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允中
發表日期:2013.4
語種: 中文
類別: 法律
登錄號:p000135
1933年出生於遼寧鐵嶺,早年畢業於軍事外語學院本科,1990年代初先後獲暨南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多年來,楊教授在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範疇,尤其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領域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以獨到的見解分析澳門的政治和社會發展,也是“一國兩制”研究的領航人。 長期以來,楊教授編著了大量具有深遠影響的學術著作,其中主編大型工具書包括《澳門百科全書》、《“一國兩制”百科大辭典》、《澳門特別行政區常用法律全書》等;在社科領域完成學術專著逾40部、發表論文逾500篇、主持編撰大型學術期刊逾80期、研討會論文集和研究報告逾50部。在研究的道路上,楊允中教授不斷攀登,永不言休,其著作如《微型經濟與微型經濟學》、《‘一國兩制’與現代憲法學》、《澳門基本法釋要》、《“一國兩制”:實踐在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論》等在兩岸四地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由於學術上的成就,楊允中教授先後受聘於多所著名學府,如澳門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山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多所高校擔任要職或客座教授;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秘書、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等,豐富的社會經驗拓展了他治學的嚴謹性。近年受命創建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並擔任首任主任及教授。 從澳門進入回歸祖國過渡期至今,楊教授積極參與發起學術社團:澳門社會科學學會、澳門經濟學會、澳門學者同盟等,致力凝聚社會力量,推動本地學者參與澳門學術研究。主持完成有關澳門微型經濟、中產階層、文化產業、“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正確實踐“一國兩制”等項目。雖然身居要職,但楊教授對後輩總是關懷備至、循循善導,是位充滿活力、對年輕人熱心扶持的和藹長輩,參與培養的青年人不少已成為社會棟樑,並在各領域發揮所長。2003年獲得澳門特區政府頒授專業功績勳章。
該書以澳門人抗戰為主題內容,深入挖掘和梳理了澳門各界抗戰的基本史實、活動與支援方式、各個時期的不同特點等,給讀者以澳門人抗戰的全貌圖景,令人耳目一新。其次,是收集和使用材料較為豐富,尤其發掘和使用了許多新的文獻資料。該書並挖掘和使用了很多以往未見的珍貴歷史圖片,展示了澳門普羅百姓在抗戰中的活動內容,增強了歷史著述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為人們提供了一部翔實可信的澳門人抗戰救亡著述,彰顯了澳門人為抗戰勝利所作出的各種努力和歷史貢獻。
林發欽
作為中國最早開放的貿易港口,澳門自開埠以來,其商貿發展吸引了大量閩粵等地商人群體移居至此,由此逐漸形成當地華洋雜處的社會格局。在這種環境作用下,居澳華人在傳統與西方文化之間,既有對傳統的堅守,亦會被西方文化浸染,並逐漸形成鮮明而獨特的文化個性。澳門華人社會的歷史內涵豐富、寓意深遠,澳門華人與華人社會生活形態及其歷史變遷,是澳門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基於此考慮,本書從相關研究的四百多篇論文中精選35篇較具代表性的論文編輯成册,對早期澳門華人社會結構及其特性的形成,進行系統的梳理與探討,突顯了澳門華人社會發展史的特色和價值,對於豐富和完善澳門學的知識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林廣志; 陳文源
本書以口述歷史內容為主,輔以相關的圖片,透過訪談15位近半個世紀對澳門教育界奉獻良多的資深教育工作者,重點敍述他們在中華教育會的工作及其心路歷程,力求呈現澳門中華教育會近數十年來的歷史發展。雖然,看似零星細碎,堆積起來,卻是一筆重要的澳門教育史料。
溫學權; 楊珮欣
本書分上、下冊,共輯錄36位傑出的老一輩街坊工作者代表的親身經歷和口述歷史,講述他們畢生對街坊工作及街坊事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以及與街坊工作的點點滴滴、與街坊會的不解情緣。冀讓社會瞭解街坊會艱辛的發展歷史,讓新一輩街坊工作者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寶貴精神和可貴品格,始終堅持愛國愛澳、不為名利、無私奉獻,全心全意服務坊眾,為街坊事業發展不懈奮鬥。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