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鞭炮聲
今天立春。
未曾怎麽寒冷過,春天便已降臨人間。
白日裏,聽到三、四回爆竹聲,是節氣的祭祀,還是店鋪慶賀開張?不大清楚了,總之,從節氣的意義上來說,從今天起,寒冬盡暖春來,今天就是個好日子。
除晦氣,賀喜事,都燃點鞭炮,“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爆竹就是這樣犧牲自己短暫的生命而成全人間的歡樂。我愛聽爆竹聲,劈裏啪嘞,一陣子繁繁華華,一陣子熱熱鬧鬧,把平淡的情緒啟動起來。
聽慣了繁鬧的爆竹聲,不能想像,要是沒有了爆竹聲,將會是一個怎樣落寞的年節。不過,月前本澳卻發生一個關於爆竹聲的笑話,當時一隊東洋遊客來到普濟禪院山門之前,突然院裏有人燃點爆竹,走在隊前的東洋人如驚弓之鳥,立即伏在地上,跟在後面的也如倒骨牌一般,原來他們以爲附近發生槍戰。有這種警覺性,有如此敏感的反應,大概這是一群從戰爭中活過來的或者爲惡劣治安問題繃緊過神經的人。我未經歷過戰事,不曾親身感受過“槍聲蔔蔔”是怎麽個光景。槍聲相近於爆竹聲麽?還是像童年時所玩的“劈啪紙”那樣?以前看過一部內地製作的戰爭片,村民們在桶子裏燃點爆竹,造成槍聲大作的效果,使日寇膽顫心寒,不敢殺進村子裏來。
將爆竹聲當作槍聲,固然是大煞風景之事;然而若將槍聲聽成爲爆竹聲,後果決不止“大煞風景”這般輕描淡寫了。近來港澳兩地劫案頻生,匪徒動輒拔槍放炸彈,我輩的當務之急,是否學習怎樣辨別槍聲與鞭炮聲呢?
馬去羊來中年眼,生活已有了積澱,逢年過節,便會自自然然地讓思緒回溯生活的長河,依戀往昔雖不充裕,卻過得安詳、和諧、溫馨的時光。如今歲聿雲暮,耳聽鞭炮響,滿腦子卻想著槍炮彈藥。人類社會的戾氣太盛了,波斯灣的油污連野生動物都不放過。
今天立春,如果許願特別靈驗的話,我就期望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吧。誠知道這期望也是個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