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也清新,舞也風流


   聽說廣州萬年青藝術團成員之一、廣東歌舞劇院一級舞蹈演員溫明珠這次來澳,爲澳門觀衆帶來了舞蹈《貴妃醉酒》。於是,我專程去看溫明珠的《貴妃醉酒》。
   對溫明珠,我並不陌生。早在幾年前就看過她主演的舞劇《幽魂夢》,至今印象深刻。
   可喜的是,溫明珠的舞蹈《貴妃醉酒》依然令人驚喜,給觀衆帶來另一股清新感受。
   與戲曲《貴妃醉酒》不同,舞蹈《貴妃醉酒》沒有太多的氣氛渲染,沒有八宮女的氣勢烘托,更沒有唱段來刻劃人物。因此在短短十餘分鐘裏,要把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刻劃得入木三分,實非易事。
   而觀衆看到的舞臺上的溫明珠,卻極準確地把妖嬈寂寞的楊貴妃刻劃得淋漓盡致。從百花亭候駕、賞花、聞花後,得知駕轉西宮,借酒澆愁的幽悶,喝得微醉到杯不離手的酩酊大醉,溫明珠嚴謹地控制把握人物的情緒變化,不賣弄、不過火地表現,通過貴妃“醉”酒來表達美的藝術世界。
   當然,溫明珠有她優越的自身條件:身段窈窕、過硬的功夫技巧、一張很討觀衆喜愛的臉孔。但如果光憑這些條件,那溫明珠在臺上充其量只是她溫明珠而已,卻不是觀衆看到的楊貴妃。
   舞蹈,就其審美特點來說,是一種造型藝術。把人物內心動作和形體動作加以提煉及藝術改造,賦以節奏、韻律和有組織、有變化、富於表現力、具有音樂性格和種種美的姿態,從而藝術地刻劃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舞蹈最終是通過它獨特的藝術手段來達到刻劃人物的精神世界的藝術目的。
   溫明珠深知這一點,於是她除了運用舞蹈的要素——肢體語言,把人物內心情感外化之外,她的面部表情是人物情感層次變化的輔助,恰如其分。這份優勢,從而使她更成功地塑造了舞蹈中的“這一個”楊貴妃。
   舞蹈是最直接的肢體語言,它超越了語言交流的障礙,但似乎有時又不足以表達人物的情感。我們不是常說歌之不足,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嗎?戲曲顯然佔有比舞蹈多的優勢:便是無聲不歌,無動不舞。於是造成了一般的舞蹈演員好從面部表情上下功夫,生怕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不足,便形成了一種過分的賣弄、死乞白賴的表情,折磨觀衆。
   溫明珠不,從她的舞蹈《貴妃醉酒》中,我看到的是鬆弛有度的表演,從內到外的情感抒發,使觀衆看得舒坦,得到審美的愉悅感。
   溫明珠作爲一級舞蹈演員,我不想寫她的腿擡得有多高,腰有多軟。難能可貴的是,她與許多已成氣候的表演名家一樣,有著廣闊的藝術視角,一顆包容的心懷。
   溫明珠告訴我,她喜歡仕女畫,也喜歡戲曲,京昆劇種、黃梅戲、粵劇,只要有時間,她都看,像海棉吸水般汲取其他藝術種類的精華。
   溫明珠曾在多部大型舞劇中擔任主角,使她在人物塑造方面打下牢固的根基。曾憑舞劇《南越王》獲文華獎。溫明珠說,《貴妃醉酒》是她自己喜愛的一個舞蹈。其實,溫明珠的可塑性極強,既能跳三千寵愛一身專的楊貴妃,又能跳深明大義、以民族情爲重的王昭君。當年她就是憑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古代女性形象同時參加舞蹈賽,獨佔鰲頭。用溫明珠的話說,這兩個舞蹈都被她撞上了獎。此外,她還是最早舉辦個人舞蹈專場的新一代舞蹈演員,早在八四、八五年間,那個還不是以金錢挂帥的年代。
   溫明珠,人如其名,溫潤光彩如明珠。在此祝願她藝途如明珠般璀璨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