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修院

  位於崗頂何東圖書館右側。與聖保祿學院一樣是培訓進入中國傳敎修士的耶穌會修院。係耶穌會士於1728年創建。亦有三巴仔或小三巴之稱。但1762年耶穌會士被驅逐後,由於缺乏合格敎授,修院日漸衰微。1774年祁主敎(Alexandre da Silva Pedrosa Guimarães)來澳門任職時,修院已經沒有修生,而成為一座孤兒院。1783年,高維牙主敎邀請遣使會司鐸數人來澳門重新開辦修院,並於1784年開學,招收修生8名,經過艱苦的工作,修生人數大增。但到了1833年,由於查主敎(Francisco de Nossa senhora da Luz Chacim)迫走遣使會會士,修院的敎授又逐漸星散殆盡,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直至1862年,葡萄牙政府批准了馬杰羅主敎(Jerònimo José da Mata)關於准許耶穌會士重回修院擔任敎職的請求,修院修生即驟然增加。1871年後,由於澳督府派遣政府敎師到修院任敎,修院便變成一所市立中學——利宵中學前身。1893年利宵中學建校後,始改為一座專研神學的修院,為在澳門以至中國的傳敎事業作出貢獻。該修院自創辦以來,培訓了數百名天主敎的神職人員,為在澳門以至中國內地繼續開展傳敎事務作出了貢獻。


  聖若瑟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