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與路環荔枝碗
每當蟬鳴荔熟時,本澳街頭常見荔枝上市,顆粒嫣紅,令人垂涎。而這種果品,都是由內地運來供銷。澳門氣候雖然適宜荔枝樹生長,但種植不多,往昔偶見私家花園及門前庭園的荔枝樹,可能是“無心插柳”的結果,而今在路環石排灣公園植有荔枝樹,每屆果期,結實累累。
路環“荔枝碗”是一個天然海灣,地形如碗,據說以前多植荔枝樹,故地名爲“荔枝碗”。但是,另有一說昔日該處駐有黑兵,引種番荔枝,“荔枝碗”因而得名。是耶非耶,有待證實。
據《澳門樹木》簡介,荔枝是常綠喬木,偶數羽狀複葉互生,長圓狀披針形,開花期二至四月,結果期四至六月。荔枝品種很多,常見有糯米糍、黑葉、桂味、三月紅等,而産地遍及中國南方,産量以廣東爲多。
每當荔枝成熟期,近十多年來,本澳不少社團紛組“啖荔旅行團”,前往中山、珠海等地啖荔旅行,一舉兩得,蔚然成風。在荔枝園裏,在指定的荔枝樹,團員可隨意摘取新鮮荔枝品嘗,吃罷,每人還可獲數斤荔枝作手信。
唐代詩人蘇東坡有詩詠贊荔枝雲:“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不過荔枝雖是可口果品,但不宜多吃,俗語謂“一顆荔枝三把火”,意即這種果品燥熱,多吃會使人“發熱煩渴”、“齦腫鼻血”,甚至會中“荔枝毒”,不可不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