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葡人社團
澳門葡人社團分民間社團和政治社團兩大類。民間社團又分慈善及聯誼性質的,如仁慈堂值理會、崗頂澳門俱樂部、澳門紅十字會、母親會、退休警員公會等;文化敎育性質的,如振興學會等。仁慈堂的歷史逾四百多年,是葡人及土生葡人重要的慈善服務團體,在澳門有相當的知名度;振興學會成立於1871年,是土生人士推動敎育事業的一個團體;崗頂澳門俱樂部初建於1896年,是土生上層人士聯誼性質的團體。政治社團主要受1974年葡萄牙民主革命的影響在澳門產生。又分政黨組織,即葡國政黨在澳門的支部,及專門為參加澳門立法會選舉而成立的“公民團體”,但大多數“公民團體”同時與葡國政黨掛鈎,或是與葡國政黨在澳門的支部“兩個牌子,一套人馬”,如澳門公民協會與葡國社會民主中心黨有掛鈎關係;民主聯盟與葡國社會黨澳門支部在同一地點辦公;澳門民主友聯促進協會與葡國社會民主黨澳門支部關係十分密切。近年來,這些社團或已交由土生人士主持,或轉趨低調。
在過渡期及隨着澳門回歸、政權交接一系列活動的到來,土生葡人社團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根在澳門”成立於1996年,應立法令第六屆選舉而成立,是一個政治性的團體;土生協會成立於1996年,由一群中層公務員及土生人士組成。澳門土生人數佔全澳人數並不多,但由於其特殊的歷史、心理,構成澳門的特殊族群。在《中葡聯合聲明》簽署後,部分土生葡人曾一度人心不定,有離開澳門的打算,他們的一些物業被賤賣,引起澳門社會的普遍關注。但大多數土生葡人,特別是文化、專業程度較高的中青年一代,希望在澳門生存下來,將根扎在澳門。故為了能在將來有較好的發展前途,各土生團體逐漸統一、團結,對外立場也漸趨鮮明。
澳門土生葡人社團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