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絹花工業

  亦稱人造花工業。20世紀70年代末期澳門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之一。第一間人造絲絹花工廠——澳門維昌藝品廠,於1978年1月投產。該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增長速度僅次於玩具業而居澳門各新興工業的第二位。1981年已有20間絲絹花工廠,1982年持牌人造絲絹花工廠家達33間,工人數目(包括外發工人在內)估計有7000人左右,出口值達1.35億元。生產絲花品種繁多,約有五六十種,大多由買家提出要求或按來樣設計生產,以玫瑰、丁香、吊鐘、聖誕花等最為暢銷。產品運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90%以上銷往美國。1989年是澳門絲絹花工業在其發展進程中轉折的一年,年出口值達到3.57億元,佔全澳出口總值的2.7%。而1990年出口值下降到2.51億元,佔出口總值的1.6%比1989年下跌20.69%。1991年出口急劇下降95.2%,達歷史的最低點,是4個非紡織品行業(即玩具、傢俱、瓷器及絲絹花業)中跌幅最大的行業。1995年絲絹花出口僅61000元,1996年更降至7000元,1997年基本沒有出口。一些絲絹工廠為了降低成本,將工廠遷往中國內地。90年代後期,全澳仍有8~9家絲絹廠在繼續經營。


  絲絹花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