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東望洋山
斜亘於澳門半島東部。因其橫臥形似瑤琴,因此古稱琴山。在20世紀20年代新口岸填海工程完成以前,其東南麓的陡崖直逼海濱,形成澳門半島東部的屏障。今天,山腳離海岸最遠處已有兩公里。山體狹長,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兩公里多,明顯分為兩段。北段較高,主峰海拔91米,是澳門半島最高峰。上有古炮台,1865年建成的遠東第一座燈塔矗立其上,燈塔傍有建於1626年的聖母雪地殿小敎堂。該山原為荒禿的山崗,100多年前遍植馬尾松。山上綠樹成蔭,因此又被稱為松山,是澳門半島最大的綠化區。西北麓有泉水,建有二龍喉公園。南段較矮,又名若憲山,海拔衹有40多米,頂部平緩,政府醫院(仁伯爵醫院,俗稱山頂醫院)就建在山上。1990年11月在北段修通了一條285米長的行車隧道(即松山隧道),大大方便了澳門半島北部、西部同東南部的交通。
東望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