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春兼閏月好時年
戊寅年
(九八年)正月初八是農曆“立春”。“立春”是廿四節氣之首,表示春天已來臨,往
時以農爲主,春天爲播種之期,就以“立春”這一天爲農事的開始。所以,“立春”在民間都隆重慶祝,祈求豐收,這就是“迎春”。在迎春活動中,有“打春牛”、“喝春酒”及“吃春餅”等習俗。
可是,本澳市民對“立春”習俗早已淡薄,在三四十年前,還有人在家“迎春接福”,燃點香燭,當天拜禱,燃放炮竹慶賀,是謂“迎春”、“拜春”。至於飲食,不是飲春酒、吃春餅,而是吃春卷應節,吃生菜取迎新之意,甚或因諧音“生財”的緣故。“打春牛”,許多人都已不懂,還有“豎雞蛋”之玩意,相傳當天可把雞蛋立起來,寓意吉祥。雞蛋,也有稱作“雞春”,豎蛋意即“立春”,但這玩意今已鮮見了。
今年有兩個“立春”節氣,除了正月初八(九八年二月四日)是“立春”外,年尾臘月十九日(九九年二月四日)又是“立春”;再加上農曆“閏月”(五月),那就是人們所說的“雙春兼閏月”,被認爲是婚嫁好時年,故今年婚嫁會較多。這曆法現象,是我國採用西曆後,爲了克服農曆與西曆每年的差數,天文學家採取了“三年一閏和十九年七閏”的方法,由於時間的推移便出現了“雙春”、“閏月”的現象。
“一年之計在於春”,好好策劃現在,迎接美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