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家大愛如泉湧——讀李觀鼎《滴水集》兼及澳門詩人作品印象淺議

葉延濱

圖1 《滴水集》封面。

由澳門基金會和中華文學基金會聯合出版的最新一輯“澳門文學叢書”,有李觀鼎先生的詩集《滴水集》。李觀鼎是澳門著名學者,曾任澳門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任澳門特區政府文化藝術顧問,同時擔任澳門筆會會長,澳辯寫作學會會長等職。李觀鼎教授著述豐厚,是教育家、學者和作家,在澳門文學界和教育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廣泛的影響。

李觀鼎先生同時也是一位詩人。他不是那種以詩為主業的寫作者,詩歌是他一生的伴侶,也是他的深愛。謝冕先生在序中說:

“李觀鼎在北大讀書時,就是很活躍的校園詩人。”

離開北大六十年了,詩還陪伴着他,他還寫着自己的詩。這是一個真正的詩人。讀李觀鼎教授的這本《滴水集》有一股涓涓清流從他的詩中流向我的內心,被浸潤,被滋養,如新春的細雨,於無聲中打開一幅幅心靈的畫卷,引人入勝,讓人駐足,如沐春風。細細品讀李觀鼎教授的詩作,我感受到一種真誠而清暢的氣息。他的詩歌呈現了他的生命歷程,他不是為“創作任務”而去寫作的職業型的詩人,李觀鼎教授用詩歌留下了靈感的影子,記錄對世界的思考與發現,關注現實中詩意細節,抒發內心被觸動的情感,因此,詩歌是他生命的另一部歷史,精神與情感的歷史,熱愛和關注這個世界的歷史。讀畢《滴水集》後,在以下幾個方面,我感到李觀鼎教授的詩歌和其他一些澳門優秀的詩人,都有一些值得關注和認真研究的藝術特性。

李觀鼎教授是一個從內心出發,以詩歌記錄生命中詩性發現的詩人。這些詩篇是本色的,甚至是原初的,更是真實的,是從心靈自然流淌出來的詩歌。他不是那種追風趕浪的弄潮兒,他的學識和修養,使他的詩歌寫作始終堅持中國詩歌傳統中最根本的詩歌精神,那些最基本的也最深刻的詩歌本源,詩緣情,詩言志,求真言,講意境,他在苦吟提煉中將最清新的詩句奉獻給讀者。這種守大道而求創新的寫作態度,使他的作品有一種幾十年堅持的氣韻,樸實而真誠,暢達而清麗。他筆下之詩有天地大視野:

〈仰望〉:“星兒深遠多情/大自然 最值得/讓人 抬起頭來。”
〈烏雲〉:“用淚雨 懺悔/自己 不該遠離/大地母親。”
〈雪〉:“默默 捧出的/愛 必定是/朵朵 聖潔之花。”

他筆下之詩也有花草魚蟲的小細節:

〈蓮〉:“詩人啊 從根本上說/我一刻也未曾離開過/泥水。”
〈蝸牛〉:“準是 倉頡造錯了字/蝸牛也是牛呀 誰跟/小蟲兒相傍。”

還有詩人在生活中的細小發現和思索:

〈人〉:“最簡單最熟悉的筆畫/畫出的 最複雜最陌生的/謎。”

這些點滴詩意,都是從詩人心裡滴出來的真情,都是詩人擁抱生活結出的詩花。不晦澀,不做作,真誠而動情。在這裡詩人將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融於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和體驗,而這些感悟和體驗中有中華文化深厚的學養。中華文明悠久深遠的影響,在澳門詩人的作品中是重要的主題。如詩人沈慕文的〈枯荷〉寫出了我們這個民族對生命的理解和思索:

“這是一個完整的生命。/站立的枯荷,她把這一切,交給/了天空。//時間的秘密像合攏的雙手攤開,/她站立着,不說身體內巨大的疼痛,/也不透露,淤泥裡埋藏的潔白身軀。//這個傍晚,有一些風在低吟/而這個秋天,這個秋天又過於蕭瑟。/遲來的遊客,見不着她盛開的模樣。//這忙碌的城市,沒有人知道她幾時來,/也沒有人知道,她幾時會走。/他們把這一切,歸咎於時間。/只輕巧地說一句錯過了/那個夏天。”

淺淺的憂傷,淡淡的惆悵,在旁觀者的身份中,帶上思想者的優雅,無怨無悔的面對時間和歲月,像一個東方哲人從容地完成生命體驗。這殘荷是東方的,濃墨淡彩中呈現詩人內心的安靜與祥和。詩人凌谷向梵高致敬的詩作〈總體感覺〉卻寫出了西方文化的濃烈和張揚:

“除了在博物館/大家都不想在別的地方遇見你/他們反覆念道:噢,梵高,梵高/一百年前的風猶在畫廊吹響/空間太波動/超越了兩耳能承受的重量//圍觀者的陰影猛壓而來/想一窺集結瘋癲/與天才的那個時代/意志纍纍成千百顆麥穗/雨滴般搖曳着/烏鴉盤旋上方,正意圖招降//狡獪的文明口氣很重,問道:/扭曲本身是一種創造,還是消亡?/你眼中的真理卻在思索/色調強烈到甚麼程度/方凝結成愛/且永不損傷?//一百年後的夜仍是寶藍的/你反覆念道:噢,真實,真實/用舉筆的手舉起手槍/世界是靜滯的/絢麗的浪頭大勢已去/唯獨畫布上你厚重的臉/至今迸湧絕望”。

這首詩給我們描畫出另一個世界,畫面充滿了力和吶喊,色彩凝重而強烈,生命在死亡和創造前面臨抉擇,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問題在背景上迴響,絕望和希望同時繃緊生命之弦!怡靜安祥的荷花與狂熱張揚的梵高之葵,也許東西方文化在澳門詩人筆下的交織,正是這個城市活力之源——多元文化的激盪應和。從李觀鼎教授到更年輕的澳門詩人的作品,都讓我感到一種文化傳承在詩歌中的影響,守大道而求創新,讓詩歌生命有不竭之源!

李觀鼎教授的詩歌中,充滿着一個中國文人的家國情懷。作為一位著名學者,多年在澳門生活和工作,他用詩歌表達了一個中國文人的家國情懷。他為香港回歸寫下了〈這一天〉:

“……哦,這一天——一切言說中最美麗的言說/一切詠歌中最動人的詠歌/一切色澤中最絢麗的色澤/我勻想你夢你,這一天/我們呼你喚你,這一天……”

脫口而出的呼喚感人肺腑。在澳門回歸前夕,他又寫下了長詩〈這一天,蓮花在午夜熠熠開放〉:

“這一天/蓮花將在午夜熠熠開放/哦——/這是太久/太久的思念之後/小城初綻的/笑靨/這是太長/太長的夜的終端/媽港第一抹/曙色/這是太多/太多的苦難之餘/澳門街流溢的/神采/這是太深/太深的恥辱盡頭/澳門人高唱的/歡樂……”

圖2 澳門回歸大典。張耀棠攝,澳門攝影學會提供。(“澳門記憶”文史網:p0014448)

長詩開篇的太久太久,太長太長,太多太多,太深太深,疊印的詠嘆,唱出了澳門詩人心中最深的家國情懷。這也是一個有良知並且深明大義的中國文化人內心真實的寫照。同樣,家國情懷也幾乎是澳門詩人共同的詩歌主題。我曾讀到澳門詩人盧傑樺的〈小城的蓮〉以清新喜悅的筆觸表達了澳門人共同的心聲:

“雨絲/輕輕穿過盛夏的炎/穿過殖民主義的叢/把四百年前的蓮花小徑/崎崎嶇嶇地灑成/今天的蓮花寶地//小城的蓮,終可以/那莖乾枯的臍帶/飽吮母親的乳汁/並用祖國的紅/粉刷那森白的靨/不須再年年月月日日/伸着 伸着/一盤深深綠綠的掌/把天空的水珠/自己的淚珠/接了又接//也許要慶幸/那陷入泥濘的腳跟/四百年前就踽踽踏着振奮的步/讓秀外慧中的腳力/將小城冉冉撐起/玉立亭亭/如今/雨絲用綠意/渲染焰紅的蓮/但芯上的火苗/仍於風聲颯颯的旗裡燃燒成炬/使瞻仰的千百後代/相傳……”

蓮花聖潔而美麗,它是澳門今天的象徵,也深含對未來的期冀。蓮花在中國文化的傳統中,更是東方文化的精神象徵,蘊含了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姚風的詩作〈殘荷圖〉就是詩人在澳門藝術館觀八大山人畫展的感悟,寫出了歷史的悲愴與凝重:

“逃避風雨,你把自己磨成一團團墨/潑灑出去,滿紙都是天昏地暗/都是故國披頭散發的哭泣//這心中的苦痛,只能折磨自己/只能折磨滿目的荷花/用枯筆摧殘它們,直至殘枝敗葉//孤鷹、殘荷、枯花……它們不知道/這大好河山,已多少次淪為故國/已被多少顆落地的頭顱,砸得滿目瘡痍/而你,為甚麼不畫出一把刀、一把劍/你塗抹的墨色中/為甚麼從未逼出一滴鮮血……”

詩筆與畫相遇,也如潑墨,也如工筆,寫內心波瀾,畫歷史滄桑。澳門詩人這些充滿家國情懷的詩歌作品,力透紙背,情真意切,都是難得的佳作。正因為有李觀鼎這樣傑出的愛國愛澳的文化人士,用他們的筆寫出了澳門人內心最深的情感,那種血濃於水的親情,讓澳門詩人的歌唱為澳門的蓮花開得更美麗。

李觀鼎是一位多方面著述影響廣泛的澳門學者,儘管他不是以詩歌寫作為主業的作家,但豐厚的學識修養,使他在詩歌寫作中,呈現了優雅而獨特的藝術個性,特別是他以三言形式寫作的精短小詩,將詩人的情、智、趣,在鑽石般打磨的精湛語言中,得到完美的呈現。同時也讓李觀鼎的詩歌有了比較鮮明的辨識度。正如他的小詩〈大師筆底〉:

“淺淺地 勾出/素梅三二枝 便足以/淨化 我們一生。”

李觀鼎教授的這些三言小詩,也像大師筆下的水墨小品,三言兩語,看似平淡,卻常常讓我們驚嘆不已。在澳門這個多元文化互相影響撞擊共生的地方,澳門詩人十分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藝術個性,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他們沒有彼此雷同,他們各自有不同的聲道頻率,然而他們有共同的大愛,愛這個世界,愛澳門這座小城,以閃耀人性光芒的作品,引領着讀者的精神方向。李觀鼎的〈致大海〉、〈月亮頌〉、〈石頭吟〉、〈落葉禮讚〉都以人性的美好之光給我們以啟示。那些閃耀着人性光芒的詩歌,會像燃燈者引領着我們精神的方向。澳門詩人賀綾聲的〈活着〉以悲憫之筆,寫下了共患難之同胞深情:

“地震專家/不能準確測量四川悲哀的級數/我要為死者寫詩/用別人拒絕的手/去觸摸無數冰冷的手/在中午的寒冷中//朋友/你們必須活着/雖然每個廢墟都是深淵/雖然你們父母的軀體裝滿淚水/痛苦,迫使你們堅強/站在國家命運裡重寫黎明//朋友,你們/必須活着/活着便能看見光/看見天使張開羽毛……”

“五一二”大地震過去十年了,然而詩歌銘刻了這場地震面前,人性的光芒與生命的堅強。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總是相伴而生。詩人堅守善堅守光明,也就堅信人性向善。這種大慈悲,大情懷,不僅關心人類,也關心我們這個地球和與人類同在的萬物生靈。澳門詩人太皮的詩作〈擱淺的鯨〉正是站在生命的至高點上:

“我多麼希望自己只是一條寄生魚/蝸居在你眼睛底下/當你流淚時,可以給你最及時的慰撫/你需要氧氣,我需要你……”

詩人不是概念化的呼籲環保和愛護瀕危動物,而是寫出了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感同身受,休戚與共。中國人面對今天的世界,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支撐這個理念,需要大愛之心與博大胸懷。

綜上所述,李觀鼎教授的《滴水集》是一部值得研讀的好詩集,讀這本詩集,會走進澳門優秀的文化人豐富的內心世界。他的詩歌寫作和澳門優秀的詩人們有幾個共同特質:一是始終高揚中國詩歌傳統中最根本的詩歌精神,那些最基本的也最深刻的詩歌本源。詩緣情,詩言志,求真言,講意境,在苦吟提練中將最清新的詩句奉獻給讀者,這種守大道而求創新的寫作態度,值得點讚。二是李觀鼎等澳門詩人充滿家國情懷的詩歌作品,力透紙背,情真意切,是難得的佳作。正因為有李觀鼎這樣傑出的澳門愛國愛澳的文化人士,用他們的筆寫出了澳門人內心最深的情感,那種血濃於水的親情,讓澳門詩人的歌唱為澳門的蓮花開得更美麗。三是在澳門這個多元文化互相影響撞擊共生的地方,澳門詩人十分自由的展現自己的藝術個性,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他們各自有不同的聲道頻率,然而他們有共同的大愛,以閃耀人性光芒的作品,引領着讀者的精神方向。

祝賀《滴水集》問世,祝福澳門詩人,相信在今後,澳門會有更多更美的詩篇問世,我們共同期待!

轉載自《澳門日報》,2019年10月9日(鏡海)。

進階搜尋|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