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淡水資源
澳門半島是個小半島,氹仔、路環兩海島的面積也不大,既無較大河流,也不具備興建大型水庫的條件,淡水資源十分貧乏。20世紀60年代以前,澳門的淡水水源是濠江(前山水道)。自來水有限公司在青洲建有泵站,抽水後輸送至新口岸水塘儲存應用。後來一方面由於人口增加、經濟發展,生活與工業用水量激增,另一方面由於河道污染,水質越來越差,淡水供應漸趨緊張。青洲泵站也因受工廠廢水污染,被迫於1980年關閉。1960年後,廣東珠海相繼建成幾個水庫輸水工程,以後又實行河、庫連通,增加向澳門的供水量。1988年又完成了磨刀門供水工程,從澳門西面的磨刀門水道掛定角抽水,經過10多公里的渠道,穿山越嶺,並與幾個水庫連通,到達灣仔後,再用管道將水分別輸送至澳門的青洲和媽閣。磨刀門水道是西江幹流出口,流量大,水質好,是可以較長久地保證澳門用水的可靠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