舦蛇喜纏船舦得名


   九四年七月,《澳門日報》刊載《澳門爬行類動物》專輯彩圖,讀者頗感趣異。在蛇類中,只有一種生活在紅樹林沼澤的黑斑水蛇(見圖),以捕食魚、蝦、蟹爲生,現瀕臨絕種。
  


   記得往昔秋冬季節,常有小販以鐵罐或布袋盛著一種蛇,沿街呼售:“有舦蛇賣!”但近年來此市聲已鮮聞了。舦蛇是海蛇的一種,但在港澳多是舦蛇是海蛇的一種,但在港澳多是舦蛇。據漁民說,船底平滑,只有船尾舦部可以讓這種蛇依附,因此呼它爲“舦蛇”;再因它喜纏船舦,使船行駛起來,用舦欠靈活,故被稱爲“慢舦蛇”;又以它生活海中,又被呼爲“鹹水蛇”,這些都是俗稱。
   這種蛇是毒蛇的一種,有斑紋,有點像金腳帶,大的長五尺,粗若手臂;蛇胎生,剛出生的,約火柴枝般大小。農曆四月間,多在本澳及毗鄰珠海、臺山一帶海域活動。本澳漁船出海,沒有捕捉舦蛇的,只在捕魚時連帶將它們一起網獲,有時一網可獲十多條。過往,菜館也向漁民收購舦蛇制饌供客食用;有的小販也購入舦蛇沿街呼售。漁民以平時無人收購舦蛇,或將它抛回海裏,或把它舦開清理內臟後焙乾,售給海味店。
  
   舦蛇,據說具有祛風濕的功能,肉味雖不及三蛇,用以煲湯、煲粥,也鮮甜可口。然而,購買者每用作食療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