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北灣
歷史地名。《澳門紀略》稱“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環。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據此,多數學者認為南灣包括今南灣和西灣,即泛外港說;北灣則從媽閣廟起至沙欄仔的整個內港,既泛內港說。若注意“可以泊船”一語,不難得出的結論是並非南灣、西灣及北灣所有地段均可泊船,因此“南北二灣”有具體所指。南灣葡語中稱Praia Grande,可譯作“大沙灘”。葡語中亦有Praia Pequena,直譯為“小沙灘”。既稱“小沙灘”,其長度不會超過“大沙灘”,故泛內港說難以成立。清道光誌《濠鏡澳全圖》中無標示,但有些文字資料可供分析。張汝霖澳夷善後事宜條議12條中第2條規定:“稽查船艇。一切在澳快艇、果艇、及各項蛋戶、罟船,通行確查造冊,發縣編烙,取各連環保結,交保長管束,許在稅廠前大馬頭灣泊,不許私泊他處,……”善後12條有兩個葡語版本,其節本文字如下:“夜晚允許停泊關部海灘(Prayas do Houpu),不許私泊禁地”。龍思泰曾引用這一版本:“凡船艇男婦人等將船艇停泊於稅館岸邊,”其簡本行文如下:“夜晚蛋船及其他船艇應停泊海關(Caza do Opû)前小沙灘(Praya pequena)。”龍思泰將此段譯為“凡蛋船及其他船艇應停泊於稅館(hopo-house)對面的小沙灘(Praya pequena)岸邊”。由此可見葡語簡本及龍思泰英文本將“稅廠前大馬頭”譯為“海關(Caza do Opû)前小沙灘”及“稅館對面的小沙灘”,反過來說,葡語“小沙灘”便是漢語大馬頭的對譯。大馬頭亦稱馬頭。此地名仍保留在“大馬頭中街”。據此,今大馬頭街當為“小沙灘”故地,其兩側便是所謂的“北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