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業東
呂志鵬
危令敦
施議對
黃坤堯;鄧景濱;陳業東;彭海鈴;葉錦添;張卓夫;李素嬉;杜艷芬;管華
危亦健
廖子馨
蘆荻;李成俊;雲惟利;盧瑋鑾;李德超
陳業東 | 澳門理工學院
該書為澳門理工學院出版的《澳門史志書系》之一。澳門近代文學因其獨特的發展歷程和多元文化意蘊,具有其他地域文學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價值,近年本地和內地學者對澳門文學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這是作者繼《中國近代文學論稿》後第二本關於近代文學的集子,乃從近年所寫的文章揀選與澳門有關的篇章輯成。
呂志鵬 | 澳門基金會;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本書對1938~2008年這70年間的澳門中文新詩整體發展史進行了深入考究,內容涵蓋澳門中文新詩的產生、發展、風格、轉型、價值等各個方面,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澳門新詩學這文學生態系統,其在澳門中文新詩定義、演變歷程、文化定位、史料發掘等方面都有所創新,屬於國內澳門文學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對於澳門詩論的建立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凌鈍 | 澳門基金會
澳門離岸文學作品長期埋沒於香港期刊之中,澳門讀者不易讀到,因此有搜集整理出版的必要,讓大家一窺20世紀60、70年代澳門文學作品的面貌。這些作品編輯成集,即為《澳門離岸文學拾遺(1959—1980)》。本書收錄了1959年至1980年間澳門本地作者發表於《文藝日記》、《海洋文藝》及《當代文藝》三份香港文藝雜誌上的百餘首作品,涵蓋了新詩、詩評、散文和小說等多種體裁形式。由於這三份雜誌已經停刊,所刊的...
施議對 | 澳門大學出版中心
《施議對詞學論集》第二卷《今詞達變》包括正編、附編兩部份。正編分上、中、下,有事蹟篇、論證篇及人物篇,收入文章十八篇、附錄若干則。附編三種,即:引用書目、施議對主要著作目錄以及英文稿。上、中、下三編所收,原本皆為各自獨立之篇章。由於出自同一目的,圍繞著同一問題思考,各篇之間,仍有一定相互關聯之處。上編,事蹟篇。著重於詞史描述。中編,論證篇。著重於詞學史判斷。下編,人物篇。著重於史的定位及門徑探測。...
黃坤堯; 鄧景濱; 陳業東; 彭海鈴; 葉錦添; 張卓夫; 李素嬉; 杜艷芬; 管華 | 澳門近代文學學會
《鏡海鈎沉》為蓮峰系列之一,書中部份文章曾以“鏡海鈎沉”欄目在《澳門日報》新園地版發表,內容側重文史考證,或發前人所未發,或在前人基礎上加以深化,盡量做到持之有據,信而有徵,以加強文章的學術性。
陶里 | 澳門基金會
本書通過評述35篇獨立散文,以詩化語言和散文筆調,對具有一定影響力的30多名澳門本地作家的感情世界和心路歷程詳細介紹和深刻剖析。由此可見,本書並非一般意義上的人物傳記,而是本書作者通過作品評論的文學形式與作家群體之間的“交談”與“對話”。通過這些推心置腹的“交談”與“對話”,讀者基本可以對澳門現代文化藝術海洋中的一角管窺一二,進而可以初步瞭解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澳門本地知識分子在文化建設方面所付...
廖子馨 | 澳門日報出版社
這本選集由三方面的文章構成:一是論澳門現代女性文學;二是對澳門當代文學如小說、詩歌、評論、小小說、作家群體和讀者隊伍的探討;三是對澳門以外一些作家作品的評論。第一部分屬專題研究,是在作者碩士論文基礎上形成的,學術性較強。
陶里 | 五月詩社
本書卷一共有新詩、現代詩和古典詩詩論十二篇,其中多篇著重論述徐志摩詩中的性靈美、淘空了的反傳統語言結構和汪浩瀚的講求純美空靈的詩風。卷二收集作者發表於《澳門日報》副刊個人專欄《斗室漫筆》短文十六篇,每篇千字左右,大都是關於詩的簡論。卷三輯錄文學性論述的三則,傳記兩則及佛學數則。
蘆荻; 李成俊; 雲惟利; 盧瑋鑾; 李德超 | 澳門文化學會
一九八六年一月,東亞大學中文學會假座《澳門日報》會議廳舉辦“澳門文學座談會”,來自中國大陸、南朝鮮及香港、澳門的十多位作家、學者、出版工作者就中國文學在澳門的發展概況,香港、澳門與中國現代文學的關係,區域文學資料的蒐集與硏究,澳門的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的過去、現在及將來等問題進行了多方探討,總結了一些創作經驗。 本書即爲與會者發言的結集,並收入澳門文學有關資料爲附錄,凡十萬言,對了解澳門文學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