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

澳門博物館內一角
澳門名勝古蹟到處皆是,澳門城市本身就是一個建築物的博物館。但是,眞正以博物館為名的博物館最早是在20世紀20年代才發展起來的,當時港務局局長阿瑟卡蒙拿海軍少將倡議成立海事博物館,收藏華南地區漁船和商船的模型,可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館遭到嚴重破壞。1927年由署理澳督罅些喇提督(Armirante Lacerda)提議設立賈梅士博物館(前名為賈梅士商業及人種博物館陳列所),1960年遷入現東方基金會的會址作院址,藏品約有2000多件;1989年停開,藏品分別裝箱保存,將計劃在1999年澳門文化中心內重新展示。此外,在澳門的博物館史中曾經成立了軍械博物館,位於嘉思欄兵營內;軍事博物館,位於水坑尾六一俱樂部地下,但是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直到1998年10月,澳門的博物館共有12間:分別有以介紹澳門歷史及海事歷史的澳門博物館及澳門海事博物館;以介紹澳門天主敎傳敎歷史及聖物為主的天主敎藝術博物館、主敎府博物館(不對外開放)、板樟堂聖物庫;介紹澳門名人事跡的林則徐紀念館及國父紀念館;介紹澳門郵政及通訊發展的郵電博物館(不對外開放)。另外還有澳門特有的大賽車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氹仔住宅博物館及具有科學敎育性的路環土地暨自然博物館。全澳博物館的從業人員約100人。各館的展品總計約近萬件,尤以宗敎聖物最為珍貴。此外,海事博物館在製作模型船的工藝及技巧方面在東南亞地區也具較高水準。由於不少博物館對外的宣傳工作相當積極,每年被吸引到各博物館參觀的*客超過80萬人次。
目前澳門博物館事業面對最大的問題是人員專業化。過去海事博物館曾派兩位高級技術員到葡國學習短期博物館技術,另有1人正攻讀博物館學碩士。澳門博物館於1996年曾派送6位館員到葡國進修博物館學課程。人材缺乏,難以提高澳門博物館學的研究水平,加上目前12個博物館所屬的機構分別來自港務局、澳門文化司署、澳門市政廳、郵電司、旅遊司、主敎公署、蓮峰廟慈善值理會等民辦或官辦的機構,各自沒有多大的聯繫,也不利於提高人員素質和展覽水平。實有待加強溝通,共同發展及規劃澳門博物館事業及人員培訓工作。

澳門大賽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