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燈塔


  松山燈塔


  遠東最古老的海岸燈塔。位於澳門半島東部東望洋山山頂。燈塔始建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1865年9月24日晚建成啟用。燈塔高13米,可向澳門四周海域循環照射達25海里,通宵不停。塔內構造簡單,射燈設在塔頂,有一道曲折樓梯回旋而上。最初用火水燈發光,用木輪繩錘等物利用摆力使燈光循環旋轉。設計者為一澳門土生葡萄牙人加路士·域臣第·羅渣(Carlos Vicente da Rocha)。1874年的甲成風災將燈塔毁壞,使之停止運作30餘年,後經長時間修理,改用新機器,配上法國反射鏡,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6月29日晚重新投入使用至今。松山燈塔又稱東望洋山燈塔,與燈塔旁的小敎堂、炮台為松山三古蹟,是澳門著名的城市標誌,也是澳門的地標;燈塔所處的經緯度,即為澳門的地理座標。松山與燈塔,組成“燈塔松濤”,成為“澳門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