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與荷西


   文學作品要經得起時間考驗,不是易事。
   荷西與三毛都已作古,再過幾年,不知三毛的系列作品在新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中,還有印象否。
   這種擔心不是多餘的。
   曾在星光書店三毛作品架前,無意中聽到兩個穿校服的初中生的對話:
   “誰是三毛?”
   “沒聽說過。不知道是男的還是女的?”……
   三毛作品最風靡之時,她們還小;三毛自殺身亡,她們最多不過念到高小吧?
   三毛的一生與她的性格一樣,急風烈火。她與荷西的異國戀,是作品中最讓讀者感動的一環,讀者們甚至能不問因由地全盤接受。毫無瑕疵的戀情,仿佛世間只此一段。
   於是,提起三毛,必有荷西;說起三毛的作品,也是荷西。
   本來,兩人已不在人世,白璧無瑕的戀情便愈加神聖。偏偏有人好研究考證此道,像紅學家考證十二金釵原型那樣,考證起荷西與三毛戀情的真僞來。
   環球旅行家馬中欣四月中旬到了西班牙馬德裏,走訪了荷西的家人及鄰居,荷西的母親及大姐見來訪,就責怪三毛莫名奇妙地弄走了荷西,一去不回;並說再見三毛便是在荷西的葬禮上,其實她們對三毛的背景和真實年齡一無所知,甚至連她與荷西到沙漠後結婚也不知道。
   最令荷西家人懸心的是,三毛沒有交待清楚荷西骨灰的事。八四年家人到荷西墓地,發現荷西墓已不知去向……
   走訪結論:三毛作品中荷西故事多屬虛構。
   文學作品允許虛構,即使三毛散文的虛構情節,也是無可指責的。
   然而,結論本身畢竟在某種程度上減弱了三毛與荷西一段情的投入;於一部分讀者而言,更像經歷了一場感情的欺騙,並且這種感受會隨著三毛熱的降溫消失而日益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