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的評選,是對澳門歷史、哲學、文學研究成果的一次檢閱。參選成果選題廣泛,內容豐富,涵蓋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方面。成果充分揭示了澳門歷史的發展變遷、思想文化的深刻內涵、文學藝術的多姿多彩,給世人了解澳門開闢了一扇新的窗口。成果反映了澳門學術界對澳門區域文化的深厚感情,對澳門區域文化與中華文化高度認同的意識,充分證明澳門區域文化是祖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評獎嚴格規範,優中選優,獲獎作品均反映了對澳門歷史哲學文學的深刻研究,代表了澳門學術界乃至全國學術界對相關問題的最高研究水準,我對獲獎學者表示衷心的祝賀!

卜憲群

  • 一等獎
    Prémio para 1º Lugar

近代澳門與香港經貿關係研究──以澳門經濟轉型為中心

莫世祥 | 2018年

本書將近代港澳貿易分為兩大類:販運、銷售工業製品、生活用品和原材料的常規貿易,以及有違社會道義而終被取締的苦力貿易、鴉片貿易等非常規貿易。本書根據港澳兩個自由港不同的制度安排,以及兩類貿易在兩地歲入比重中的變動,探究港英和澳葡政府在非常規貿易中的博弈與分潤,分析港澳兩地在常規貿易中的地位變遷,釐清近代澳門最終確定博彩業為本地主幹行業的緣由。

楊迅凌 | 2020年

本文整理分析1698-1703年法國商船“安菲特利特號”(L’Amphitrite)兩次遠航中國所繪製的一系列地圖手稿,包括這兩次航行的親歷者和第二次航行的船長先後繪製的華南沿海圖手稿,透過考證地圖內容,為澳門在這一重要事件提供了一手史料和註解,論證早期西方來華的“上川島─澳門─廣州”航海路線,解答澳門早期史地研究中一些懸而未決的疑問。

  • 二等獎
    Prémio para 2º Lugar

風雨岐關路

風雨岐關路

著作類

蘆海濱 | 2018年

本書通過大量檔案資料,集中探討岐關車路有限公司90年的歷史,反映近百年粵澳兩地關係發展變遷。全書梳理記錄了創立岐關公司、修建岐關公路的緣由和經過,以及在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澳門回歸至今等重要歷史節點和時期,岐關公司為求生存、謀發展、做大做強所作的重要思考和抉擇。

陳文源 | 2018年

澳門開埠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近代貿易全球化的進程中,均稱得上是一重大事件。葡萄牙人占領馬六甲後,很快與活躍於南海的中國海商合作,先後在廣東、福建、浙江沿海進行走私貿易。中葡商人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對明朝的貿易體制與東南沿海社會秩序造成衝擊。在閩浙地區遭受明朝政府清剿後,中葡商人重返廣東沿海,向廣東官府疏通後,得以入居澳門進行定點貿易。當時廣東海防的主要矛盾是明朝朝貢貿易體制與中、葡商人之利益衝突,澳門開埠乃爲紓解這一矛盾而建立的緩衝平台。

  • 三等獎
    Prémio para 3º Lugar

普塔克澳門史與海洋史論集

[德]Ptak, Roderich(普塔克)著,趙殿紅、蔡潔華等譯 | 2018年

該書精選著名漢學家普塔克不同時期的20篇專題論文,以大量珍貴史料剖釋了明清時期澳門對外經貿往來、中國對外貿易及文化交流與鄭和下西洋的關係、澳門的奴隸買賣等相關議題,並以獨特視角研究了香山地區的貿易。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引用大量古籍資料,研究如《坤輿圖說》、《故宮鳥譜》中記載的異國動物及羽類動物,為澳門史研究注入新的養分。此外,作者也對澳門如何作為中國面向拉丁世界的窗口加以論述,並從文化角度研究及比較了海神媽祖與聖母瑪利亞這兩位與海洋有關的神話人物,為深入研究澳門中西文化及“中葡平臺"的定位提供借鑒。

民國澳門博彩史

趙利峰 | 2018年

本書以中葡英三語種的報刊檔案等史料為基礎,以清末粵澳政府首次禁賭交涉出發:在縱貫線上,以承充專營澳門博彩業主體的番攤公司為主線展開;在橫剖面上,對不同時期的賭王高可寧、范潔朋、傅德蔭等進行詳細考察。同時探究博彩業在澳門政治、經濟、社會和政府財政中的作用,澳門博彩業與廣東禁賭開賭、國內時局變遷,還有其與香港、上海、深圳等地的互動關係,力圖清晰呈現民國澳門博彩業發展演進之歷史圖景。

澳門文學期刊述要與目錄匯編

龍揚志編著 | 2020年

本書研究整理了近百年來澳門編輯出版的十數種主要文學期刊,藉以辭條註解方式介紹各刊物的運作情況,詳列期刊目錄,收編的著名期刊包括《詩聲》、《淹留》、《紅豆》、《語叢》、《當代詩壇》、《澳門筆匯》、《澳門現代詩刊》、《創作坊》、《鏡海詩詞》、《澳門寫作學刊》、《蜉蝣體》、《湖畔》、《中西詩歌》等。研究時間廣度跨越百年,對從事澳門文學研究、認識澳門文學史概況者具有參考價值。

李憑、姜霄 | 2018年

本系列論文先後從版本信息、印鑒題跋與書籍流通三個方面對澳門大學伍宜孫圖書館藏清末五省官書局合刻本二十四史進行論證。局刻本二十四史由五家地方官書局合作刊刻,是第一套經統籌規劃後面向社會發行的二十四史刻本,它的遞藏軌跡與館藏規模可以反映傳統文化對相應地區的輻射與影響程度。

鄧駿捷 | 2019年

最近發現的澳門詩人馮秋雪寫於1920年1月的第一首新詩《紙鳶》,澳門“雪社”在1928年3月出版的馮秋雪、馮印雪、趙連城的第一部新詩合集《綠葉》,足以說明早在20世紀20年代,澳門已經出現了第一批新詩作品以及第一個新詩作者群,而他們創作新詩顯然是響應了新文學運動的號召。通過對它們的分析,不僅使澳門早期新文學的面貌更加清晰,更可加深瞭解新文學運動在最初十年於各地擴散和影響的一些具體情况。另外,馮秋雪等人的新詩創作在澳門新文學史上呈現出來的現象,亦說明了澳門新文學史發展過程中的內部主客觀動因和外來影響之間的關係。

  • 優異獎
    Prémio de Excelência

《澳門記略》所載詩文研究
著作類

《澳門記略》所載詩文研究

施議對編纂 | 2018年

讀山──澳門青洲山考察報告
著作類

讀山──澳門青洲山考察報告

勞校歷史學會編著 | 2019年

中國龍文化研究──以澳門舞醉龍及其他個案為中心
著作類

中國龍文化研究──以澳門舞醉龍及其他個案為中心

鄭德華、譚美玲等 | 2019年

進階搜尋|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