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屯門
一個有待進一步考證的歷史地名。史地考證諸説繁多,計有為龍思泰首倡的“上川説”,徐薩斯提出的“下川説”,白樂嘉考證的“伶仃説”及日本、中國學者各考,但迄今為止尚無定論。葡國早期航海先鋒繪製有十分詳細的中國沿海圖,尤其是珠江口圖。在收藏里斯本國立圖書館的一繪製於1574年以前的航海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今香港屯門一帶標示著“Lantao”,其下方相當於今大嶼山的島嶼被注為“Ilha Tataruga”,意為龜島。不見漢籍與圖有此稱,但其周圍有“獨龜洋”,“鰲灣”。葡語可能由此借名。“Ilha Tataruga”四周標有一圈表示沙灘舶口的小十字。這一標示為中國方誌所證實。例如郭棐《粵大記》海防圖中在屯門灣內,今大嶼山北端大澳、沙螺灣及上磨刀(亦稱大磨刀)、下磨刀(亦稱小磨刀)之間標有一洋船。稍東在屯門及大蚝山、東西湧之間又見一同樣形狀的洋船。在清王崇熙《新安志》與圖中,大奚山與長洲間標示一洋船。漢籍中屯門多指屯門澳,而葡語Tamão所指範圍較廣:包括屯門澳;今大嶼上四周各港灣;大磨刀;大嶼山對面,急水門右側的大門島(今稱青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