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輝
林發欽
胡國年
李向玉;鄭煒明;胡柱鵬
鄭煒明;陳德好
吳志良;章文欽;劉羨冰;陳繼春;肖豐碩
黃文輝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澳門基金會
康真君廟(俗稱康公廟),在澳門眾多廟宇中,其歷史源流、建築規模以至社會影響力都不算突出,但因其坐落之內港地區乃19世紀中葉後澳門逐漸發展起來的繁華地帶,其創建、發展及以其為中心的社區生活,從側面反映了晚清以來澳門華人社會的面貌。可以說這間小小的廟宇,既見證著澳門內港地區社會、經濟的變遷,也盛載著澳門幾代人的歡樂、祈願與回憶。
林發欽 | 澳門理工學院
該書由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與澳門日報聯合策劃出版,由該所學術人員集體編撰,全面介紹了今年之前列入澳門非遺清單的十五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媽祖信俗、南音說唱、搭棚工藝、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等項目,是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及讀本,尤其適合青少年閱讀。
胡國年 | 澳門基金會;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澳門知識叢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配以色彩精美圖片,向本澳居民、青年學生和旅客宣傳推介澳門具價值的本土文化知識。本書從中國哪咤信仰的起源講起,敘述了澳門哪咤信仰的建立、傳播、特色活動以及現代轉型的各項努力,並探析了澳門哪咤信仰所體現出的中華文化傳統與宗教和諧的普世價值之深層次文化內涵,由此可見,哪咤信仰在澳門具有數百年的歷史,是澳門宗教、社區和諧共融的有力見證。
李向玉; 鄭煒明; 胡柱鵬 | 澳門理工學院
中國漁民習俗和港澳漁民社群特有的朱大仙信仰研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1月,由澳門理工學院、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和澳門海事博物館聯合辦的“醮會道釋:港澳朱大仙信仰展”暨“中國漁民信俗研究與保護”學術研討會,着重就朱大仙信仰和中國漁民信俗展開專題討論。論文集收錄了研討會上與會者發表的論文,為該領域學術研究提供最新的資訊和成果。
鄭煒明; 陳德好 | 澳門理工學院
本書以港澳地區朱大仙信仰調查和研究為核心,就2008至2012年間的港澳地區所有與朱大仙民俗信仰有關的醮會和一應儀軌等進行了追踪考察和田野調查。除了文字考察和記錄外,本書還配備大量圖片,以期將各醮會儀軌中的異同,更清楚地呈現給讀者。本書的出版,相信有助推進港澳地區朱大仙民俗信仰及其社群的歷史學與人類學研究的發展。
吳志良; 章文欽; 劉羨冰; 陳繼春; 肖豐碩 |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本書收集專論17篇,涉及歷史學、社會學、語言學、政治學,又有人物評傳,宗教傳播和民間信仰方面的內容,既反映了澳門文化與中華歷史文化淵源關係,又反映了作為“東西交匯第一門”的澳門自西學東漸以來,受以葡萄牙文化為先導的西方文化影響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