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快速發展

  澳門保險業市場規模不大,但就發展節奏而論,近10多年為急速增長時期,年度的平均增長率達22%。1996年,整體保費收入為7.45億澳門元(下同)。
  從業務性質上區分,人壽保險業務近年的增長速度又較財產險高。兩者的市場佔有率出現了重大變化。1984年人壽險佔一成,財產險佔九成。至1996年,人壽險的市場率增至44%,財產險下降至56%。
  單分析人壽險的業務增長率,可發現該險種正處於一個高速成長階段。1974~1996年人壽險的年度平均增長率為40%強,較整體平均增長率要高。1984年人壽險保費收入衹為750萬元,1996年增至3.32億元。
  財產險業務方面的變化,總體上是朝着增長的方向發展,但其中個別險種則記錄了相逆大勢的發展變化。財產險包括火險、勞工險、汽車險、運輸險和雜項險五大險種。總體的變化率年度為13%。按各險種的比重排列,火險是最重要的業務,1984年該險種佔財產險的市場比重為46%。1996年比重有所下降,原因是其他財產險業務發展了,但火險仍以37%居於首位。
  汽車險是僅次於火險的財產險業務。1984年,汽車險的市場佔有比重為25.5%,是當年位居次席的財產險種。1996年,該險的比重保持在25%強,仍處於第二大業務的地位。
  勞工險處於第三大業務的位置上。1984年,該險種未實施強制性,所以其業務比重衹佔6.6%。而到了1996年,該險種已佔總體的19%。
  雜項保險是包括除火險、汽車險、勞工險和運輸險以外的保險項目,基本上所有涉及工程、盜竊、民事責任、旅遊、人身安全以及財物意外損失的保險都被列入雜項保險項下。雜項保險的比重變化是突出的。儘管投保這些險種是自願而非強制性的,但隨着經濟活動的活躍,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以及對投保的意識不斷加強,業務量一直保持上升態勢。由1984年佔總量的9.5%,上升至1996年的13.7%。
  在財產險內剩下的運輸險經歷了一個與其他險種相背向的變化歷程。主要原因在於本地產品出口輸往外地時的保險事務,多由經香港作為主要轉口港的承保公司承擔,澳門往香港的運輸航程的保險,已成為附送承保的“贈品”,而貨物的投保航程由香港出發至目的港為止,導致部分運輸保險的市場佔有率逐年下降。由1984年的12.4%,降至1996年的4.5%。
  按業務量金額統計,1984年財產保險的保費收入為6320萬元,1996年則增至4.13億元。
  1984~1996年各類險種的業務量變化絕對值如下:火險,由2900萬元增至1.55億元;汽車險,由1610萬元增至1.35億元;勞工險,由410萬元升至7890萬元;雜項保險,由600萬元升至5650萬元;運輸險,由780萬元升至184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