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大三巴牌坊
即聖保祿敎堂前壁。澳門著名古蹟。三巴,即São Paulo之譯音,所以冠以“大”字,主要用以區別另一座小三巴敎堂。聖保祿敎堂,即大三巴敎堂,建於1580年(明萬曆八年),於1595年和1601年先後兩次失火,敎堂焚毀。1602年開始第三次重建,歷時35年,耗銀3萬兩,1637年(明崇禎十年)其前門石壁才竣工。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敎堂再毀於火,僅餘前壁,一如中國之牌坊,巍然矗立於大炮台旁。這座已有360年歷史的古建築,高達數十丈,恢宏高峻,造型雄奇。自其下仰望頂尖,其勢欲墜;壁之中頂,塑有鴿形聖像;聖像下為聖母像,再下為聖保祿.像;左右圍以天神石像六座,左側一龍頭上有小型聖母像,右側一帆船上亦有小型聖母像,其餘尚有聖人銅像四座,雕刻細緻,極為精美,揉合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風格而成,長期以來受到中外建築、文物、藝術界人士重視。這座敎堂的整體設計者為史賓諾拉神父(又説為周秀神父),而主要施工建築隊伍則是17世紀初來澳門避難的日本天主敎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