進行了系統、全面的介紹。讀者可以從中領略到中西文化在澳門的交流與融合,以及這種交流對雙方產生的影響。


澳門葡籍教育家

安文哲 | 2014年

本書通過介紹江沙維、伯多祿、高詩華、文第士、高若瑟、白樂賈、高美士、文德泉、潘日明、飛雅德和白妲麗這11位傑出的葡裔教育家在澳門的思想、事業和事跡,展現出了這批葡裔知識分子在傳播葡萄牙文化、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建設澳門獨特的文化個性方面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澳門晚清華商

澳門晚清華商

圖書類

林廣志 | 2015年

本書分別敘述和總結了王祿家族、何連旺家族、曹有家族、馮成家族、盧九家族、蕭瀛洲家族這些華商家族在澳門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活動事迹和歷史貢獻,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澳門歷史發展軌跡,這對於探尋澳門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推動澳門當下和未來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啓示和借鑒意義。


澳門富紳高可寧

張恒、劉正瑋 | 2020年

自開埠以來,澳門這座小城誕生眾多顯赫的家族,以高可寧為代表人物的高家即是其中之一。高可寧的一生,既是富商、實業家、慈善家,又曾頂著“經濟漢奸”的爭議身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他開辦的德成按、富衡銀號,還有其居住過的兩處大宅,也已成為澳門這座城市承載著歷史文化的有形載體。既記載著高可寧個人的生平,也見證了二十世紀澳門的歷史。本書以高可寧為軸心,以其生平為脈絡,將其在澳門的風雲故事一一道來。

澳門聖佳蘭(家辣)隱修院

馮瑞芬 | 2023年

在《澳門聖佳蘭(家辣)隱修院》一書中,作者通過挖掘史料,深入研究,重塑了17世紀聖佳蘭隱修院的原貌。當年修院的會址位於現時澳門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校址,佳蘭修女早在1633年已經踏足澳門,並展開了一些與澳門息息相關的活動。該書填補了這段幾乎被人們遺忘的歷史,也豐盛了小城開埠初期狀況。讀者可以從該書中了解修院初期在澳門的經歷,還有修院的興建過程和各種事務,並體現修女樸素的生活場景,更可探索修院消失的原因,以及對社會的影響。

本書通過六位隱修院修女來澳門的原因,引伸出歷史上澳門與歐洲和亞洲各國在天主教方面的交流聯繫,進而思考對宗教、文化,以及社會等方面的影響。作者認為,這些修女不但參與了這城市初建時期的歷史,更與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關係十分密切。另外,作者在描述隱修院之修女在澳門活動的同時,也透視了早期澳門的社會背景。

進階搜尋|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