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字尋源 追根究底
——序鄧景濱的《語林漫筆》
鄧景濱兄的《語林漫筆》,是一部融學術性、知識性、生活性、趣味性於一爐的具有雅俗共賞的廣泛可讀性的語文小品集。它選自作者多年來爲澳門兩家日報撰寫的專欄文章或語文隨筆,掇拾的例子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因此,除了上述的四性之外,還應該說它具有地方性。
作者是一位爲學孜孜不倦,尋根究底的語文教師。他出生於澳門,六十年代中在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古典文學受著名教授王季思、黃天驥的沾益頗深。畢業後到過粵西從事群衆文化工作,當過文藝創作小組負責人及地方文藝雜誌主編。在大學裏打下了爲學的堅實基礎,又在基層接觸到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素材,形成了他執筆爲文,既有詳征博引,又有生動活潑的風格。如果說畢業後的一段時光,沒有具備很好的做學問的條件,但對於一個勤奮而不甘庸碌的人,在生活和群衆的大海洋中,何嘗不可以吸收到令自己充實的各式各樣的養份呢?
十五年前元旦翌日,作者返回出生地,在中學執教語文,有一段時間也在集團公司中任過職,但他一直沒有忘懷語言和文學,業餘經常以金中子、丁山、曾鳴等多個筆名,爲澳門的兩家日報和社團刊物撰稿。筆者與他認識,即因他是《澳門日報》的基本作者,既寫專欄,又寫小品。從他的身上,我感受到治學的嚴謹態度和充沛熱情。植根於豐沃土壤而又不斷研究的作風,正是構成景濱兄這部著述的成功因素。
翻開本書,我們驚訝于作者在一絲不苟的基礎上,對一個字的古音與今音、標準音與方言音的取捨,採取相當融通的態度。他看到時代生活對字詞音義的影響,不拘泥於舊說,在學術與生活中取得平衡,持之有據,言之成理,擇善而從,令人信服。
爲了一個字、一個詞的音義,作者翻查詞書之勤,令我不勝敬佩。論證一個字、一個詞的音義,他可以舉出多部從權威的典籍以至人們會疏忽的小書,追根究底,像廣州話說的:“打爛沙盆問到篤”,務必找出確切的根據和結論而後止。他搜字尋源,在報章看到曾有人說現在人們常用的“搞”字,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夏衍的創造,但並不人云亦云,經過查閱《康熙字典》,看到宋代的《集韻》和元代的《韻會》已有此字。書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作者篤學慎思的精神。
作者對於我們在讀書和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不論是生熟字詞,倘有人誤讀誤解,即不惜多方考查,爲這些字詞的音義辨正,發表了不少真知灼見。他引用的例子,有出於報章,有出於書刊,有出於口語,有出於電視電臺,範圍廣闊,習見冷僻,一應俱全,可以看到作者是一個維護正確使用中國語文的有心人。他議論的題目,從魯迅先生造的字,郭沫若先生的對聯,澳門小姐的名字,名著中《孔乙己》有關回字的四種寫法等,都是趣味盎然的內容。當然,更令讀者大衆感到親切的卻是那些談到本地的“媽閣廟”、“呂祖仙院”之類的題材,翻閱本書,開卷有益。
作者是一個飽覽群書、學問淵博的人,收入本書有不少怪字、俗書、怪字詩、怪字聯,包括饒有興味的美術字、鳥蟲書、連體書、組字畫、三合體、筆畫最多的字等。這一些存在於民間生活中的語文,也許爲高頭講章的學者所不屑一顧,但作者卻眼睛面向群衆,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一一論及,切中肯綮,時發雋語,醰醰有味。然而,作者並非有嗜痂之癖,在《“死字”不宜復活》中,他力主避免使用冷僻詭異的字,以免“平添報刊排版和讀者識讀的困難!”認爲“假若此風一長,人人如是,那麽,‘死字’必將泛濫成災,其效果真是不堪設想”!由此可見作者是一位知古而不提倡復古的通達學人。
“狂臚文獻耗中年”,作者寫這些文章都是在執教鞭的繁忙課務之餘,也是在積極參與各項文化社團活動之後,爭分奪秒,滿腔熱忱來完成的。他是澳門寫作學會理事長、澳門楹聯學會理事長、澳門中華詩詞學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澳門校友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穗港澳廣州話審音委員會委員、澳門中國語文學會主辦的《語叢》季刊主編、澳門筆會主辦的《澳門筆彙》副主編,公私兩忙,而有如此豐富的筆耕收穫,不能不令人欽羨其盛年英發,對學問的熱誠。
限於體例,作者並沒有收入他在語文教學方面的重要經驗。在培正中學擔任國文科主任期間,他將國內外一些語文教學的先進經驗結合港澳的實際情況,倡建了“國文教學整體工程”,頗受學生的歡迎和專家的肯定。去年九月,作者轉入澳門大學任預科課程中文講師,相信在新的工作中一定會有新的創獲。
景濱兄是一位謙謹奮進的語文教學和研究者,他不囿於目前已經取得的成就,爲了進一步深造以提高學術水平和業務能力,還邊教邊學,于九十年代初先後考取了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近代文學兼讀碩士研究生和暨南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粵方言兼讀博士研究生,親炙華南師大
碩士導師管林校長、鍾賢培教授和暨南大學博士導師詹伯慧教授等名家教誨,目前,正在撰寫碩士論文並攻讀博士課程。他出版過《匕首與投槍》、《字詞拾趣》、《澳門聯話》和與人合著的《丁家村》等書,行見在這本《語林漫筆》之後,經過名師的薰陶,個人的鑽研,“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沈”,會爲我們寫出更多耳目一新的更廣更深的著作。
“文章合有老波瀾”,“飛出胸中不費才”,謹移用龔自珍二句與景濱兄互勉。
一九九四年元旦于跬步齋
(原載一九九四年六月澳門星光出版社出版的《語林漫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