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禪院

  俗稱觀音堂。位於美副將大馬路,是澳門三大古剎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明天啟七年(1627),禪院現今仍存有一塊刻着“天啟七年七月吉日立,祀壇”字樣的石碑。屬禪宗南禪曹洞宗,在370多年的歷史中經歷了十多次重修。廟貌莊嚴,廟地廣闊,禪院首座為大雄寶殿,二進為長壽佛殿,後座正殿是觀音殿。大雄寶殿的西廳,首座為天后殿,次座為地藏殿,後座是語清室、龍華堂、靜樂堂、祖師堂等。大雄寶殿的東偏,首座為關帝殿,次座為檀越堂,依東而築還有報恩堂、妙香堂、方丈廳、藏經樓等。除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建築和雕塑之外,禪院還藏有不少珍貴經卷,以及名家留下的字畫,均為澳門重要的文物。禪院東面的後花園,有一株生態奇特的連理樹,吸引不少遊客來觀賞;有一張石桌、四條石櫈,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的《中美望廈條約》即在此處簽訂。石桌石櫈保存至今,側面的碑亭讓人重溫這段沉痛的歷史。


  普濟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