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澳門大事記

香山地圖
1152年(南宋紹興二十二年)
·廣東劃出南海、番禺、新會、東莞四縣的沿海地區,建立香山縣。澳門屬香山縣範圍,舊稱香山澳、濠鏡澳等。
1277年(南宋景炎二年)
·十字門古海道成為南宋軍民與元軍對壘的陣地,端宗趙昰和張世傑等率領軍民在澳門地區,遇颶風襲擊,上岸棲居,在澳門媽閣山和路氹商地紮寨。從此澳門逐漸有人定居。
1415年(明永樂十三年)
·葡萄牙人征服休達(Ceuta)。被視為由航海家唐·恩里克親王(D.Henrique)推動的航海大發現事業的第一步。

媽祖廟
1488年(明弘治元年)
·澳門最早的廟宇——媽閣廟建立。
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
·葡萄牙航海探險家華士古·達伽馬(Vasco da Gama)扺達印度。
1499年(明弘治十二年)
·華士古·達伽馬回到里斯本,向葡萄牙女王獻上中國瓷器等禮品。
1505年(明弘治十八年)
·葡萄牙國王致信西班牙國王,通報葡萄牙人的功績,其中提及“Malchina”(大中國)。
1508年(明正德三年)
·葡萄牙國王唐·曼努埃爾(D.Manuel)
命令塞格拉(Diogo Lopes de Sequeira)“探察”馬六甲並“打聽秦人(Chins)”。
1510年(明正德五年)
·葡人佔領印度果阿。
1511年(明正德六年)
·葡人佔領馬六甲。
1512年(明正德七年)
·4月1日,葡印總督阿爾布克爾克(Afonso de Albuquerque)致函葡萄牙國王,提及“馬六甲是中國商人之集散地”。
1513年(明正德八年)
·葡國商人歐維治(Jorge Alvares)自馬六甲來華,到達廣東東莞屯門一帶貿易。
1514年(明正德九年)
·皮萊資(Tomé Pires)在馬六甲完成《東方誌》(Suma Oriental)一書的編撰,其中有對中國的大段描述,稱中國為Catai(契丹),稱北京為Cambaluc(汗人里)。
1515年(明正德十年)
·商人拉菲爾·佩雷斯特羅(Rafael Perestrelo)亦來屯門貿易,獲利20倍,並收集了大量情報。
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
·6月17日,安特拉德(Fernão Peres de Andrade)率艦隊從馬六甲出發前往中國,皮萊資以葡國印總督特使身份隨行。8月15日,扺達屯門登陸,“蓋房樹柵,恃火銃自固”。9月間溯珠江而上,直達廣州要求通商。明朝以“其國素不列王會”,“詔給方物之值,遣還”。
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
·西蒙·德·安得拉德(Simão de Andrade)從印度前往中國“尋找皮萊資”,於8月扺達屯門。他私設炮台,拒納商稅,胡作非為,從而使皮萊資的使命功敗垂成。
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1月,皮萊資(Tomé Pires)使團一行30人由廣州啟程北上,5月至南京。
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
·1月,皮萊資至北京,居會同館。馬六甲王遣人至北京,送來馬六甲的求援信,控告葡人惡行。廣東當局也狀告西蒙·德·安德拉德在屯門的不軌行為。3月,武宗病亡,5月,皮萊資被逐出京,9月,到廣州後被捕入獄。
·中葡發生屯門之戰。4~5月間廣東海道副使江鋐率軍圍困屯門。
1522年(明嘉靖元年)
·4月,葡人馬丁·阿豐索·德·梅羅(Martin Afonso de Mello Coutinho)率軍艦赴華求互市,8月至新會西草灣,為中國守軍截擊痛剿。此後,葡人轉往浙閩沿海貿易。
1529年(明嘉靖八年)
·11月,廣東巡撫林富上奏,主張解除廣東海禁,蕃舶獲許來粵互市。
1530年(明嘉靖九年)
·11月,刑部給事中王希文上奏,主張禁絕海外貿易,未獲准。
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
·前山都指揮黃慶納賄,將廣州市舶司舶口由電白移至澳門。
1536年(明嘉靖十五年)
·11月10日,葡商卡爾沃(Vasco Calvo)和皮萊資使團成員維埃拉(Cristovão Vieira),從廣州獄中寫信提供了1520至1534年之間有關中葡關係的大量寶貴資料,包括關於中國及其風俗習慣和行政組織的確切情況。
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
·5月,葡人貿易基地寧波雙嶼港被明軍擊毀,逃至福建漳州之月港和浯嶼繼續進行海盜走私活動。
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
·年初,明軍追蹤葡人至月港、浯嶼,葡人轉移至詔安縣走馬溪。3~4月,明軍進擊走馬溪,葡人逃至浪白滘。
1552年(明嘉靖三十一年)
·11月27日,耶穌會傳敎士聖·方濟各(São Francisco Xavier)在台山上川島與世長辭。
·葡萄牙遠征日本艦隊司令官索薩(Leonel de Sousa)率領商業艦隊至廣州。
·上川島成為葡萄牙與中國貿易的主要場所。
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
·索薩假冒其他國家的名字,請求通商,又請借地晾晒,廣東海道副使汪柏受賄,默許葡人在澳門搭棚暫住。
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
·索薩終於得到了廣州官員的信任。
根據口頭協議及繳納合法貿易的稅款(抽盤),葡萄牙人被准許在澳門自由貿易。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
·11月20日,耶穌會新會員費爾南門德斯·平托(Fernão MendeS Pinto)從浪白滘寫信,描述了他在這一年扺達上川、來到浪白滘的情況。這封信成了第一份提及澳門的為人所知的文獻。平托指出:“阿媽港離我們所在的浪白滘三十餘里格(十里格約5公里)……”。
·12月15日,卡內羅(D.Belchior Carneiro)在果阿被封為主敎,於1567年被選為日本和中國的主敎。
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
·1月15日,中日貿易船隊司令索薩(Leonel de Sousa)呈文給唐·路易斯(D.Luís)王子,稟報他已和海道副使汪柏達成協議,從1553年底開始,葡萄牙人獲准在澳門登陸居住並在陸地建造房屋。
·葡萄牙偉大詩人賈梅士(又譯卡蒙斯,Luís de Camões)來澳並居留三年,寫成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
(澳譯《葡國魂》)。

賈梅士像
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
·葡人佔據澳門,“築室建城,雄踞海畔若一國”。
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
·第一批耶穌會會員到達澳門。
·聖·多明我會修士克魯玆(Gaspar da Cruz)的著作《中國概況》(Tratado da China)以很大篇幅敘述中國的事情。
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
·7月29日,第一批到澳門定居的耶穌會會士扺達澳門,他們是佩雷斯(Francisco Peres)、特謝拉(Manuel Teixeira)及平托(André Pinto)神父。
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
·柘林澳明軍兵變,葡人協助平變,廣東政府允免澳門商稅一年。
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御史龐尚鵬上《區劃濠鏡保安海隅疏》。
·俞大猷主張水陸夾攻葡人。
·由佩雷斯(Francisco Peres)神父(1563年來到澳門)負責建造的耶穌會會士的住宅在聖·安多尼敎堂和後來的聖保祿學院附近落成。
1568年(明隆慶二年)
·卡內羅(D.Belchior Carneiro)扺達澳門任主敎。
1569年(明隆慶三年)
·卡內羅負責創辦了仁慈堂和聖辣法耶醫院(即白馬行醫院,後於1640年重建),從該醫院向中國引進了第一批疫苗。
1571年或1572年(明萬曆元年或二年)
·居澳葡人開始向中國明朝政府繳納地租,每年白銀500兩。
1574年(明萬曆二年)
·明廷在蓮花莖設關閘,使“民人不得擅出,夷人不得擅入”。
1575年(明萬曆三年)
·葡人建聖老楞佐堂(風信廟)。
1576年(明萬曆四年)
·1月23日,羅馬敎皇宣佈成立天主敎澳門敎區,並任命卡內羅(D.Belchior Carneiro)為澳門主敎,統籌中國、日本、朝鮮三國敎務。
1578年(明萬曆六年)
·葡人獲允進入廣州交易。
1580年(明萬曆八年)
·西班牙與葡萄牙合併。葡萄牙歸屬西班牙王朝。
·里斯本派出第一位“王室大法官”
(Ouvidor)往澳門。
1581年(明萬曆九年)
·意大利籍天主敎士利瑪竇(Mateu Ricci)扺澳,準備入內地傳敎。

利瑪竇像

中式庭園建築的議事亭是最早的議事亭圖像記錄
1582年(明萬曆十年)
·12月18日,澳門當局正式承認西班牙菲利浦二世(D.Fi1ipe Ⅱ)為君主,條件是在西屬菲律賓與中國的關係中,必須由澳門充當中間人,以及統治權的變更絕對不讓中國人知道。
1583年(明萬曆十-年)
·澳門議事會(Senado)成立。
·議事會創建了城市保安衛隊,並將鎮改為市。
·利瑪竇和羅明堅(Michele Ruggieri)在肇慶市定居,開始在中國傳敎的第一步。
·8月19日卡內羅主敎在澳門逝世。
1584年(明萬曆十二年)
·葡印總督唐·梅內塞斯(D.Duarte de Meneses)授予澳門議事會行政、政治和司法的權力(軍事權屬總督),限令其在一些特殊事項上要由事先召開的居民大會決定。議事會由兩位普通法官、三位市議員及一位檢察長組成;由主敎或由市民選出的首領主持,並由一位王室大法官輔助。
·羅明堅《天主聖敎實錄》刻於澳門,
為西方傳敎士以華文撰述之始。
1585年(明萬曆十三年)
·第一部木版印刷中文著作在澳門問世。
1586年(明萬曆十四年)
·4月10日,葡印總督唐·梅內塞斯寫信賜名澳門為“中國的聖名之城”,並賦予澳門與柯欽的聖·克魯斯(Santa Cruz)同樣的特權,即與埃武拉(Évora)享有的特權及科英布拉(Coimbra)得到的二級行政權(1179年)級別相同。這樣,澳門被升格為擁有和埃武拉同等自由、榮譽和顯著地位的城市。
1587年(明萬曆十五年)
·多明我會士在澳建敎堂——板樟廟。
1588年(明萬曆十六年)
·3月25日,頒佈第一部澳門王室大法官規章。王室法官從1580年開始存在,後因唐·若奧四世(D.João Ⅳ)認為地區太小沒有必要而取消了王家法庭。
·日本脫離澳門敎區而成為一個獨立敎區。
1589年(明萬曆十七年)
·10月10日,范禮安(AlexandreValignano)請求羅馬敎廷准許吸收四名中國人入會,其中包括鐘鳴仁(Sebastião Fernandes)和黃明沙(Francisco Martins)。他們是首批耶穌會中國會員。
·葡人建聖奧斯定堂(龍鬆廟)。

范禮安像
1591年(明萬曆十九年)
·10月17日,麥安東(António de Almeida)神父在廣東省潮州去世。他是第一位死在中國大陸的葡萄牙神職人員,生前是羅明堅神父和利瑪竇神父佈道的得力助手。他的遺體被運至澳門,埋葬在聖保祿敎堂。
1593年(明萬曆二十一年)
·利瑪竇譯《四書》為拉丁文。
1594年(明萬曆二十二年)
·3月9日,馬德里發出國王文書,嚴格禁止西班牙西印度和葡萄牙東印度之間及澳門和馬尼拉之間的通商和通航。和其它類似命令一樣,這一道命令從未被嚴格執行。
·11月30日,從1571年開始敎授閲讀和書寫拉丁文的“耶穌會之家”改名為“耶穌會聖保祿學院”;當時有學員60人,學習葡文、拉丁文、藝術和神學。
1596年(明萬曆二十四年)
·4月18日,西葡國王菲利浦二世(D.Filipe Ⅱ)以特許令認可印度總督梅內澤斯的信,把澳門升格為與埃武拉市享有同等權利的城市。
·4月18日,中國皇帝批出銀坑一個地段作為大三巴神父的墓地(後來該島也被稱為神父島)。
1600年(明萬曆二十八年)
·5月19日,利瑪竇神父由龐迪我(Diego Pantoja)神父陪同作為葡萄牙使臣觀見中國皇帝,並以當時作為葡萄牙君主的西班牙國王的名義贈獻多件禮品。他受到了神宗皇帝(萬曆)的款待。
1601年(明萬曆二十九年)
·9月27日,澳門海面出現了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號和“戈烏達”(Gouda)號戰船及范·內克(Jacob Van Neck)海軍上將船隊的一隻雙桅小船。當時澳門兵頭是唐·保羅德·博圖伽爾(D.Paulo de Portugal)。數名荷蘭人闖入澳門被俘。被俘的荷蘭人儘管改信天主敎,還是被處以死刑。
1602年(明萬曆三十年)
·聖保祿敎堂(大三巴堂)奠基,1637年建成。
·李之藻刻印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
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
·7月,荷蘭海軍再次圖佔澳門,遇颱風將艦隊吹至澎湖列島一帶,被福建海軍擊退。
1605年(明萬曆三十三年)
·鄂本篤(Bento de Góis)從印度經陸路前往中國。他於1602年10月29日從亞格拉(Agra)出發,於同年12月22日到達甘肅莎車。
1606年(明萬曆三十四年)
·耶穌會士在青洲建敎堂。
1607年(明萬曆三十五年)
·荷蘭再派軍艦到澳門,被葡人擊退。廣東番禺舉人盧廷龍上奏,請求驅逐葡人,收回澳門,未獲准。
1608年(明萬曆三十六年)
·香山縣知縣蔡善繼擬訂《制澳十則》。
·葡人建聖安多尼堂(花王廟)
1610年(明萬曆三十八年)
·因荷蘭人挑唆,澳門與日本的貿易中斷。
1613年(明萬曆四十一年)
·李之藻上《請譯西洋曆法等書疏》。
1614年(明萬曆四十二年)
·兩廣總督張鳴崗上奏,主張對澳人加強防範,申明約束。海道副使俞安性向葡人立下五條禁例。
1615年(明萬曆四十三年)
·澳門葡人自設戰督(Governador de Guerra),加強對荷蘭人的防範。
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
·明廷在前山建寨,立參將府。
·7月15日,耶穌會會士湯若望(Joannes Adam Schall Von Bell)扺達澳門,後往北京居住。
1620年(明泰昌元年)
·5月3日,熊三拔(Sebbatino de Ursis)
在澳門逝世。他以發明靈巧的水利機械而贏得皇帝的好感。1617年,他與龐迪我神父一起從北京被驅逐到廣州,後到了澳門(1618年)。他把歐洲醫學和蒸餾法帶到了中國。
·7月,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將西書7000部運扺澳門。這些集西方學術之大成的作品,部分後來被譯成中文,為西學東漸之始。
1621年(明天啟元年)
·廣東右參政監司馮從龍等派人摧毀葡人私築的青州敎堂。
·3~10尊大炮和數名炮手從澳門派往中國去協助南明抗清。他們被天啟皇帝(熹宗)召去北京敎授大炮知識,曾德昭(Álvaro Semedo)神父説他在南昌見到了正前往北京的一群耶穌會會員,其中有翻譯陸若漢(João Rodrigues)神父。這種北上救援不衹進行過一次,有五位剛到澳門不久的傳敎士利用這個機會前往北京,其中有耶穌會的馬托斯(Bento de Matos)神父和金尼閣神父。

建於一九二二年的西望洋山第一家聖母堂和修道院。(英國畫家威廉·亞力山大)
1622年(明天啟二年)
·6月22日,荷艦進攻澳門,被擊退。葡人私築圍牆,被拆毀,是年葡人建成媽閣炮台。
·對廣州的貿易壟斷中止,澳門成為外國人前往每年一度的廣州交易市場的中轉站。
·奧斯定會士在西望洋建修院。
1623年(明天啟三年)
·5月6日,印度總督以國王的名義下令,任命王室貴族唐·馬士加路也(D.Francisco Mascarenhas)為澳門第一任總督兼兵頭,他於同年7月17日就職後建起城牆並完善了堡壘體系。
1627年(明天啟七年)
·荷艦第五次進犯澳門失敗。此後荷人轉向入侵台灣。
1634年(明崇禎七年)
·方濟各會修女在澳門建尼姑廟。
1637年(明崇禎十年)
·9月1日,東望洋大炮台開始建造,並於一年後竣工。
·威德爾(John Wedde11)率英國船隊扺澳門貿易。
·日本基督徒謀叛,日本頒佈鎮國令,在日葡人被逐。澳門對日貿易完全中斷。
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
·6月11日,明廷禁止澳門葡人入廣州貿易。
·12月1日,葡萄牙摆脫西班牙統治,恢復獨立。
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
·馬六甲為荷蘭人所佔,葡人東方貿易航線被切斷。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
·葡王授予澳門“天主聖名之城,無比忠貞”的稱號。
1645年(清順治二年)
·日本國王下令結束澳門與日本的通商,造成了澳門衰敗,市議會不得不靠向上層市民借貸生存。
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
·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扺澳門。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
·清廷頒遷海令,澳門居民亦在遷移之列。葡人重賄廣東官員,並通過北京傳敎士疏通,獲准繼續在澳門居留貿易。
1664年(清康熙三年)
·前山寨改設副將,增設左右營都司僉事、守備、千總,共有官兵2000人。
·楊光先上疏誣湯若望等聚兵械於澳門陰謀造反。
1667年(清康熙六年)
·葡使瑪納撒爾達聶(Manuel Saldanha)
自果阿扺澳門。
1668年(清康熙七年)
·鄭瑪諾(洗禮名為Emanuel Sequeira)
自歐返扺澳門,為中國最早之留歐學生。
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
·澳門葡人驅逐耶穌會士出境。
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
·4月,葡使本多白壘拉(BentoPereira)自澳門赴京覲見康熙。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
·吳歷在澳門入耶穌會,習神學於聖保祿學院,洗禮名為Simon Xaverius。

南懷仁像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
·工部尚書杜臻巡視澳門。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
·遷海令撤銷。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
·廣東澳門、福建漳州、浙江寧波等地設海關,澳門海關在今關前街。
·康熙皇帝開放廣州和其他港口為對外貿易口岸,從而動搖了葡萄牙人的專有權。
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
·4月10日,根據亞歷山大八世敎皇敕書,成立北京和南京敎區,屬葡萄牙護敎權。澳門敎區的管轄權重新調整,由唐·若奧·德·卡薩爾(D.João de Casal)任主敎。他於1692年扺達,任職至1735年去世。
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
·清政府規定徵收各港口船舶稅。但對澳葡船舶減稅1/3。
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
·從這一年起,里斯本和澳門之間開始有直達航船。
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
·未獲得頒發“票”(或特許証)的傳敎士開始遭到中國驅逐,到達澳門。
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
·5月16日,總督戴冰玉(Diogo de Pinho Teixeira)召集澳門全市公民前往他在大炮台的住宅舉行議事會成員的重新選舉,以替代那些從2月13日逃到聖保祿學院並在那裡與耶穌會神父一起處理澳門事務的議事會成員,並威脅神父們把議事會原成員從神學院趕出去。由於神父們沒有理會這一指令,總督於17日下令包圍神學院。
·6月2日,這日下午,所有敎長和一些良民匯集到總督戴冰玉的住宅,試圖説服他放棄迫使學院交出躲進聖保祿學院並被他免職的議事會人員,以免造成更大的混亂和不安。
·6月6日,儘管戴冰玉下令撤走了包圍聖保祿學院的哨兵,衝突卻沒有結束,城市因而分成兩派,有兩個議事會運作:一個是在市政廳掌權的議事會,另一個則是被總督解散現躲在聖保祿學院和耶穌會神父們在一起的議事會。
·7月2日,議事會和主敎及各敎派敎長在市民大會上簽署了在6月30日和戴冰玉總督商定的投降書,結束了這場爭執。
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
·澳門用禮炮、鐘聲、燈火和焰火慶祝康熙皇帝的六十壽辰。
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
·4月16日,中國九卿會議下令驅逐所有傳敎士並禁止基督敎傳敎活動。
·5月31日,中國當局命令不許外國船隻去廣州而祇能在氹仔通商。
·清廷頒佈南洋航海禁令,禁止中國商船往南洋貿易。葡傳敎士李若瑟(José Pereira)在京活動,澳門獲准免受此限制。
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
·6月,古爾露(António de Albuquerque Coelho)總督就職,澳門開始了興旺時期。由於中國給予澳門對外貿易的壟斷權,澳門城市迅速繁榮,擁有25艘船隻,每年收入達7萬到8萬克魯扎多(Cruzado)。
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
·4月24日,當天晚上和以後的兩個晚上,為慶賀中國皇帝喜得太子而張燈結彩。
·這一年,澳門葡人放棄了他們在灣仔擁有的住宅;多明我會會員和奧古斯定會會員們也放棄了他們在那兒的房屋、小敎堂和菜園。
·敎宗特使嘉樂(Carlos Ambrozio Mezzabarba)初扺澳門。康熙帝命嘉樂帶回除願意留下服務的技藝人之外的所有傳敎士。但清廷禁止天主敎的法令並沒有認眞貫徹。
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
·11月4日,嘉樂發表敎書“Benedictus Deus”,允許實行八項中國禮儀,但命令傳敎士們必須遵從羅馬的命令。
·葡萄牙傳敎士張安多(António de Magalhães)奉康熙帝之命自澳門出使葡萄牙。
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
·8月13日,議事會決定為由幾位中國朝廷官員陪同即將訪問澳門市的 耶穌會神父穆敬遠(João Mourão)舉行歡迎儀式,因為他是受中國皇帝寵信、能為澳門爭取到一定利益的神父。
1723年(清雍正元年)
·1月23日,議事會收到通報康熙皇帝去世的官文,為此各炮台兵船鳴炮24小時,官員、士兵和法官穿喪服三個月。
·3月1日,從這天起的一連三個晚上,澳門張燈結彩、鐘聲齊鳴、各炮台施放禮炮,慶祝新皇帝即位。
·浙閩總督覺羅滿保提出查禁天主敎的建議,雍正皇帝發佈告示,把羅馬天主敎的神父趕至澳門。傳敎士戴進賢(Emmanuel Pinto)請求不要把傳敎士全部驅逐到澳門,可以令他們居住在廣州。中國三百多敎堂被毀,傳敎活動停止。
1725年(清雍正三年)
·規定澳門葡人商船額為25艘,編列字號,不准增加。
1727年(清雍正五年)
·5月18日,麥德樂(Alexandre Metelo de Sousa e Menezes)大使帶着葡王唐·若奧五世致中國皇帝的信件和隨行人員扺達北京,並於28日獲朝廷接見。
1729年(清雍正七年)
·觀風整俗使焦祈年巡視澳門。
1730年(清雍正八年)
·禁止葡人商船販運黃金出洋。
·雍正皇帝開放黃埔港的國際貿易,造成澳門的衰落。
1731年(清雍正九年)
·1月23日,總督下令議事會把外國船隻趕出澳門及其貿易市場。
·香山縣丞移駐前山寨,專管澳門夷務。
1732年(清雍正十年)
·在澳門南灣又設立了一個中國海關稽查站。
1732/1733年(清雍正十年/十一年)
·傳聞廣東總督要來“本市(澳門)視察河流和決定將(中國)與外國的貿易移至澳門港口”,文弟士(António Amaral Meneses)總督向澳門、北京和南京各主敎徵詢,議事會最後拒絕了在澳門集中貿易的建議。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
·7月31日,遵照皇帝1月29日的詔書,主敎和傳敎士們離開中國內地,首先來到澳門,再從這兒等待返回各自的國家。
·總督兼總兵頭文弟士命令議事會禁止外國船隻來澳門從事貿易。在此之前,他曾同意中國人把外國人在廣州的貿易遷至澳門,以促進陷於衰落的貿易繁榮起來。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
·11月28日,按廣東總督的命令,為雍正皇帝去世舉行隆重哀悼儀式,24小時鳴放槍炮,最後大炮台鳴炮,政府官員戴孝。
1738年(清乾隆三年)
·9月5日,澳門遭到強颱風襲擊,許多房屋屋頂被吹走,造成的損失和災難是歷史上罕見的。
1742年(清乾隆七年)
·3月6日,唐·若奧五世(D.João V)決定澳門主敎位尊於總督及任何級別的地方王侯或高官之上。
1743年(清乾隆八年)
·12月6日,因為一位中國官吏帶着士兵進入澳門,澳門一片恐慌。他檢查了在舊牢房被一位名叫晏些盧(Anselmo)的澳門土生士兵殺害的中國人屍體,發現死者身上有五處傷口後,要求交出兇手。
·在前山寨設廣州府海防軍民同知,專管澳門夷務;原香山縣丞移至望廈村,隸屬於同知。
1744年(清乾隆九年)
·4月,議事會的一件文獻説:“自1744年4月起,有一位被任命和擔任本市縣丞的中國官吏,他試圖在澳門居住,現住在附近。他和許多別的中國官員都曾威脅我們説,我們祇能受皇帝的律條管治。”
·澳門同知印光任制訂七項條例,加強對澳門葡人管理。
1745年(清乾隆十年)
·3月22日,唐·若奧五世禁止外國人在澳門結婚,因為近年來他們的人數超過了葡萄牙人。
·分巡廣、韶、連道薛馧巡視澳門,著有《澳門記》。
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
·3月9日,王室公文禁止外國商人在澳門停留。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
·天主敎會在澳門辦白馬行醫院,華人稱之為醫人廟。
·香山知縣張汝霖封錮澳門的唐人廟。禁止葡人向華人傳敎。
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
·6月8日,大炮台的巡邏士兵捉住兩名中國人,總督梅內澤斯(António José Teles de Meneses)下令將兩人關進大炮台地牢,以後就再無音訊。有些人説兩人都死了埋在裡面,另一些人説屍體被扔進了海裡。第二天中國官員到這裡要求放回被關押者,但檢察長按總督的指令回答説,兩名被關押者都失蹤了。
·6月12日,由於議事會拒不交人,中國官員下令中國商人關閉店鋪、離開澳門。
·8月9日,改革澳門中國居民居留條例,禁止業主向他們出租茶館、住宅和商店,但經營食品者和手藝人除外。盡量讓中國人集中在街市(Bazar),修建城牆,以便阻止中國人繼續出入本市。另外,還禁止中國人在街市以外的地方開設食品或飲品店,或者在各海灘租用店鋪。
·11月23日,總督梅內澤斯致函議事會,抗議議事會對關部(中國海關)的“肆意妄為”和下令建造旗杆持容忍態度。他激憤地説,“如果不是不惜流血砍倒它,葡萄牙的國旗往哪裡掛?”
·澳督梅內澤斯拒絕引渡殺李延富、簡亞二之兇犯。中國切斷對澳葡供應,澳葡屈服,若些被免職押解離澳。
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
·澳門同知張汝霖等制訂管理澳門葡人的12條法令《澳夷善後事宜條議》,刻石公佈。
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
·交趾支那開始宗敎迫害。8月27日,27位傳敎士被驅趕到澳門。·張甄陶上《論澳門形勢狀》,提出制澳夷三策。
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張汝霖和印光任關於澳門的專著《澳門紀略》第一版出版,該木刻版今天已十分罕見。1884年該書發行第二版;該著作在1950年即在中文第一版發行後二百年,由高美士(Luís Gonzaga Gomes)翻譯成葡文出版,1979年再版。

《澳門紀略》
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
·1月28日,唐·若澤(D.José)國王致函中國皇帝,表示友好,希望互相諒解,並介紹他派往北京宮廷的大使和全權代表巴哲格(Francisco Xavier Assis Pacheco de Sampaio)。
·11月14日,中國朝廷官文在澳門公佈,稱巴哲格並非是向中國進貢的大使,所以應遵守一切禮儀。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
·4月22日,果阿總督命令議事會強制最富有的居民留在澳門;否則澳門將既缺人又缺錢。
·廢除反對外國人的各項法律;澳門成為歐洲在亞洲的中轉站。
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
·3月20日,葡萄牙國王寫信給印度總督:“根據1625年4月在果阿公佈、隨即傳達給澳門王家大法官的1624年2月19日法律,決定華人不能也不應該成為奴隸。”
·7月13日,宗敎裁判所通知議事會,“不允許中國人在澳門舉行神像遊行。但是,鑒於我們無權強制他們,可以為此給他們指定一個隔開的地點”。議事會回答説,“估計不會有任何變化。”
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
·9月3日,龐巴爾(Marques Pombal)侯爵取締了耶穌會,耶穌會會士們被剝奪公民權,被驅逐出葡萄牙本土和領地,若無國王特許,禁止任何人與他們交談或有書信往來。
·兩廣總督李侍堯擬訂《防範外夷規條》,規定在廣州交易完畢,外商必須返回澳門。
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
·乾隆皇帝為外國貿易立下新規定,強迫外國商人到澳門滯留。在進入廣州港之前,所有外國船必須解除武器,商人不得在廣州長期居留;在通商季節結束時必須把交易作完,償還清債務,信貸不得拖到下一個季度。外國人把澳門視為避難港。1761年通商季節後,法國公司和荷蘭公司到澳門設立固定駐地,隨後是丹麥人和瑞典人;英國人是1770年才來的。儘管葡印總督府禁止外國人在澳門定居,但澳門不得不服從兩廣總督的命令。
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
·龐巴爾(Marques Pombal)侯爵在里斯本逮捕所有耶穌會會士,根據他的命令,澳門逮捕了不同國籍的24名耶穌會傳敎士。
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
·11月9日,澳門出生的海員埃烏熱尼奧(Eugénio)在海灘用石塊打死一個中國人;中國官員要求立即將其處死。議事會和居民們根據葡國法律請求中國官員寬限三天以做處死準備;中國官員祇答應一天。
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
·澳門和中國驅逐耶穌會會士。
·議事會檢察長路易斯·科埃略(LuíCoelho)受命建造總督官邸,於1769年建成。
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
·一艘滿載茶葉的英國船從澳門啟航前往波士頓。在波士頓,一群勇敢的漢子裝扮成印地安人衝上輪船,打開箱子,把茶葉倒進海中。這就是美洲獨立戰爭的導火線,在歷史上稱為1773年12月6日“傾茶事件”。三年之後,即1776年7月4日,美洲宣佈獨立。
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
·10月21日,葡印總督命令建一座大米倉庫。議事會回覆説:“根據貼在全市各公共場所的中國官員的公文,人們都知道,若無中國官員的准許,任何石匠、木匠和泥瓦匠均不得在任何工程中幹活,並且禁止澳門任何居民在其地基上造任何新建築”。
·葡印總督詢問為甚麼在澳門沒有海關。議事會回覆説,“澳門從建埠以來一直沒有海關,這是因為,關稅以實物交納,並且港口經常受台風襲擊,大家都急於盡快卸貨,如果集中四五條船才卸貨會給貨主造成巨大損失,……至於交納離港貨物稅,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所有離岸貨物要向皇帝在澳門設立的海關——即中國關部——納稅”。
1783年(清乾隆四十八年)
·2月10日,北京朝廷要求一位精通數學的葡國人接替北京主敎傅作林(Felix da Rocha),女王派遣精通數學的湯士選(Alexandre de Gouveia)以北京主敎身份來華。
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
·3月29日,遵照國王的指示,葡國人在澳門設立海關與中國的“關部”對抗。
·美國船隊首次進入澳門水域。
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
·賈梅士石洞公園(白鴿巢公園)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
設在白鴿巢的東印度公司
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
·6月3日,前山寨的中國官員發公文給檢察長坎帕玆(João da Fonseca e Campos),命令他與左堂和關閘守軍把總一起設法把一艘受損在氹仔拋錨的英國船趕走。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
·英使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自澳門北上,前往北京,請求改善貿易制度。
1797年(清嘉慶二年)
·12月21日,議事會宣佈《王室敕書》的規定已經執行,該敕書“要求澳門居民的子女學習華語,尤其是那些想從事神職的子女。”
1800年(清嘉慶五年)
·清朝官吏進駐澳門市,設卡收稅。
1802年(清嘉慶七年)
·英國艦隊入侵澳門未遂。葡國特許葡商向澳門進口鴉片。
1803年(清嘉慶八年)
·3月26日,頒佈成立澳門司法委員會的法令。
1805年(清嘉慶十年)
·6月4日,賴特(Joaquim José Leite)主辦的《消息報》在澳門修道院裡創刊。這份報一直發行到1834年,記述了澳門和修道院的日常生活。
1807年(清嘉慶十二年)
·11月7日,馬禮遜(Robert Morrison)赴廣州途中在澳門上岸。他是去中國的第一個基督徒。是他將聖經全文譯成了漢語。

馬禮遜英漢字典
·11月,面對日益逼近首都里斯本的法軍進攻,葡王室遷往巴西里約熱內盧。
1808年(清嘉慶十三年)
·7月4日~12月4日,英屬印度總督致函澳門總督,英軍將前往澳門以保護聖名之城。花利亞(Bernardo Aleixo de Lemos e Faria)總督動用了一切外交手段,阻止英軍的“支援”。然而,英軍視澳門的強烈要求於不顧,強行登陸。澳門總督向廣東當局求助,英人在清軍威逼下撤退。
·9月21日,英國艦長度路利(William O’Brien Drury)借口扺御法軍入侵,恪守英葡互助條約,率兵在澳門登陸。
·10月16日,清政府有關當局堅持要求澳門政府做出努力以使佔據澳門的英軍盡快撤離。
·10月21日,自英軍進佔澳門後,士兵與當地華人矛盾不斷加劇,終於演變成正面衝突。葡檢察長向香山縣丞和同知通報情況,並要求採取措施約束中國人。清官府答覆,沒必要根據大清國不存在的法律去懲罰那些所謂犯罪的中國人,衹要英軍撤離,一切都會恢復。
1809年(清嘉慶十四年)
·11月23日,廣東巡撫要求澳門派人協助清剿大海盜張保仔(Cam-Pau-sai)。澳府顧問亞利鴉架(Miguel Arriaga Brum da Silveira)、檢察長巴羅斯與清香山縣丞、澳門同知等達成協議,派出一支由華人和葡人組成的聯合船隊去攻打張保仔。
·12月,海盜首領張保仔向葡船隊司令送禮,提出實現和平建議,並允諾不再搶劫澳門船隻。
·兩廣總督百齡、廣東巡撫韓崶巡視澳門嘉思蘭炮台等地,令澳夷加強防衛。
1810年(清嘉慶十五年)
·9月23日,《澳門郵政章程》頒佈。
1812年(清嘉慶十七年)
·嚴禁澳門敎士誑惑內地人民來澳入敎。
1813年(清嘉慶十八年)
·6月28日,遣使會會士岡薩維斯(Joaquim Afonso Gonçalves)扺澳門。他漢學造詣頗深,編著了10餘本語法、詞匯、字典。還用清朝官語翻譯了《新約聖經》,在1841年10月3日出版。
1814年(清嘉慶十九年)
·8月3日,政令批准在澳門成立皇家領水員學校。
·10月4日,香山縣丞主動給議事會檢察長寫信,要求就區華齡嘉(Lucas José de Alvarenga)在1814年再次被任命為總督,但遲遲未舉行就職儀式而發的公函予以答覆。來信稱“本官就此事宜已向閣下發函,並提醒貴官調查這位新總督的表現。他到底為甚麼不來任職?他有何企圖?本官曾提示向現任澳督進言,勸諭新總督立即回國,同時要求向本官通報該人近日言行,並告知他啟程回國的日期……。”
·10月26日,廣東地方官致函澳門檢察官提醒他採取措施,防止葡居民家中的黑奴跑過關閘去竊取鄰近鄉民上墳、出殯的貢物,以防引起事端。
·座落在白鴿巢前地的基督新敎徒墳場和敎堂正式落成。但第一次安葬在1821年才舉行。死者是新敎徒馬禮遜(Robert Morrison)的妻子。

基督敎墳場
1815年(清嘉慶二十年)
·中國官員對英國人、美國人通過澳門口岸同內地進行鴉片交易表示不滿。
·澳門議事會再次通過決議,禁止非葡國船隻在澳門裝卸鴉片。滿載鴉片的英國船曾試圖在黃埔和廣州上岸,但少有成功,迫使英國人停靠伶仃島。
1816年(清嘉慶二十一年)
·1月8日,《澳門帝汶省公報》的官報再次出版發行,內容有很大變化。
·在瑞典東印度公司任職的瑞典人龍思泰(Anders Ljungstedt,1754年生)來到澳門,同年被任命為瑞典駐華總領事。其著作《早期澳門史》影響巨大。龍思泰1835年11月10日在澳門逝世,葬於基督敎墳場。

龍思泰像
1817年(清嘉慶二十二年)
·1月30日,深夜三點接近四點時,發生兩次有感地震,地震持續了五秒鐘左右。
1818年(清嘉慶二十三年)
·7月20日,澳門同知、香山縣丞發佈告示,位於狗場附近的蓮峰新廟(朝中大員在澳巡視居住之所),自即日起可從周圍67家店鋪收傭金,因為廟內和尚賴以為生的一些店鋪已悉數被火焚毀。
1820年(清嘉慶二十五年)
·葡萄牙爆發自由革命。
1821年(清道光元年)
·為禁止鴉片生意,清朝官吏威脅要封鎖澳門。
1822年(清道光二年)
·1月5日,葡萄牙頒佈把澳門納入君主立憲政制的公告。2月16日,在市政廳議事會舉行了效忠宣誓。
·7月19日,法令將澳門、帝汶、索洛爾(So1or)劃在一個海外選區,衹能產生一個議員席位。
·8月19日,新的市政府成立,議事會恢復了獨立地位(1783年曾被敕令取消)。自由派人士取代了議事會中的保守人士。亞利鴉架(Miguel Arriaga Brum da Silveira)理事官辭職。
·9月2日,在澳門任命第一個港口監理,他管轄一名軍曹和6名印度兵。
·9月12日,《蜜蜂華報》(Abelha da China,1822~1823)創刊,在官印局印刷。該報被稱為中國境內首份外文報刊。
1824年(清道光四年)
·1月3日,取代《蜜蜂華報》的《澳門報》第一期出版。該報一直發行到1826年12月底。報紙是周報,官印局印刷,費用由議事會支付。

《蜜蜂華報》創刊號
1827年(清道光七年)
·英人郭雷樞(Thomas R.Colledge)醫生設眼科醫院於澳門。
1828年(清道光八年)
·1月7日,《政府公報》即日起更名為《殖民地澳門官報》。
·3月8日,香山縣丞致函給澳門檢察官,要求他禁止在澳英國居民出資修繕水坑尾至望廈的路,亦不得再騎馬在此路上通行。因為這些舉動對周圍的中國居民祖墳是極不恭的,且還對附近漁民的簡易棚屋帶來威脅。
·4月9日,香山縣丞致書澳門議事會,告之廣東總督將差人到澳門處理公務,命令立即收拾房屋,準備其下榻之所。
·8月1日,廣東總督頒佈告示,嚴令設在南灣的稅館和搬運工向那些攜帶物品上、下岸的英國人敲詐錢物,否則嚴懲不貸。
·8月29日,廣東總督再次頒佈告示,禁止外國人攜帶物品下岸,除非此前向設在南灣的稅館申報。
·9月9日,澳門海防軍民同知以公告形式嚴令中國人不許買賣鴉片。
·10月28日,香山縣令發告示,告知澳門的葡萄牙人不得增加建房造屋,衹允許對破舊或已倒塌的房屋進行修繕,不能添建一磚一瓦。
·12月22日,香山縣令和駐澳官員致書澳門大法官,要求他慎重挑選來年擔任理事官的人選。
1829年(清道光九年)
·4月14日,70~80個海盜進犯澳門。檢察官通報香山縣丞請求援助和追擊海盜。
·4月29日,第一艘蒸汽船到達澳門。
·11月18日,澳門同知宣佈將訪問澳門,要求檢察官準備下榻之所;議事會在高樓街口派兵站崗迎接,三巴門炮台鳴炮。
·11月20日,澳門同知發佈告示,重申賭博屬被禁之列。
1830年(清道光十年)
·8月7日,廣州知府發佈告示,命令所有來華的女人一律要在澳門上岸,不得進入廣州居住。
·10月10日,香山縣令發佈公告,禁止妓女在私宅、棚屋和花船上賣淫。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
·7月21日,香山縣令與澳門檢察官相互致函,強調對青洲的治權(已爭論了200多年)和對施工的管轄權。香山縣令重申葡萄牙人衹是獲准在城牆內居住,青洲不在被許之列,不能劃入葡萄牙人可以住的地方。
·9月23日,颶風襲擊澳門,南灣等地的許多建築物嚴重受損。
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
·1月9日,新實行的殖民地行政改革削減了澳門議事會的權限,使它成為一個依附於總督的市政廳。總督還在1835年2月22日解散了市政廳,着令重新進行選舉。
·9月20日,議事會檢察官安東尼奧
·佩雷拉(Antóio Pereira)致函廣東官府,要求撤走為扺御律勞卑(Lord Napier)率領的英國船隊進犯而派到澳門、並在媽閣廟附近安營架炮的大清官兵。
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
·大三巴敎堂毀於颱風引起的一場大火。
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
·5月12日,廣東官府和前山寨守官命令在澳門修建道路,完善現有軍事設施。應葡人要求,他們同意修繕三巴門炮台和東望洋炮台,但炮台前不得有任何建築。
·12月7日,葡萄牙頒佈政令重組海外省。果阿被指定為葡東方屬地的政府所在地。澳門認為此舉剝奪了她的特權而提出申訴。澳門立法權被取消,帝汶仍間接隸屬於澳門。
·12月14日,英國政府派駐中國的貿易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上尉從澳門致函給廣州知府,要求准許他在澳門居住。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
·12月18日,澳門四處張貼公告,規定將嚴懲儲藏鴉片者。
·葡萄牙海外領地開始稱為“海外省”。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
·7月12日,英國海軍少將馬他倫(Mait1and)乘軍艦到達澳門,受命前來保護英國人在遠東的貿易。
·7月16日,王室敕令在澳門建一所植物園,種植中醫常用的中草藥,以及建一座圖書館,主要收藏漢語書籍、地圖、日語書籍及其它東方語言寫成的書籍。
·9月5日,《澳門帝汶索洛爾省政府公報》開始出版發行。僅出版5期,1839年1月9日停辦。
·9月28日,葡萄牙頒佈了規範海外省各地總督職權的法令。
·12月15日,清朝官府命令將所有非葡籍的天主敎傳敎士從澳門驅逐出去。
·中華醫藥傳敎會建醫院於澳門,可容病人二百,由伯駕(Peter Parker)醫生主持。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
·2月,林則徐在廣州創立的翻譯房出了一份《澳門消息報》,用漢語報道外國人在華的活動。每月還將發過的文章分類匯總在《澳門月報》上。
·3月9日,澳門議事會頒佈法令,禁止在澳門收存、吸食鴉片。法令還嚴禁各國居民向捲入鴉片買賣的中國人提供庇護。
林則徐像
·3月22日,義律請求澳門總督對英國僑民提供保護。邊度(Adrião da Silveiro Pinto)總督接受了請求,但申明所有捲入鴉片交易糾紛的英國人不在此列。
·4月1日,前山寨守官致函澳門檢察官利馬(José Baptista de Miranda e Lima),轉達欽差大臣要澳門交出所有鴉片的命令。
·4月27日,前山寨守官致函澳門檢察官,命令在3日內必須交出所有藏匿於葡萄牙居民家中的鴉片,否則將對閉澳門進出通道。
·5月4日,欽差大臣命令下屬官員繪制一幅統計圖,標明華人、葡人和外國人在澳門的狀況。
·5月21日,面對廣東官府要求嚴厲的情況,議事會舉行會議,達·席爾維拉(Da Silveira)議員自告奮勇去同中國官府人士接觸。最終外國商人獲准離開澳門,其中60名捲入鴉片買賣的商人永不得再返回廣州。
·5月24日,英駐華貿易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上尉和英國商人離開廣州前往澳門。
·8月26日,由於澳門政府在中英交惡中宣佈中立,在澳門居住的所有英國人,在義律的勸説下,離開澳門前往香港。
·9月3日,欽差大臣林則徐訪問澳門。在蓮峰廟召見澳門葡萄牙官員,勒令私藏鴉片者一律在限期內上繳,否則予以嚴懲。
·9月12日,義律請求邊度總督允許英國商人到澳門避難,並建議將澳門外港作為英國人貿易中心。邊度總督拒絕了上述建議。
·11月3日,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12月6日,清朝官府下令禁止英國人在澳門逗留。
·12月27日,應澳門檢察官的請求,廣州海道使同意增加出口茶葉到澳門,並命令香山縣令徵詢駐澳門稅館的意見,了解葡萄牙來此的船隻進出廣州黃埔港的利弊。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1月23日,被清朝官府驅逐的英國人離開內地後到達澳門。31日,道台向澳門當局提出要求,限英國人五天之內離開。邊度總督緊急召開議事會會議,並同英艦“海阿新”(Hyacinth)號司令H.史密斯(smith)交換意見。後者決定撤出澳門。英國人撤離後,駐扎在媽閣廟的清軍也退回香山。
·2月4日,英國軍艦“海阿新”號不顧澳門總督和議事會的反對,強行駛進澳門港。
·2月15日,澳門法官巴士度(José Maria Rodrigues de Bastos)寫信給葡萄牙內閣首相、海外事務大臣,反映澳門正在受到損害,根源則是英國人在澳門居留。
·3月3日,道台下令重新恢復由於同英國人交惡而中止的同澳門的貿易,並稱這是他求情的結果。
·10月29日,葡萄牙行政法在澳門頒佈。
·在當地富紳馬葵士(Lourenço Marques)的倡議下,賈梅士的第一座紀念碑在白鴿巢公園石洞落成。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
·1月20日,英國全權代表義律宣佈,依據他與大清欽差大臣琦善簽署的協議,香港島割讓給英國;清政府賠償英國600萬兩白銀;雙方貿易將於10日內恢復;兩國將以互助方式發展更直接的關係。
·2月19日,義律拜會澳門總督,稱根據英國政府的命令,他們對清政府所為抱有戒心,清軍對居澳門英國人採取的任何行動都是對澳門中立的破壞。
·7月19日,英國人再次進犯澳門港未遂。他們企圖要求得到與葡萄牙、西班牙等國船隻停泊澳門的同等權利。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
·8月11日,議事會決定取消出版檢查和許可制度,宣佈衹要遵守1837年11月10日的法律,新聞可以自由流通。政務委員會亦簽發了同樣內容的政令。
·8月29日,中英簽訂《南京條約》,香港被英國佔領,並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岸通商。此後澳門對外貿易全面衰落。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
·7月29日,葡人向欽差大臣耆英提出九點要求,試圖改變澳門管治狀況。
·10月3日,彼亞度(José Gregório Pegado)總督開始執政。他上任後,開始逐步進佔氹仔島。他禮節性拜訪耆英時,獲得葡人佔領氹仔的默許。
·10月10日,前總督邊度被任命為葡萄牙全權公使,同中國官員商談澳門有關問題。
·11月4日,前總督邊度率澳門政府派出的使團乘“特茹”號到達黃埔,然後換乘小船進入廣州。會談是在法國領事館進行的。十天之中,邊度一行同耆英的代表舉行了多次會晤。然而,澳門代表並未獲得免交地租、取消三巴門界牆等許可,亦未爭取到增加前往馬尼拉和其它外國港口通商船隻數量(此前規定為25艘);在三巴門界牆外修建房屋;接受葡萄牙駐華全權代表等等。但中方同意給予澳葡政府和中國地方官府公文處理同等待遇,減少葡船隻稅收;規範中國從澳門進口貨物的稅收,取消各種繁瑣手續;自由修建房屋,打造船隻,購買物品,僱傭工匠。葡萄牙國船隻也可以在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岸通商。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
·7月3日,美國代表顧盛(CalebCushing)和清朝代表耆英在澳門望廈村普濟禪院後花園石桌簽訂中美第一個條約——《望廈條約》。此處至今成為遊人必到的參觀景點。
·9月20日,根據葡萄牙女王的旨意,海外事務大臣法爾考(Joaquim José Falcão)簽署法令,宣佈成立海外省澳門政府,將原議事會降為市政廳。澳門與帝汶、索洛爾合並為一省,其政府獨立於印度。省政府由總督及有法官、軍事長官、稅務官、宗敎領袖等人參與的政務委員會組成。
·10月4日,海外各省的所有港口受命向所有國家開放通商。

簽訂中美第一個條約《望廈條約》的石桌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
·3月1日,澳門議事會討論了今後來往船隻進出氹仔及澳門港口海關規則問題,議事會擬定了15條規章。
·9月30日,英國駐澳門領事館關閉。
·11月20日,葡女王宣佈澳門為自由港,向其它國家開放貿易。
·澳門居民興起向香港和上海的移民熱。同時亦有小規模的人向其它地方,如中國南部和日本遷移。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
·2月13日,海軍上校亞馬留(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乘英輪“馬德里”號自里斯本出發,4月19日扺達澳門。他是澳門、帝汶獨立於葡印總督管治後的第一位總督。
·4月21日,海軍上校亞馬留就任澳門、帝汶、索洛爾省總督。

亞馬留銅像
·10月8日,檢察官佩雷拉(Manuel Pereira)向亞馬留總督建議:所有駁船(客貨兩用的中國船)都應該注冊登記,每月向澳府財政交納一兩白銀。總督採納了這一建議。拒絕付稅的駁船全被扣押。中國駁船主們開始在蓮峰新廟集中商議對策。集市裡的小販也加入進來。老百姓向海關報復。軍隊增加了戒備。10月7日、8日兩天,有36艘駁船駛近澳門灣。一些武裝大船運來了三門炮,他們和地面上的人匯合。結果導致了一場衝突。1500多中國人和列陣對峙的葡軍士兵交手,當他們乘船出逃時,澳葡方面派船追擊。一些船被俘獲,一些船沉沒,還有8條船擱淺。至此,中國人動用他們所能動用的、料能給澳葡一擊的最後武器:罷市。但此次亞馬留總督頒佈告示,揚言如果在24小時內不停止罷市,他將下令三巴門炮台將街市夷為平地。10日,香山縣官員進入澳門查處此事,澳督不允許官員的武裝隨從入澳。11日,兩名官員不帶隨從進澳,並強調來向“澳督表達友好情意”。9日那天,英海軍上校多薩爾(Dousal)指揮的“Vulture”號軍艦駛近澳門。據稱香港總督特派此艦來協助澳督,聽從澳督的調遣。該艦後於12日離開澳門,未及進行任何干預。
·11月8日,為加強女子敎育,澳門新成立了聖羅薩·利瑪(Santa Rosa e Lima)學校。
·亞馬留總督提出減少香山縣官府的權力,擴大澳門檢察官署管轄權(澳門唯一可審理中國人案件的法院)。同時亞馬留還命令徹底關閉在澳門的中國海關。
·《澳門帝汶省政府公報》第二次在澳門出版。此周刊一直持續到1891年12月31日(1871年以後刪去了“政府”二字)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
·2月27日,議事會就亞馬留總督專權問題向里斯本提出抗議。
·5月28日,頒佈訓令,開辦澳門敎育專科學校。
·8月20日,海外省法令將議事會的檢察官署劃歸政府秘書處。
·9月9日,葡萄牙國旗第一次在氹仔島升起。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
·12月20日,亞馬留總督命令在澳門的中國人進行戶籍登記,以規範地域管理。
·12月29日,頒佈法令確認7日前敕令要求解散議事會的內容。解散的起因是一個在本地落戶的外國人當選了議事會成員,乃要求重新選舉。
·氹仔港監阿爾梅達(Januário Agosntinho de Almeida)制定了當地行政管理的第一部規章。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
·3月2日,亞馬留總督任命在廣州開辦洋行的商人鄧德(John Dent)為葡萄牙駐廣州領事;英國商人托馬斯·C·庇阿樂(Thomas C.Beale)為葡萄牙駐上海領事。
·3月5日,亞馬留總督禁止中國稅館對自澳門港出口到中國內地的貨物征收任何關稅,並要求廣東巡撫在8日內撤走這些在澳門執行公務的海關人員。
·3月12日,亞馬留總督悍然下令在稅館正門前架設路障,禁止人員出入,衙內人員一律從旁門行走。亞馬留總督還在稅館門前增派了一隊哨兵,架設了一尊大炮,以保護所有出口貨物、日用品的安全運出。此舉結束了中國有效管轄的最後一點權力。
·3月13日,亞馬留總督命令警察拆除一切有中國海關標誌的物體。
·3月18日,《政府公報》第74期表明,政府決心禁止清朝官員進入澳門時鳴鑼開道。
·6月7日,亞馬留總督命令逮捕英國人薩默(James Summer),理由是在舉行天主敎聖像巡遊時,該人拒絕脫帽致敬。英國海軍上尉亨利·凱培爾(Henry Keppe1)率人衝入議事會,將詹姆·薩梅爾救出,衝突中一葡籍士兵死亡。因此,亞馬留總督決意向英國人發動進攻,後又放棄該計劃。問題最終在里斯本和倫敦之間通過外交渠道得以解決。
·8月22日,亞馬留總督在關閘附近突然遭到沈志亮等七名中國人襲擊,被刺身亡。由馬杰羅(Jerónimo José da Mata)主敎和卡內羅(Joaquim António de Morais Carneiro)、內維斯(Ludgero Joaquim de Faria Neves)、西蒙斯(Miguel Pereira Simões)、戈拉爾特(José Bernardo Goularte)和佩雷拉(Manuel Pereira)等組成的政府委員會接管了澳門的行政管理。
·8月25日,葡人攻佔北山嶺(Passaleão)。攻佔北山嶺的突出人物是一個土生葡人美士基打(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
·9月5日,在亞馬留總督被刺和攻佔了北山嶺炮台後,形勢變得十分緊張。政府委員會從當地的納稅大戶中籌集了五萬澳門元用以支援城防的緊急需要。
·9月16日,兩廣總督徐廣縉致函澳門政府委員會,通報殺死亞馬留總督的沈志亮被捕獲、審判、處決的消息。沈志亮被華人視為英雄。
·12月21日,由五名軍官、100名士兵組成的遠征軍乘坐遠東半島公司的“馬爾塔”號汽輪自果阿到香港,後換乘該公司的“廣州”號到達澳門增援。
·亞馬留總督第一次允許在澳門設立“番攤”賭博。加之隨後產生的中國式博彩闈姓和白鴿票,成為保持澳門財政平衡的一種有效方式。在英國人佔領香港引起經濟衰退後,博彩活動更成為澳門的一盤生意,很是盛行。
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
·1月16日,澳門收到了廣州官府送交的被殺的總督亞馬留的頭和手。
·10月29日,“瑪麗亞二世”(D.Maria Ⅱ)號巡洋艦發生猛烈爆炸,224名水手中,188人死亡。軍艦停泊在氹仔,爆炸發生在半夜兩點。
·10月29日,帝汶島和索洛爾島暫時脫離澳門政府管治。
1851年(清咸豐元年)
·5月10日,法令宣佈開徵私監銷售稅。
·5月12日,第一次在澳門實現了禁售鴉片。
·6月3日,香港總督文翰(George Samuel Bonham)訪問澳門。
·6月16日,葡萄牙軍艦“阿達馬斯托爾(Adamastor)”號由澳門啟航前往上海。這是第一艘執行國家使命的葡萄牙船前往上海埠。
·8月8日,澳門政府宣佈所有居住在關閘內的中國人都必須支付7月3日法令規定的稅收款項,不接受任何形式、任何借口的豁免。
·9月11日,為規範娼妓業的管理,《政府公報》規定衹允許在指定區域開設“妓寨”。
·葡人進佔氹仔島。
1851~1863年(清咸豐元年至清同治二年)
·開始實行賭博專營。
1852年(清咸豐二年)
·3月8日,從事沿海貿易的中國船隻不論進出澳門港口,或在拋錨區停泊、注冊,一律免除以前必須交納的各種稅費,以推動澳門貿易發展。
·4月12日,海外省政府法令,通過了規範澳門各個社團行政、財務管理的章程。
·4月15日,澳督批示開徵燈火稅。
·5月30日,畫家喬治·錢納利(George Chinnery)在澳門逝世,安葬在市內的舊基督徒墳場。

錢納利墓
·9月20日,議事會獲批准每年可發行一次彩票,以籌集維持所辦公學的經費。
·10月10日,總督下令募捐集資修建聖美基墳場(俗稱西洋墳場),因為原聖保祿墳場已難再容納死者。

西洋墳場
·11月5日,清理澳門政府管轄範圍內的中國居民的土地及耕作面積,進行中國居民樓宇物業登記,並要支付十分之一的物業稅。
·澳門出現“招工館”。至1873年止,澳門先後販運18萬華人出洋。
1853年(清咸豐三年)
·9月12日,澳葡政府頒佈法令,規範勞工輸出的程序,避免僱主的非法行徑。
·10月12日,澳門元和西班牙比索的匯價被確定為850雷耳(Reis)。此前為720雷耳,相等中國銀兩七錢多。當時1兩銀子兌換1000雷耳。
1854年(清咸豐四年)
·7月1日,墨西哥錢幣帕塔卡(pataca)被確定可在澳門合法流通,可同西班牙的比索等值。
·12月18日,1852年通過的刑法典在澳門實施。
1855年(清咸豐五年)
·8月25日,總督暫時禁止所有中國船隻進入澳門,如確實需要進港避難時,須先獲得政府許可。
1856年(清咸豐六年)
·2月23日,葡萄牙汽輪“Queen”號裝運了150箱鴉片從香港駛往澳門,途中被20餘名中國乘客發現,而後將船劫持。
·6月7日,規範澳門苦力移民的條例刊登在《政府公報》上,旨在制約苦力移民經紀人的活動。
·9月25日,帝汶和索洛爾政府重新劃歸葡印政府。
·12月23日,所有澳門市內的奴隸都被即日頒佈的法令給予自由人身份。奴隸制度被廢除。1836年12月10日的法令禁止從海上進口奴隸,1854年12月14日的法令又從陸路禁止這種做法。
·12月26日,香山縣令發佈公告,禁止澳門的中國人及其鄰近居民去香港謀職,嚴禁向香港供應出售燃料。
1857年(清咸豐七年)
·3月14日,王室敕令要求澳門政府將芋頭種送到葡國,以期在里斯本試種。
·5月20日,博雅(José Francisco Borja)在水坑尾街25號開辦了首間麵包房,出售葡式麵包。
1858年(清咸豐八年)
·11月13日,《政府公報》公佈發生火警後將在大炮台懸掛的信號。白天將在旗杆上掛汽球,晚間掛燈籠。
1859年(清咸豐九年)
·1月1日,總督命令公佈廣州海關的七條條例。鑒於葡萄牙在廣州派有自己的領事,公告提示市民,在葡領事缺席時,可向英國、法國或美國等國的領事求助。
·10月14日,美國輪船“Flora Temple”號從澳門啟航,載運了3850名苦力前往古巴。船不幸在中國海沉沒,僅部分水手獲救。
1860年(清咸豐十年)
·4月30日,頒佈《苦力移民條例》,並設立了一個專責的“中國移民管理所”。葡萄牙人不得進入中國招僱苦力,任何葡國船隻亦不得將苦力運離中國港口和澳門。
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
·8月,基瑪良士(Isidoro Francisco Guimarães)總督作為全權公使,率團出使北京,商談《中葡友好條約》。
·10月11日,通過澳門警察部隊條例,其中還提到成立水警一事。
1862年(清同治元年)
·基馬良士到北京,請求議約。
·8月13日,中葡《天津條約》草簽。但條約始終未被清政府批准。葡方談判代表是澳門總督基瑪良士,中國方面代表是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恆祺。
·11月28日,法令明確指出,中國人的遺產在劃歸葡萄牙籍人所有時,要依照中國的風俗習慣辦理,要按照遺產贈與人的請求行事。
1862~1874年(清同治元年至十三年)

盧廉若公園
·清朝同治年間,廣東省新會縣盧氏一家來到澳門,先在大堂前地居住,後在羅利老馬路與荷蘭園馬路交界處購地建房居住、休閑,形成令盧廉若公園前身。
1863年(清同治二年)
·4月7日,澳門建立商業預審法院。
·葡人拆毀澳門城牆,佔領塔石、沙崗、新橋、石牆街、沙梨頭等村,並築馬路。
1864年(清同治三年)
·2月25日,敕令要求針對在澳門港口內建造碼頭和進行必須的擴改建工程一事做可行性研究。
·4月26日,特命全權公使、澳門總督阿穆恩(José Rodrigues Coelho do Amaral)起程離開澳門北上天津,以交換1862年8月13日條約批准書。
·5月16日,《政府公報》刊登法律,批准設立葡國大西洋銀行(1902年起總部設在澳門)。
·6月17日,中國特使薛煥和崇厚在天津宣佈,如果葡國不對1862年《天津條約》第九條做部分修改,清政府將拒絕在條約上簽字。
·葡萄牙人佔領路環,任命了第一位氹仔、路環守備指揮官。
1865年(清同治四年)
·7月12日,根據法令,組建了中文翻譯機構和翻譯人員培訓機構。
·9月24日,由H.D馬傑松(Margesson)為首的居澳外國人社團呈獻給阿穆恩總督的傑作——松山燈塔正式啟用。這也是中國海岸第一個發光的燈塔。該燈塔由澳門土生葡人科斯塔(Carlos Vicente da Costa)設計、施工,坐落在北緯21.11度,東經113.3度。燈光距海平面(漲潮時)101.5米,塔身高13.5米,燈光呈白色,晴天可視距離為20海里。1874年9月22日颶風曾給燈塔造成損壞,重修後於二十世紀初又投入使用。1910年配置了現代化設備。
·12月26日,阿穆恩總督在香港主持了葡萄牙人俱樂部大樓奠基儀式。

松山燈塔
1866年(清同治五年)
·4月26日,《大西洋國》周刊連續出版134期後停辦,該刊登錄過許多澳門歷史研究的文章。
1867年(清同治六年)
·6月26日,敕令宣佈已入葡籍的中國人子女可視為葡萄牙公民。
·10月18日,根據訓令,澳門組建警察。警署設在聖·多明哥會修院。
·12月11日,在路環島修建政府辦公署計劃獲得通過,預計開支為1700澳門元。
·《政府公報》第四期公佈了中國和澳門的銀行章程。
·《政府公報》第八期公佈司法行政規章,中國居民亦在管轄範圍之內。
·《政府公報》第12期公佈了華人事務檢察官的職權範圍。
1868年(清同治七年)
·4月21日,敕令批准成立一所以中國人為授課對象的葡萄牙語學校,經費由敎區修院提供。
·9月3日,澳門港務局重組,設立水警。
·清廷派瑪斯(Sinibaldo de Masy Sans,卸任西班牙駐華公使)出使葡萄牙,該判收回澳門。次年2月瑪斯病死於途中,事未果。
1869年(清同治八年)
·5月13日,法令頒佈海外省律師從業暫行規章。
·11月18日,海外部決定將《民事法典》延伸到殖民地。就澳門而言,第8條規定如下:“中國人的風俗習慣須在華政衙門權限中予以重視。”
·12月1日,頒佈法令成立離島市政廳。
·澳門立契官公署成立。

陸軍俱樂部
1870年(清同治九年)
·4月21日,澳門設立陸軍俱樂部(Grémio Militar)。
·6月9日,法令要求在海外省實施取締死刑的法律。
·6月23日,舉行得勝紀念碑奠基儀式,當年荷蘭人是在此處被擊退的。

得勝紀念碑
1871年(清同治十年)
·9月17日,澳門振興學會(APIM)成立。1878年該會又創建了商業學校,課程計有:數學、簿計員、銀行運作、漢語、粵語等。
·10月31日,關閘拱門落成。此舉帶有紀念亞馬留總督的含義。
·澳門鏡湖醫院落成。

1871年所建的關閘拱門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
·9月26日,澳門檢察長致函香山縣令,稱澳門政府擬派兵船和士兵攻打大橫琴島,以消滅盤距在那裡時常侵擾過往船隻的海盜。鑒於島嶼很大,澳門方面請求香山縣令派出中國兵丁增援。
·12月1日,歐美德(Januário Correia de Almeida)總督主持舉行軍用醫院的盛大奠基典禮。該醫院後來被命名為“聖·雅努阿里奧醫院”,即仁伯爵醫院。
·省政府宣佈,為適應氹仔、路環兩島人口增長和貿易發展的需要,考慮到有必要將兩島居民納入澳門現行管理制度,規範兩島地方管理權限,任命兩島駐軍司令塔薩拉(António Baptista Tassara)上尉兼任路氹行政局長。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
·9月20日,澳門檢察長致函香山縣令,對清朝官府繼續稱澳門總督為“兵頭”表示不滿,要求改稱“總督”。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財政署管理委員會拍賣在氹仔經營番攤賭博和鴉片膏的專營權。
1875年(清光緒元年)
·5月11日,在媽閣廟前建一碼頭。
·7月30日,馬德拉(Procóio Madeira)中尉強令離島上一些逃稅者向財政署繳納牌照費和稅款,因為他們擁有下滘的松樹林、碼頭、水井、氹仔窪地內一塊填海地和七眼水塘。他聲稱自從葡萄牙人佔領氹仔起,小橫琴、夏灣和石嶺等村就已廳葡國。雖然在1860年委任一名“地保”為代理人,但村民仍不繳納稅款。為強制執行法律,他命令由村民中推選一名新“地保”,規定“地保”每年向氹仔據點繳納9.50元。
·8月13日,1874年番攤專營權持有人不滿足於在陸上經營,故安排兩隻船開往氹仔海面。賭博一直到深夜,但遭據點軍事長官禁止。
1876年(清光緒二年)
·1月11日,簽訂合約租賃位於南灣的塞爾高子爵(Visconde de Cercal)的豪華宅邸作為總督官邸。
·1月21日,公佈關於一種中國幸運博彩白鴿票的規定。
·12月30日,市政廳大樓重建工程竣工。
1877年(清光緒三年)
·3月9日,澳門總督致函兩廣總督,對“澳門是一租借給葡萄牙人居住之地”的説法提出抗議,並斷言葡萄牙國王不會放棄其在澳門的權利。
·10月27日,澳門可以自由進行幸運博彩活動,如番攤、摸彩和玩紙牌,並可通過預付牌照費設立適當場所。
·澳門成功引種大量榕樹。
1878年(清光緒四年)
·9月7日,氹仔和路環的村落將實行和澳門相同的行政制度。
·9月11日,重新核實氹仔和路環村落住戶數字及街名,以便進行人口普查。
·澳門成為萬國郵政聯盟成員。
·省訓令承認氹仔路環的自治權及實行這種自治權的財政手段。
1879年(清光緒五年)
·1月18日,解散警察部隊,建立具有軍隊性質的澳門警備隊以代替原警察部隊。總司令部下轄三個步兵單位和一個騎兵分隊。警備隊於1895年8月16日被撤消。
·2月6日,省訓令決定:《澳門政府公報》將以葡文和中文出版,所有官方文件的翻譯及校樣的複核由華務司負責。
·5月9日,組成離島政府,由統領兼任氹仔路環行政長官。
·第一本澳門年鑒出版。現存十九世紀的年鑒尚有1885年、1886年和1890年3本。
·葡人進佔龍田村。
1880年(清光緒六年)
·9月18日,《政府公報》刊載澳門駕駛學校的入學條件。
1881年(清光緒七年)
·4月4日,決定在氹仔島建一所女性麻瘋病人收容所。
·10月8日,葡萄牙民事訴訟法典從1882年1月1日起在海外各省生效,不管有關政府公報是否已經刊載。
·11月4日,以五年合約形式招募葡萄牙人和中國人赴莫桑比克工作。
1882年(清光緒八年)
·8月21日,為華人男童設立的氹仔小學落成並接收25名學生。
1883年(清光緒九年)
·5月2日,消防條例生效。這個日子被視為現消防局的成立日,並舉行了慶祝活動。
·6月20日,安裝氹仔和路環的公共照明設施。
·9月16日,工程師阿道夫·羅萊路(Adolfo Loureiro)少校抵達澳門,研究起草一份關於澳門港口狀況及需要的報告。
·葡人佔望廈村。
·葡人強編望廈、龍田兩村戶籍,並開闢馬路,設捕房於龍田村。

龍田村土地廟、武帝廟外貌
1884年(清光緒十年)
·2月27日,澳門、氹仔和路環間郵政業務條例開始實施。除聖誕節外,郵件每日定時由小艇裝箱運送。
·3月1日,首批九款面值從5雷耳(Reis)到300雷耳有粘貼劑的郵票在澳門發行。該郵票由里斯本造幣廠製作。
·3月1日,海上郵務處在南灣郵政司一大廳內設立自己的辦公處。
·4月17日,政府批准香港澳門之間鋪設及經營電話電纜合同,由有關公司在澳門和氹仔間鋪設一條電纜。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
·7月15日,澳門香港間鋪設的第一條電話電纜開通。澳門與氹仔島間電報線路向公眾開通,並經國王批准決定實施該電報線路的服務規章。
·氹仔嘉謨聖母敎堂竣工。
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
·清政府要求澳葡當局協助實行鴉片緝私,8月10日,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與葡督羅沙(Tomás de sousa Rosa)擬訂《擬議條約摘要》和《續訂洋藥專條》兩個文件,作為中葡正式談判的基礎。11月23日,赫德派私人代表金登干(James Duncan campbell)到里斯本與葡政府談判。
·澳門安裝第一批電話。
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
·1月2日,《澳門省政府公報》(1891年至1896年名稱為《澳門與帝汶政府公報》)重新出版。該公報一直出版到1927年12月31日。
·3月26日,金登干與葡外交大臣巴羅果美(Henrique de Barros Gormes)在里斯本草擬《中葡會議草約》,以便訂立一項載有對葡萄牙有利的最惠國條款的友好通商條約。條約應於北京完成和簽字並確認葡萄牙對澳門及其屬地的永久佔領和管理。而葡萄牙方面未經中國同意不得將其土地轉讓並應在澳門的鴉片稅收方面與中國合作。
·12月1日,前澳門總督兼葡萄牙全權公使羅沙與清朝大臣多羅慶親王共同簽署包含有54項條款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其中在第二條中國承認葡萄牙對澳門的佔領和管理而葡萄牙承諾未經中國同意不得轉讓澳門。
·12月1日,根據條約,葡萄牙駐軍小分隊1897年4月1日從小橫琴島撤出,中國據點亦同時從該島撤出。
·兩廣總督訪問離島。
·根據中葡協議,澳門鴉片經營權的稅收採用和香港相同的合作制度。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
·2月2日,成立接種牛痘的機構。
·4月28日,《北京條約》在天津換文。
·5月5日,廣東總督李鴻章向本澳政府提出在澳門與廣州之間設一條電報線路的建議。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

峰景酒店
·約於1870年建的萊梅久斯
(Remédios)家族的宅邸登記為海景酒店(峰景酒店,1999年4月結束營業)。
·澳門總督佈渣(Custódia Miguel de Borja)命令修建連接青洲和澳門半島的海堤。葡人佔領青洲,後又在氹仔、路環兩島築炮台,徵收船牌業鈔。
·葡人佔青洲。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
·4月15日,由於清政府稅收苛刻,廣州的爆竹廠紛紛遷來澳門。
·6月17日,澳門政府建議氹仔和路環統領在涉及小橫琴島主權問題時要十分小心,“因為尚未就我方擁有上述島嶼一事達成協議,故仍處於一種特殊情況之中”。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
·4月20日,壟斷問題又一次引發罷市,而這次是由於某種中國酒批給一位香港華人。問題提到里斯本王室處理,在當時引起轟動。
·4月30日,廣州華文報紙就葡人拍賣澳門問題發佈消息。葡駐廣州領事爹美刁施拿地(Demério Cinati)作出澄清,指出這是謠言。
·12月2日,幾名華人申請批准在本市設立一間名為“同善堂”的慈善機構並提交有關章程。
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
·孫中山在澳門與葡人飛南第(Francisco H.Fernandes)合辦《鏡海叢報》(Echo Macaense)中文版,宣傳革命,1895年停刊。
·7月27日,頒令成立澳門利宵中學,將聖奧斯汀修道院院址移交給校長作為校舍使用。
·8月1日,《鏡海叢報》提到孫中山12歲時(1878年)曾來澳門。他在香港完成醫學課程並接受洗禮後回到澳門,盡力在行醫時引入西醫。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
·4月10日,腺鼠疫在省、港、澳流行。
·9月29日,制定“澳門公共圖書館”規章,由土生人士利馬(Mateus Antóio de Lima)任首任館長。
·10月,孫中山在廣州發動反清武裝起義失販後,前來澳門並經土生友人飛南弟協助逃亡海外脫險。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
·2月28日,華務司翻譯員和學生進行中國方言考試。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1月2日,政府憲報改名為《澳門省政府公報》。
·2月22日,康有為在澳門創辦《知新報》,宣傳變法維新改良運動。該報1901年停刊。

宣傳變法維新思想的《知新報》
·在氹仔建立港務局代理及生鴉片監理。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
·1月9日,上海當局禁止在該市出售澳門彩票。
·6月19日,葡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就澳門華人加入葡籍濫用職權事發出文件。
·7月27日,計劃在南灣陸軍俱樂部和加思欄公園前修築防浪圍欄。
·《大西洋國——葡屬遠東檔案及年鑒》第二系列出版,由若昂·佩雷拉(João Feliciano Marques Pereira)收集、整理及注釋。該雜誌發行至1904年。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
·1月27日,《政府公報》頒佈上諭,批准將華政廳(亦稱華政衙門)廳長行使的一切司法權利移交澳門法區法官(時稱按察司)。
·5月19日,氹仔路環政務廳公告,獲准在海、陸進行的博彩之外,嚴格禁止在該地區開設其它賭場。
·12月29日,將1881年起便存在的氣象處改為澳門天文臺。
·中國詩人汪兆鏞訪問澳門,創作澳門雜詩15首。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1月,《知新報》刊印最後一期。同年,《濠鏡報》面世。前一報紙的創始人廣有為轉入新報,但其主要人物為何穗田。
·1月1日,澳門官印局成立。
·6月8日,在議事亭前地及板樟堂前地邊上建築一中心街市場。
·11月23日,法令宣佈在葡萄牙實行的民事登記法在其海外領地生效。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5月17日,《政府公報》宣佈,非天主敎華人亦可進行民事登記。
·10月15日,葡萄牙與中國簽訂《北京條約》。
·馬楂度(Joaquim José Machado)將軍由葡萄牙派往中國交涉關於澳門(諸島)勘界的談判,但此外交交涉毫無結果。
·葡萄牙駐華公使白朗穀(José D'Azevedo Castello Branco)向中國外務部遞交照會,要求劃定澳門“屬地”和興建廣澳鐵路。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
·7月17日,鮑理諾主敎(João Paulino de Azevedo e Castro)決定創辦《澳門敎區月刊》。
·向中國外務部遞交照會,要求劃定澳門“屬地”和興建廣澳鐵路。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11月11日,簽訂廣澳鐵路合同。後清政府提出成立合資公司承建,葡人見無法達到政治目的,自動放棄。
·遠東電力公司在澳門成立(專營煤氣、汽油及蒸汽)。
·中日戰爭期間,澳門宣佈中立。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8月,孫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會。1909年該會擴及澳門並在南灣街41號設立會址。除總部之外,該會在和隆街設立一書室——樂群書室。在白馬行街即今伯多祿局長街,國華(Capital)戲院對面另有一書室。
·冼星海在澳門出生,其作品《黃河大合唱》影響巨大。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最早發行的一元紙幣
·1月19日,最早發行的面值為1圓及5圓的紙幣投入流通。
·11月28日,離島市政廳發佈公告,勒令自稱為氹仔及路環土地所有者自己或通過其代理人在30天內出示產權證。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
·香港政府對大西洋海外匯理銀行紙幣在港大量流通一事提出抗議。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
·2月5日,日本商船“二辰丸”偷運軍火從澳門入境,被中國水師截獲。後在日、葡兩國的壓力下,清政府被迫釋放“二辰丸”。
·是年底,葡人在澳疏浚河道,清政府派駐法公使劉式訓赴里斯本交涉。
1909年(清宣統元年)
·2月,中、葡雙方決定查勘澳門界址。3月8日,香山縣成立“勘界維持會”,廣州隨即成立“廣東勘界維持總會”。7月15日,中、葡雙方代表在香港舉行劃界談判。11月14日,談判失敗。
·3月15日,澳門商會注冊成立。
·3月30日,在澳門、氹仔及路環設立郵政分局。
·4月21日,桑德男爵(Barão de Sande)以特使身份抵達北京,參加光緒皇帝葬禮。
·9月1日,法國公民阿維爾農(Avernon)與澳門政府簽訂澳門博彩專營合約草案。
·9月5日,澳門監獄遷入建於聖美基山的新址。
·10月8日,澳門幾條主要街道上開始設置郵筒。
·11月3日,經過4個月的談判後,葡方欽差大臣馬楂度(Joauim José Machado)將軍及中國欽差大臣高而謙中止澳門勘界會議。葡方欽差大臣提出將此問題提交仲裁。
·11月29日,法令頒佈澳門《華人風俗習慣法典》。此法為兩廣習慣法的簡彙,對結婚及繼承作出了特殊規定。
·12月4日,澳門及氹仔之間鋪設海底電纜。
·澳門勘界會議在京重開。
1910年(清宣統二年)
·2月7日,葡萄牙駐穗領事就澳門勘界維持會為煽動反澳創立一份專門報刊事向廣州當局提出抗議。
·3月5日,兩廣總督及北京政府要求澳門港務局撤除在阿婆石與青洲之間設立的一水炮。葡萄牙政府未予理會。
·5月27日,在帝汶購買白、黑桉樹籽,引植於氹仔及路環山地。
·7月,海盜在廣州與澳門之間一學校內綁架數十名學生並將其劫持至路環躲藏,向受害者家屬勒索3萬5千澳門元贖金。
·7月12日,馬葵士(Eduardo Augusto Marques)總督下令中止氹仔及路環全境的憲法權利(即實施戒嚴),凌晨4時,派遣兩支部隊鏟除盤踞在路環島上的匪幫。由於遭到抵抗,後又增派一炮兵部隊,11點30分“澳門號”炮艦快艇出航增援。下午,由警察司令馬爾廷斯(Martins)上尉率領105名警員進行增援,逐將盤踞路環的海盜消滅。

在路環擊退海盜的葡兵
·7月19日,葡軍全面出擊至路環九澳地方。許多海盜於頭天夜間乘暴風雨竄逃,多人喪生。救出18名人質,其中成人7名,兒童11人及另外40餘被海盜俘獲者。
·10月5日,葡萄牙宣佈成立共和國。王室流亡。臨時政府由佈拉加(Teófilo Braga)執掌。
·10月11日,澳門市政廳慶祝共和國成立。
·10月12日,法令規定6月24日為澳門節日。在路環,7月13日為“路環戰役紀念日”。

被俘獲的海盜
·11月,開庭審判路環犯有綁架罪的海盜。大多被判以20年流放監禁。
·11月4日,成立賈梅士博物館。
·11月19日,耶穌會會士被逐出澳門。
·12月10日,新建濱海大馬路啟用。按照市政廳提議,將其命名為民國大馬路。
·12月12日,中國士兵在舵尾及大橫琴島登陸。他們開槍射擊,搜查民戶,指示居民不得向澳門政府納稅。
·澳門設立民事登記。
·頒佈新聞自由法。
·560名葡萄牙學生離開澳門前往香港及上海就學。當時(1909~1910年)在國立中學葡語班就讀的學生總數為28人。
1911年(清宣統三年)
·1月28日,華士古達伽馬半身像落成。
·4月20日,政敎分離法頒佈。其中一款允諾維持東方保敎會。
·5月31日,李革(Charles Ricou)將澳門電力專營權出讓予澳門電燈公司,自己仍為大股東。該公司為英國企業,總部設於香港。
·10月9日,華人彭顏良被驅逐出澳門。他第四次違禁發表反對中國官方的煽動言論。
·10月10日,中國發生“雙十”革命,推翻滿清帝國。漢口軍事起義後,孫中山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0月21日,聖美基墳場向非天主敎徒開放。
·12月9日,華政廳宣佈澳門總督關於駁回在清平戲院為新近成立的中華民國募捐而召開一政治集會的申請,理由是革命政府尚未得到葡萄牙政府的正式承認。
·澳門首輛計程車問世(為福特牌)。
·因中日戰爭難民湧至,澳門人口劇增兩倍。約有200歐洲葡萄牙人及3千名澳門人。確切的普查數字為3606葡人,71021華人。
·葡人強迫路環九澳地主納租,又於氹仔雞頸山東北海面浚河,並派艦疏浚九洲洋海道。7月,兩廣總督張鳴歧派人至澳門交涉,8月底葡人被迫停止疏浚工程。
1912年(民國元年)
·1月1日,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定都南京,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
·2月7日,因危害公共健康,禁止在路環種植水稻。稍後,解除此禁令,並決定在路環興建下水道。

來往香港與澳門的客輪
·2月17日,港務局解釋對乘廣州及香港客輪來往澳門的旅客進行搜身的理由,主要目的為防止海盜事件發生。
·5月30日,廣州政府希望路環業主不向澳門政府納稅。澳葡政府堅持對該島的主權。
·8月21日,由於海盜襲擊英屬長洲島,謠傳在大橫琴島藏有海盜。香港政府有意組織一由中國陸軍及英、葡海軍構成的遠征軍對大橫琴島進行掃蕩。澳門政府對此持有異議,並認為若中國軍隊願意配合,應由葡萄牙軍隊及中國軍隊從陸、海採取行動。為此,廣東及澳門政府組織了一次聯合行動,但未見任何海盜。
1913年(民國二年)
·11月22日,北京政府通過葡領事館要求澳門政府採取措施,禁止從澳門向中國內地為叛軍輸送軍用物資,並要求禁止秘密集會。
·漢語報紙《澳門通報》在澳門發行。
·葡公使照會北洋政府,請劃定澳門界址。是年,澳門商會正式成立。
1914年(民國三年)
·9月14日,未得澳門政府事先同意,中國軍隊武裝通過內港並在橫琴島登陸,發生衝突。
·葡公使與北洋政府外交部繼續談判澳門劃界問題。
1915年(民國四年)
·6月19日,《政府公報》刊登殖民地總局一公函,稱澳門華人不在1914年10月14日第951號法令對葡萄牙其它殖民地土著居民的定義之內。
·7月22日,通過澳門省華政廳漢語學校章程。
·外交部官員劉符誠赴廣東調查澳門案,後復擱置。
1916年(民國五年)
·1月29日,中國海關從澳門遷往對面山島。
·澳門商會獲中國政府工商部批准,定名為“澳門中華總商會”。
·高可寧在水坑尾街建造一豪宅。高可寧時有賭王之稱。這是一座西式外表,具有豪華中式內部裝飾的漂亮建築(今被列為文物)。
1917年(民國六年)
·3月7日,澳門儲金局成立。
·3月29日,李革(Charles Ricou)提出建設一蓄水量5~10萬立方米的城市供水塘。
·4月4日,在1毫的明信片上加蓋“共和國”郵資戳記。
·11月29日,成立澳門華民訴訟所。同時設立一上訴法院。1927年10月20日第14453號法令宣佈澳門華民訴訟所結束,其權限轉入普通法院。
1919年(民國八年)

攝於三十年代的荷蘭園建築
·9月17日,批准仁慈堂在荷蘭園正街及塔石街各興建兩所樓房,這些建築今為文物。
·11月21日,澳門大西洋銀行可以匯票的形式為向里斯本或其他地方進行匯款。
·12月18日,面值為50澳門圓的紙幣開始在澳門流通。
·取銷澳門救火局,代之成立消防隊。1919年9月2日併入市政廳。
·葡人企圖再築青洲堤,開闢青洲北部地區,經中國政府抗議並派兵阻止而罷。
1920年(民國九年)
·1月30日,由於英國代表的微妙建議,為避免因澳門港口改善工程與中國發生的不斷衝突,青洲以北的疏浚、填地工程暫停。
·2月13日,美國飛行員羅伯特·約翰遜(Robert Johnson)駕駛一柯蒂斯(curtis)水翼飛機以23分鐘的行程從香港飛抵澳門。
·6月24日,澳門童軍總會正式成立。
·7月20日,統領部在澳門區及離島進行人口普查。
1921年(民國十年)
·10月12日,澳門政府向出席華盛頓國際會議的葡萄牙代表團送發有關澳門主權、勘界及其屬地的文件。
·葡就澳門界址問題,請美國在太平洋和平會議上提出公斷,未果。

域多利戲院
·在域多利戲院中設立澳門首座電影院。當時仍是默片時代。銀幕旁坐一人,根據片中主要演員的表演興高採烈地進行講解。
1922年(民國十一年)
·5月1日,澳門工人協會發動遊行。勞資之間對立十分嚴重,示威遊行層出不窮。
·5月28日,一名莫桑比克籍士兵調戲一華婦,引發了一場嚴重社會衝突,導致澳門政府與廣東政府之間的交涉。澳葡當局後對捲入此事件的士兵進行處分並從澳門撤退非洲軍團。
·5月29日,宣佈在全澳施行戒嚴。
·5月29日,市民包圍捷成警署,警方開槍,死傷眾多。澳葡政府下令中止一切其章程未獲批准或未進行登記的團體的活動。華人居民離開澳門。內地多個城市舉行盛大集會,聲援澳門居民的斗爭。
·6月,某些公務員因罷工離職被免職,另外一些人自動請免。第一種情況多為華人,而第二種情況葡人居多。還有一批人,不論其種族,因無視上級或不宜留用而被免職。
·6月8日,《政府公報》增刊刊登關閉澳門68個工會的決定。
·12月13日,澳督府花園被投擲一炸彈。這是排外華人在澳門所進行的一系列爆炸活動的一部份。域多利戲院、陸軍俱樂部及一些商店曾受襲擊。
1923年(民國十二年)
·1月11日,《政府公報》頒令禁止在公共場合舉行政治性示威、遊行等活動。
·1月25日,《政府公報》副刊對去年動亂期間鏡湖醫院提供的眾多寶貴協助表示公開的感謝。對仁慈堂致以同樣的謝意。新總督羅德禮(Rodrigo José Rodrigues)決定,邀請1922年6月8日被封閉的各社團登記它們的章程,以便再次開始活動。他還決定,恢復因上述事件被開除的工人的公職,且不留任何紀錄。
·3月18日,名鋼琴家雷奧波爾多·格多斯基(Leopoldo Godowsky)在伯多祿五世戲院舉行音樂會。
·4月21日,招標撰寫《澳門歷史》。學校年輕人對澳門發生的著名歷史事件幾乎一無所知。
1924年(民國十三年)
·6月7日,在路環設立一“流放犯殖民地”,收留來自帝汶的犯人及由本法區法院判處流刑或15天以上其它刑罰的葡萄牙其它殖民地或外國的土著居民。凡服刑2年以上者,若表現良好,總督可為其免費提供一耕地。“從此成為墾殖民。在確有需要的情況下,有權得到物質幫助。”
·6月11日,政府決定,私人住宅需開鑿水井。
·7月12日,設於馬交石炮台的澳門中央廣播電台啟用。其業主為“東方無線電有限公司”。
·南灣街開始鋪設水泥路面。
1925年(民國十四年)
·6月9日,澳門跑馬娛樂國際有限公司總裁盧廉若申請租用關閘旁一塊土地。
·9月1日,澳門首份日報《澳門日報(Diário de Macau)》問世。其副標題為《新聞、文學、傳播史實的日報》。
·位於蓮花莖西端的台山炮竹工廠發生重大爆炸火災,遇難工人達千名。為避免發生此類慘案,炮竹工廠逐步遷往氹仔。
1926年(民國十五年)
·1月6日,華文日報《大眾報》問世。
·3月1日,位於新馬路入口處的大西洋銀行澳門分行行址落成。
·3月9日,為亞馬留(João Ferreira do Amaral)及美士基打(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建立紀念碑。
·4月,澳葡派軍隊侵入前山一帶,搶走被省港罷工糾察隊拘獲的走私貨和4名奸商,並開槍打傷糾察隊人員和鄉民,廣州國民政府交涉員向澳葡提出抗議。澳門工人為響應省港罷工,醞釀實行大罷工。澳葡派兵分駐碼頭阻止華人出境。港英當局亦派兵四百名到澳門協助鎮壓工人。
·4月17日,70餘名華人罷工者倚仗局外地內的墳墓及山丘的掩蔽與關閘的葡萄牙守軍發生激烈槍戰。原因為葡萄牙守軍援救了兩條被罷工者擊中,進入澳門水域尋求庇護的小船並幫助他們在黑沙登陸。
·5月1日,西班牙飛行員卡亞爾薩(Eduardo Gonzalez Gallarza)上尉及機械師阿羅薩梅那(Arosamena)從河內出發來到澳門,於17時20分在原望廈球場降落時,與樹相撞,以致機翼損壞。
·5月17日,華文報紙《澳門商報》在澳門面世。
·6月15日,查禁徐薩斯(Montalto de Jesus)所著《歷史上的澳門》一書。
·7月31日,總督成立漁業委員會,其址設於港務局內。漁業被認為是當時澳門最重要,用人最多的工業。
·11月7日,盛況空前的澳門工業展覽會開幕。會址設於荷蘭園正街向望廈方向的盡頭,穿過柯高大馬路。夜晚燈火輝煌,彩船上學生吟唱小夜曲。
·11月17日,廣州嶺南大學學生訪問澳門。
·12月7日,澳門利宵中學的學生會對廣州嶺南大學學生進行回訪。
·澳門擁有16萬居民,其中多數為華人。氹仔及路環人口僅1萬,其構成與澳門相同。貿易幾乎完全為華人所壟斷。主要行業有:漁業及其副產品、造船、水泥、鴉片加工、煙草加工、中國酒類、傳統神香、炮竹製造等等。

20年代舉辦的澳門工業展覽會盛況
1927年(民國十六年)
·3月19日,澳門跑馬場落成。
·7月15日,紳士、澳門立法委員會成員盧廉若逝世,享年50歲。盧廉若是企業家、慈善家,曾為中葡社會的多次摩擦充當中介人。葬禮於31日隆重舉行。在70年代嘉樂庇執政期間,政府將其豪宅購下,修繕後闢為公園。
·8月29日,在跑馬公司的贊助下,警署成立一銀樂隊。
·郵政局大廈及政府合署大廈動工。
1928年(民國十七年)

新馬路利为旅酒店
·1月17日,利為旅酒店開張。它代替了新澳門酒店。新澳門酒店原為興記酒店(位於新馬路與南灣的交叉處,大西洋銀行對面)。
·3月10日,澳門——石歧公路開通,全程約80公里。
·7月22日,“總統酒店”開張(從1930年起易名“中央大酒店”)。這是澳門第一座高層建築。初為6層,後加高至11層。“豪興”賭場曾設立其中,並一直運行至1961年底。
·7月27日,澳門空中電話線改為地下電纜。澳門與離島接通電話。
·8月8日,澳門供應飲用水公開招標。直至1930年1月22日纔成立澳門自來水有限公司。1932年6月4日澳門自來水有限公司與市政廳簽訂專營合約。
·8月16日,竹仔室炮台劃歸水巡局,作為港務局局長官邸。
·12月19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王正廷與葡萄牙共和國駐華特命全權公使畢安祺(João deBianchi)簽署《中葡友好通商條約》
及其6個附件。該條約從1929年3月27日起生效,但沒有提出澳門主權問題。
·總統酒店中設置的兩台電梯(每座可乘坐9人)、電影院及冷凍廠在澳門成為一時新聞。
1929年(民國十八年)
·6月1日,《澳門檔案》雜誌第1系列第1卷第1期面世。第1系列共3卷:第1卷共7期,1929年6月~12月;第2卷共6期,1930年1月~6月;第3卷共4期,1930年7月第1期、8月第2期,1931年4月第3期、7月第4期。
·12月8日,自動電話局啟用。
·12月24日,50名新來的士兵的嘩變被迅速平息。他們要求按照他們所擁有的權利增加薪水,但總督以無此法律條文加以拒絕。這些據守大炮台炮兵營房的瘋狂叛亂者揚言將炮轟城市。在所有説服辦法失效後,由警察及其他衛戍部隊將其包圍26小時後,由海軍機場的飛機向他們投送了命令,勒令他們投降。10分鐘後,對他們進行炮擊並以機關槍掃射,迫使暴亂者向當局投降。
·曲棍球在澳門蓬勃興起。
·澳門郵局始遷入其位於議事亭前地之新址。九澳及黑沙的郵局於是年關閉。
1930年(民國十九年)
·7月22日,香港與澳門之間開辦商業飛行。
1931年(民國二十年)
·7月11日,澳門電報局與上海、廣州及廈門電報局在上海簽訂合作協議。
·8月11日,二龍喉新火藥庫的爆炸造成24人死亡、50人受傷。二龍喉宮完全被摧毀,方圓500米之內數座房屋成為廢墟或嚴重受損。
·9月1日,《澳門之聲》(A Voz de Macau)報首期面世。該報第5系列一直出版至1947年8月16日第4648期。
·10月3日,十月十日中華民國紀念日定為澳門節日。
·南灣填海工程開始。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
·7月6日,澳門華人社會熱烈歡迎在上海英勇抵抗日軍的19路軍將軍蔡廷鍇。
·數名華人及美國人在澳門成立“澳門賽狗協會”並建立一賽狗場(目前賽狗場的前身)。
·澳門政府從文第士(Silva Mendes)後裔手中購得其珍貴藝術收藏,收入賈梅士博物館。
·《朝陽日報》創刊。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
·4月29日,政府決定將為所有澳門出版的文件使用漢字拼音。
·7月15日,華文報紙《大眾報》在澳門創刊。這是目前仍然在出版的最悠久華文報刊。1942~1948年間曾一度停刊。
·12月16日,在法國領事普拉德(de laPrade)的陪同下,法國駐遠東海軍司令貝特洛(Berthelot)海軍上將訪問澳門。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
·4月2日,英國駐遠東艦隊司令德雷耶爾(Frederick Dreyer)海軍上將乘坐“法爾摩斯(Falmouth)”號巡洋艦訪澳。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
·10月26日,《政府公報》規定出任公務員職務者需擁有基本的葡語筆頭及口頭知識。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
·7月19日,青洲北部河碼頭落成,外港水塘竣工。
·8月22日,立法免費為離島自治公局提供一塊土地設立華人墳場。
·12月12日,設於原澳督私邸的賈梅士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青洲水泥廠宣佈破產。
·建立紅街市,其建築設計為人津津樂道。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
·7月10日,巴波沙(Artur Tamagnini Sousa Barbosa)總督倡議,將政府總醫院易名為仁伯爵醫院。
·11月20日,香港華文《華僑報》在澳門創刊。它率先在澳門使用電報機。
·12月28日,在大橫琴島一小廟字旁,澳門警察臨時設置一“陣地”準備阻止當天清晨在那裡游弋的日本人的登陸。
·在抗日戰爭期間,澳門所有醫院、敎堂及天主敎敎會開辦的學校闢為難民中心及傷員接待處。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
·日軍占領廣州後,嶺南派國畫大師高劍父避居澳門觀音堂。他亦為同盟會成員,曾為革命四處奔走。他創始“新國畫”,高足弟子輩出。在創作上,對人物、山水、花鳥均有很高造詣,筆墨蒼勁奔放;還長於書法,風格雄厚奇拙。夫妻澳門团聚後,移居俾利喇街。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
·5月20日,聖公會在澳門設堂,其址位於醫院街(Rua do Hospital),即今伯多祿局長街第53號。其附屬蔡高中學,進行幼兒、小學及中學敎育。

議事亭前地的美士基打像於60年代被拆除
·6月24日,位於南灣填海地的亞馬留(João Ferreira do Amaral)銅像及設於議事亭前地的美士基打(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的塑像落成。前者由政府於1992年10月8日拆除、運往里斯本。後者於1966年12月“一二·三事件”時被推翻。
·澳門人口從1939年的14萬昇至40萬。日本投降後,降至約15萬。
1941年(民國三十年)
·3月7日,澳門樓高九層的國際酒店落成。
·11月22日,《政府公報》頒佈由澳門征兵委員會制定的當年滿16歲的葡萄牙籍青年花名冊。以後幾期《政府公報》上均有此類花名冊刊登。
·11月29日,《政府公報》頒佈1942年仁伯爵醫院食品、燃料及其它物資需要清單。
·12月20日,為居民分發“購取糧食憑券”。
·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澳門宣佈中立。
·高美士(Luís Gonzaga Gomes)出版其編撰的《粵葡辭典》及《葡粵辭典》。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
·2月,從香港來的首批難民抵澳。
·4月17日,由於生活指數的暴漲及蔓延遠東的戰爭帶來的困境,暫時允許將城內土地作農業用途。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
·6月19日,《號角(Clarim)》週刊創刊,至1948年2月一度停刊。
·8月19日,清晨,缺乏艦隻、鋼鐵的日本人襲擊並奪取了停泊在澳門的澳門~香港渡輪“西安號”。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
·2月26日,立法禁止在澳門流通中國銀幣,必須使用大西洋銀行發行的貨幣。
·8月15日,華文報紙《市民日報》在澳門問世。抗戰期間在澳門避難的知識份子為其撰文投稿。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
·1月16日,美國海軍已得知葡萄牙當局準備將部份燃料售予日本,美國空軍第38特遣小分隊對澳門進行首次空襲。它的主要目標是攻擊摧毀位於澳門半島外港的原海軍機場的機庫。馬交石炮台亦遭轟炸,受到破壞。轟炸中,5人身亡,位於機庫中的澳門海事博物館被毀(第二次轟炸發生於3月5日,第三次轟炸發生於4月7日)。

澳門外港海軍機場
·2月24日,第8期《政府公報》及第41期《政府公報》通過“澳門婦女會(Associação das Mulheres de Macau)”的章程並對其在大戰4年中舉辦“經濟粥廠(sopa económica)”成績卓著進行嘉獎。
·8月31日,中國駐布魯塞爾使館參贊在涉及“澳門問題”時宣稱,必須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確立的主權原則重新確認葡萄牙在澳門地區的主權。
·11月,國民黨第二方面軍159師封鎖澳門。
·12月31日,取銷華務專理局,其職權併入民政廳。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
·“神召會”設立。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
·2月6日,《葡萄牙政治憲法》(時稱大西洋民國憲法)及《殖民地憲章》(時稱屬地自治條例)頒佈。
·8月23日,封閉澳門水井及畜水池。頒佈《澳門自來水章程》。
·8月25日,《澳門消息日報》(Notíias de Macau)從是日起發行至1960年2月20日,共出版3710期。
·9月,新總督訪問廣州,受到國民黨民政、軍事當局接待。
·廣東省參議會通電全國,敦促政府收回澳門。
1947~1951年
·澳門總督柯維納(Albano Rodrigues de Oliveira)在中國內戰期間與國民黨當局簽訂兩個雙邊協議,企圖以此換取和解;徹底放棄葡萄牙對內港領水、局外地及有爭議的島嶼(對面山、馬騮洲、小橫琴及大橫琴)的主權要求與管轄,並欲在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後與其簽訂“臨時協議”。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
·1月,1947年12月14日香港報界報道,中國及澳門葡萄牙當局在廣州已簽訂“大米協議”。據此,廣東政府向澳門供應大米,停止對澳門的經濟禁運威脅。
·3月4日,澳門總督柯維納與中國中央銀行代表簽訂一項金融協定。該協議於3月13日生效。
·4月,羅保(Pedro José Lobo)與梁昌組建的“澳門航空運輸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冊。首架雙引擎水陸兩用機飛機命名為“澳門小姐號”。從啟德機場至澳門外港的單程票價為港幣40元、來回票為75元港幣。一程飛行時間為20分鐘左右。6月16日“澳門小姐號”遭空中海盜劫持。機長遇害,飛機墜落。
·5月2日,由澳門敎區主辦的《號角報(O Clarim)》再次出版。1948~1952年間為週刊,1952~1983年間為雙週刊。1983年起再次恢復週刊至今。
·澳門中華總商會副會長何賢將“八角亭”捐為公眾閲讀室。
1949年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外貿部在澳門成立“新中行”(南光貿易公司前身)。
1950年
·1月,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成立。
·1月3日,新營地街市開幕。
·3月,新民主協會主辦的《新園地周刊》創刊。
·5月,澳門中華學生聯合會、澳門婦女聯合會成立。
·6月,澳門南光貿易公司與南通銀行成立,均為中國政府派出機構。
·《政府公報》訂立勞工管理法例。直至1975年的29年來,公佈了11項法例。此後,還公佈了16份有關勞工權利的文件。
·澳門官方人口調查:187772名居民,其中183105名中國人,4066名葡萄牙人及601名其他國籍人士,其中印度人(122名)、意大利人(82名)、英國人(75名)、德國人(43名)和菲律賓人(43名)。居民的行業中較顯著的是漁業和造船業。
·天主敎中心和明愛開始在澳門興起,成為本地區天主敎社會工作的重要支柱。
·中國開展抗美援朝運動,澳葡追隨美國對中國禁運。
1951年
·1月6日,《澳門殖民地政府公報》出刊至1951年6月30日。1951年7月7日改為《澳門政府公報》,沿用至今。
·3月31日,澳門政府委任九澳地保(管理人)。

政府合署大樓(攝於八十年代初)
·5月1日,因修改1933年憲法以及廢除殖民地法案,葡殖民帝國正式終結,殖民地改稱“海外省”。
·5月21日,政府合署大廈落成。此大廈按新政體建築設計模式興建,歷時三年。
·在澳門引進可載二人的三輪車,其數目日益增加,人力車相對減少。
·澳門建立綠邨廣播電台。
1952年
·1月4日,法令規定6月10日為葡國日。
·4月,為減少澳門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依賴,澳門新總督建議興建能適應大型國際航線的飛機場。
·4月19日,海外部長羅瑟文(Sarmento Rodrigues)訪澳期間,離島第一期電力工程揭幕。
·5月17日,規定殷皇子中學敎授中文的章程。
·5月21日,澳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邊界關閘附近發生武裝對抗,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艘炮艇和澳門水警稽查隊一艘快艇亦因誤會捲入。事件起因是駐守關閘附近的中國士兵向一艘據稱闖入中國水域的漁船開火。另一方面,迅速趕到事件現場附近的中國炮艇受到在鄰近遊弋的澳門水警稽查隊快艇襲擊,導致雙方交火。
·6月18~30日,葡國海外部長羅瑟文巡視遠東各省時訪問澳門,了解澳葡當局與華人方面的困難,並與華人社會的國共兩派代表開會。
·6月19日,新花園市政泳池開幕,5000多人觀禮。
·6月19日,里斯本造幣廠為澳門鑄造一毫、二毫、五毫以及一元和五元硬幣,這是以澳門名義首次發行金屬貨幣。
·6月20日,海外部長羅瑟文參觀新合署大廈並主持地區法院開幕。
·6月23日,澳門圖書館升級為國家圖書館,此時該館擁有各類書籍超過60000冊。
·6月28日,組織省總檔案室和澳門音樂學院,改組國家圖書館。
·7月,澳葡炮轟拱北,挑起“關閘事件”。中國人民解放軍開炮還擊,澳葡被迫賠禮道歉。
·7月19日,在澳門設立黃金進口稽查委員會。
·7月24日,雙週刊《號角報》從今天直至1983年5月13日維持兩星期出版一次,隨後轉為週報至今。
·7月25日,葡軍邊防士兵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因路障之爭在關閘附近再次發生邊界對抗。交火後,一名莫桑比克土著士兵喪生,一名葡軍官和多名非洲士兵受傷。
·7月26日,由於邊界衝突持續,澳門政府實施宵禁並關閉關閘大門。但因十分依賴中國大陸的食物進口,導致有關價格飛漲。2日後關閘大門重開,但汽車來往很少。
·7月29、30日,休戰約三天後,衝突再起。
·8月23日,澳門政府與中國方面簽署協議,結束多次邊界衝突。協議是由澳門商會正、副會長何賢和馬萬祺作中介人,何賢與澳門政府經濟局長羅保一起前往中國,參加第17次,也是最後一次談判。
·11月18日,舊的陸軍醫院拆卸,開始建設新廈三期工程中的第一期工程,直至1958年(1993年,現代化的仁伯爵綜合醫院——山頂醫院新建築完成)。
·11月22日,《政府公報》刊登一項訓令,編製一本中葡、葡中字典。
·12月3日,澳門紀念聖方濟各·沙勿略(São Francisco Xavier)神父在上川島逝世400週年。
1953年
·3月1日,治安警察廳為華籍警員設葡語課程,為葡籍警員設華語實用課程。
·3月6日,澳門氣象台開始在電台播送氣象報告。
·10月26日,澳門——倫敦的無線電話服務揭幕。
1954年
·1月16日,立法建立澳門廣播電台。
·1月28日,官印局新廈揭幕。
·7月13日,為紀念路環擊退海盜44週年,這一天定為海島市日。
·9月16日,歐維治(Jorge Álvares)像揭幕。

第一屆格蘭披士大賽車所用之賽車,現存放於賽車博物館
·10月30日~11月31日,第一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在東望洋跑道進行。第一次跑51個圈,歷時四個多小時。格蘭披治大賽自此以後成為傳統,深具旅遊特色,後來還設立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博物館。
·葡萄牙海外組織法擬統一全國各地貨幣,澳門大西洋銀行反對,恐產生不良效果。澳門是維持澳門元這一傳統貨幣單位至今的唯一海外地區。
1955年
·1月,葡人籌備所謂“澳門開埠400週年”紀念活動,遭中國政府強烈反對,被迫中止。同年7月,葡宣佈澳門為“海外省”。

“澳門開埠400週年”紀念郵票
·11月1日,發行四個有關“澳門開埠400週年”紀念郵票,每一枚郵票顯示澳門歷史的重要人物:歐維治(Jorge Álvares,20分郵票);皮萊資(Tomé Pires,24分郵票);亞利鴉架(40分郵票);卡內羅(D.Belchior Carneiro,90分郵票)。首日封是一幅彩色圖畫,描繪葡人到達媽閣廟情形。
·澳門開始發展成衣出口貿易,主要輸往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市場,政府加以支持和協助。其時貿易主要是零售,較暢銷的產品有大米、神香、火柴、煙草、中國酒、鹹魚以及汽油。
1956年
·2月12日,澳門在農曆年初首次有煙花表演。煙花來自葡國。燃放了3500個火箭、380個奇幻大火箭、60個各種顏色彩帶汽球以及1300枚在水上活動時燃放的煙花,吸引了數萬人觀看。
·5月10日,澳門郵電局發售八枚“地圖郵票”,重現了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兩島形象。
·8月11日,第三屆格蘭披治大賽車期間設“現金大獎”彩票抽獎。
·澳門與氹仔島(30分鐘)以及與路環島(60分鐘)的聯繫靠汽船維持,每兩小時開一班,按潮水而定。與香港聯繫(38海里)約須3個小時30分鐘。
·當時澳門有出租三輪車712輛,自行車351輛,出租汽車74部,公共巴士18部,小汽車11部。還有來自香港的水上飛機,平均每月超過五次。
1958年
·8月15日,《澳門日報》創刊,時至 今日該報是澳門發行量最高的中文報紙。
·12月,來自中國大陸的人數達到高峰。計有758916人進入本地,離開的為715423人,剩餘43493人留下。

居民輪候食水
·澳門由中國大陸輸入食用水,由於澳門在58、59年雨水甚少,必須向中國當局尋求供應食用水,以滿足日常消耗。澳門曾實行強制性配給食用水。
1959年
·1月24日,澳門市政局提交本澳戲院場所表,計有:平安、東方、域多利、國華、百老匯、清平,全屬第一級;而第二級的有金城、樂斯、永樂、麗聲。
·12月,由於乾旱,澳門政府連續第二年與中國當局商談輸入食用水。
·澳門廠商聯合會注冊。
1960年
·9月25日,賈梅士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展品中,引人注目的是入口處的一個漢朝大銅鼓,放在酸枝架上,旁邊一支架有一觀音像,兩旁是金漆的金童玉女。展品還有石灣陶藝技師潘玉書的玻璃和琉璃瓦作品,四個櫥櫃內是香港考古學會在路環發現的古物碎片。其他展室有銅、陶、玻璃、油畫、水彩畫、瓷等作品以及澳門和帝汶的古代武器,宗敎藝術(銀、象牙、泥塑物品和繪畫)。林呱、喬治·錢納利(George Chinnery)、史密諾夫(G.Smithnoff)和巴士達(Marciano Baptista)等著名藝術家均有作品展出。
1961年
·1月17日,軍事司令部正式命名為“澳門獨立地區司令部”。
·2月13日,里斯本一項訓令決定在澳門地區設立幸運博彩,法律規定政府有權透過承投作批給。經公開競投後,澳門旅遊娛樂公司的代表何鴻燊贏得,次年與政府簽約。
·12月17~18日,印度派出5000人的軍隊,收復果阿、達曼和第烏。3500名抵抗者長期孤立無援,19日投降並被囚禁6個月。有些人來到澳門,有的按意願分乘三艘船返里斯本。果阿、達曼和第烏等地區被印度收復後,上訴法院從果阿轉至莫桑比克,從而影響到澳門。
1962年
·1月1日,澳門旅遊娛樂公司組成並開始運作,後成為本地最強大的公司。初期,總辦事處設在愛都酒店內,翌年,該酒店也設賭場。股東中有霍英東、何鴻燊、葉德利、葉漢等。1982年,葉漢把他的股權賣給了鄭裕彤。
·2月17日,政府頒令保護澳門離島的特種動物,兩年內禁止在該島狩獵。
·2月17日,澳門廠商聯合會成立,會址在南灣街26號。
·2月17日,政府委任編寫葡中字典新委員會,這事已進行10年。
·3月31日,何鴻燊在里斯本海外部簽署給與澳門旅遊娛樂公司在澳門的幸運博彩專營權的第一份合約,取代從1943年已掌握專營權的泰興公司。何鴻燊與澳門政府簽署合約兩個月後,組成澳門旅遊娛樂公司,資本300萬元,1976年增至810萬元。
·4月21日,《政府公報》公佈政府與何鴻燊之間的合約。
·5月26日,《政府公報》刊登澳門旅遊娛樂公司章程和合約之契據。
·12月31日,澳門政府與中國當局談判設立一處抽取食用水地點,使食用水經管道從灣仔輸入澳門。

“澳門皇宮”水上賭場
·澳門旅遊娛樂公司採用一艘中國式船隻作為“浮動賭場”,該船富麗堂皇,停泊在內港,一度作為占士邦影片“鐵金剛大戰金槍客”拍攝之用。該賭場定名為“澳門皇宮”,至1998年底撤離。
1963年
·3月16日,《政府公報》通過“澳門賽狗會”章程。
·9月30日,《澳門人》(Gazeta Macaense)期刊創刊,社長戴名揚;
業權人和董事李安奴。《澳門人》從1963年至1966年是週刊;1966年至1971年是雙週刊;1971年起是日報,該年還開始出英文版。1981年間中斷,後再復刊,1995年又停刊。
·11月15日,市政泳池旁邊的新愛都酒店開業,泳池也經過重整。新酒店設有賭場。這是第一個設有賭場的酒店。
·11月22日,《澳門政治行政章程》生效,該章程規定政府本身機關:總督、立法委員會和行政委員會。立法委員會由總督主持,共設8名委員,其中華人社群代表1名、3名當然委員:政府秘書長、葡國檢察官和省政府會計廳廳長。

海島市政廳
·11月22日,設立海島市市政廳,廳址設於氹仔。
·由澳門旅遊娛樂公司所辦的《星報》創刊。
1964年
·8月29日,《政府公報》刊登有關華裔人士傳統婚禮規定。
·12月29日,澳門舉行首次葡式鬥牛表演。澳門旅遊娛樂公司在新口岸葡京酒店附近搭建看台。翌年繼續鬥牛表演。
·葡京酒店第一期工程開始興建,該酒店於1970年揭幕。該酒店是近代首家大型酒店,內設賭場、夜總會、歐洲和東方式餐廳、商號、泳池和其他設施。
1965年
·1月1日,根據台灣、香港和澳門的主敎的決定,從今天開始,做彌撒、洗禮、堅振禮、婚禮和病人塗油禮均可使用中文。
·10月1日,澳門知名人士羅保(Pedro José Lobo)在香港逝世。羅保為帝汶人,1892年1月12日出生,四歲便由養父送來澳門,養父是果阿著名醫生,他在澳門成長和學習,成為政治人物、慈善家、有長遠眼光的資本家、藝術家和藝術界人士的支持者。他曾創建音樂文化協會和綠邨電台,擔任經濟局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艱難時期,對本地區貢獻良多。
1966年

興建學校的校址
·11月15日,由於在氹仔興建愛國學校的工程受阻,澳門治安警察與華人發生強烈對峙。40人受傷,64人被捕。
·11月25日,在市政廳禮堂舉行的歡迎酒會上,嘉樂庇(José Nobre deCarvalho)准將在隆重儀式上獲贈城市之鑰,開始履行澳督職務。在就職演説中,他表示不能容忍“外來干預”和危害與中國睦鄰關係者的行為。
·11月30日,一群學生與老師一起遊行至澳督府;到該處後便集會,高聲朗讀毛澤東語錄。
·12月3日,愛國學生與其他示威人士一起進入澳督府,與警察發生衝突,學生從外面拋擲石塊,打碎玻璃。接着,群眾敲爛法院前的航海家歐維治像,進入市政廳大樓,把書刊等從窗口拋出,美士基打(Nicolau Vicente de Mesquita)銅像被摧毀,最終導致政府在下午6時左右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在這次事件中,澳葡警察槍殺氹仔居民,造成死11人、傷200人的慘案。澳門同胞提出懲兇、賠償等6點嚴正要求,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處亦提出強烈抗議。1967年1月,澳葡當局被迫接受。
·12月5日,上午8時至12時取消宵禁,讓人們購買食物。然而,大部分商店關門,學校也停止上課。外港碼頭一片混亂和恐慌,數以百計的人想前往香港。
·12月7日,葡國居民首次上街;大部分商店、雜貨店、銀行、找換店重新對公眾開放。然而,政府機關、學校、賭場仍然關閉。
·12月8日,很多葡人和土生家庭在大炮台上和仁伯爵綜合醫院躲避,因為那裡由保安部隊保護。
·12月10日,殖民地經濟重要支柱之一——賭場重開。
·12月16日,嘉樂庇總督兼任陸軍司令職務,解除陸軍司令施維納(Mota Cerveira)中校職務,下午,當3日和4日事件8名受害人進行葬禮時,葡國國旗和澳門市旗下半旗致哀。
1967年
·1月7日,澳門政府禁止懸掛及使用可被認為是敵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機構的外國旗幟和有關標誌。
·1月13日,由澳督府秘書長波治(Mesquita Borges)少校、著名土生律師宋玉生、崔樂其組成的葡代表團前往中山縣城石岐,與廣東省外事處代表談判。
·1月18日,澳門政府宣佈配給食用水,直至3月29日。
·1月25日,澳門戲劇性的政治局面再度尖鋭化。開始涉及葡人和土生居民,直至當局簽署妥協文件為止。華人商店和餐室開始拒售食物用品給澳門的葡籍和土生居民。
·1月27日,由澳督府秘書長波治少校、立法委員會副主席左次治(Adolfo Adroaldo Jorge)以及崔樂其組成的葡代表團,由柯正平陪同,下午4時40分前往拱北,與廣東省外事處的代表進行最後一次會議。就兩份文件的葡、中文本達成協議後,代表團於晚上8時30分返回澳門。
·1月29日,在一片節日氣氛中,數百人集合在澳門商會大樓,進行文件簽署儀式,總督嘉樂庇由數名隨行人員陪同,在13人委員會成員面前草簽“澳門政府對澳門各界同胞代表所提抗議的答覆”以及“澳門政府接納和執行廣東省外事處處長提出的四項要求的文件”。
1968年
·5月28日,氹仔和路環之間的長2200米、寬7米的連貫公路正式揭幕。
·6月15日,澳門省民政局屬下的華務科改名為華務處。
1969年
·2月24日,最古老的酒店之一,利為旅酒店關閉。

路氹連貫公路揭幕通車
·12月6日,“澳氹大橋辦公室”成立,以監督未來大橋的承建。
·12月30日,總督嘉樂庇(José Nobre de Carvalho)宣佈批准興建澳氹大橋。新大橋劃則師賈多素(Edgar Cardoso)在當天到澳門。
1970年

葡京酒店賭場開幕
·2月3日,葡京酒店(賭場)開幕。
·2月5日,澳門旅遊娛樂公司在新的葡京酒店,在日麗餐廳設晚宴招待數百名中葡嘉賓。
·3月1日,路環酒店開幕,它有12間客房,一間餐廳,面對竹灣海灘。
·3月19日,司法警察司遷往龍嵩街(即前警察總部)。
·6月,新葡京酒店地下室的葡京賭場開幕。與此同時,關閉十月初五街賭場。
1971年
·1月23日,澳門發行5元面額的銀幣50萬枚。
·7月31日,澳門回力球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於1972年至1989年2月5日獲得經營回力球賽專利權。這是由菲律賓引進的西班牙運動,賽事於1974年6月15日在回力球館開始。1975年,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還通過租用部分設施合約,在該處設賭場。

“佛山”客輪沉沒
·8月17日,颱風“露絲”從澳門以東30海里掠過。來往港澳的“佛山”客輪沉沒,80名船上人員中衹4人獲救。
·10月23日,“大豐找換店”獲准改為“大豐銀行有限公司”,設於澳門新馬路28號。
·澳門元是澳門政府機關唯一接受的官方貨幣,一元相當於4.75士姑度。
1972年
·2月26日,為參加1972年葡國小姐競選的第一屆澳門小姐選舉決賽。
澳門小姐選舉是澳門旅遊娛樂公司的創舉,在獲得決賽權的12位佳麗中,高碧娜(Anabela Oliveira da Costa)獲得冠軍。
·3月10日,中國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地化委員會主席指出:澳門是葡萄牙當局佔領的中國領土,中國將在條件成熟時用適當方式和平解決澳門問題,在未解決前維持現狀。
·4月22日,澳門政府批准澳門市政廳和海島市政廳認購澳門電力公司的股份。
·5月10日,承頂澳門電燈公司後,澳門電力公司成為生產、輸送、分配和售賣澳門電力的專營公司。
·6月,工人在港務局附近的下環街拆毀一座古老大屋時,發現一處數十米長、約一米寬、有些部分可容一人站立走過的隧道。估計是一條地下通道或古時候儲存珠寶或武器的倉庫。
·6月17日,批准香港匯豐銀行在澳門設分行。
·12月22日,頒佈《澳門省政治行政章程》。
·12月30日,葡萄牙財政總署批准澳門政府商議購買盧廉若花園,費用不超過12825000士姑度,分1972、1973和1974年三次付款。
1973年
·4月14日,委任1973至1976年的4年間澳門立法會華人代表委員。
·5月14日,澳門立法會和諮詢會聯合開幕儀式。
·7月7日,澳門政府決定,出口的貨物必須由經濟局發出來源證(輸往中國例外)。
1974年
·4月25日,里斯本發生“四·二五革命”,又稱“石竹花革命”,鮮花象徵葡萄牙新時代開始,葡萄牙政權更迭,新政府宣佈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葡萄牙管理的中國領土。英國廣播公司把消息傳到澳門,但傳播界沒有立即確認。里斯本的軍事政變導致葡海外帝國的非殖民化,但澳門暫時保持現狀。
·4月28日,救國委員會決定維持嘉樂庇將軍的總督職位,並“賦予他廣泛權力,繼續其管治工作”。
·5月14日,總督嘉樂庇(José Nobre de Carvalho)在立法委員會發表演説,聲稱葡新政治秩序對澳門前途沒有任何影響。
·6月2日~4日,由江沙維(Maia Gonçalves)和李安道(Garcia Leandro)少校組成的武裝部隊運動代表團訪澳,以便評估政治局勢並親自解釋有關新秩序問題。

回力球博彩運動
·6月15日,回力球場的回力球賽事開始。
·7月18日,葡萄牙駐聯合國大使西蒙(Veiga Simão)在紐約與中國駐聯合國常駐代表建立初步外交接觸,談兩國建立外交關係以及澳門未來地位問題。
·7月27日,葡萄牙頒佈法律7/74號,開始澳門歸還中國的路程。澳門包括在葡殖民領土內,因而承認殖民地的自決權和獨立時,法律把其包括在內,當時的外交部長蘇亞雷斯(Máio Soares)在聯合國曾轉述這一提法。
·8月3日,總統訓令給與澳門海島市使用自己的旗幟和徽號的特權:徽號——一個盾,其底部是綠色和海藍色波浪條紋,兩條銀色魚垂直對稱立着,中央和頂部兩個金色等邊三角形;在重疊三角形後,在另一平面放一紅色半球形圖像。下面的金色條帶上寫“海島市市政廳”黑色字樣。旗幟——深橙色有繩帶和深藍色和墨綠色流蘇。印章——在圓形窄條內有“海島市市政廳”字樣,徽號相同但無顏色指示。
·10月5日,澳氹大橋正式開幕,名為“嘉樂庇總督大橋”。全長3.78公里,歷時5年建成。
·10月10日,葡萄牙地區協調部長申道斯(Almeida Santos)率領政府代表團訪澳。
·12月28日,澳葡政府從其新業主何賢手中購買盧廉若花園後,作為公眾花園開放。經過重建,這一優美而寧靜的公園大受市民歡迎。

澳氹大橋攝於八十年代初
·連接澳門半島及氹仔的澳氹大橋建成通車。
1975年
·1月5日,葡國外交部發出照會,葡國政府承認北京政權是中國政府唯一代表,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組成部分,澳門問題可在兩國政府認為適當時進行談判。
·9月20日,批准市政廳安裝停車收費錶。
·9月27日,政府禁止以任何原因把馬路、道路、公共地或國家樹林等公眾地方所種植的樹木進行切割、去枝或損毀。
·10月31日,16世紀興建、華人稱為“醫人廟”的白馬行醫院終於關門。
·12月31日,葡萄牙宣佈取消澳門獨立地區司令部。撤走駐澳葡軍,把治安警察、水警、稽查隊、消防隊等合併改組,統稱保安部隊。
1976年
·1月1日,因駐軍撤走,葡陸、海軍一批軍事人員在新的治安部隊服務,治安部隊由司令部、治安警察、水警稽查隊、消防隊和司法警察等組成。
·2月17日,第1/76號法律《澳門組織章程》頒佈。該章程草案曾於1975年8月16日公佈,以便澳門市民研究、討論和參與。這是1974年“四·二五革命”後產生新法律秩序的成果。《澳門組織章程》建立的政治制度將差不多所有權力集中於總督,立法會不過是半民主的協作機關。
·3月20日,漢學家高美士(Luís Gonzaga Gomes)逝世,享年69歲。
·4月,澳門旅遊娛樂公司的幸運博彩批給合約獲續期。澳門政府與澳門旅遊娛樂公司對賭約作了首次重要修改,規定專營公司(從1976年6月至1977年5月)必須繳交3000萬元作為租金給政府,另外3000萬元存入政府和澳門旅遊娛樂公司賬戶,作為共同協議的投資基金,這筆基金還要按年調整加上利息。澳門旅遊娛樂公司的其他義務包括撤離外港一幅條狀地段並使其都市化,開闢馬路,通往目前的外港填海區和外港新填海區。
·4月7日,澳門元(pataca)開始以香港元作為主要和唯一的兌換貨幣,結束依賴葡萄牙士姑度的時期。
·5月,設立澳門農村局,以繼承海外農業研究隊。
·6月29日,成立“賽馬車有限公司”。1978年8月簽署批給合約,期限至2000年。
·7月11日,澳門立法會進行首次選舉。由宋玉生(Carlos Assumpção)領導的保守的公民協會贏得四席,其餘兩席由民主協會和澳門協進會瓜分。
·8月9日,澳門立法會首次會議隆重開始。李安道總督強調取得本地區財政自主、維持與葡萄牙行政聯繫的重要,並呼籲市民參與本地區的政治生活。另一方面,立法會臨時主席何賢提出優先促進“和平共存”,改善社會條件,加速經濟發展,呼籲澳門政府與立法會合作。

立法會召開首次會議
·8月10日,澳門土生葡人保守派公民協會領導人宋玉生律師在立法會內部會議上當選為澳門立法會主席。他擔任此職位直至1992年4月去世為止。
·12月31日,澳門旅遊娛樂公司的股本從1962年第一個合約的300萬提高至8100萬元。
·在里斯本成立澳門辦公室,負責確保葡國政府與澳門政府之間的聯繫。
1978年
·4月21日,應南光公司總經理柯正平邀請,李安道總督在中國南方進行18天旅行,遊覽了廣州、上海、南京和桂林。這是近30年來一位澳督首次訪華。
·7月27日,為回應聯合國要求,宣佈在澳門為越南難民設一臨時收容營,莫慶恩(Lancelote Rodrigues)神父為此做了積極的推動。
·九澳難民中心開放,隨即收容169名從印度支那來澳的難民。
·《正報》創刊,初稱“體育周報”。1980年,轉為日報,稱“體育日報”。1984年,改用《正報》名稱。
1979年
·1月14日,香港不讓中國移民從澳門入境,遊客除外。1972年和1976年間大量移民到了澳門,大部分中國移民曾利用澳門作立腳點,以便定居香港,而1979年情況日益嚴重,迫使香港從1980年起加以限制。
·2月8日,經過三年的非正式談判和13個月的正式會談,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雙方重申澳門是中國領土,目前由葡萄牙管理,中、葡兩國將在適當時期通過友好協商來解決澳門問題。談判由葡萄牙駐巴黎大使馬丁斯(Coimbra Martins)和中國駐巴黎大使韓克華進行。葡總統於1979年2月9日主持新總督伊芝迪(Melo Egídio)將軍就職時表示:“聯合公報顯示的雙邊談判的成功,為澳門開拓新的時代”。
·4月28日,為配合《澳門組織章程》,公佈法律第10/79/M號,建立本地區司級和科級部門。
·9月28日,設立財政司。
·9月28日,通過新聞旅遊司組織法。
·12月21日,法令批准在澳門地區設立一發鈔機構。大西洋銀行成為這一機構的專利人和銀庫。
1980年
·1月12日,澳門進行貨幣、財政和匯兌制度的建制改革,設立發鈔機構。大西洋銀行向新機構讓出發鈔特權。
·3月10日,應中國外貿部邀請,澳督伊芝迪(Melo Egídio)將軍由經濟事務政務司謝兆時(Henrique de Jesus)和工務運輸司施艾黎(Aires da Silva)陪同,正式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7日,商談有關澳門事務以及中葡關係。訪問期間,澳督獲副總理鄧小平接見,與他就兩國建交的意義坦率和友好地交換意見。
·3月15日,返澳前,澳督伊芝迪(Melo Egídio)及隨行人員訪問上海和廣州,在廣州與廣東省長習仲勳、副省長梁威林和曾定石商談廣東省與澳門的合作。
·6月4日,應伊芝迪總督邀請,廣東省長習仲勳率龐大的省政府代表團訪問澳門3日,以增加貿易交往和加強兩地合作聯繫。
·9月28日,澳門立法會第二次選舉。結果與第一次相同。即公民協會4名議員、民主協會1名,協進會1名。像上次選舉一樣,衹有2%市民作了登記,其中62%投了票。
·從這一年開始,除中國批准居澳者由澳門政府發給身份證外,非法移民必須即予遺返。
1981年
·2月18日,澳門政府與葡新社達成協議,由後者負責發佈官方消息。
·3月,澳門東亞大學成立。
·10月1日,高斯達(Almeida e Costa)總督頒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為澳門假期。
·10月1日,澳門政府與中國大陸商談對澳門供應食用水。
·10月,澳督高斯達訪問廣東省和珠海經濟特區。
·10月底,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訪問澳門。
·12月19日,法令設立澳門旅遊及酒店業學校。
·繼1979年批出土地給Ricci Island West Ltd公司後,澳門東亞大學第一座大樓揭幕。
·新加坡和馬六甲不再屬於天主敎澳門敎區。
·設立澳門電訊公司。
·12月,廣州市長梁靈光一行訪問澳門。
1982年
·1月11日,澳門發行新的紙幣。面額分5元、10元、50元、100元、500元,總額1655萬元。年底前逐步收回發行的舊幣。
·1月21日,新的1元和5元銅鎳合金硬幣發行。1元硬幣正面是兩條鯉魚圖案,中國祭祀用品,象徵和諧。5元硬幣是一條龍,寓好運之意。硬幣還有葡國的盾徽和“葡萄牙共和國——澳門”字樣。

1982年澳門發行的紙幣與硬幣
·1月29日,組成澳門文化活動協調委員會,這是澳門文化學會的前身。
·4月6日,澳門保安部隊開始向澳門經濟團體發出聯根,以便日後向該團體已登記的工人發出批准臨時居留文件。
·4月28日,政府宣佈,在第241/81號法令生效後,持警廳發出的身份證者,若其出生地是澳門,可到民事登記局登記並取得葡籍認別證。
·5月,葡萄牙修政憲法,規定澳門為葡萄牙管理下的中國領土。
·5月1日,治安警察廳移民科開始向無證工人發給臨時居留證。
·6月,中國外交部長黃華訪問葡萄牙,會見葡總統恩尼斯(Ramalho Eanes)、總理平托,討論澳門前途問題。
·6月,澳督主持筷子基社會房屋區首期118個住宅和12間商店的大廈開幕禮。
·8月24日,澳門政府將設立自己的勛章,以便對在本地區有出色貢獻的人表示公開感謝。稍後公佈的法例,設立英勇、無私和博愛、奉獻和功績等勛章。
·8月24日,澳督高斯達(Almeida e Costa)主持氹仔新市場開幕。
·9月1日,高斯達主持新口岸綜藝館開工儀式。
·9月4日,設立澳門文化學會,一個具備行政和財政自主權的政府機構,協調和制定本地區的文化政策和學術研究。
·10月28日,葡文《澳門晚報》創刊。1929~1931年間也有同名期刊。
·10月,葡文週刊《澳門論壇週報》面世。
·11月,鄧肇堅爵士把捐給“澳督基金”的港幣111萬元交給高斯達海軍少將,用以支持青年、文化及慈善活動。
·澳門政府建議購置里斯本十月初五街115號大廈之第四和第五層,並在1984年完成購置手續。1985年正式定名為“澳門聯絡處”。1987年又購置該大廈之地下和地庫,擴充了設施。
1983年

澳門廣播電視台錄影廠
·1月,澳門廣播電視公司成立。
·8月,廣東省省長梁靈光應邀訪問澳門。
·11月21日,第42/83/M號法令取消民政局、澳門和海島市市行政局和路環行政處,設立行政暨公職司。

巴西籍車手“冼拿”駕駛過的賽車及所穿的衣服
·11月,第30屆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車得勝者是巴西人冼拿(Ayrton Senna)。澳門賽車博物館展出冼拿駕駛過的車輛和穿的衣服。
·12月3日,《東方》週刊出版,直至1986年2月22日。
·12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澳門立法委員、中華總商會會長和大豐銀行董事長何賢在香港一家醫院久病不治去世。中國黨政領導人向其家屬致哀。
·12月30日,第62/83/M號法令設立澳門身份證明司。
·首屆澳門音樂節開幕。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成立。
·接駁第一條光纖電纜,首個數碼電話站投入運作。
1984年
·1月4日,路環農場對外開放,後來那裡變成公園。
·1月17日,為向何賢致敬意,在市政廳禮堂舉行其肖像掀帷禮。
·1月27日,應澳督高斯達請求,埃亞內斯總統解散澳門立法會,在與論界引起強烈反應。總督擬打破與立法會主席宋玉生領導的保守土生人士之間的政治僵局,重新進行選民登記,擴大選民基數。
·2月14日,巴波沙區首座平民大廈揭幕。
·3月20日,在南灣花園豎立著名歷史學家和土生漢學家高美士的半身塑像。
·4月30日,新的怡東酒店開幕,附設由澳門旅遊娛樂公司經營的賭場。
·5月,設立勞工事務辦公室。
·5月13日,澳門電視台首次以葡語和粵語正式廣播。
·6月1日,《南灣》雜誌出版,直至1986年6月1日,共出25期。
·7月7日,第74/84/M號法令設立澳門基金會,這是以“文化、慈善、敎育”為目標的機構,7月14日第75/84/M號法令給與它獨家經營即發彩票。
·8月11日,公共行政改革,第85/84/M號法令設立公共行政組織架構總綱,第87/84/M號法令設立普通職程一般綱要,第88/84/M號法令設立領導和主管級職位。
·9月,東亞大學與澳門政府簽署議定書,設立葡語學院。
·10月1日,澳門立法會議員、出口商會主席吳榮恪在北京參加慶祝中國國慶活動中,向鄧小平提出澳門何時回歸的問題。
·10月6日,鄧小平以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席身份特別接見全國人大代表、澳門中華總商會主席馬萬祺。鄧小平説:“澳門問題不是緊迫的,可以在以後3、5年再談。還有13年才到1997年。問題可留到以後7、8年才談。請澳門人放心。不急於解決澳門問題。事情可以擱它幾年……現在重要的是維持港澳地區的安定繁榮,澳門問題將在不影響香港的繁榮穩定的原則下才解決”。

國家主席李先念訪問葡國
·11月17日,李先念主席應邀訪問葡萄牙3天。
·11月5日,澳門市政廳主席與里斯本市政廳主席在澳門市政廳禮堂簽署協議,里斯本與澳門結成姊妹城。
·11月12日,澳門內港與灣仔海上新航線開始。
·11月17日,批示成立司法事務辦公室。
·11月18日,澳門新電視台聯同香港明珠台一起首次轉播格蘭披治大賽。
·12月,澳門發行即發彩票,在一張彩票上猜中三個號碼便可中獎,每票五元。
·12月2日,澳門日報讀者慈善基金會主辦第一屆“公益金百萬行”,籌得240萬元。
·澳門總督與中國一些人士接觸,談及在珠海建機場的想法,模式則像日內瓦的哥特靈機場。這個機場雖然在瑞士,但同時為法國服務,出入境海關運作是自動的。珠海機場亦設一特別通道給澳門旅客以及出入澳門的貨物。
1985年
·1月20至23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蘭修女(Madre Teresa de Ca1cutá)訪問中國,順訪澳門。
·2月,澳督高斯達(Almeida e Costa)應邀訪問中國。

澳督高斯達訪問中國與國家主席李先念會面
·2月,電台頻道增加FM立體聲線路。
·5月23日,中國和葡萄牙外交部發表聯合公報強調:“中葡兩國在友好氣氛下討論歷史遺留的澳門問題……雙方同意通過外交途徑在不久將來開始對話,以解決澳門問題”。
·5月,葡萄牙總統埃亞內斯(澳譯恩尼斯)訪華,中、葡雙方就舉行談判解決澳門問題達成協議。
·5月27日,埃亞內斯總統訪問澳門時表示,明年將開始有關澳門前途問題的中葡之間部長級會談。
·7月6日,法令通過市政警察規章。
·8月,澳門小姐選舉首次電視轉播。
·9月1日,澳門社會科學學會成立。
1986年
·1月4日,澳門學校綜合體揭幕,內有殷皇子中學、即繼承前國立利宵中學以及施若瑟預科學校。
·3月,應澳門政府邀請,珠海市長梁廣大訪澳,參加澳門外港新填海區首期工程動工儀式。
·6月30日至7月1日,舉行關於澳門前途的首次中葡代表團全體成員會議,代表團分別由葡國大使梅迪納(Rui Medina)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周南率領。雙方就有關程序取得協議。
·9月29日,澳門政府與澳門旅遊娛樂公司簽署幸運博彩專營合約,直至2002年。該公司答應至1996年12月繳付港幣13億7500萬元,從1997年1月至專營期滿每年付1億5千萬元。
·12月29日,通過華務司技術學校規章,以加強推行雙語政策。
·12月31日,第195/86/M號訓令規範赴葡就讀計劃,為擁有高等學歷的華籍青年加入政府工作創造條件。首個課程於1987年3月進行。
·12月31日,設立公眾服務暨諮詢中心。
·中、葡雙方代表於6月、9月和10月在北京舉行解決澳門門題的前三輪會議。
1987年
·1月,葡外交及合作國務秘書蘇維道(Azevedo Soares)前往北京,通報葡國有關澳門回歸中國時間的答覆,及準備葡總理施華高(Cavaco Silva)訪華細節及簽署有關澳門門題的《中葡聯合聲明》事宜。
·1月1日,南通銀行改名為“中國銀行澳門分行”。
·1月5日,澳門法院宣判1983年高官瀆職濫發證件案,前署理民政廳長巴路士、大律師高步輝等4人被判囚4~2年不等。
·1月8日,葡政府發表葡中談判最後文本。

中葡聯合聲明簽署
·1月13日,法令通過澳門退休基金會章程。
·1月24日,政府今年首次拍賣官地,澳門商業銀行以620萬元投得雅廉訪35至37號地段,高出底價33倍。
·2月3日,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來澳向各界拜年。
·2月6日,葡國“沙利士”號小型飛機抵澳,比原定日期遲逾大半月。
·2月16日,《政府公報》頒佈新法令,娛樂場所受管制,12個娛樂、服務行業須領取行政牌照。
·2月17日,葡文《澳門商報》週報創刊,直至1994年6月24日。
·2月24日,澳督馬俊賢(Joaquim Pinto Machado)應葉選平省長邀請訪問廣東省。
·3月9日,《政府公報》公佈澳門廣播電視公司公開競投條件。
·3月16日,政府設立澳門海事研究中心和博物館,作為港務局附屬機構。
·3月16日,通過《民事登記法典》,準備葡、中文版本,新的出生登記、結婚及死亡登記局開始運作,取代原有的四個局。
·3月18日,中葡澳門問題第四輪會談在北京舉行。會談結束時,中葡兩國達成協議。
·3月26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周南和葡萄牙談判代表團團長梅迪納(RuiMedina)在北京草簽《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
·4月5日,清明節暴雨夾帶冰雹,創86年來同期降雨最高紀錄。
·4月13日,在鄧小平和李先念出席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貴賓廳舉行由葡總理施華高(Cavaco Silva)和中國總理趙紫陽簽署的《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儀式。
·4月17日,施華高官式訪澳3日,這是在職總理首次來訪。
·5月18日,成立澳門體育總署。
·5月29日,澳督馬俊賢突然辭職,並於6月12日離任返葡。
·6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葡聯合聲明》。
·6月26日,中法能源投資公司與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簽約,收購澳門電力公司38%股權。
·全長4000公尺的世界最長炮竹燃點。
·7月4日,葡國總統蘇亞雷斯任命文禮治出任澳督。
·7月9日,文禮治(Carlos Montez Melancia)總督就職,設5位政務司,其中一位負責大型建設。文禮治工程師曾在蘇亞雷斯領導的多屆政府中擔任部長。
·7月23日,立法會通過《本地區自我管理機構成員薪酬規章》法案,各界群起反對。
·7月27日,越南難民船在氹仔碼頭對開海面黑夜沉沒,兩小童死亡、5人失蹤。
·7月28日,澳門首座公共停車場——栢蕙停車場啟用,附近街道禁止泊車。
·7月30日,頒佈上屆政府準備好的法律第8/87/M號,修訂法令第85/84/M號。增加一些項目辦公室,以開展基建和多項設備工程。
·8月9日,澳督文禮治抵澳履新。
·8月11日,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與澳督簽署承諾書,由政府批地在南灣利宵中學原址興建35層總行大廈。
·8月17日,《政府公報》公佈議員可領終身月津貼。
·9月4日,政府與葡國及西德發展商簽署合約投資3億至3.5億元在氹仔興建垃圾焚化爐。

新華社澳門分社成立
·9月21日,新華社澳門分社成立,周鼎出任社長,是日假葡京酒店舉行盛大酒會慶祝。
·10月9日,澳門政府與賽馬車會簽署賽馬專營合約,氹仔後年開始跑馬。
·10月11日,第三屆工展會假綜藝館揭幕。
·10月24日,首屆澳門國際音樂節揭幕。
·10月29日,市政廳開設25個的士牌照,底價每個45萬元,最高競投價達65.6萬元,200多標參加角逐。
·11月1日,新屠場與肉商就屠宰費問題達成協議,屠宰費每擔44元,即日實施。
·11月2日,澳門產品展在廣州開幕,澳門共36家公司參展。
·11月3日,澳門中國旅行社接受辦理台灣同胞入大陸探親旅行證明。
·11月13日,衛生司副司長透露澳門今年初曾發現首宗愛滋病病毒,帶病毒者為1名北歐女遊客。
·11月20日,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香港新世界酒店集團有限公司及台灣僑福建設企業機構合組“澳門酒店有限公司”,正式接收氹仔凱悅酒店。
·11月23日,成立澳門機場辦公室。
·11月28日,第34屆格蘭披士大賽車因風雨被迫改期舉行,這是大賽車有史以來第一次。
·12月7日,澳門政府在葡駐布魯塞爾大使館設立澳門商務處。
·12月11日,葡國國會一致通過批准《中葡聯合聲明》。
·12月18日,澳門政府與海港管理公司簽署承諾書,興建及經營九澳深水港。
·12月18日,成立海港管理公司。澳門政府佔31.84%股份,其餘股東有:Marban公司,佔43.8%;南光集團佔12%;吳福進出口公司佔7%,剩餘約4%股份由其他小股東擁有。
·澳門身份證明司實行電腦化,方便發出新的身份證以及建立護照和通行證持有人的檔案。
·《文化雜誌》季刊創刊,分別以葡、中、英文印行。
·澳門公職人員協會成立。
·12月19日,澳門基金會與Ricci Island West企業達成協議,收購東亞大學業權。
·12月21日,澳門市政廳獸醫大量銷毀不合格鮮豬隻,肉商與生豬供應商未能就棄豬補償達成協議,屠場無豬可宰,市面無鮮肉供應。
1988年
·1月1日,葡京酒店新翼二樓商場發現土製炸彈,證實具有爆炸威力,由軍火專家拆走,事件中無人受傷。
·1月2日,誤信謠言,數百無證者往崗頂等候辦證,警方查證,70多人被帶往警署。
·1月8日,“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成立,附屬於總督,由政府及勞資三方代表組成,其職責是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及其實施發表意見,提出認為有助於澳門在社會勞動及居民生活質素方面的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1月8日,澳門中華總商會75周年會慶暨新會所大廈動土。
·1月14日,澳門立法會通過修改議員章程法案,取消議員享受飛機票津貼及終身月津貼規定。
·1月15日,中葡兩國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互換批准書,正式生效,澳門進入過渡期。
·1月15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土地小組成立。
·1月22日,澳門廣播電視公司與政府簽署契約,改為不具名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額5000萬元,政府控股99.64%。
·1月28日,中聯實業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由11家駐澳中資機構組成,將參與澳門國際機場投資。
·2月1日,《政府公報》公佈澳督批示,對從外地輸入勞工作出若干規定(第12/GM/88號法令),即時實施。
·2月8日,媽閣廟凌晨失火,有200多年歷史的天后大殿全部焚毀。
·2月8日,中央歌劇院應邀來澳公演歌劇《蝴蝶夫人》、《卡門》,大受歡迎。
·2月11日,廣東省與澳門政府達成協議,建立粵澳邊境會晤制度,各派4名成員設立協調小組,處理兩地邊境事務。
·2月15日,澳門基金會以1.3億元收購東亞大學,澳督主持簽約儀式,契約立即生效,澳門基金會即日起正式接管東亞大學。
·2月24日,新華通訊社澳門分社假葡京酒樓舉行新春酒會,澳督及中葡人士400人應邀出席。
·2月25日,澳門政府法律翻譯辦公室正式成立,負責法律翻譯工作。
·2月26日,中葡土地小組正式進駐澳門。
·2月29日,中葡土地小組假總統酒店舉行首次會議。
·3月,依第21/88/M號法令,在里斯本成立澳門聯絡處。
·3月,東方基金會成立,由前經濟事務政務司孟智豪(Carlos Monjardino)任主席。
·3月7日,1986年6月29日香港黑社會人物來澳持械打鬥案開審,被告親友二百人旁聽,法院罕見“爆棚”,聆訊結果全部無罪釋放。
·3月10日,澳門銀行關於《港元、澳門元結餘之收費》(負利率)措施生效備用。銀行公會將隨時追隨香港實施負利率。
·3月13日,電訊公司一部電話交換機發生故障,全澳半數電話失靈達20多小時。
·3月15日,中華敎育會與天主敎學校聯會首次舉行聯席座談,指出政府強制設立葡語課程實無必要,學制改革應聯繫社會實際。
·3月19日,第一屆澳門藝術節揭幕,這是澳門開埠以來第一個大規模的文藝盛會。
·3月22日,《中葡聯合聲明》向聯合國登記發表。
·3月28日,中葡土地小組第二次會議假凱悅酒店舉行。
·3月30日,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舉行領導成員會議指出,新聞法提案內容含糊不清,損害新聞自由,難以接受,決議致函當局申明反對。
·4月5日,澳門電力公司發表年報,去年盈利1.21億元,每股派現金股息9元,創歷史記錄。
·4月11日,《澳門政府公報》公佈經濟事務政務司薛民信(Galhardo Simões)批示,批准首批輸入外地勞工,共591人。
·4月11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第一輪會議在里斯本舉行。
·4月13日,澳門市政廳發出通告,禁止在街上張貼海報廣告,違者罰款200~3000元。
·4月17日,“耐力之旅”澳門至里斯本車隊出發,全程18000公里,7名澳門葡人參加此歷史壯舉。
·4月19日,澳門政府監察署前駐賭場副隊長邊度監守自盜,被判入獄10年零8個月,賠償娛樂公司560萬元。
·4月27日,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行政委員會主席李大為(António Ribeiro)被控虧空公款,表證成立押市牢候審。
·4月29日,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第二號人物、行政委員米能德(Leonel Miranda)涉嫌參與李大為貪污案,解市牢候審,行政委員會3成員被停職。
·5月7日,司法事務辦公室主任高樹德(Alberto Costa)疑妨礙司法公正,被澳督下令調查。
·5月12日,澳督患腎結石赴香港養和醫院接受激光碎石治療,原定本月14日訪問北京行程推後。
·5月17日,廣東磨刀門西江水供澳工程完竣,試行輸水來澳。
·5月26日,經濟事務政務司薛民信表示,非本地勞工所持工作居留紙期滿後,移民局將不予續期,有關人士若要在澳門工作,必須按12/GM/88號批示申請辦理。
·5月27日,澳督文禮治伉儷應邀赴北京訪問。
·5月30日,中葡土地小組舉行第三次會議。
·6月10日,九澳深水港工程舉行奠基禮,澳督文禮治主持儀式。
·6月12日,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姬鵬飛訪澳。
·6月13日,《澳門日報》首次以新聞版彩色印刷報道姬鵬飛訪澳,開澳門報業先河。
·6月17日,林茂塘大火燬棚屋30間,近200居民逃生,2男女受傷。
·6月17日,澳督文禮治主持首次司長、廳級機關官員會議,促各部門1個月內提交公務員本地化的三年計劃。
·6月20日,澳督與鏡湖醫院簽署協議,政府今年撥款增加350萬元。
·6月21日,行政暨司法政務司彭理樂(António Barreiro)卸任,其職務由經濟事務政務司薛民信暫代。
·7月6日,葡國外長皮涅伊羅(João Deus Pinheiro)結束訪華扺澳訪問。
·7月11日,新華社澳門分社成立新聞部,羅照明出任部長。
·7月18日,澳門新福利汽車公司成立,替代已有36年歷史的澳門福利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7月28日,澳督文禮治應廣東省省長葉選平邀請,官式訪粵4天。
·8月8日,成昌煙酒行女東主及伙計綁架案主犯陳志堅自珠海引渡返澳。
·8月24日,廣珠公路石岐至小欖路段嚴重損壞,澳門岐關及中旅赴穗客車已於本月中旬分別暫停。
·8月31日,澳門政府規定商業交易須以澳門元標價,違例者罰款2~10萬元。
·9月5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議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名單,共48人,其中澳門各界人士19人。
·9月10日,澳門小組選舉,土生(歐亞混血)女郎白海倫(Helena Branco)獲冠軍。
·9月12日,經濟事務政務司薛民信率龐大工商旅遊代表團赴紐約,出席“龍年”慶典活動。
·9月13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在北京舉行第二次會議。
·9月20日,行駛澳門至高雄航線的“華澳號”客輪由澳門首航赴臺。
·10月6日,林家駿出任天主敎澳門敎區首任華人主敎。原主敎高秉常(Arquiminho Costa)退休。
·10月,第24/88/M號法律通過市政機構法律制度。
·10月8日,澳門政府決定興建第二座澳氹大橋(即友誼大橋)並設立港口暨大橋辦公室。
·10月9日,澳門第四屆立法會舉行選舉,2萬餘選民投票。何思謙、宋玉生(Carlos Assumpção)、梁金泉、劉光普、汪長南、歐安利(Leonel Alberto Alves)在直接選舉中當選。間接選舉議員有馬萬祺、劉焯華、彭彼得、吳榮恪、曹其眞、何厚鏵。
·10月16日,“天皇星”號噴射水翼船疑吸入漁網失控撞石基,包括何鴻燊在內的84名乘客受傷。這是港澳噴射船首次意外。
·10月23日,澳門政府諮詢會舉行間接選舉,梁宋(候補馬有恆)、唐志堅(候補張祖奇)、許世元(候補崔德江)、羅理路(Joaquim Mendes Macedo de Loureiro)(候補林綺濤,Anabela Ritchie)、施達時(António Estácio)(候補陳永昌)當選。
·10月25日,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正式啟動。
·澳督文禮治任命安娜·彼莉絲(Ana Perez)、林綺濤、華年達(Neto Valente)、許輝年(Philipe Xavier)、艾維斯(Rui Afonso)為第四屆立法會官委議員。
·11月1日,澳門電訊公司推出流動電話服務,同時提供“跨域通訊”服務。
·11月10日,第四屆立法會舉行首次會議,宋玉生(Carlos Assumpção)當選主席,何厚鏵任副主席。
·11月11日,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在澳委員舉行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發起人第一次會議,決定草擬諮委會章程草案。
·11月27日,第35屆格蘭披士大賽,意大利車手貝達芝亞(Enrico Bertaggia)奪標。
·11月29日,澳門發生首宗毒菜事件,3名居民從珠海購菜回澳食後身體不適。
·12月5日,望廈平民新村啟用,澳督文禮治主持剪彩儀式。
·12月11日,“公益金百萬行八八”假工人體育場起步,2萬中外人士參加,共籌得善款270萬元。
·12月12日,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在澳委員舉行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發起人第二次會議,原則性通過諮詢委員會章程草案。
1989年
·1月5日,香港總督衛奕信(David Wilson)伉儷應邀訪澳。
·1月6日,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舉行會議,一致通過新勞工法草案,並將由澳督以法令形式頒佈實施。
·1月10日,澳門政府為18歲以下的無證青少年進行身份識別登記,逾萬人前往警察總部輪候登記。兩天登記行動結束,共5611人獲登記。
·1月12日,《澳門政府公報》公佈,政府由本學年起津貼不牟利私校學生。《澳門政府公報》刊出法令,核準澳門由即日起發出歐洲共同體葡萄牙新護照。《澳門政府公報》刊登澳督5/GM/89號批示,由即日起任何私校若再收無證學生,將被處罰。
·1月13日,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章程經修訂後正式公佈。
·1月14日,中國少年交響樂團應邀訪澳,假綜藝館首演。
·1月18日,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正式注冊成立。成員包括澳門政府、中聯實業有限公司、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鏡湖醫院歷史紀念館落成。
·1月31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第三輪會談假望廈酒店舉行。
·2月1日,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公司取消巴士沽票(售票員)服務,澳門巴士全部改為一人巴士。
·2月5日,媽閣廟天后大殿重修落成。
·2月7日,澳督與鏡湖醫院慈善會主席馬萬祺簽署合約,政府每年資助鏡湖醫院增至900萬元。
·2月13日,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討論新聞法案,認為難以接受,決定去函當局反映意見。
·2月15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正式進駐澳門,雙方駐澳門代表處假文華東方酒店舉行成立酒會。
·2月17日,澳門敎育改革委員會成立。
·2月18日,松山隧道正式動工,葡國偉龍(Soares Costa)建築公司及森美(Somec)聯合集團承投,中國鐵道部承建。
·2月18日,數百公務員上街遊行,抗議澳門政府加薪幅度偏低。
·2月20日,《澳門政府公報》刊載澳督法令,政府文件須使用中文。
·2月27日,行駛於澳門香港之間的噴射水翼船及飛翼船提高票價,增幅由10%至20%。
·2月28日,葡國總統蘇亞雷斯(Mário Soares)抵澳訪問4天,隨行的有副總理梅洛(Eurico Melo)。
·部份政府公務員在歡迎葡總統蘇亞雷斯訪澳儀式上高舉“SOS”標語牌示威。
·3月3日,嚤啰園警察總部疑石油氣侵襲濠江中學,全校3000師生疏散。這是澳門首宗因有害氣體侵襲的大規模疏散事件。
·3月7日,外交部副部長周南應邀訪澳3天。
·3月14日,澳門立法會通過營業稅修訂章程。
·3月15日,澳門水警、移民警、內地公安聯手整頓內港秩序,掃蕩非法人士。
·3月21日,政府與工人醫療所簽署合約,購買免費醫療額1600個,為孕婦、學生、貧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3月27日,旅遊司破獲首宗無牌經營酒店案件,無牌經營者為鴻運旅行社,無牌酒店樓高廿層。
·3月30日,中葡大學校長會議在東亞大學舉行。這是東亞大學創立8周年活動之一。
·澳門電力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宣佈去年盈利1.2億元,增幅20%。
·4月1日,澳門至尖沙咀新航線開航。
·4月3日,《澳門政府公報》頒佈“新勞工法”。
·4月9日,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名單公佈,全體諮委90人,其中54人通過推薦及自薦產生,36人經由諮委會發起人會議商定邀請,內有3人由起草委員以個人身份兼任。
·4月12日,澳門賽馬會舉行首次記者招待會,董事局主席曾曉村宣佈9月開辦賽馬。
·4月22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設靈堂,澳門各界千餘人沉痛悼念胡耀邦逝世。
·4月23日,澳門第一屆市政議會投票選舉,投票率僅10%多。
·4月27日,廣東省省長葉選平應澳督文禮治(Carlos Montez Melancia)邀請訪問澳門。
·5月2日,《澳門政府公報》頒佈“進入、逗留及定居澳門”法令,其中限令持香港證件的澳門居民須申領居留證。
·5月9日,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5月20日,因為北京事件,澳門各界1萬人在9號風球下冒狂風暴雨大遊行。22日5萬人,23日10萬人,28日5萬人舉行遊行。
·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成立,姬鵬飛因事未能來澳出席。
·5月30日,《澳門政府公報》附刊頒佈委任馬斯華(José Maneiras)為市政議會主席。
·6月3日,澳門首屆市政議會舉行成立大會。
·6月4日,澳門同胞關注北京事件,各界群眾20萬人上街遊行。
·6月13日,立法會通過公務員加薪法案,加幅8%。
·7月17日,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7月18日,強颱風“戈登”襲澳,9號風球高懸,30年來僅見大海潮浸淹沿岸地區,水深及腰,損失以百萬計。
·7月26日,中葡土地小組舉行第五次全體會議。
·7月27日,中葡資4公司簽約成立聯營公司,投資10億元在路氹連貫公路西側填海建工業村。
·7月28日,11年前誠光珠寶行劫案逃犯陳德興自港引渡返澳服刑。
·7月31日,500輛的士罷駛,抗議澳門政府允許電召的士可在街上自由接客。
·8月5日,澳門工聯發起簽名運動,反對輸入外地勞工。
·澳門首對連體活女嬰在山頂醫院誕生。
·8月9日,澳門發現一宗愛滋病,患者為法籍娛樂業從業員。
·8月15日,澳門市政廳垃圾工人因加薪問題罷工。
·8月29日,警方搜圓臺仔破獲近10年最大毒品案,檢獲90萬元海洛因,拘4人。
·9月1日,澳門發現首宗霍亂。
·9月4日,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秘書長魯平訪澳。

澳門賽馬
·9月10日,澳門賽馬正式開跑,首日投注額1800萬元。
·9月18日,松山隧道貫通。
·10月4日,澳督文禮治應邀訪問北京。
·10月24日,澳門立法會一般性通過《反貪污暨行政申訴高級專員公署法律草案》。
·10月28日,已有2525名無證學生獲發身份證。
·11月7日,拱北武警開槍追捕偷渡客,子彈擊中青洲1民居。
·11月19日,《澳門政府公報》頒佈禁象牙法令,象牙存貨須於明年2月售清。
·11月25日,第卅六屆格蘭披士大賽車在澳門舉行。
·11月28日,山頂醫院新樓落成揭幕。
·12月5日,《澳門政府公報》刊登澳督訓令,撤銷工務暨房屋政務司賈伯樂(Rocha Cabral)一切職權。
·12月8日,澳門國際機場舉行動工典禮,澳督文禮治主禮。
·12月9日,紀念林則徐巡閲澳門150周年學術研討會舉行。
·12月10日,“公益金百萬行”隆重舉行。2萬人參與,籌得善款290多萬元。
·12月11日,文禮治內閣重組:經濟事務政務司范禮保(Murteira Nabo),運輸暨工務政務司韋高信(Luis Vasconcelos),司法事務政務司孟敬賢(Magalhães Silva),衛生暨社會事務政務司羅綺敏(Maria Carmo Romão),敎育暨公共行政政務司高偉道(Jorge Coelho)。其中羅綺敏、高偉道同日就職。
·12月11日,蓮峰廟值理會舉行林則徐像揭幕禮。
1990年
·1月8日,逾百小廠商簽名,盼延遲執行配額轉讓新制度。
·1月11日,國際機場航站區進行澳門有史以來首次大爆破,16噸炸藥破雞頸山尖。
·1月12日,第二座澳氹大橋工程合約簽署,1992年落成,工程費用3.729億元。
·1月15日,垃圾焚化爐土建工程合約簽署,總投資5.8億元,1991年啟用。
·1月22日,爹美刁斯拿地大馬路舊樓大火,這次事件其中一位死者為孕婦,釀成6屍7命慘劇。
·1月31日,《澳門政府公報》正式頒佈《關於入境、逗留及在澳門定居》法令修訂案。
·2月2日,澳門正式成為國際海事組織聯繫會員。
·2月2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新春酒會,澳督文禮治(Carlos Montez Melancia)出席。
·2月8日,立法會通過修改《澳門組織章程》條文,維持分配增設的6个議席的“二二二”方案。4日後,澳門立法會代表團赴葡向葡總統反映修章意見。
·2月15日,澳門幣在香港掛牌。
·2月21日,港澳14家銀行貸款4.3億元,供澳門電力公司為路環電廠購置電機。這是澳門有史以來專營機構最龐大的銀團貸款。
·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內地委員22人由副主任錢偉長率領,抵澳作13天訪問。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魯平稱將認眞研究各界意見,起草符合“一國兩制”的基本法。
·3月9日,氹仔北安垃圾焚化爐動工。
·3月13日,澳門政府經濟事務政務司范禮保與香港政府行政司曹廣榮會晤,會談有關管制賭船活動及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對香港發射問題。
·3月27日,保安司令部發出公告,發證予已登記的無證青少年學生之無證父母。
·3月27日,就當局頒佈的敎育綱要法諮詢稿,東亞大學學生罷課集會遊行。

“龍的行動”——無證人士登記
·3月28日,無證者到澳督府請願,要求公平對待。後發展至絕食;警方派員驅散請願者,引發人潮。
·3月29日,澳門政府為45000無證人士進行登記。人潮洶湧,蓮峰球場人群擠倒堆壓,百餘人受傷。
·3月30日,逾千警員不滿薪酬調整幅度,在澳督府前請願。請願者圍毆立法議員何思謙,並驅逐記者。全體記者離場抗議,警方稍後道歉。澳門記者協會曾就此發表聲明。
·4月4日,副保安司令羅保泰及參謀長羅樂祺因保安部隊人員毆打議員事件被撤職。
·4月7日,英國外務次官麥浩德訪澳。
·4月8日,數百人往澳督府請願,要求當局放寬移民入境限額,警方採取措施阻截,載走百人,事後2人被檢控。
·4月12日,50名無證媽媽在特警總部前要求政府速辦證件,遭警驅散。
·4月16日,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交流團赴北京訪問,23日返回。
·4月18日,葡國國會一致通過修改《澳門組織章程》。
·4月23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舉行第三次專家會議。
·5月1日,澳門立法會通過《秘密移民法例》。3日後開始實施。
·5月4日,警方破獲近年最大宗偽證案,拘4名疑犯,1犯逃走時墮樓身亡。
·5月7日,澳門政府為已登記無證人士進行認別登記。
·5月15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第七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5月17日,澳門立法會通過職業稅及所得補充稅章程修訂法案。
·5月17日,澳門立法會成立臨時委員會編制刑法及刑事訴訟法草案,以改變葡國過時刑法在澳實施的狀況。
·5月17日,路環新監獄啟用。
·5月19日,澳門婦女聯合會舉行盛大酒會慶祝成立40周年。
·5月26日,新華通訊社澳門分社社長郭東坡抵澳履新。
·5月31日,新華通訊社澳門分社舉行盛大酒會,歡迎新社長郭東坡,歡送舊社長周鼎離任。
·6月7日,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6月11日,九澳深水港首期工程完竣,澳督文禮治、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郭東坡主持啟用儀式。
·6月11日,《澳門政府公報》公佈:由6月發出電費單開始增收電費,加幅為5%。
·6月19日,過渡時期政務司林慕士(João de Deus Ramos)就職。
·6月21日,嘉思欄口天橋動工興建。
·6月21日,司法事務政務司孟敬賢發表書面談話,稱已辭職。
·6月23日,新澳氹大橋動工興建。
·6月30日,首個馬季結束,總投注額4.6億元。
·7月2日,社會保障基金開始發放養老金、殘障金、失業救濟金及疾病津貼。
·7月2日,西雲寺因物業成交,由法院執行遷拆令,住持釋願堅被迫黯然離去。
·7月8日,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直播賽狗實況。
·7月12日,澳門政府諮詢會同意政府追加本年度預算15億元,預算總額高達51億。
·7月12日,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宣佈,中聯公司出售部份股權,由何鴻燊、何厚鏵及吳福認購。
·7月16日,澳督文禮治訪港。
·7月17日,澳門立法會通過《反貪污暨行政申訴專員公署法律》提案。
·7月18日,澳門工務運輸司與建設計劃協調司合併為土地工務運輸司。
·7月25日,澳門政府批給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無線電視專營合約簽署。
·7月31日,《關於進入、逗留及定居澳門法令》開始實施。
·7月31日,無證者認別工作結束,共有32000人辦妥手續。
·回力球場結束營業,前後共開辦16年。
·8月15日,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非官式訪澳3天。
·8月18日,新澳氹大橋(友誼大橋)正式動工。
·8月24日,澳門政府與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簽署修訂博彩專營合約及白鴿票合約,規定每年博彩專利稅不低於6.58億元。
·8月25日,1990年度澳門小姐選舉,中葡混血兒文雪兒(Alexandra Mendes)當選。
·8月27日,澳門政府開始辦理換發臨時居留證。
·8月29日,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改組,何厚鏵、吳福入閣。
·9月6日,受中東緊張局勢影響,澳門石油產品加價,加幅由4.6%至10.7%。
·9月10日,有22年歷史的水塘角澳門泳場拆卸。
·9月10日,澳門中華敎育會舉行盛大酒會慶祝成立70周年,澳督文禮治出席。
·9月19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第八次會議,正式成立解決澳門過渡期三大問題工作小組和統一換發澳門身份證小組。
·9月25日,美籍華人陳香梅訪澳。
·9月26日,澳督文禮治突然返葡,引起多方猜測。2日後,澳督文禮治因受賄傳聞在葡萄牙宣佈辭職。
·9月29日,新口岸澳門航空協會一架小型飛機墮海,無人受傷。
·10月7日,美國大幅度削減澳門針織品出口配額,禁止40家工廠產品入口兩年。
·10月13日,關閘臨時邊檢站啟用。
·10月15日,廣州白雲機場劫機空難,澳門居民蔣海生、蔡偉東等罹難。
·10月16日,因不滿代理商提高批發價,全澳報攤拒售香港報紙。
·10月17日,高士德馬路凌晨一宗交通意外,因有兩的士司機被拘,引發全澳的士罷駛。
·10月24日,500囚犯由市牢遷往路環新監獄,警方戒備森嚴。
·10月30日,經濟司與美國駐港領事館代表竟日舉行會談,商討澳門工業生產問題。護督范禮保同日分別會見三商會代表,就紡織品輸美問題進行會議。三商會舉行聯合大會,聽取廠商對政府實施應變措施的意見。
·11月12日,水警在關閘口正式執行肉食進口新條例,管制入境旅客攜帶肉食動物進口。
·11月12日,青洲鴨湧河公園易名“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孫中山銅像揭幕。
·11月15至17日,葡總統蘇亞雷斯(Mário Soares)訪澳3日。
·11月17日,松山隧道、葡京天橋正式開通。
·11月19日,關閘移民局分站實施入境旅客驗證。
·11月21日,港澳直升機舉行啟航禮。
·11月24日,第卅七屆格蘭披士大賽車舉行。

葡國總統訪澳
·11月28日,澳門政府代表團與美國達成協議,美國同意維持與澳門的紡織品協議,並撤銷在日內瓦國際紡織品法庭的指控。
·11月29日,澳門代表團在美國與美達成美澳紡織品雙邊協議。
·12月1日,葡京酒店大火,葡京酒樓全層焚燬,賭場停業半天,損失逾億元。
·12月9日,“公益金百萬行”舉行,近2萬中外人士參與,共籌得善款逾300萬。
·12月14日,澳門高等法院因建新建築工程有限公司3000餘萬元欠款突查封馬會電腦房,賽馬會宣佈無限期停賽。
·12月15日,當局禁止居民取道路環前往橫琴島。
·12月21日,澳門賽馬會與建新建築工程公司談判破裂,宣佈停賽2個月。
·12月29日,《澳門政府公報》公佈政府批出土地19幅,獲溢價金8.4億多元。
1991年
·聯合國大學在澳門舉行第37次全體會議。在澳門籌辦國際軟件技術研究所。
·1月1日,保安部隊司令部正式撤銷,保安工作歸保安政務司管轄。
·1月3日,氣象台職員因不滿台長辭退一女職員,舉行罷工。
·1月4日,西安碑林藏石拓本展覽假中華總商會舉行。
·1月17日,受海灣戰事影響,澳門到中東地區空郵速遞服務暫停。
·1月22日,澳門中國旅行社為持臨時居留證人士辦理“入出境通行證”。
·1月26日,氹仔澳門賽馬會土製炸彈爆炸,幸無傷人。
·1月28日,《澳門政府公報》公佈各種車輛牌照及其他稅項,增幅達25%至200%。
·2月1日,澳門賽馬會新董事局成員接掌賽馬會。
·2月22日,中國外長錢其琛訪問葡萄牙,與葡外長達成協議,中文即日起成為澳門官方語言。
·2月27至30日,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主任姬鵬飛、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魯平扺澳訪問4日。
·3月6日,望廈山腳木屋凌晨大火,燬木屋近百間。
·3月10日,澳門立法會中期補選進行投票,梁慶庭、高開賢入直接選舉議席,彭為錦、戴明揚(José Manuel Rodrigues)入間接選舉議席。
·3月10日,澳門首名試管嬰兒在鏡湖醫院誕生。
·3月13日,葡總統特使莫達(Mota)扺澳,徵集澳督新人選意見。
·3月14日,中澳機場專家第二輪會議在北京舉行。
·3月16日,中、澳雙方就機場問題在北京達成協議,航機將不飛越珠海市上空。
·3月27日,9年前被法院通緝的黑社會分子“卜魚嘴”在中山落網並引渡返澳。
·3月28日,澳門政府如期開投備受爭議的新口岸7幅地段。中葡土地小組中方負責人發表談話,建議政府延遲開投,否則將不予承認。
·4月9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第十次會議在澳門舉行。
·4月9日,孫中山先生外孫女戴成功在鏡湖醫院病逝。
·4月10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達成協議,確定中文在澳門的官方地位。
·4月16日,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4月17日,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六次全體大會在北京舉行。
·4月23日,新任澳督韋奇立(Rocha Vieira)在里斯本就職。
·5月5日,3匪持槍劫葡京珊瑚廳,鳴3槍傷2人搶籌碼270萬。
·5月10日,澳督韋奇立抵澳履新。
·5月16日,7位新任政務司就職。分別為:貝錫安(Vitor Rodriguese Pessoa)、麥善道(José Manuel Machado)、歐明德(António Manuel Macedo de Almeida)、安娜·彼莉絲(Ana Maria Fortuna Simões de Siqueira Basto Perez)、黎祖智(Jorge Alberto da Conceição Hagedorn Rangel)、李必祿(Henrique Manuel Lajes Ribeiro)、高樹維(António Manuel Salavessa da Costa)。
·5月19日,兩匪持槍威脅3名解款員,劫賽狗場5箱現款30餘萬。
·5月29日,衛生司長證實澳門有兩泰籍男子為愛滋病帶菌者。
·6月7日,澳門首次檢獲“冰”毒品,澳洲籍馬會職員及菲籍男子被捕。
·6月9日,葡萄牙文化國務秘書羅庇士(Santana Lopes)訪華後扺澳出席葡國日慶典。
·6月17日,警方搜新口岸一酒店地盤,拘逾40名無證勞工。
·6月19日,澳美紡織品協議談判舉行。
·6月20日,司警司副署長及高級幫辦涉嫌買兇傷人勒索被捕。
·6月20日,葡萄牙國會通過修訂“澳門司法組織綱要法”。
·6月25日,毒菜疑雲,75人中毒送醫院,市政廳傳令全澳禁售蕹菜半月。
·7月6日,因受總行影響,澳門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突然停業。
·7月7日,毒菜再起風波,兩天10人疑食白菜仔、芥菜中毒。
·7月9日至13日,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七次全體大會在北京舉行。

澳督韋奇立主持政務司就職典禮
·7月10日,九澳越南難民營關閉。
·7月11日,國際舞蹈節開幕。
·7月13日,各界掀起捐款熱潮,賑濟華東、華中水災。
·7月15日,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接受澳門各界諮詢。
·7月19日,珠海市長梁廣大應邀官式訪澳三天。
·7月24日,颱風“布倫登”正面襲擊澳門,澳門懸十號風球。
·7月26日,備受爭議的“澳門敎育制度綱要法”獲立法會通過。
·7月28日,中華總商會新廈落成啟用,澳督韋奇立主持剪彩,逾千嘉賓出席盛大酒會。
·7月29日,澳督韋奇立到任後首次返葡國述職。
·7月31日,逾50艘內地舢舨在氹仔海面圖搶灘,70多名男女疑走私被拘查。
·8月1日,澳門政府宣佈撤銷3月份開投的新口岸7幅地段。
·8月13日,澳門市政廳即日起用試紙測試進口蔬菜含殘餘農藥成份。
·8月15日,澳門市政廳執行新措施,禁止居民由關閘帶鮮活食品入境。
·8月17日,區旗區徽優秀作品展假展覽中心舉行。
·8月30日,“91人口普查”開展。
·9月1日,1991年度澳門小姐選舉,林家琪奪后冠。
·9月6日,澳門市政廳財政出現困難,執委會通過一系列節省開支的緊急措施,並宣佈即時執行。
·9月23日,3天來共58人在高陞酒家飲宴後中毒。高陞酒家被衛生司勸喻停業整頓四天。
·9月23日,前鏡湖醫院院長柯麟醫生在北京逝世。
·9月30日,“濠景號”珍寶雙體船於新口岸撞入碼頭,無人受傷。
·9月30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國慶酒會,澳督韋奇立及近千名中外嘉賓出席。
·10月1日,噴射船九龍航線停辦。
·10月3日,澳門垃圾焚化爐經營權及垃圾收集、處理經營權競投開標。
·10月12日,東亞大學正式更名為澳門大學,並舉行新學年開學禮。原東亞大學理工學院正式成立為澳門理工學院,同日舉行開學禮。
·10月26日,第五屆澳門國際音樂節開幕。
·10月29日,佑漢新村吉祥樓兇案,台商察天賜遭槍手於鐵閘外槍擊,中彈身亡。
·11月2日,廣州市長黎子流訪澳,出席澳門廣州地區同鄉聯誼會成立典禮。
·11月3日,筷子基南街木屋大火,燬屋百間,逾百災民喪失家園。
·11月4日,葡京賭場發生劫案,兩大漢挾持賭場職員,劫掠8萬元泥碼逃去無蹤。

塔石衛生中心
·11月6日,塔石衛生中心新大樓揭幕,澳督韋奇立主持剪彩。這是澳門首座按國際標準建成的衛生中心。
·11月11日,雙體客輪“濠昌號”撞沉工程木船,4人墮海3人獲救1人失蹤。
·11月12日,澳門衛生司副司長梁濟民、李維士及部分醫生集體辭職。
·11月12日,澳督任命反貪污暨反行政違法性高級專員,由葡萄牙波爾圖高等法院法官薛克(Jorge Alberto Aragão Seia)來澳出任。
·11月13日,澳督韋奇立應邀訪問北京。
·11月14日,人口普查結果公佈:全澳人口401874人。
·11月23日,第三十八屆格蘭披士大賽揭開戰幔。
·11月24日,英國車手古達(David Coulthard)勇奪格蘭披士大賽冠軍。
·11月26日,新口岸四地段拍賣成交,比底價高出26%~100%。
·11月27日,行政敎育暨青年事務政務司黎祖智列席立法會有關專責小組會議指出,由於缺乏經費,政府將暫時擱置小學免費敎育。
·11月28日,反貪污高級專員薛克就職。
·12月2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在旅業學校舉行。
·12月4日,英國根德(Kent)公爵訪澳。
·12月6日,旅遊、旅業、飲食業、手信業4商會反對政府開徵人頭稅。
·12月8日,“公益金百萬行”隆重舉行,共籌得善款460多萬元,半數撥充華東水災善後之用。
·1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簽證辦事處成立。
·12月12日,葡萄牙部長會議通過法令,中文在澳門享有官方地位,具有與葡文同樣法律效力。
·12月23日,關閘新通道部分投入使用。
·12月27日,中國銀行澳門分行遷入38層新廈營業。
·12月29日,特大冷鋒急襲澳門,清晨7時最低氣溫2.9℃,為近十年來12月份最低溫天氣。
1992年
·1月1日,金業同業公會屬下會員店號劃一牌價,統一發售4條9足金金飾。
·1月1日,澳門政府徵收離境人頭稅,每位20元。
·1月2日,新1元及5元硬幣在澳門市面流通。
·1月9日,澳督韋奇立(Rocha Vieira)官式訪港一天。
·1月13日,《澳門政府公報》公佈法令,中文在澳享有官方地位立即生效。
·1月18日,澳門國際機場跑道區填海及堤壩工程合約簽署,總造價30.38億元。
·1月21日,全球首套“北大方正彩色激光照排系統”正式在《澳門日報》投產。
·1月27日,治安警察廳身份證科結束對外服務。
·1月28日,澳門政府開投爭議的新口岸7地段其中2地段。
·2月10日,身份證明司開始換發統一澳門居民身份證。
·2月12日,澳門政府宣佈正式延長關閘開關時間至午夜12時。
·2月16日,葡國最高法院院長狄嘉道(Manso Preto)訪問澳門。
·2月19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雙方組長會議,提出討論東方基金會問題。
·2月20日,第三屆澳門新春藝術節揭幕。
·3月5至8日,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在廣州舉行,制定出基本法(草案)全部條文。
·3月6日,行政敎育暨青年事務政務司黎祖智(Jorge Rangel)官式訪問珠海。
·3月10日,敎育委員會重組後首次會議舉行。
·3月18日,機場填海區基礎工程動工,澳督韋奇立主持儀式。
·3月20日,中國歌劇藝術團首次應邀來澳演出《白毛女》等歌劇。
·3月23日,安哥拉外長鄧艾(Venâncio da Silva de Moura)訪澳。
·3月23日,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董事局決定機場跑道採用全填海式興建。
·4月2日,傳播旅遊暨文化政務司高樹維(António Salavessa Costa)稱,政府決定終止澳門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的牌照,並進行法律程序外的清盤。
·4月2日,《澳門司法組織綱要法》在澳門生效。
·4月3日,澳督韋奇立上任後首次記者招待會,談及澳門多方面問題。
·4月7日,傳播旅遊暨文化政務司高樹維應邀到廣東省訪問4天。
·4月20日,澳門立法會主席宋玉生(Carlos Assumpção)在香港病逝。
·4月22日,澳門中國企業協會成立,首任會長曹萬通。
·4月28日,林綺濤(Anabela Ritchie)以14票當選澳門立法會主席。
·5月4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在北京會見港澳捐贈代表赴皖蘇災區考察團,高度評價港澳同胞的救災貢獻。
·5月9日,澳門中國銀行大廈揭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澳督韋奇立主持剪彩。
·5月13日,《管制藥行售賣藥物法例》局部實施,首批600種化學藥物受限制供應。
·5月15日,行政、敎育暨青年政務司黎祖智在北京與中國國家敎委港澳台辦公室簽訂敎育合作備忘錄。
·5月16日,姬鵬飛率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內地委員訪澳。
·5月20日,外港新碼頭首期工程完竣。
·5月23日,葡萄牙公開大學與東亞公開學院簽約,在澳設立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
·6月12日,澳門立法會通過《調整本地區自我管理機構成員及市政職位權利人薪酬》法案。
·6月14日,澳督府首次開放讓居民參觀。
·6月16日,澳督韋奇立在盧森堡簽署澳門與歐洲共同體協議。

港督衛奕信訪澳
·6月26日,香港總督衛奕信(DavidWi1son)離任前訪澳。
·6月30日,國際機場跑道工程合約簽署,造價12.5億元。
·7月6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在澳舉行。
·7月7日,中葡土地小組中方發表聲明,指南灣工程批地不符合《中葡聯合聲明》,不予承認。
·7月8日,南灣海灣整治工程動工。
·7月28日,珠澳第二條光纖電纜開通。
·8月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私人訪澳半天。
·8月18日,近200名清潔工因不滿專營公司改變待遇福利,深夜罷工。
·8月21日,有117年歷史的清平戲院歇業拆建。
·9月1日,澳門政府身份證明司正式發出歐共體統一式樣葡籍認別證。
·9月3日,中國衛生部部長陳敏章訪澳。
·9月11日,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舉辦基本法中秋遊園會,逾3萬人次出席。
·9月13日,“澳門周”假廣州開幕,傳播旅遊暨文化政務司高樹維主持。
·9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訪澳。
·9月15日,中國科學院與澳門基金會簽訂合作協議,首次招收澳門學生讀研究生。
·9月19日,澳門機場航站區舉行動工儀式。
·9月20日,澳門第五屆立法會投票選舉,9組50名候選人競逐8個議席。梁慶庭、唐志堅、高開賢、吳國昌、崔世安、曹其眞、羅拔度(Alberto Madeiro Noronha)、何思謙在直接選舉中當選。
·9月23日,澳門政府公佈批出地段予16個機構辦學。
·9月26日,亞洲第一所歐洲資訊中心在澳門開幕。

官紳出席峰景酒店復業儀式
·9月26日,峰景酒店復業。
·9月28至30日,廣東省省長朱森林官式訪澳3天。
·9月30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盛大國慶酒會,澳督韋奇立、廣東省省長朱森林出席。
·10月4日,京都夜總會大火,看更何兆漢攀窗待援未果墮樓死亡,經理錢景陶被燒死。
·10月8日,澳督委出7名立法議員及5名諮詢委員。立法議員:羅新耀(Rodrigues Rosário)、羅立文(Raimundodo Rosário)、施白蒂(Beatriz Bastoda Silva)、華年達(Neto Valente)、郭棟梁(António Correia)、潘志輝(Felix Pontes)、艾維斯(Rui Afonso)。諮詢委員:趙汝能、廖澤雲、崔樂其、菲若翰(João Fernandes Gonçalves)、陳炳華。候補:黃如楷、李安道(Leandro Santos)、馬有恆。
·10月9日,逾百各界同胞在青洲中山公園孫中山銅像前舉行紀念辛亥革命81周年儀式。
·10月11日,澳門首宗眼角膜移植手術在鏡湖醫院成功施行,由何志平、白彼德兩醫生操刀。
·10月14日,郵電司首次引用郵政條例扣留8名速遞公司人員包裹。
·10月19日,澳門第五屆立法會舉行首次會議。
·10月23日,林綺濤當選為澳門第五屆立法會主席。
·10月25日,第六屆澳門國際音樂節揭幕。

港督彭定康訪澳
·10月30日,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官式訪澳兩天。
·11月4日,中葡土地小組通過本年度批地計劃36公頃。
·11月4日,高樹維政務司宣佈,南灣發展公司願向政府讓出部份地段,以調整南灣批地溢價金額,南灣整治工程問題完滿解決。
·11月11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11月14日,澳門市政廳禁止居民自關閘攜帶蔬菜入境。
·11月21、22日,第三十九屆格蘭披士大賽車在澳門揭幕。瑞典車手雷道爾(Rickard Rydell)奪第卅九屆大賽車冠軍。
·11月28日,同善堂舉行成立100周年盛大酒會,澳督韋奇立出席。
·12月5日,垃圾焚化爐中心揭幕啟用。
·12月13日,“公益金百萬行92”隆重舉行,澳督韋奇立等主持剪彩起步,共籌得善款530萬元。
·12月16日,鏡湖醫院成功為男子何池切除巨大聽覺神經瘤。
·12月26日,兩小時內發生3宗縱火燒車案,燬電單車20輛、巴士1輛,多輛車遭波及。連日來已有60輛車燬於火警。
·12月28日,珠海三灶機場炮台山成功進行12000噸炸藥的大爆破,開闢機場跑道。澳門錄得“里克特”制2至3級震動。
1993年
·1月5日,涉溓在珠海渡假村打鬥的20餘名澳門男子被珠海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遞解出境,經關閘移交司警司處理。
·1月7日,第二批21名澳門人被珠海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遣返澳門。
·1月11日,國際商業信貸銀行行址拍賣,誠興銀行以1500萬元投得。
·1月13日至15日,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正式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
·1月13日,大西洋銀行發行新版100元及50元紙幣。
·1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在京會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月19日,澳北區電站故障,導致全澳大停電達20分鐘。
·1月25日,澳門首個哥爾夫球場——澳門哥爾夫球鄉村俱樂部揭幕,澳督韋奇立主禮。
·1月29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盛大春節酒會,澳督韋奇立等中葡各界人士出席。
·1月29日,葡京側炮竹燃放區鳴槍事件,警察區長與司警衝突鳴槍,3人受傷。
·1月30日,山頂醫院成功以腹腔鏡切除首例膽囊。
·2月1日,氹仔澳門賽馬場凌晨遭擲土製炸彈,“台灣幫”致電《澳門日報》稱因投資馬場受騙以此警告。
·2月2日,高士德馬路凌晨發生血案,十餘青少年街頭互相追斬,16歲少年陳鴻菲喪生,另一人重傷。
·2月25日,第四屆澳門藝術節開幕。
·2月28日,澳門男子腰纏3個手榴彈傍晚經拱北闖關事敗,引爆手榴彈傷5關員3旅客,拱北封關兩個多小時。
·2月28日,澳門中華總商會成立80周年,數百中外嘉賓出席盛大酒會。
·3月10日,路環女子監獄重修啟用。
·3月16日,澳門高等法院首任院長李柏立(Farinha Ribeiras),助理總檢察長賈樂安(Rodrigo A.Leal de Carvalho)就職。
·3月19日,路環監獄兇殺越獄事件,重犯劉卓龍、林小華刺斃同犯李廣財後越獄逃去無縱。後劉卓龍、林小華落網歸案。
·3月28日,輕型飛機墜落機場旁灘涂,澳門民航局負責人、葡籍機師及巴黎機場公司一法籍女子同受傷。
·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4月6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舉行中方組長康冀民離任酒會,澳督韋奇立出席。
·4月8日,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及澳門婦女聯合總會聯合議決,由4會代表組成專責小組,就合羅山遷墳事件與珠海進行洽商。
·4月12日,《澳門政府公報》頒佈《重整及調整有關發展房屋合約規範》法令。
·4月15日,外交部駐澳門簽證辦事處接受台灣同胞申請辦理“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4月18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中方新任組長過家鼎大使抵澳履新。
·4月24日,粵華中學課室土製炸彈爆炸,無人受傷。
·4月28日,氹仔北安灣兩政府地開投,成交價2.4億元。
·5月6日,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舉行最後一次全體會議。
·5月9日,劫殺越獄犯劉卓龍再度越獄逃脫。
·5月11日,氹仔七潭公路一政府地段拍賣,以高於底價21倍成交,成交價1.58億元,創澳門賣地新高。
·5月12日,澳門特別行政區起草委員會內地委員代表團扺澳,參加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結束活動儀式。
·5月14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處及外交部駐澳門簽證辦事處門前國徽及銅牌遭人惡意潑污。
·5月23日,鏡湖醫院為三病者成功施行心臟手術。
·5月30日,澳門第二屆市政議會選舉進行投票。澳門區5位直接選舉議員溫泉、姚汝祥、張裕、梁慶球、區錦新;海島市3位直接選舉議員岑玉霞、莫德岳、梁少佳。間接選舉議員分別為澳門區李康、崔世昌、冼志耀、何漢、唐堅謀;海島市阮子榮、楊景開、何亮照。
·6月1日,澳門《道路法典》實施。
·6月8日,清潔工人全面罷工。翌日,清潔工人發表聲明深夜復工,限期專營公司回應所提要求。
·6月12日,清潔專營公司聘逾千臨時工,暫行清理市面垃圾。
·6月13日,清潔工人全面復工。
·6月24日,澳門國際龍舟大賽,中外37隊競逐3項錦標。
·6月25日,聖多美利普林西比總統特羅瓦達(Miguel Trovoada)私人訪澳1天。
·7月13日,澳門第二屆市政議會成立,麥健智(Luís Sales Marques)任主席。
·7月15日,行政執照新制度實施,卡拉OK午夜後禁止營業。
·7月20日,因不滿《道路法典》,機動營業車輛採取工業行動停駛。深夜開始復工。
·7月29日,警方首批“飛虎隊”30人完成訓練,配合警隊應付嚴重罪案。
·8月1日,新口岸香山公園落成。
·8月15日,《澳門日報》創刊35周年,出版《澳門手冊》以誌紀念。
·8月28日,1993年度澳門小姐選舉假綜藝館舉行,畢嘉麗(Isabela Pedruco)奪后冠。
·9月3日,15年前葡京兇殺案通緝犯李錦平自港送澳服刑。
·9月11日,6000人進行緩步跑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
·9月17日由原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在澳委員和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組成的澳門基本法協進會成立。

颱風“貝姬”留下的痕跡
·9月17日,颱風“貝姬”掠過澳門,沿海地區廣受水淹,損失難以估計。
·9月25日,香港演藝界群星來澳參與支持中國減災扶貧義演,掀起澳門減災扶貧運動高潮。
·10月2月,內地遊覽船“江南遊二號”撞翻水警輪,2名水警墮海,幸獲救。
·10月4日,來往澳台兩地的“華澳輪”因長期虧蝕停航。
·10月12日,“澳門與基本法”知識競賽在上海舉行。
·10月15日,澳門市政廳全面執行管制色情物品條例。
·10月22日,“恐龍在澳門”展覽開幕。這是全東南亞最大規模的恐龍展覽。
·10月23日,第七屆國際音樂節開幕。
·10月29日,葡總統蘇亞雷斯(Mário Soares)第三次訪澳。
·11月2日,建築總面積6.5萬平方米、可停靠12艘噴射船和2艘客輪的新港澳碼頭正式啟用。
·11月4日,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應澳督邀請,來澳欣賞國際音樂節表演及恐龍展覽。
·11月8日,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副主任王啟人訪問澳門。
·11月9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舉行第十八次全體會議。
·11月18日,大賽車試車發生意外,電單車新手賽澳門車手羅沙寮(Zóe de Rosário)失事撞欄死亡,為近十年間首名大賽車死者。
·11月20日,第四十屆格蘭披治大賽車揭開戰幔。新賽車中心啟用。賽車博物館亦同時落成。
·11月20日,本屆大賽車再次發生嚴重意外,香港車手董世榮參加電單車新手賽撞欄復遭後來車撞死。
·11月21日,德國車手梅拿(Jorg Mueller)勇奪第四十屆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冠軍。
·11月21日,香港黑幫人物“灣仔之虎”在澳遭殺手擊斃,同行隨員1死1重傷。事件疑與香港娛樂圈多宗暴力事件有關。
·12月5日,國際刑警國家中心局局長朱恩濤率中國國際刑警代表團訪澳。
·12月12日,第十屆“公益金百萬行”舉行,逾25000人參加,籌得善款逾500萬元。
·12月20日,新澳氹大橋橋面“合攏”。
·1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田紀雲在北京會見澳門扶貧代表,讚揚澳門同胞以實際行動支持祖國扶貧救災的高尚情操。
1994年
·1月1日,舊版100元、50元澳門幣在市面停止流通。
·1月3日,新版1角、2角、5角硬幣發行流通。
·1月9日,近百葡人在高地烏街街頭飲酒鬧事,數十警員到場,雙方一度對峙。
·1月12日,關閘邊檢大樓正式開幕使用。
·1月22日,氹仔山火燬林木近萬平方米,疑為縱火案。
·2月1日,澳門市政廳嚴格執行檢控垃圾蟲條例。
·2月1日,水費加價,每度由3.7元增至3.8元,增幅3.8%。
·2月3日,中國交通部部長黃鎮東官式訪問澳門。
·2月6日,警方在氹仔南新花園破獲外圍馬集團,檢電腦等器材並拘3名男子。
·2月7日,香港政府律政司馬富善訪問澳門1天。
·2月8日,司警在白馬行追蹤擒疑匪,佩槍走火,同隊警員羅渣遭擊斃。
·2月16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新春酒會,澳督韋奇立及各界嘉賓近千人出席。
·3月3日,第五屆澳門藝術節開幕。
·3月7日,《澳門政府公報》頒佈十年車齡以上機動車須強制性驗車訓令,即日實施。
·3月15日,山頂醫院四位骨科醫生聯同兩日本專家成功施行澳門首例脊柱側彎矯形手術。
·3月17日,財政司稅務法庭助理技術員田龍涉嫌侵吞公款逾千萬,被反貪公署拘往法院起訴。
·3月22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第十九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批准澳門與荷蘭、比利時及盧森堡三國簽署航空協議。
·3月31日,澳門基本法協進會舉辦“邁向美好明天”基本法展覽,紀念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1周年。
·4月9日,治安警察廳、移民局在碼頭實施澳居民持居民身份證離境無須遞交出入境表格。
·4月14日,澳門高等法院合議庭對劉果、楊沃亮案上訴作出判決,押解兩犯返內地受審。
·4月16日,葡萄牙總理施華高(Cavaco Silva)訪華後到澳門訪問。

友誼大橋揭幕禮
·4月17日,葡萄牙總理施華高為友誼大橋主持揭幕禮,兩萬市民步行過橋,場面壯觀熱鬧。4 ·4月19日,葡國總理施華高結束訪澳,轉往香港訪問。
·4月26日,兩間巴士公司今起加價,票價由1.8角增加至2元。
·4月26日,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吳儀抵澳訪問兩天,並出席南光集團董事會會議。
·5月12日,6幪面悍匪持AK—47機槍械劫凱悅酒店海島娛樂場,掠走現金及籌碼2000餘萬,娛樂公司懸紅200萬元緝兇歸案。
·5月25日,大亞灣輸電網故障,引致港澳部分地區同時停電,澳門大部分地區停電1至2小時。
·6月13日,澳洲、英國分奪澳門龍舟賽兩項錦標。
·6月16日,澳門國際機場發行12億港元債券。
·6月16日,澳門立法會通過《土地法》。
·6月22日,本年度首次官地拍賣,反應熱烈,新口岸新填海區一段以3.245億成交。
·6月28日,澳門法院試用即時傳譯系統。
·6月29日,司警檢獲25萬偽鈔,五名韓籍男子涉案就逮。
·6月30日,投資3.5億港元的九澳油庫落成試用,澳督韋奇立主持剪彩。
·7月12日,警方破獲軍火集團,搜獲八枝不同類型槍械、電槍。五名湖南籍無證青年被拘。
·7月25日,衛生司明令禁止外地海水運澳,輸澳海鮮須停留24小時,經化驗合格始准發售。
·7月26日,兩批自港運澳海鮮因海水檢驗不合格,全部打包返港。
·7月30日,警員陳雪輝疑欠數十萬賭債,在一區警署吞槍自盡。
·7月31日,來往港澳高速雙體船“港輪二號”晚上8時在外港友誼大橋航道撞沉舢舨,三人失蹤,港澳客運停頓一小時。
·8月6日,龍嵩街護土牆暴雨中崩塌,壓毀八輛車,幸無人受傷。
·8月7日,連場暴雨,黑沙環菜園山邊一木屋被山泥大石冲毀;西望洋山腰地盤山泥下塌;海事署停車場毀五輛車;美麗街十五號三層舊大屋塌磚牆,幸無人受傷。
·8月18日,兩澳門居民涉走私汽車在珠海被判刑,其中李國雄死刑、勞兆華死緩。
·8月24日,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在新疆伊犁會見澳門新聞界赴新疆採訪團。
·8月27日,南灣一卡拉OK內休班警疑醉酒弄槍走火6響,香港女學生遭流彈擦傷左小腿。

澳督韋奇立應邀官式訪問北京。
·8月30日,澳督韋奇立應邀官式訪問北京。
·9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北京會見澳門總督韋奇立。
·9月10日,職業性噪音規章正式執行。
·9月11日,第十屆澳門小姐選舉陳季敏奪魁,兼得最上鏡小姐。
·9月12日,澳門機場管理公司正式成立,首期資金為澳門幣500萬元。
·9月12日,機場人工島北聯絡橋通車。
·9月16日,台灣海峽7級地震,澳門有震感。
·9月17日,參加亞洲運動會的澳門體育代表團旋歸,武術、空手道奪1銀1銅獎牌;游泳、田徑破多項紀錄,成績驕人。
·9月28日,綁票疑犯方家仁疑勒索不遂撕票在澳落網,解回香港受審。
·9月30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盛大國慶酒會,慶祝建國45周年,澳督韋奇立及各界嘉賓千餘人出席。
·10月15日,第八屆國際音樂節揭幕。
·10月19日,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訪問團抵澳訪問。
·10月25日,1993年2月拱北海關手榴彈爆炸案罪犯吳德進在珠海被判死刑,立即執行。
·10月25日,1980年10月葡京南通銀行解款車劫案一兇犯蔣體美內地刑滿返澳落網,判刑23年。
·11月10日,司警在殷皇子馬路一押店搜出偽冒名牌手錶逾百,疑有人出售贋品,店東及數男女職員應邀到警署協助調查。
·11月15日,澳門特區土地基金會投資委員會、諮詢委員會成立。
·11月18日,“鄧小平大型圖片展”假澳門展覽中心揭幕,澳督韋奇立、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郭東坡等主持剪彩。
·11月19日,第四十一屆格蘭披治大賽車揭幕,日籍車手鳥取克裕(Katsuhiro Tottiori)在格蘭披士電單車大賽中失事死亡。
·11月20日,德國車手美臣(Sascha Maassen)獲三級方程式冠軍。·11月21日,香港政府第一階段放寬澳門新移民到港探親及簡化持c1居民過境手續。
·12月3日,葡資德力建築公司(Construções Técnicas)大幅度裁員,百多員工聚集公司門外就遣散費問題進行交涉。較早前該公司已因財政問題停頓在澳所有工程,外界反應強烈。
·12月10日,中國民政部副部長閻明復應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邀請訪澳。
·12月11日,第十一屆“公益金百萬行”有28000人參加,共籌得善款540萬元。
·12月18日,消防新廈落成啟用。
·12月19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和中國民航總局及澳門民航局就澳門國際機場空域和空中交通管理問題及機場諒解備忘錄舉行簽字儀式。
·12月20日,《華澳日報》創刊,取代1989年12月20日創刊的周報《華澳郵報》。
·12月21日,中葡土地小組達成協議,本年度澳府批地逾22公頃。
·12月28日,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創辦人梁培病逝。
1995年
·1月1日,澳門最大的南灣戲院停業。
·1月13日,澳門管制環境噪音法例生效。
·1月23日,川航港澳的亞太航空公司停機坪發生意外,地動人員林×志自直升機停機坪工作梯墮下廿尺平台受傷。
·2月6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新春酒會,澳督韋奇立及逾千嘉賓出席。
·2月14日,京、澳、港三方民航局代表草簽三地機場離境程序協議書。
·2月20日,雅廉訪馬路高雅花園發生巨劫案,四刀匪埋伏劫地下錢莊現款1200萬元。
·3月4日,第六屆澳門藝術節揭幕。
·3月7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舉行第廿二次會議。
·3月10日,澳門國際機場跑道混凝土工程提前70多天完成。
·3月27日,中國交通部長黃鎮東抵澳訪問五天。
·3月28日,澳門國際機場人工島和聯絡橋全面提前竣工。
·3月30日,紀念《澳門基本法》頒佈兩周年文藝晚會在北京電視台舉行,澳門有關人士及演出團體專程赴會。
·4月7日,葡萄牙總統蘇亞雷斯(Mário Soares)抵澳訪問。
·4月10日,葡萄牙總統蘇亞雷斯結束訪澳,啟程到中國訪問。
·4月18日,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通過長期停工補償法,衹待諮詢會通過即頒佈實施。
·4月23日,警方破獲首個澳門外圍馬集團,帶走七人調查,撿走賬簿等證物。
·4月29日,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舉行盛大酒會慶祝“五一”暨成立四十周年,澳督韋奇立及600多嘉賓出席。
·5月6日,望廈建築中體育學校地盤石屎棚架突然倒塌,幸無傷人。
·5月10日,麗都影院側十字路口行人天橋啟用。
·5月19日,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王啟人抵澳履新。
·5月20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酒會歡迎新任社長王啟人,歡送原社長郭東坡。
·5月23日,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魯平抵澳作為期三天的官式訪問。
·5月30日,財神酒店發生兇殺案,台灣男子陳木水遭擊斃,兇手逸去。
·6月1日,有關信用咭使用澳門元結帳法例即日生效。
·6月1日,澳門電訊公司實施新收費,部分長途電話減費,流動電話加費。
·6月8日,澳門市政議會通過《市政條例法典》,將於1996年實施。
·6月13日,“東星號”噴射船遭三槍匪騎劫,船上護衛公司押運往港1000萬元銀行款項遭掠去。
·6月14日,一名江門遊客在葡京搖老虎機中彩,彩金2100多萬,為澳門歷史紀錄。

審判“東星號”械劫案
·6月15日,“東星號”械劫案港警拘四名男女,澳一司法警員涉案被捕。兩移民警員疑涉案被扣查。
·6月18日,澳門國際機場試飛。
·6月18日,“東星號”械劫案偵緝有進展,粵警方通緝中山三疑匪並起回劫案贓款近300萬元。
·6月20日,“東星號”械劫案兩作案男子張少棉、周漢濂在中山投案。
·6月22日,大西洋銀行女職員疑監守自盜,竊2000餘萬元失蹤。
·6月23日,“東星號”劫案主犯陳文健自湖南押解返中山受審。
·6月28日,《蘋果日報》運抵澳在碼頭遭廿多名大漢拋落海,同日佐丹奴服裝店疑遭縱火。
·6月30日,京、澳、港三方簽署進出澳門機場飛行儀錶程序協議。
·7月1日,因受“東星號”劫案影響,澳門銀行自即日起徵收港幣存款手續費,每萬元收費15元。
·7月6日,澳門立法會通過租務法草案,1996年1月生效。
·7月25日,新口岸水塘建亞洲最大音樂噴泉簽約。
·7月29日,澳門政府宣佈由即日起停止輸入外地勞工。
·7月30日,中國銀行即將發行的新鈔由內地運抵中國銀行澳門分行。
·8月2日,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為失業工人登記。
·8月12日,強烈熱帶風暴“海倫”掠澳,澳門懸掛八號風球。
·8月13日,澳門政府房屋司印備10萬份表格公開接受購買居屋者申請。
·8月17日,澳門小姐選舉總決賽,大熱門畢嘉寶(Geraldina Pedruco)奪魁,畢家一門三傑三度奪得澳門小姐名銜。
·8月21日,《澳門政府公報》頒佈停工補償法令。
·8月28日,《澳門政府公報》頒佈護督李必祿(Lajes Ribeiro)簽署之批示,無限期延長臨時逗留證有效期。
·8月31日,颱風“肯特”掠過澳門,八號風球高懸7小時。
·9月4日,舊澳氹大橋維修後恢復通車。
·9月29日,郵電司發現軍火郵包,司警檢獲寄自美國的1枝輕機槍,6枝曲尺及多發子彈,警方追查幕後人。
·9月29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盛大酒會,慶祝建國46周年,澳督韋奇立及各界嘉賓近千人出席。
·9月30日,郵包軍火案續有新發展,郵電司再發現新郵包有輕機槍、子彈、煙霧彈、照明彈。。10月13日,澳門政府與中國銀行及大西洋銀行簽署發鈔代理合約,有效期15年。
·10月16日,中國銀行舉行盛大儀式慶祝發行澳門幣新鈔,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副主任陳滋英、澳督韋奇立等出席。
·10月17日,澳、台草簽航空協議,同意航機在澳換航班號後直飛兩岸。
·10月21日,水警破獲首宗貨櫃走私汽車案,兩貨櫃發現13部已分割汽車,企圖經澳門轉內地牟利。
·10月26日,粵警方歸還“東星號劫案”400萬元贓款予澳門被劫物主。
·10月29日,澳門賽馬在香港亞洲電視英文台轉播。
·11月3日,澳門第四屆工業展覽會揭幕。
·11月5日,澳門航空公司首架航機飛抵澳門國際機場。
·11月7日,亞太航空公司一直升機於香港來澳途中迷途,盤旋1小時後迫降中山郊野,機師無恙。
·11月9日,澳門國際機場開航,首班航機由澳門飛北京,澳門嘉賓團隨行。同日共10個航班進出。
·11月18日,第四十二屆澳門格蘭披士大賽車揭幕。
·11月19日,三級方程式大賽破紀錄,14輛車在嘉思欄腳連環相撞,拉夫舒麥加(Ralf Schumacher)以首回合成績掄元。
·11月25日,奧比斯眼科飛行醫院抵澳訪問一天。
·11月30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雙方簽署澳台航班安排會談紀要。
·12月1日,新加坡至澳門首航。
·12月4日,台灣復興航空公司客機試航抵澳。
·12月5日,台灣長榮航空公司波音客機試航抵澳。
·12月7日,葡國總統蘇亞雷斯、中國國家副主席榮毅仁飛抵澳出席澳門國際機場開幕禮。

澳門國際機場開幕典禮
·12月8日,澳門國際機場隆重開幕,葡萄牙總統蘇亞雷斯、中國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出席剪彩。
·12月10日,“公益金百萬行”隆重舉行,葡萄牙總統蘇亞雷斯、中國民政部副部長徐瑞新等主持剪彩,參加人數破紀錄,籌得善款560萬元亦破紀録。
·12月19日,澳門政府經濟委員會重新釐訂投資居留法中不動產投資標準,由原來200萬元降至100萬元。
·12月21日,澳門男子冼均耀在珠海販毒被判無期徒刑。
·12月22日,“東星號”劫案在廣東中山宣判,主犯陳文健、張少棉及周漢濂被判死刑。
·12月27日,氹仔君悅酒店店前被投擲兩枚土製炸彈,側門外牆一角被炸燬,無人受傷。
1996年
·1月1日,新《對外貿易法》正式實施。
·1月2日,身份證明司開始接受居民換領新款居民身份證。新身份證無注明有效日期,便於跨越“九九”。
·1月9日,雀仔園威泉大廈發生槍擊案,司警與情報廳探員分別到場偵查貴利禁錮案,雙方誤會,情報廳探員遭司警射擊兩槍。
·1月12日,司警破黑巢拘11人,內有現役移民警、消防員,起出紅星手槍及一批攻擊性武器。
·1月23日,刑事法庭突然釋放楊沃亮、李振華兩名被中國大陸通緝的要犯。
·2月4日,水警在路環破獲大宗光碟走私案,檢獲光碟八千張,價值50萬元。
·2月9日,澳門與南韓正式通航。
·2月16日,澳門敎育司、耶穌會分別發出公告,暫時中止取潔中學運作。
·2月22日,強寒流襲澳,年初三氣溫降至三點七度,五名老人凍死,翌日增加至八人。
·2月26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盛大新春酒會,澳督韋奇立及各界人士近千人出席,氣氛熱烈。
·3月6日,澳門敎育司查封江海補習社,二百名無證學生家長遊行到澳督府請願。
·3月17日,葡萄牙總統沈拜奧(Jorge Sampaio)委韋奇立續任澳督。
·3月17日,護督李必祿(Lajes Ribeiro)妻子及友人在河邊新街餐後遇襲。
·3月18日,台山同善堂第一托兒所電箱爆炸,兩工人受傷,逾二百幼兒無恙。
·3月19日,國際玩具廠二百多外勞突遭解僱,遊行到勞工司交涉。
·3月23日,金域酒店側發生爆炸,燬酒店油渣房鐵門,幸無人受傷。
·4月1日,澳門商人謝碩文住宅及其名下金行遭投放手榴彈,事件中另一同名店號亦同遭殃。兩宗爆炸共傷七人,謝宅門前炸彈由警方拆去。
·4月2日,葡萄牙航空公司里斯本——澳門首航班機抵澳。
·4月20日,澳督韋奇立應邀訪問珠江三角洲。
·4月21日,氹仔新世紀酒店一卡拉OK酒廊有槍擊事件,特警指揮官佩槍走火,公關經理黎杰團中彈身亡。當時在場人士之一警員陳權泰清晨在新西洋墳場亡父墓前吞槍自殺。
·4月22日,《投資居留法》由政府公報刊登實施,可獲居留資格的投資金額為100萬元。
·4月23日,男子黃金鏢在慕拉士大馬路遇特警查證,遭警開槍擊斃。
·4月29日,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假海洋酒樓舉行五一酒會,政務司貝錫安代表澳督出席。
·5月5日,氹仔大澤山步行徑有集體劫案,12名男女遭綑綁洗劫,警員聞報搜山無所獲。
·5月5日,大三巴遺址首期陳列區開幕,澳督韋奇立主持剪彩。
·5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北京會見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
·5月11日,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王啟人應邀訪問葡國。
·5月17日,“東星號”巨劫案犯胡樹祥宣判,因海盜及搶劫、藏械三罪成立,共囚19年半,成為澳門第一名被控海盜罪成立而被判刑者。
·6月14日,氹仔北安馬路嚴重交通意外,休班警高錦榮駕車意外撞礐,下車察看,遭同僚飛車撞死。
·6月25日,澳門文化廣場、澳門日報和澳門基金會合辦《澳門書展》系列活動。
·7月3日,澳門與美國簽署航空協議。
·7月8日,澳督批示,七月下旬開始為持有臨時逗留證人士換證。
·7月22日,政府即日起分批為持有臨時逗留證人士換領身份證,預計為期半年。
·7月25日,澳門基本法協進會主辦“澳門後過渡期與基本法”學術研討會。
·8月1日,政府頒令自置物業貼息制度即日起生效。
·8月31日,統計暨普查司一連十天進行“96年中期人口統計”。
·9月7日,澳門小姐選舉畢美琪(Guiomar Pedruco)榮登澳門小姐寶座,畢家一門四后,成為佳話。
·9月16日,行走港澳多年的快達輪停航。

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
·9月22日,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有7.5萬名選民投票,情況空前熱烈。陳繼杰、梁慶庭、唐志堅、馮志強、周錦輝、吳國昌、廖玉麟、高開賢直接選舉勝出;何厚鏵、吳榮恪、許世元、曹其眞、劉焯華、關翠杏、歐安利、林綺濤間接選舉入局。
·9月30日,王啟人社長主持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盛大國慶酒會,澳督韋奇立及逾千嘉賓出席。
·10月8日,澳府公佈六位官委議員名單:華年達(Neto Valente)、艾維斯(Rui Afonso)、潘志輝(Félix Pontes)、羅立文、羅新耀(Rodrigues Rosário)、歐若堅(Joaquim Morais Alves)、戴明揚(José Manuel Rodrigues)。
·10月15日,第六屆立法會舉行首次全體大會。
·10月23日,新福利公共汽車公司試行巴士自動收費系統,首在3號線試行聰明咭。
·10月29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第廿七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11月1日,為配合珠海國際航空航天展,珠海延長開關時間至凌晨二時至本月15日。
·11月16日,第43屆澳門格蘭披士大賽車一連兩天舉行。
·11月17日,英國車手費明(Ralph Firman)駕8號車勇奪第43屆澳門格蘭披士三級方程式冠軍。
·11月26日,博彩監察暨協調司副司長布理路(Manuel Apolinário)在南灣大馬路遭槍擊,面部中兩槍,經急救後脫離危險期。
·12月2日,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王啟人就近期本澳治安惡化問題發表談話,督促澳葡當局切實搞好社會治安。
·12月4日,氹仔賽馬場發生嚴重意外,練馬師邵融怡遭新馬踢斷沙池鐵欄擊中死亡。
·12月7日,司警與治安警察廳即日起在全澳各賭場進行聯合值班打擊犯罪活動。
·12月8日,第13屆“公益金百萬行”
有近三萬人參加,籌得善款570多萬元。
·12月10日,中國公安部長助理兼國際刑警中國國家中心局局長朱恩濤訪澳。
·12月15日,身份證明司遷往議事亭前地中華商業大廈新址辦公。
·12月18日,司警首次破獲位於慕拉士馬路及氹仔的翻版影碟集團,搜出生產設備及逾百萬張製成品,13人帶署調查。
·12月20日,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王啟人發表專題文章,紀念澳門回歸倒計時3周年。
·12月20日,“東星號”械劫案疑犯陳桂清自台北解返澳受審。
·12月25日,凱悅酒店賭場巨劫案六犯在珠海宣判,其中潘劍峰死刑,黃升死緩,餘犯判7~15年徒刑。
·12月27日,統計暨普查司公佈“96中期人口統計”,全澳總人口45.5萬人。
·12月30日,反貪專署首次採取行動當場拘捕兩名收受利益的工務司人員。
1997年
·1月3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兩名中方人員遭毆傷,中葡聯絡小組中方代表處強烈譴責,澳警方即日拘疑毆人三兇徒。
·1月9日,澳珠消防首次聯合演習在珠海舉行,取得圓滿成功。
·1月21~23日,珠海市市長黃龍雲應邀正式訪問澳門。
·1月31日,雅廉訪馬路七匪持三槍四刀劫勞務公司,50女勞工、職員遭集體洗劫數十萬元。
·2月11日,自武漢飛珠海客機遇劫,台灣旅行團事後經本澳返回台北。
·2月11日,燒車黨肆虐,澳氹兩處地點同時發生燒車案,共燬汽車廿八輛。
·2月12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盛大新春酒會,澳督韋奇立及逾千名嘉賓出席。
·2月12日,保安政務司孟明志(Manuel Soares Monge)承認有黑幫分子滲入警隊,透露黑幫組織應大,成員與警隊相若。
·2月17日,一房屋司職員行騙十多名申請經屋居民貪污廿餘萬,遭反貪公署拘捕。
·2月18日,葡萄牙總統沈拜奧抵澳門官式訪問。
·2月20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設靈堂供中外人士弔唁悼念鄧小平。
·2月23日,葡總統沈拜奧(Jorge Sampaio)離澳赴北京開展訪華活動。
·3月12日,《現代澳門日報》記者凌晨採訪交通意外新聞時遭三土生人士毆打受傷,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澳門記者聯會分別發表聲明譴責。
·3月14日,江海學生家長會組織逾三千人遊行到澳督府,引致市面大塞車。
·3月20日,水警在關閘嚴格執行禁止居民攜帶蔬菜入境,以防西江水污染蔬菜流入本澳。
·3月30日,以認識、宣傳基本法為宗旨的“攜手建澳創明天”大型園遊會假工人體育場舉行,逾3萬人參與。
·3月31日,《政府公報》頒佈重新批准紡織業及製衣業申請輸入外勞。
·4月1日,澳門各界同胞成立“澳門同胞慶祝香港回歸籌備委員會”,籌備迎接香港回歸連串活動。
·4月9日,第二屆澳門國際貿易及投資展覽會開幕。
·4月11日,澳督韋奇立宣佈由新學年開始實施十年免費敎育。
·4月14日,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中葡聯合聲明簽署十周年座談會”,澳門各界知名人士應邀出席,副總理錢其琛會見了出席者。
·4月17日,氹仔濠景花園發生槍殺案,賭團負責人林培崢(世盛)遭殺手近距離開槍身中三槍斃命。
·4月22日,連勝街鏡湖醫院門前發生槍擊案,山頂醫院土生女護士姚寶娜遭槍擊喪生。
·4月23日,警方行動協調中心首次策劃大規模反罪惡行動,出動四百警員搜青洲坊,拘兩涉案青年十六偷渡客。
·4月24日,多名立法議員在立法會上發言,指澳門治安已呈失控,促警方採果斷措施徹底搞好治安。
·4月28日,百名幪面警員、二十名消防員拂曉搜幫會頭目住宅,檢獲大批證物,逾千箱香煙。
·4月30日,中葡關於澳門與內地大型基建協調小組在北京舉行成立後首次會議,洽商兩地基建協調問題。
·5月4日,南灣大馬路培道小學前發生槍殺案,鐵騎殺手追截私家車連轟近十槍,車上三男子石永祥、高務雄、盧永華遭當場擊斃。死者有江湖背景。
·5月7日,“賭王”葉漢在香港病逝,享年93歲。
·5月9日,同善堂藥局凌晨大火燒通頂,一名老執藥師燒死。
·5月18日,澳門同胞慶祝香港回歸祖國重要活動之一的“香港的歷史與發展”大型圖片展覽開幕。
·5月19日,粵澳警方高層在珠海舉行工作會晤,廣東表示有義務維護澳門治安。
·6月2日,新十元硬幣推出流通,九個月內將代替十元紙幣。
·6月12日,澳府修訂投資居留法生效,投資金額由100萬降至50萬元。
·6月18日,新口岸總統酒店揭發恐怖碎屍案,兩內地女遊客疑遭殺害。
·6月20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達成共識,解決東方基金會問題,協議成立澳門發展與合作基金會以接受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的供款。
·6月22日,第三屆市政議會選舉順利進行,投票率僅兩成。
·7月1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盛大酒會歡慶香港回歸。
·7月4日,澳督委出兩市政議會官委議員,分別是麥健智、蕭衛山,山度士(António Manuel dos Santos)及馬家傑(Joaquim Madeira de Carvalho)、張裕、鄧華禮(Eduardo Francisco Tavares)。

澳門居民在中區廣場舉行大型活動慶祝香港回歸
·7月23日,澳府與旅遊娛樂公司簽署新修訂博彩專營合約,合約跨越九九,至2001年。
·7月24日,立法會通過《有組織犯罪法》(即俗稱反黑法)。
·7月30日,槍手持自動步槍掃射新世紀酒店,一菲籍護衛兩葡漢中彈。
·7月30日,澳督府花園被人投擲爆炸品,無人受傷。
·8月2日,颱風“維克托”襲澳,氣象台懸九號風球,市面破壞不大。
·8月5日,《澳門日報》即日起獨立上網,開澳門報業先河,向全球宣傳澳門。
·8月14日,經濟司採取行動,首次查封售賣翻版鐳射影碟店,一男子被控刑事罪。
·8月25日,司警、經濟司搜兩工場一貨倉,檢百萬張翻版鐳射碟,價值逾千萬元。
·8月29日,澳門小姐選舉,羅慧雲艷壓群芳奪魁,同時舉辦國際旅遊小姐選舉,菲律賓山祖莎居冠。
·9月15日,珠澳消防第一次在澳舉行消防演習。
·9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珠海會見新華社澳門分社負責人,勉勵辦好澳門回歸祖國盛事。
·9月26日,中葡大型基建協調組在澳舉行會議,對興建澳珠大橋達成共識。
·9月30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盛大國慶酒會,澳督韋奇立及各界人士逾千人出席。
·10月1日,路環荔枝碗冲天大火,燬三船廠損失數百萬。
·10月8日,粵澳舉行大規模反偷渡演習,雙方出動船艇六艘,警員兩千多人參與。
·10月19日,凱悅酒店前再有槍擊案,懷疑黑幫內訌,青年古文風中槍死亡,男子鄭世導被斬死,另有四人受傷。
·10月20日,國務院副經理朱镕基在北京會見澳門銀行界代表團。
·10月20日,兩澳門男子涉偷運武器及毒品在柬埔寨金邊就逮。
·10月23日,荷蘭園高甸玉街一汽車服務公司凌晨發生爆炸,事後有人致電報館稱針對博彩監察司人員。
·10月26日,新口岸怡海閣發生槍擊案,一活躍賭場男子梁國雄遭槍手近距離射殺,大廈管理員朱文彪循聲察看,遭殺手槍擊,翌晨死亡。
·10月28日,東星號劫案主犯之一陳桂清被判入獄十八年半。
·11月2日,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在上海會晤澳門企業家代表團,認為澳門是“東方的寶石”,澳門經濟的暫時困難可以迅速克服。
·11月5日,中葡聯合聯絡小組舉行第三十次全體會議。
·11月15日,瑞士車手荷夫曼(André Hoftman)奪得格蘭披士電單車大賽冠軍。
·11月16日,法國車手瓦亞雷(Soheil Ayari)勇奪四十四屆澳門格蘭披士大賽冠軍。
·11月20日,八佰伴(澳門)百貨有限公司因受香港公司影響,昨日提早關門,租戶連夜搬走貨品。
·12月8日,媽閣上街公務員大廈前一博彩監察司稽查私家車,遭放置土製炸彈爆炸,波及旁邊兩輛房車。
·12月11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英凡等來澳主持中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機構大樓奠基禮。
·12月14日,“公益金百萬行九七”在工人球場舉行起步禮,共籌得善款500萬元,逾3.5萬人參加步行,創歷屆紀錄。
·12月17日,中國公安部部長助理兼國際刑警國家中心局局長朱恩濤率公安代表團訪澳,談兩地打擊越境犯罪活動問題。
·12月18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辦,澳門基本法協進會、澳門日報協辦“澳門基本法講座”開播儀式在北京舉行。

大型百貨商場——新八佰伴
·12月20日,八佰伴重新開業,改名“新八佰伴”。
·12月27日,氹仔菩提園後門葡警官遭刺殺,自衛槍失去,身上數萬元財物未失。
·12月30日,受香港發生禽流感影響,海島市政廳限令氹仔養雞場停止經營,路環雞場延至新春初八停業。
1998年
·1月1日,隱退江湖人物曾白英除夕下午在松山得勝斜路遭兩槍手槍擊,延至今日凌晨不治。
·1月2日,新馬路公主珠寶金行遇劫,三槍匪掠60萬元钻飾逃去。
·1月5日,凌晨接連三宗縱火案,焚燬電單車十四部。
·1月7日,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富華閣一單位發生兇殺案,一名卅歲亞裔女子遭勒斃,藏屍浴缸。
·1月10日,司警在新口岸破獲本澳歷來最大外圍馬投注中心,拘七男子其中包括一名江湖人物。
·1月20日,南灣大馬路羅氏商業大廈工業意外,裝修工黃丁財遭塌下間牆砸死。
·2月4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盛大新春酒會,澳督韋奇立及各階層人士千餘人出席。
·2月9日,馬場長壽大馬路發生血案,少年阮慶龍遇襲遭刺死,司警稍後傳訊一涉案少年。
·2月15日,降雨量破九十年來二月份紀錄,創同月份一小時最高降雨量,共錄得48.2毫米。
·2月17日,一男童在新口岸南方大廈前遭擄去,勒索贖金1000萬元。
·2月18日,南方大廈被擄案男童突然獲釋,司警偵查多名涉案男子。
·2月26日,澳府總督辦公室公佈,澳府與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商定,自2月1日起持單程證到澳居留名額由每月160增至280名。
·3月1日,自來水公司加水費,每度加幅3.5%。
·3月10日,賈伯樂提督街兇殺案,在賭場營生有背景青年周少軍遭數煞狂斬喪生。
·3月18日,海邊新街一菜欄凌晨發生大火,兩同居老人被燒死。
·3月19日,路透社發出消息稱,本澳一家公司購入烏克蘭製航空母艦,擬在珠澳間海面辦海上酒店。澳門政府稱未有接受過有關申請。
·3月24日,鏡湖醫院中醫科復診。
·3月24日,博彩監察暨協調司博彩監察廳廳長馬發詩下午一時許行經保安部隊總部花園對下行人道遭殺手近距離從後射殺,警方不排除與賭場利益有關。
·3月25日,一艘內地貨船在內港碼頭爆炸,大偈當場死亡,船主重傷,另八名搬運工人及一途人輕傷。
·3月26日,休假水警朱潤球駕車送女返學,在東望洋新街遇塞車遭殺手連轟五槍斃命。
·3月29日,錢偉長、陳滋英率原基本法草委代表團抵澳,出席基本法頒佈五周年連串活動。
·3月29日,基本法協進會在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舉行盛大園遊會,三萬群眾出席,場面熱鬧。
·3月31日,尤里卡(會合)亞洲活動在澳門舉行。
·4月1日,第三屆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在綜藝館開幕。
·4月8日,外交部簽證辦事處主任施月根履新。
·4月15日,保安政務司司機黃錦成寓所門前遭槍殺,槍手連轟兩槍掠死者銀包遁去。
·4月17日,葡萄牙總理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抵澳訪問。
·4月19日,葡總理古特雷斯結束訪澳,轉飛重慶展開訪華行程。
·4月19日,澳門博物館落成開放。
·4月21日,活躍賭場男子凌晨在下環街遭槍手近距離射殺身亡。
·4月24日,新聞司發出消息稱,政府以四億元購置水坑尾一高層商業大廈用作政府合署。
·4月26日,一名活躍賭場男子疑遭撕票,雙手被綑,頭部中槍倒臥其私家車內。
·4月27日,飛虎隊破曉展開連串行動,爆門入屋,拘捕四男女,檢獲軍火一批。

古特雷斯接受市民獻花
·4月29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名單公佈,成員100人,澳門委員60名,錢其琛任主任委員。
·4月30日,賈伯樂提督街發生兇殺案,27歲女子萬樹犁遭斬卅刀斃命,司警通緝死者持雙程證男友。
·5月1日,司警司長白德安座駕在松山被炸毀,司警司當日採取連串行動拘捕尹國駒等14名男女進行調查。
·5月2日,尹國駒被控以有組織犯罪及意圖謀殺等罪名。
·5月2日,噴射船來澳途中在香港水域撞水下不明物體,121受傷,四人危殆。
·5月5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並舉行第一次會議,通過四個專責工作小組成員名單。澳門回歸倒計時牌同日在革命歷史博物館門前揭幕。
·5月6日,江澤民、李鵬、朱镕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北京會見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全體委員。
·5月8日,凌晨兩小時內連續發生廿餘宗投擲汽油彈縱火燒車案,消防、警方疲於奔命。
·5月8日,文化司發出通知,禁止描寫澳門黑社會活動的《濠江風雲》在澳門上映。
·5月9日,歹徒向特警總部投擲兩燃燒彈,一當場爆炸,一未爆響,無人受傷。
·5月11日,黑沙環填海區對開海面蛇船與水警快艇追逐碰撞,蛇船翻沉,三名女人蛇溺斃,包括兩水警在內六人受傷。兩名“蛇頭”跳海逃脫。

中國國家領導人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成員見面並合照
·5月12日,警方情報科人員在氹仔破獲利用衛星電視轉播開睹集團,13男女帶署接受調查。
·5月14日,馬場看台街有縱火燒車案,16輛電單車被毀,波及兩私家車。路環美孚油站前有人以失車引爆石油氣罐企圖波及油站,幸未得逞。
·5月17日,活躍賭場男子張志輝被刺殺於總統酒店客房。
·5月19日,水警稽查隊向中國國家文物局代表移交三件繳獲的走私文物。
·5月20日,過氣“媽媽生”江某疑於日前追貴利遭人肢解,分屍五袋棄垃圾桶,疑已遭焚燬。疑兇鐘某夫婦被扣查。
·5月22日,粵、澳公安、保安部門聯絡官會議在澳門舉行,雙方全面合作打擊罪案。
·5月23日,司警特警聯合行動,百人清晨大舉搜高偉樂街一的士高,逾二百男女被查身份證,帶走近40人協助調查。
·5月25日,立法會通過《收益及財產利益的聲明與公眾監察》法案,歷史性地將財產與收入不相稱列作刑事罪行。
·5月27日,特區籌委會四個專責工作小組在珠海舉行首次會議。
·5月28日,閩男子黃瑞朝在金海山花園遭斬死。
·6月5日,爛鬼樓新街一舊樓三樓天頂倒塌,一老婦遭活埋兩天後被救出。
·6月6日,世界華商二百多人聯同二百本地商界參加在澳門舉行的世界華商聚濠江研討會。
·6月8日,澳門中華總商會舉行盛大酒會,慶祝成立八十五周年。
·6月11日,特區籌委會秘書處澳門辦事處由陳滋英主持揭牌禮啟用。
·6月14日,司警發出公報稱,四青少年涉30萬元綁票勒索就逮,事主慘遭撕票。
·6月19日,宣道實用小學停辦。
·6月22日,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決定動用五千萬元失業津貼,資助五類失業者就業。
·6月23日,省公安邊防局在灣仔舉行維護邊境安寧動員大會,1500名官兵分海陸兩路展示實力。
·6月24日,氹仔一賭場經理遭綁架勒索590萬元,一綁匪第二次取款時遭警擒獲。
·6月29日,連接珠海市橫琴島的蓮花大橋奠基。
·6月29日,澳門敎科文中心啟用。
·7月1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香港回歸一周年慶典講話指出,祖國決不會坐視港澳惡勢力猖獗,相信港澳當局有力打擊犯罪活動。
·7月6日,當局提出“救市”措施,其中包括置業貸款利息補貼延至九九年,補貼利息提到四至六釐。
·7月9日,澳航客機首次發生意外,晚上在高雄起飛時滑出跑道,幸乘客無恙。
·7月10日,衛生司證實本澳發現四宗霍亂,呼籲居民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
·7月27日,立法會歷史性否決公務員加薪法案,政治職位高官薪酬調整同時凍結。
·7月29日,南灣湖封湖。
·8月1日,南灣環湖公路局部通車。
·8月2日,水警在關閘破獲大宗走私光碟案,搜出光碟45萬張,總值400萬元。
·8月9日,漁民夫婦出海收購漁獲遇海盜,夫中槍妻遭毆傷,稍後同被拋落海,其妻游返三灶島報警。
·8月13日,已故賭王葉漢孫子葉偉棠在西灣民國大馬路疑遭綁票與匪駁火,腹部中槍送院救治,匪徒逃逸。
·8月14日,代助理總檢察長羅明素夫婦在寓所前停車場遭槍擊,羅明素左胸被子彈擦傷,妻臂部中彈。
·8月14日,澳門日報慶祝創刊四十周年,假萬豪軒舉行盛大酒會,澳督韋奇立、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王啟人等逾千人嘉賓出席,氣氣熱烈。該報出版《澳門手冊》、《澳門日報四十年》及《澳門最新街道詳圖》以誌慶祝。

《澳門手冊》封面
·8月24日,司警首次破獲台灣幫貴利集團,三台漢就逮,撿涉案款40餘萬元。
·8月29日,外港雷達天線站遭爆炸破壞,價值千餘萬元雷達設備受損,警方扣留一可疑男子調查。
·9月3日,籌委會一連三天舉行十四場大規模諮詢活動,向三百多個社團諮詢推委產生辦法。
·9月8日,連勝馬路汽車連環爆炸,四警官警員、十名記者受傷。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外交部稱中方高度重視澳門治安,澳門各界要求澳府加緊緝兇,嚴懲兇徒。
·9月15日,氹仔海洋花園地盤發生嚴重工傷意外,雜工湯兆平墮樓死亡。
·9月18日,錢其琛在北京澳門特區籌委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澳門回歸後將派駐適量、精幹的軍隊。
·9月19日,路環監獄囚犯群毆,兩人死兩重傷。
·9月30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舉行盛大國慶酒會,澳督韋奇立及各界人士逾千人出席。
·10月4日,狂徒持AK47在新口岸刑庭附近掃射,現場遺下自動步槍及七彈殻。
·10月8日,廣東公安邊防兩個中隊駐珠海橫琴,保障粵澳邊境安寧。
·10月8日,保安政務司孟明志率代表團訪問北京與中國公安部長賈春旺會晤。

重建後的營地街市大樓
·10月9日,營地街市重建落成啟用。
·10月13日,路環監獄搜倉撿獲毒品利器,囚犯籍私人寒衣被沒收起鼓噪。
·10月20日,路環監獄二百多名囚犯絕食抗議。
·10月26日,營地街市正式舉行揭幕禮。
·10月26日,湄洲馬祖駕臨澳門巡遊。
·10月28日,的士加價。
·10月30日,政府公佈7至9月失業率扳升5.3,為歷史新高。
·10月31日,葡航里斯本至澳門航班停航,澳門再無直航歐洲大陸航班。
·11月2日,60萬張翻版光碟自澳偷運往港,遭香港海關查獲,四人就逮。
·11月6日,澳門特區籌委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珠海召開。
·11月15日,六人喝紙盒裝檸檬茶不適,經赴院急救已轉危為安。
·11月20日,第四十五屆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行。歹徒兩次向跑道投擲炸彈,幸未造成意外,事件引起公眾極大憤慨。
·11月22日,大賽車發生嚴重意外,消防員李志堅槍救失事車輛時遭後來車衝至撞死。事件中另有多人受傷。
·11月24日,立法會否決要求政府設立財政儲備草案。
·11月27日,兩港男女在氹仔一酒店客房雙雙服毒自殺,女死男獲救。後證實事件與錢財有關,女死者疑遭他殺。
·12月1日,馬姓香港男子疑遭綁架勒索,被斬傷腳後棄於鴨湧河公園側。
·12月2日,幪面槍匪劫大豐銀行沙梨頭分行,鳴槍兩響,掠20萬現金逃去。事件中無人受傷。
·12月4日,賭場女公關陳連愛凌晨在停車場遭人用鐵錘狂轟頭部致死,並懸屍棄置木門旁。
·12月6日,中國公安部長助理兼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局長朱恩濤抵澳訪問。
·12月6日,司警搜竹園圍破獲軍火庫,搜出AK47自動步槍、曲尺、手榴彈、黃色炸藥和傳呼機炸彈。
·12月11日,戴安娜卡拉OK餐廳酒廊泊車服務員吳文豪凌晨代客泊車期間疑遭“點錯相”身中三槍慘死。
·12月13日,公益金百萬行順利舉行,共籌得善款逾500萬元。
·12月13日,路環監獄兩葡籍獄警在南灣金來大廈咖啡室前遭雙槍殺手伏擊,一死一重傷。
·12月16日,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在中南海會見澳門中文日報負責人採訪團,談及澳門回歸事務。
·12月16日,馬場威龍花園發生慘劇,男子疑失業致精神失常,持雙刀與警對崎。警鳴槍兩響無法制止,該男子斬傷三人後跳樓身亡。
·12月17日,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澳門基本法協進會、澳門日報合編的《澳門與澳門基本法》簡體字本首發儀式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隆重舉行。
·12月20日,澳門各界同胞舉行多種活動,慶祝澳門回歸倒計時一周年。澳門與內地職工四千多人在珠海聯歡,共慶澳門回歸倒計時一周年。
·12月21日,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澳門基本法協進會、澳門日報合編的《澳門與澳門基本法》繁體字本首發儀式在澳門新世界帝濠酒店會議廳舉行。
·12月25日,澳門青少年中華文化敎育代表團150人訪問北京,獲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兆國接見。
·12月28日,治安當局應耶穌會要求派警員進駐取潔學校,以便耶穌會對該校恢復行使運作權。
·12月29日,新口岸友誼大馬路發生槍擊案,鐵騎殺手向私家車連轟三槍,曾姓地產商及司機中槍受傷。
·12月30日,本澳四名中學應屆畢業女生參加畢業旅行,凌晨在北京遇車禍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