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灣街老街道升格
南灣街於九四年五月改爲“南灣大馬路”,據《澳門市政廳》第二期期刊介紹,說它已“具備城市中心大馬路”的特點,包括“雙向雙線行車”,於是“升格”,顯示本澳街道的發展。

這條馬路東起嘉思欄馬路與賈羅布大馬路交界處,延伸至西端高樓斜巷與羅飛勒前地交界處止;路名是地處“南灣”而命名,而“南灣街”早在一九零五年已載入街名冊上,可說是本澳老街道之一。
南灣大馬路原是本澳海灣堤岸,六十多年前對開一帶還是海浸之地,一九三六年填海成陸後一段長時期是一片荒地,僅在南灣八角亭對面出現第一座新建築物,時人呼之爲“新樓”,可而今已拆卸成高廈了。記憶中四五十年前,填海地建設多個球場,其中著名的是良友球場,而在該球場及南灣街之間的大片空地,我們少年兒童常在那裏踢波仔、玩波子、打“鐸戟”,留下不少前塵往事。新馬路口對開曠地,夏天入夜後,開設不少攤檔,有賣武、講古、下棋、看相及茶座,也曾開設遊樂場及馬戲場,居民多來閒逛,消磨夏夜。
街旁一列樓宇,多是兩三層高的古老大宅、洋樓,都是富裕人家住所,後來有幾幢改設學校。其中一幢曾作革命黨同盟會秘密機關,制彈運械,策劃反清大計,而今均已拆卸重建,了無痕迹,但歷史卻永存。
南灣曠地早已辟街建屋了,成了繁盛商業區,一改荒蕪舊貌;南灣馬路舊樓也大多改建新廈了,只剩下路中的榕樹仍繼續生長,作爲南灣歷史發展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