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予的書法生活


   在生活實用中,只要不是文盲,都要執筆寫字。由於漢字的特點,運用毛筆書寫,除了實用性以外,還有它的藝術性。一封書柬,字體不管是雄健或是秀麗,都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和欣賞。寫得一手好字,是博得人們稱羨的。古人說的,“字乃文之衣冠”,充實的內容還得有優美的表現。
   書法藝術在生活中,還有它的陶冶性情,豐富生活的作用。《書譜》社長梁披雲(雪予)老先生給我生動有趣地講了這方面的作用。
   梁老今年七十四歲,是詩人、教育家、書法家。出身書香世家,其尊翁十五歲即進學爲秀才,家中收藏了不少碑帖文集,這些都成了梁老童年觀摩學習的課外讀物。他的尊翁是寫趙孟頫體的,他也從趙體入手,吸取了結體妍麗,用筆遒勁的有益營養,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基礎。六十多年來,他上溯漢唐魏晉,旁通篆隸行草,至今已臻“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的境界。
   梁老寫的楷書,法度精嚴,氣勢雄渾。本澳不少社團商號招牌,都出自他的手筆。至於草書,更是梁老寢饋功深,形成自己面目的一種表現形式。他在張旭、懷素諸草書大家以及章草中下了不少功夫,寫來如“怪石奔秋澗,寒藤挂古松”,筆力精妙,蒼勁豪宕。
   二十年代,梁老在上海念大學的時候,結識了在商務印書館主持出版金石書畫碑帖的編輯劉郁文,每個周末都在一起談書論藝。到梁老負笈前往日本留學時,臨行劉郁文送他一帙唐前的包括鍾鼎、篆隸、漢魏六朝的碑帖,懇切地告訴他:“這些碑帖是中國文化的傳統,送你欣賞。你不比我,我是吃這行飯的,今後你執毛筆的機會可能會較少,你不妨在閑或悶的時候,拿這些碑帖翻翻,高興時臨寫一過;沒有時間,也可閉目凝思,心摹手追。”這樣,梁老對書法藝術追求的熱火,就給點燃得更盛了。
   往後,在梁老的業餘生活中,書法成了很好的伴侶。他在書法的海洋中遨遊,自得其樂。每當舒紙執筆,神思凝慮,一切工作中人事上的煩惱和困擾,頓時都飛到九霄雲外,然後志氣和平,不激不厲地或作擘窠榜書,或作蠅頭小楷,梁老把它比作打太極拳,練氣功,心手交應,樂趣無窮。這使我想起現代已故名書家沈尹默認爲寫字可享長壽的話來。事實上,如果不是林彪、“四人幫”的摧殘,沈老是不會僅享八十九歲高齡的。
   梁老二十多歲就給友好書寫對聯,應商號邀請題寫匾額。看他兩足分立,掌豎腕平的臨案書寫,雖年逾古稀,而精神矍鑠,寫來神完氣足,反映到他的體強魄健。梁老不僅揮毫染翰,品評碑帖,還熱心推廣書法藝術,出版《書譜》雜誌,成爲海內外書法同好的優秀讀物;主持書法講座,爲書法後學指點門徑,過著豐富充實的藝術生活。
  
   (原載一九八零年六月十日《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