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澳門—長崎航線
葡萄牙人於16世紀70年代至17世紀40年代以澳門為基地所開闢的海上貿易三大國際航線之一。是三條國際航線中最短的一條航線。明嘉靖年間(1522~1566),倭寇禍烈,為此明政府嚴令海禁,禁止中國商民與日本通商貿易。1553~1557年租居澳門的葡萄牙人乘機大力發展澳門與日本的貿易。開始,葡萄牙商船在日本本戶、橫瀨浦、福田浦等港口進行貿易。明隆慶四年(1570)始,長崎成為澳門對日貿易的固定商埠,進形成澳門—長崎航線。
每年初夏時節,葡萄牙大帆船乘西南季風由澳門北渡日本。一般於同年秋,乘東北季風返澳。運去日本的貨物,有絲綱及絲織品、金子、紅木、鉛錫、大黃、甘草等,其中,絲貨是最大宗商品。由日本運回的則有銀子、土特產品和奴隸等。崇禎八年、(1635),對日本貿易權被西班牙國王直接控制,並向澳門派出對日貿易管理人;貿易所得利潤除支付葡澳總督及其警衛部隊薪水外,一律歸屬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商人失去貿易積極性。1637年日本政府宣佈禁止外商到長崎貿易,日本人亦不能出海與外商貿易;1639年底,又把葡萄牙人全部驅逐出境,因而澳門—長崎航線完全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