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
生於澳門,台灣成功大學歷史系畢業,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博士。澳門作家,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喜於街巷中追溯沉澱歲月,常從舊事裡尋訪流逝芳華。已出版著作有:《汪兆鏞居澳交往研究》、《文學風景——澳門歷史城區文學遊蹤》、《看風景的貓》、《食相——澳門飲食文化漫談》等。
彭海鈴
黃坤堯;鄧景濱;陳業東;彭海鈴;葉錦添;張卓夫;李素嬉;杜艷芬;管華
彭海鈴 | 澳門理工學院
本書是在過往對汪兆鏞的研究上,進一步梳理並綜合分析他在澳門居住時期,與學者、文士、佛門中人和紳商的交往活動,大力推動傳統學術文化思想,反映澳門與近代嶺南學術文化的密切關係。本書的出版,為後續關於汪兆鏞和同時期的港澳文化遺民的社會交往、其對地方文化貢獻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礎。
彭海鈴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以“澳門歷史城區”的參觀路線為經,中外作者的文學作品為緯,圖文並茂地生動展現澳門世界文化遺產深厚的文學內涵,是第一部融會文學與史蹟的澳門歷史城區導賞書籍。
彭海鈴 | 廣東人民出版社
汪兆鏞的學術交往活動與近代嶺南和澳門學術文化發展有密切關係,本書試圖通過收集與其相關人物的年譜、族譜、文集、詩集、傳記、專著、往來書信等資料,以其家世、師承、經歷、交友、著作、研究等各方面為切入點,對其在嶺南以至澳門近代歷史中的地位、在學術及文學上所作的貢獻展開全面而系統的分析。另外,汪氏與其他人交往活動頻繁,相互之間所衍生出來的輻射作用對傳承學術研究貢獻尤大,因此本書也闡述了清末民初區域間的文化聯繫,以及傳統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與作用。
彭海鈴 | 澳門近代文學學會
收錄全國近代文學學會會長郭延禮教授的《外國文學的創作手法對近代文學的影響》、副會長管林教授的《略論鄭觀應抨擊“買豬仔”和反美抗約的詩文》、河南大學副校長關愛和教授的《中國近代海外遊記文學研究》、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王飆的《城市遊記與近代散文變革》、上海社科院文學所袁進教授的《試論西方傳教士對中國近代文學的影響》、浙江社科院文學所陳銘教授的《鄭觀應與黃遵憲詩中之海外形象比較研究》、瀋陽師範學院張永芳的《黃遵憲和他的“新世界詩”》、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桑兵教授的《陳季同述論》、江蘇社科院文學所王學鈞教授的《近代新聞觀念與新小說》、韓國崇實大學中文系吳淳邦博士的《吳趼人小說中的外來創作手法》、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黃坤堯博士的《劉景堂“詞意偶釋”研究》、澳門大學中文學院鄧景濱的《鄭觀應的文學地位》、澳門大學陳業東的《梁喬漢<鏡湖雜詠>初探》、澳門大學彭海鈴的《汪兆鏞的澳門觀》等論文。
黃坤堯; 鄧景濱; 陳業東; 彭海鈴; 葉錦添; 張卓夫; 李素嬉; 杜艷芬; 管華 | 澳門近代文學學會
《鏡海鈎沉》為蓮峰系列之一,書中部份文章曾以“鏡海鈎沉”欄目在《澳門日報》新園地版發表,內容側重文史考證,或發前人所未發,或在前人基礎上加以深化,盡量做到持之有據,信而有徵,以加強文章的學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