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原始信仰
指澳門最原始的民間傳統信仰,主要是對海神的崇拜。1977年,一群考古學家在路環的黑沙海灘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一件彩繪浪花圈足盤,屬新石器時代中期的黑沙二期(公元前4500~前3500年)。這件圈足盤的彩繪、縷孔和刻劃技術所表現出來的紅彩、水波紋和浪花紋等跡象顯示,它與源自長江流域的大溪文化有着一種繼承和發展的關係;同時也反映了沿海先民以海為生的現實生活。大溪文化的彩陶技術來自仰韶文化,又是長江流域目前已知最早的彩陶文化,最繁榮期間距今4828士483年。由此可以證明四、五千年前,源自中原的文化,包括原始宗敎信仰的文化,已輾轉傳播至珠江流域,廣為沿海先民接受,也顯示了中原與南疆之間先民生活與文化交流的史跡。該彩陶盤之造型與當時一般日常盛載食物用的陶缽明顯不同,說明了它可能是一種祭祀用的禮器,盤身上的波浪紋、浪花點等刻劃符號,可能象徵了史前住在路環黑沙的漁民對大海之神的崇祀。此外,在路環黑沙海灘的南面,還有一處呈現龍或龍爪圖形的石刻岩畫,當地居民稱該處為龍爪角。中國人向來對龍的信仰十分重視,龍的信仰與中國南方特别是廣東沿海一帶的居民,尤其是孟民,關係非常密切。香山縣附近各海島,向來多瑤、蠻、畬和疍民,龍形石刻,正好反映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