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年 | 2014年
本書從中國哪咤信仰的起源講起,敘述了澳門哪咤信仰的建立、傳播、特色活動以及現代轉型的各項努力,並探析了澳門哪咤信仰所體現出的中華文化傳統與宗教和諧的普世價值之深層次文化內涵,由此可見,哪咤信仰在澳門具有數百年的歷史,是澳門宗教、社區和諧共融的有力見證。
沈秉和 | 2014年
“澳門知識叢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配以色彩精美圖片,向本澳居民、青年學生和旅客宣傳推介澳門具價值的本土文化知識。作為一種未受過西方音樂元素影響過的原生態地方歌謠,南音最能傳達出廣東珠三角一帶居民的語言特質。隨着近年來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收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此,本書對南音的歷史、屬性、特色、流派、傳承人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展現了這種嶺南語言的美感與魅力。
張卓夫 | 2018年
本書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採集了一批以口頭語言長期流傳下來的、對過去不平凡事跡的記述和感悟,其中包含各種鄉土傳說、人物掌故和生活趣聞,這些民間故事情節豐富、人物個性很鮮明。一方面,本書作為資料留存,對澳門人的集體記憶和東西文化交流之獨特文化地位的發掘和傳承具有重要價值;另一方面,本書也有助於促使人們進一步熟悉澳門、熱愛澳門、警醒澳門,彰顯澳門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名城的角色和地位。
羅瑞文 | 2018年
粵語是澳門大部分人口使用的溝通語言,是澳門的通行語言之一。在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澳門長期處於多語言並行的環境之中,粵語在隨之產生了一些本地特色,並進而形成了較具特色的澳門粵語體系。為此,本書從粵語的聲、韵、調及其語音、字詞以及語言特色等方面,輔之以日常所見但一般不被留意到的語詞以及一些知識性的說明,對粵語進行了較為系統地介紹,為讀者展現了澳門粵語的基本面貌,以及澳門在三文多語的新時代中所迸發的精彩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