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業

  澳門交通主要有陸路交通和水路交通兩種,90年代中期又開通了空中交通。陸路交通是從關閘與中國內地的陸路聯繫,有客運、貨運。客運主要是運載澳門同胞和經澳門回鄉探親的台灣同胞及海外僑胞,其中也有往中國內地旅遊觀光的外籍旅客。現在澳門經營公路客運的單位有:岐關車路公司、澳門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廣東(澳門)旅遊公司、澳門珠江旅遊有限公司、澳門惠海旅遊公司、澳門珠海小汽車出租公司等多家旅遊機構。每日都有豪華旅遊車由澳門運載遊客,開往珠江三角洲等旅遊勝地。近幾年來不但車輛數量增加,車輛檔次提高,而且旅客人數也逐年增加。據統計,出入關閘的客車車次:1986年為116642車次,1987年103043車次,1988年143904車次。貨運隨着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而逐年增加,尤其是珠海特區的興起,加強了與澳門之間的經濟聯繫。出入關閘貨車的車次由1986年的152554車次增至1988年的274169車次。經營澳門與內地的貨運業務,大多是澳門代理國內產品的公司,和附近地區外貿部門的車隊。
  水路交通由於澳門地理位置特殊,既沒有深水港,且水道淤淺,至今還沒有直接遠洋運輸。目前的水上交通可分為沿海運輸和內地運輸(包括客貨運)。由於澳門的外向型經濟模式是面向海外和香港,所以水運有着重要的作用。澳門的沿海運輸,以香港的直達運輸為主,從而反映了澳門海運的局限性,也顯示澳門經濟的特點。內河運輸主要是與中國內地的水路聯繫。經營內河運輸的是粵通船務公司和南光貿易公司,有客運與貨運。尤其是貨運方面幾年來不斷發展,由於中國內地開放政策的推行,澳門同內地的經濟交往愈加密切,加之澳門的生活資料需求增加,內地運往澳門的物資也不斷增加。
  空中交通於40年代和60年代,澳門曾經有過空運,不過衹限於港澳之間的客運,採用水上起落方式,發揮作用不大。澳門直昇機客運於1990年11月27日正式投入運行,當時衹有兩架日本製造的直昇機,每架載8名乘客和2名機師,乘客僅限於高級行政人員、少量特殊遊客和賭客。1989年1月開始實施澳門國際機場計劃,經過4年半的施工建造,終於在1995年竣工,6月試航,11月9日正式通航,澳門航空公司飛機“澳門號”首航北京。不久前“氹仔號”飛機投入北京、上海及台北航線。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台灣也先後開通了澳門航線。僅1996年客運量計達277萬人次,貨運16.6萬噸。據澳門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佈,自1995年澳台航線開航3年來,澳門航空共運載了159.1354萬名乘客和18.561噸貨物及郵件,往返於台灣、澳門和中國內地之間。澳門航空在澳台航線提供的“一機到底”服務前往中國內地,已經直通北京、上海、重慶等11個城市。澳門與各地航線的開通,特别是澳台航線的開通,對於促進澳門旅遊業的發展和澳台之間及台灣與中國內地之間各界人士的往來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