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瑣羅亞斯德敎
流行於古代波斯及中亞細亞一帶的宗敎。相傳創敎人就是瑣羅亞斯德(Zoroaster)。該敎在中國史籍裡又名襖敎、火襖敎、拜火敎、火敎或波斯敎等。於公元516~519年之間傳入中國,“襖”字乃中國古代對瑣羅亞斯德敎所信奉諸神的統稱。大約在18世紀70年代,瑣羅亞斯德敎在葡萄牙人的引領下,從印度西部海岸古里地區和孟買從海路傳入澳門和廣州,亦即自南宋以來該敎在中國沉寂以後的再度傳入。直至19世紀40年代,瑣羅亞斯德敎和它的敎徒,曾在澳門活躍過,並對澳門的經濟、貿易等,起過一定的影響。目前澳門已無該敎的活動,但1829年建立的瑣羅亞斯德墳場(位於松山,俗稱白頭墳場)則仍然保存着。該敎的祭司皆以白布圍頭,穿白袍,所以又有“白頭敎”之稱,澳門還有一條白頭馬路,亦與此敎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