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新報》

1896年出版的第一期《知新報》封面
戊戌變法運動期間維新派重要刊物之一。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11月康有為到澳門活動,得到了何廷光等愛國人士的支持。康有為決定將澳門作為改良派在華南的活動基地,讓他的弟弟康廣仁與何廷光等籌辦一份宣傳變法的報紙,很快從澳門的紳商中集得股金萬元。這些股東都希望暢銷全國的《時務報》主編梁啟超兼任該報主編。梁啟超也正在廣東探親,即應邀到澳門,參與籌備事宜。初時準備將該報定名為《廣時務報》。《時務報》的經理汪康年擔心“澳報必有大振腦筋之語”,以至牽累《時務報》,便以“報主維新,無取復沓”為理由,反對該報取名《廣時務報》,並反對梁啟超兼任主編。最後決定取名為《知新報》,由何廷光、康廣仁為總理,由梁啟超、徐勤、吳恆煒、劉楨麟、何樹齡、韓文舉、王覺任、陳繼儼等8人為撰述者,並由一些中外人士,包括康有為的女兒康同薇為各國新聞的翻譯。館址在水坑尾大井頭4號。1897年2月22日出版了創刊號。創刊之初,每5天出版1期。自第20期起,改為10天1期。格式一依《時務報》。載有論說、上諭、京外近事、各國情況、農事、工事、商事、礦事、中外交涉新聞、各省新聞等。與上海《時務報》相呼應,宣傳變法圖存思想,發表維新的條陳言論,介紹新政推行情況。一時暢銷全國並遠銷日本、越南、新加坡、美國等國。廣西、江西、貴州等省的大吏還通飭全省的官員、士紳、書生訂閱該報。正當維新變法運勤日益發展時,以西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發動了宮廷政變,殺害了曾任《知新報》總理的康廣仁等六君子。就在一大批改良派報刊被迫終刊之際,該報在澳門仍堅持出版,成為中國唯一繼續鼓吹變法維新的報刊。為了提防封建頑固派的迫害,該報於11月初改聘葡萄牙伯爵飛能地為經理人,報上所刊的論文也不再署作者的眞實姓名。自11月14日刊出署名為“鐵香書室來稿”的《與友人書》始,陸續發表了康有為、陳寶箴等人在變法時期的一系列奏折,還接連刊登《氣節說》、《書今上口諭軍機章京譯嗣同語後》、《八月六日朝變十大可痛說》等文章,抨擊封建頑固派。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隨後他將《知新報》與《清政報》確定為保皇會會報。1901年1月20日該報出至第133期自動終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