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澤強

Lui, Chak Keong André

建築師、文化遺產專家、藝術家

澳門註冊建築師、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藝術家、設計學博士(文化遺產保護專業)、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會員、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會員。

澳門出生,1999年畢業於葡萄牙里斯本建築學院。曾於葡國韋先禮建築師事務所及法國巴黎Architecture Studio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曾參與葡國雕塑家Domingos Soares Branco為澳門設計的中葡友誼紀念碑的設計工作。

2000至2003年曾於澳門文化局工作,參與多項歷史建築的維修、街道優化、文物旅遊路線規劃及世遺申報工作。2003至2005年於法國巴黎夏約高等建築設計研究中心(Centre des Hautes Etudes des Chaillot) 修讀及完成有關歷史建築及城區的維護、修復、保存與再利用的專業課程,取得法國文化部Diplome du Centre des Hautes Etudes des Chaillot碩士後專業文憑,及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資格。為首位獲得該法國文憑及專業資格的華人建築師。

2006年於澳門開設析達規劃及設計有限公司。2008至2010年為澳門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澳門城市概念性規劃綱要》工作小組組長。2014至2017年任澳門特區政府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自2020年任澳門特區政府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

除了從事建築設計,對繪畫、裝置、攝影及錄像藝術有濃厚興趣,曾多次參與個人及集體藝術展覽,其中包括意大利“第五十二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及“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  最新至最舊
  •  最舊至最新
  •  熱門
  •  隨機探索
    類型
  • 圖書(2
  • 論文(1
    學科
  • 科學/技術(1
    • 應用科學(1
    顯示更多
  • 社會科學(1
    • 文化/禮俗(1
    顯示更多
  • 語言文學/藝術(1
    • 藝術(1
    顯示更多
    出版
  • 澳門基金會(1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
顯示更多
    語言
  • 中文(3

二十世紀澳門建築遺產保護沿革與背景政策的相關性研究

呂澤強

本論文主要探究澳門在20世紀的建築遺產的保護,探討的問題包括何時出現現代的建築遺產保護意識?遺產保護怎樣發展?每個時期的遺產保護特徵?及為何澳葡政府在澳門開展建築遺產保護? 由於澳門當時仍受葡萄牙管治,澳葡政府行使的法律法規或直接源自葡國、或參考葡國的造法並因應澳門的情況而特別制定,而且在澳門負責建築設計與遺產保護的官員與技術人員主要為葡人及土生葡人,建築遺產保護一定程度受到葡國的影響,究竟澳門受到葡國怎樣的影響?這亦是本論文要解答的問題。 因此,本論文在探討澳門的建築遺產保護的同時,以葡萄牙本國的遺產保護作背景參照及比較,包括保護政策、法規及一些具代表性的保護個案,從而對澳門建築遺產保護的起源、發展及本質作出創新性的探討與論述。 鑑此,本論文分為六章,其中首尾章為緒論及結論,而中間的四章為論證章,在第二至第四章的三章內分別參考葡國的政治與建築遺產保護發展及澳門的社會、政治發展,將20世紀澳門的遺產保護分為:萌芽期、發展期及成熟期,以一整章探討該時期澳門與葡國在建築遺產保護的發展與關係,詳細探究社會政治環境、政策、建築遺產保護人員等方面對建築遺產保護的影響。 而在第五章則集中探究澳葡時期建築遺產保護的目的,分別從旅遊景點、歷史文化、設計探索、塑造城市身份等不同議題,探討澳門建築遺產保護目的的發展並揭示其本質。 在研究方法上著重文獻資料的發掘,尤其是圖則檔案、當年的年鑑、澳葡政府及葡萄牙政府公報、教區月刊、報刊雜誌等中葡文資料文獻,加上對一些遺產保護個案的現場考察及對參與保護工作的一些官員及技術人員的訪談與回憶錄,力求使用一手的資料進行研究與論證。 本論文對澳門建築遺產保護研究主要作出的貢獻包括:論證並首次確定了澳門建築遺產的官方保護起點;首次系統地弄清20世紀澳門建築遺產保護各階段的發展及其與葡國遺產保護的關係,各階段的社會政治對建築遺產保護的影響;首次以建築遺產保護論證澳葡政府在「過渡期」的遺產保護政策背後具有強烈的政治目的,而該政治目的直接影響了遺產的保護方式與設計。 本論文的意義除了探究澳門在20世紀的建築遺產保護及揭示其本質,亦為研究其他殖民地與其宗主國建築遺產保護的相關性提供了方法的參考,尤其對近代中國曾淪為殖民地的城市的建築遺產研究。從文化研究角度,本論文亦揭示了利用建築遺產作為文化殖民的一個獨特手段,除了補充保護建築遺產的意義,亦可彌補對「殖民」與「後殖民」的理解與研究。

二十世紀澳門建築遺產保護沿革與背景政策的相關性研究

呂澤強

進階搜尋|全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