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古今名稱略釋


   澳門有多少名稱,說起來可真有一大串,除澳門外,還有濠鏡、鏡海、濠江、鏡濠、濠鏡澳、香山澳及馬交等。這些地名中大多已成爲歷史,要追溯往昔,才可解說清楚,但現今則以“澳門”爲通稱。


   “澳門”之名,據《澳門紀略》雲:“其曰澳門,則以澳南有四山離立(即氹仔、路環及大、小橫琴四島),海水縱橫貫其中,成十字,曰十字門,合稱澳門。或曰澳有南台、北台(即東、西望洋山),兩山相對如門雲。”事實,珠江口外各水道出口,多稱爲門,如虎門、磨刀門等,故澳門得名之來由,也許是根據這些地理的習慣命名的。
   “香山澳”是三百年前採用的舊名。因澳門原屬香山(即今中山市舊稱)縣治;“澳”指港口或船隻停泊處,故可解作“香山縣的港口”。
   “濠鏡”之名,在《澳門紀略》雲:“澳有南北二灣,規圓如鏡”;又澳門盛産蠔,故合稱“蠔鏡”,後以“蠔”字不雅,改稱爲“濠”。其他如鏡濠、鏡海、濠鏡海等名稱,都是衍變而成。
   “濠江”,則指內港的河道,即澳門半島與灣仔之間的水道。
   “蓮島”,因澳門往昔北有沙堤,連接前山與蓮峰山,沙堤仿如蓮莖,而山狀似蓮花,因此澳門又稱“蓮島”。
   “馬交”—名,據傳葡人初抵澳門,在媽閣附近問路,將“媽閣”換成“Macau”,音譯“馬交”,從此,改寫了澳門歷史,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