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2015-2017)‧社會編
    主編:李德

劉祖雲、徐歡 | 原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6卷,第6期

從不同時點和不同角度探討澳門社會的階層結構。從澳門階層結構的“源”來看,明清相關史料反映出純種葡人群體、土生葡人群體和華人群體是葡治以來澳門階層結構的基本構成。從澳門階層結構的“流”來看,回歸前夕的一項主觀社會分層調查顯示:雖然出現五個階層,但其階層結構三大構成的基本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從澳門階層結構的“變”來看,基於社會治理格局從“葡人治澳”到“澳人治澳”的重大變化以及對回歸以來澳門居民佔有狀況、收入狀況及教育狀況的分析發現,澳門居民的收入差距並未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縮小,澳門居民的收入水平並不完全與其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李德、張小華、唐偉、夏一巍、林建 | 原載《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2016年,第25卷,第1期

澳門地區在學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形勢日漸惡化,如何扭轉這一局勢已成為澳門地區相關禁毒部門關注的焦點。根據社會學習理論和毒品獲取傾向理論,本次研究系統性地抽樣調查了澳門地區在學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情況,分析了派對活動、吸毒朋輩、毒品獲取難易程度、對吸毒的態度以及對吸毒危害認知等因素對他們吸食合成毒品概率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參與派對活動頻率高、合成毒品獲取難度低、對吸食合成毒品反對程度小、對合成毒品危害認知少、結識吸毒朋友較多的澳門地區在學青少年,其吸食合成毒品的概率顯著高於其他青少年。在此研究結論的基礎上,本文還對如何預防澳門地區在學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提出了若干針對性的建議。

李卓航、孫思宇、安彥 | 原載《澳門研究》,2017年第1期,總第84期

澳門素有“社團社會”之譽,為數眾多的社團構成了龐大的社會網絡,社團影響力隨之在社會網絡中產生。如把社團的“媒體報導率”作為傳播績效衡量指標,並運用社會網絡理論中的“網絡程度中心性”和“網絡密度”兩種參數進行分析,可知“網絡程度中心性”、“網絡密度”對“傳播績效”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其中“網絡密度”對“傳播績效”存在負向相關關係,而“網絡程度中心性”在“網絡密度”和“傳播績效”關係中,又起到負向調節作用。

湯麗娟、尹一橋、朱明霞 | 原載《澳門護理雜誌》,2017年,第16卷,第1-2期

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提高,人口老化已成為全球性的社會問題。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積極老化策略。本文描述澳門人口老齡化現狀,對人口老化在澳門的挑戰進行梳理,概述積極老化策略,檢視澳門積極老化實踐情況。

黨亞飛、孔浩 | 原載《中國農村研究》,2016年卷‧上

澳門由於其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形成了“弱政府、强社會”的政治社會格局,也催生了“社團政治”這一特色鮮明的治理模式,即社會主導的基層治理模式。其主要做法是:以社團組織扮演雙重角色,即在公共物品供給、社會整合與動員方面,社團功能出現“補政府化”;在社會政治參與、利益綜合與表達方面,社團功能出現“類政黨化”。這種以社團聯繫民眾與政府的治理方式,既實現了民眾參與公共事務,又實現了社團服務於基層治理,可謂政治社會效益顯著,值得大陸思考借鑒。

張小華、夏一巍、葉嘉茵 | 原載《青年研究》,2015年第3期,總第402期

近幾年來,有關青少年濫藥及預防的研究眾多,但針對澳門青少年濫藥的研究卻很少。同時,這些研究採用的方法大多為簡單線性回歸,鮮有研究採用結構方程模型(SEM)來解釋青少年濫藥的成因及防治。與此同時,為了遏制澳門青少年濫藥,澳門社會工作局針對他們開展了多種預防濫藥教育項目,但這些方法的效果究竟如何,人們尚不可知。本文擬採用社會控制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運用SEM模型來解釋社會控制和預防濫藥教育對澳門青少年濫藥及防控的具體作用。研究結果對探索將社會控制理論用於澳門青少年濫藥行為方面具有一定的解釋力。

進階搜尋|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