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市政街市建設


   在氹仔地堡街與官也街交界處,有一座綠色的兩層高建築物,看似是住宅樓宇,實際是氹仔市政街市,呈U字形,中間是一片“天井”。街市設數十個固定攤檔,牆壁及間隔均鑲嵌白


   瓷磚,顯得整齊乾淨,地下售賣凍肉、鮮魚、雞鴨,二樓售賣鮮肉、瓜菜、雜貨,由於不少攤檔還沒有營業,比較冷清。
   當地原有一個菜市場,設在施督憲正街,呈正方形,面積細小,設施簡陋。在《氹仔路環》圖冊上,有兩幀這座街市圖片,拍攝於一九三五年,當時外貌是以多條圓柱支撐上蓋,石砌固定攤檔,臨街而設,售賣各種菜用料;又長爭著作反映五十年代氹仔炮竹工人生活及鬥爭的長篇小說《萬木春》,描寫這個街市已是一個露天菜市場,四周圍以矮牆。以當年氹仔人口不多,這個袖珍菜市場已足可應付了。
   隨著氹仔建設發展,新廈陸續興建,有關當局早已計劃在氹仔黑橋一帶發展新市區,屆時大量居民入住該區,則對氹仔菜市場造成很大的壓力,於是選址地堡街,一九八二年建成“氹仔市政街市”,規模中等,設備齊全,水電系統較完善,對當地居民選購菜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