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鄞益奮
發表日期:2021.11
語種: 中文
關鍵字: 新冠肺炎疫情
類別: 經濟/商業
登錄號:p000045
新冠肺炎疫情對澳門的經濟社會產生了嚴重的衝擊和負面的影響。澳門特區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總體政策理念是“促經濟、保民生和保就業”。在保就業政策中,特區政府的主要措施是出台帶津培訓計劃、保障本地人優先就業、扶持青年就業。特區政府應該強化積極就業政策,完善職業培訓,堅持民生導向,落實本地人優先就業,支持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和創業。
澳門在2020年1月22日出現首宗新冠病毒肺炎確診個案,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澳門市民的生活生產造成了極大衝擊,疫情阻斷了人流、物流,影響到澳門、中國甚至全球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經過近年發生多次重大事件,澳門出現不確定性風險和災害已是趨向常態化,要學會與風險共存,構建韌性城市是讓澳門走向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新方向,韌性強的城市對不確定性擾動的適應調整能力強,而韌性弱的城市應變能力不足,甚至經歷危機之後一蹶不振。本文嘗試探究澳門城市韌性程度以及後疫情時期澳門發展韌性城市的新思路。
余渭恒
新冠肺炎疫情對澳門特區經濟增長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使澳門特區社會治理的各項建設面臨全新的嚴峻考驗。後疫情時代,“危”中有“機”,挑戰與機遇並存。後疫情時代,澳門特區要善於化危為機,促使“危機”朝向“生機”不斷轉化,在搶抓機遇中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要做好疫情常態化下防控疫情和經濟發展的統籌平衡,加大力度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繼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另一方面,要著力解決好教育和青年問題,逐步落實“教育興澳”和“人才強澳”戰略,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推動教育改革創新。
馬志成; 李雁玲; 葉桂平; 鄞益奮; 李淑冰; 周龍
澳門人口密集,人員流動性大,居民能否遵從配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等個人預防行為,對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通過對比2020 年4 月至2021年2月三次有關澳門居民個人預防行為調查的數據,分析居民在不同抗疫階段的個人預防行為的實施情況及變化趨勢,冀能為未來加強澳門市民的抗疫能力、防止疫情的反彈提供方向性的建議。 此外,本文亦分析了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受疫情影響情況、遵循抗疫行為的相關動機與遵從個人預防行為之間的相互關連,從而協助瞭解不同組別群眾的狀況,為加強及改進宣傳措施提供參考。
唐國傑; 何牧; 陳泓鐳; 余永逸; 胡文詩
自2020年至今,澳門治理新冠肺炎疫情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通過對三個階段治疫政策的內容和成效進行評估,有三條經驗值得肯定:一是特區政府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新冠疫情的治理,並且在治理方針上始終把澳門民眾的生命健康和安居樂業放在第一位,為此特區政府不惜關閉賭場,不惜動用財政儲備;二是特區政府善於從失誤中總結經驗教訓,通過快速及時調整政策舉措,不斷改進提升治疫水平;三是民眾的高度支持至關重要,無論是執行口罩令還是全民核酸檢測,澳門市民都非常配合,把治疫措施變成自己的內在行動。 當然,新冠疫情的治理也暴露出特區政府在社會治理上的一些短板,例如政府部門在政策協調、實施、配套方面的不足等等。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這次疫情,澳門社會各界對澳門經濟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認識更加清醒,對澳門多元經濟發展的路向思考更加深刻。
王建偉; 劉俊麗
本文旨在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在澳門一所私立高校開展實證調查,探究疫情期間大學生線上學習的經歷與體驗。本研究採用半結構訪談的方法,收集線上學習的整體感受、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的使用、網絡課堂的參與及收穫、與教授的互動及與同伴的合作狀況等問題的資料。通過編碼分析,獲得一系列網課學習的相關主題,包括網課的矛盾心情、網課的多元體驗、網課的資源整合、網課的求助原則、網課的參與模式、網課中的學習動機、網課中的教授、網課中的夥伴等。在此基礎上,將以上主題歸納為線上體驗、線上資源、線上參與、線上互動四大類屬,並最終將其概括為一種富有能動性、生產性和創造性的“另類體驗”。最後,本文提出後疫情時代高校開展線上教學的建議。
邵艷菊
新冠肺炎(COVID-19)自2020 年初大規模爆發之後,已經席捲全球,而距離上一次“非典型肺炎”(SARS)的爆發,也僅僅過去了十七年而已。澳門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微型社會之一。微型社會如何處理應對全球性的疫情,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課題。澳門同時經歷過非典和新冠肺炎的防治過程,比較和總結澳門特區政府在兩次病毒傳染過程總防疫、控制,治疫的經驗,以及所處內外時代背景的異同,分析澳門在本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優勢和局限,可以為未來澳門進一步改進公共行政管理,更好地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提供參考和借鑒。
王齊超; 王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