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景觀
澳門地處亞熱帶,全年氣候溫和。由于澳門東、西、南三面環海,花木終年茂盛,看上去似一座美麗的海上花園。南灣和西灣一帶,面對大海,綠樹繞堤,加之聞名遐邇的澳□大橋的點綴,使之風光更加絢麗。位于澳門半島東部的東望洋山,海拔90公尺,是全澳最高的山,遍山的松樹蒼翠常青,山顛有一古老的燈塔,被稱為遠東第一燈塔,也是澳門的標志,登上燈塔,澳門的風光便可盡收眼底。西望洋山與東望洋山遙遙相對,山顛的教堂顯得巍峨堂皇,從山頂向東南遠眺,高樓林立、碧海滔滔,澳□大橋橫跨其間,頗有海濱城市之感,來澳的旅游者多到此一游。位于路環島的黑沙灣和竹灣是澳門著名的天然浴場,又是絕妙的美景,黑沙灣依山伴水,海灣呈半月形,坡度平緩,沙粒呈黝黑色,山上松森茂密蒼翠﹔竹灣面海靠山,海灘寬闊,沙粒潔白,山上綠蔭密布,其間的山溪流水潺潺,加之依山而筑的現代化宏偉建筑,常使游客流連忘返,它們巳成為來澳游客的必游之地。優美的自然景觀給面積狹小、旅游資源稀缺的澳門增色不少。
(二)名勝古跡
澳門雖缺乏規模宏大、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名勝古跡,但澳門必竟是中西文化的交匯地。400多年來,中葡及中西文化在此匯聚交流,使這里既有中國的傳統風俗,又有外來的習慣﹔既有古香古色的東方廟宇,又有庄嚴肅穆的西方教堂﹔既有傳統的中國式亭台樓閣,又有古老的歐洲建筑和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既有南歐式的石路,也有現代化的水泥路。1637年建成的大三巴牌坊是聖保羅教堂的前壁遺跡,歷經三次焚毀,宏偉的氣勢和精美的雕刻構成了典型的希臘式建筑。位于柿山之顛的大炮台,是300多年前聖保羅教堂的祀天祭台,后為防犯海盜騷擾改建而成,空曠如野。綠樹參天的山顛,陳列有多門巨型鐵炮,好一派威風。具有500年歷史的媽閣廟是澳門最古老的廟宇,該廟傍岸而建,面朝大海,整個廟宇包括大殿、石殿、弘仁殿、觀音閣等四幢主要建筑,并有很多詩詞和雕刻,極富中國民間特色。廟貌巍峨的普濟禪院,內有佛祖釋加牟尼像、古銅鐘和18羅漢像等珍品,此地之所以聞名遐邇,除其具有370多年悠久的歷史外,此地還是中美《望廈條約》的簽署地,它巳是游客,尤其是大陸和香港游客的必游之地。具有蘇州園林風格的盧廉若公園,小橋流水,奇峰怪石、亭台樓閣,曲徑通幽,活現了中國江南的美麗景色。山巒環繞、花樹茂盛、鳥鳴其間的白鴿巢公園是澳門最大的公園,來澳的中外名人都曾到此一游并賦詩贊頌。國父紀念館珍藏著孫中山先生在廣州任大元帥時所用的文物和在澳門行醫時所用的物品,以及他生前的一些珍貴照片,該館免費供游人參觀。此外,具有西方風格的玫瑰堂、林則徐曾會見過葡萄牙官員的蓮峰廟、最早到達中國的葡萄牙探險家奧維士銅像等均不失為供游人游覽的名勝。
來澳門旅客消費額及其結構
(單位:億澳門元)
旅客消費總額 | 博彩消費總額 | 博彩消費占
總消費的 比重(%) |
|
1991 | 140.88 | 86.46 | 61.37 |
1992 | 177.52 | 115.99 | 65.34 |
1993 | 196.83 | 133.50 | 67.82 |
1994 | 215.01 | 148.46 | 69.05 |
1995 | 249.04 | 167.61 | 67.30 |
1996 | 249.11 | 159.04 | 63.84 |
1997 | 235.83 | 172.02 | 72.94 |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既普查司、旅游司
澳門的博彩業主要經營博彩活動。在澳門博彩業中,主要有三類:幸運博彩,押注于跑狗、跑馬、賽馬車、回力球等,以及彩票。其中,幸運博彩最盛,1985年在博彩業的總收入中所占比重巳達95%以上(見下表),而在由法例規定的18種幸運博彩方式中,以西式的百家樂(豪賭)、百家樂最具商業價值。據黃漢強主編的《澳門經濟年鑒(1984-1986)》統計,兩種百家樂在全部幸運博彩總收入中所占比重巳從1977年的41%上升到1984年的65%以上,而中國式博彩所占的比重從27%下降到18%。賽狗是澳門另一項流行的博彩活動,歷史源遠流長,但其收入在博彩業總收入中所占比重很小,80年代中還不足3%,1998年以來人氣漸旺。其余博彩業所占比重則更次之。
1977年-1985年幸運博彩業的收入及結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資料來源:黃漢強主編:《澳門經濟年鑒(1984-1986)》,澳門《華僑報》,1986年版。
澳門的狹義旅游業是旅游博彩業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酒店業、飲食業、游覽業、娛樂業以及旅運業、珠寶首飾業、手信業、古玩業等,涉及旅客的住、食、游、玩等各個方面,形成了配套齊備的行業結構。其中,酒店業包括酒店、葡式酒店、住宅式酒店、別墅、公寓、客棧、度假村等,目前高級酒店巳經成為澳門酒店業的主流,四、五星級酒店的客房數巳占全澳總客房數的一半以上。飲食業匯聚了中國、葡萄牙、日本、東南亞及亞洲各式烹飪風味,以中國的廣東、上海、潮州等菜式以及葡式菜式為主﹔經營場所包括酒樓、中西式餐廳、茶樓、飯店、快餐店、咖啡店、冷飲店以及粥面店、小吃店、大排檔等,多為10人以下中小型店鋪。在各類旅行社中,綜合類的旅行暨旅游社發展較快,從1985年的26家發展到1997年的81家,而單純的旅行社1985年有16家,到1996年則巳不存在了(見下表)。
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澳門各類旅行社發展概況
|
|
|
|
|
旅游社 旅游旅行社 旅行暨旅游社 |
1 _ 26 |
_ _ 31 |
_ 17 69 |
_ 23 81 |
|
|
|
|
|
資料來源:黃漢強主編《澳門經濟年鑒(1984-1986)》﹔
澳門統計暨普查司,《旅行社及旅游社普查》,1996及1997年
隨著酒店數目的增加,酒店業的從業人員和營業額亦穩步上升。1990年在近百家酒店從業的員工約有4千人,以1989年計算,他們每月平均收入為3700澳門元左右。共有1784789人次入住酒店,其中五星及四星級的占45%,三星級的占27%。而在79萬多人次入住四星、五星級酒店中,香港訪客占73%,日本訪客占9%,而西歐訪客只占1.5%(約1160人次),美國及澳洲的訪客所占的比例就更小。而在24間酒店中,平均每間經營成本(每年)為850萬澳門元,購貨成本約230萬澳門元,而營業額則為2300萬多澳門元,由此粗略推算其平均利潤扣除其他經營費用也有590萬多澳門元。
1993年在近百家酒店的從業員工約有6700人,以1993年計算,他們月平均收入為5800澳門元左右。共有2723569人次入住酒店,其中五星及四星級的占46%,三星級的占34%。而在124多萬人次入住四星五星級酒店中,香港旅客占59%,日本旅客占7%,而西歐旅客只占3%(約36102人次),美國及澳洲的旅客所占的比例就更小。而在33間酒店中,平均每間經營成本(每年)為1165萬澳門元,購貨成本約346萬澳門元,而營業額則為3416萬多澳門元,由此粗略推算其平均利潤扣除其他經營費用也有545萬多澳門元。
1997年,澳門酒店業的從業人員增加到7458人(其中5153人為本地人),任職四、五星級酒店的占56.9%。而酒店業的營業額及其他收益也從1986年的3.3億澳門元增加到16.8億澳門元,10年間增幅高達4倍。
1989年,飲食業從業員工達8600多人,其中有薪員工7600多人,占88%。在1030無薪員工中,918人(89%)是10人以下的食肆,其中餐廳酒樓業占21%,粥面店占33%,而其他飲食場所占35%。1993年,飲食業從業員工約10000人,其中有薪員工8800多人,占89%。在1089無薪員工中,89%是10人以下規模食肆,其中餐廳酒樓業占18%,粥面店占41%。此數字顯示在小型的粥面店、咖啡室、甜品奶品店,仍有約三分之一為無薪員工。這表明上述場所大部分是家庭式經營。
從1990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在約300所餐廳、酒樓及快餐店中,員工10人以下的占46%,員工10至50人的占42%,而員工過百人的只有13所(占4%),這體現澳門飲食業仍集中于小型的酒樓餐廳。在約190所粥面店中,95%均是少于10人員工的食肆﹔在約230所咖啡室、甜品奶品店中,88%為小型食肆。到了1993年,澳門飲食業場所仍以小型至中型為主。在約300所餐廳、酒樓及快餐店中,員工10人以下的占46%,員工10至50人的占40%,而員工過百人的只有15所(占5%)。在約250所粥面店中,93%均是少于10人員工的食肆﹔在約230所咖啡室、甜品奶品店中,90%為小型食肆。
統計數字還顯示,1989年,在7600名有薪員工中,平均月薪為2100澳門元左右﹔在720所食肆中,平均每間每年經營費用為19萬多澳門元,購貨成本則為49萬多澳門元,營業額及其他收益約為110萬澳門元左右,由此粗略推算此類食肆之平均利潤約為11萬澳門元左右。當中少于10人食肆的利潤約為77000澳門元左右,而過百員工食肆的利潤可達64多萬澳門元。這表明大型食肆的利潤相對而言可觀。到1993年,食肆中的平均利潤進一步下降。在8800多名有薪員工中,平均月薪為3300澳門元左右,在約800所食肆中,平均每間每年經營費用為30萬多澳門元左右,購貨成本則為69萬多澳門元左右,營業額及其他收益約為150萬多澳門元左右,由此粗略推算此類食肆之平均利潤約為7萬澳門元左右,顯然比1989年有所下降。
澳門飲食業總體看較為發達,主要原因是其業務多元化,各種菜式均有,再者價格起落差也大,因而迎合了不同階層的消費人士。
1990年,澳門共有53間旅行社/旅游社,其中旅行及旅游社30間,旅行社23間。在1006人中,屬主管的有124人(旅行及旅游社占81人,旅行社占43人)﹔屬行政人員的有459人(旅行及旅游社占398人,旅行社占61人)﹔屬導游的有406人(旅行及旅游社占383人,旅行社占23人)﹔屬司機的有201人。
旅行社/旅游社業有薪員工有976人,平均月薪(包括薪酬、福利及其他費用)約2700澳門元。而經營費用平均每間每年約為60萬澳門元(其中旅行及旅游社91萬左右,旅行社則為20萬左右)。用于購貨成本(包括由場所購入作轉售用途之商品及服務)平均每間每年為510萬多澳門元(其中旅行及旅游社480萬多澳門元,旅行社則540萬多澳門元)。53所旅行社/旅游社的營業額及其他收益平均為690萬多澳門元左右(旅行及旅游社1770萬多澳門元,旅行社則約600萬澳門元)。由此粗略推算此行業的平均利潤為66萬多澳門元(旅行及旅游社約100萬澳門元左右,旅行社則16萬多澳門元)。
1993年,澳門共有50間旅行社/旅游社,其中旅行及旅游社31間,旅行社19間。此行業從業員工共1071人,其中旅行及旅游社占958人,而旅行社占113人。在1071人中,屬主管的有9.1%,屬行政人員的有37.8%﹔屬導游的有21.6%﹔司機的有18.9%。旅行社/旅游社業有薪員工有1040人,平均月薪(包括薪酬、福利及其他費用)約3920澳門元。而經營費用平均每間每年約為92萬澳門元(其中旅行及旅游社129萬左右,旅行社則為32萬左右)。用于購貨成本(包括由場所購入作轉售用途之商品及服務)平均每間每年為852萬多澳門元(其中旅行及旅游社717萬多澳門元,旅行社則1072萬多澳門元)。每間營業額及其他收益為1113萬多澳門元左右(旅行及旅游社1083萬多,旅行社則約1162萬)。由此粗略推算此行業的平均利潤約為72萬多澳門元(旅行及旅游社約100萬澳門元左右,旅行社則26萬多澳門元)。
到1997年,注冊的各類旅行社、旅游社巳增加到104家,從業人員達1351人。在1351人中,職員892人,導游254人,司機205人。各類旅行社、旅游社的總收入為12.79億澳門元,平均每一場所的年收益為1230萬澳門元。但總的來看,旅行社的利潤遠遜于旅行及旅游社,這主要是由于購貨成本高昂所致,也顯示只有把本地旅游及外地旅游結合經營,才有可觀的盈利。
澳門旅游娛樂公司目前在澳門共開設了8個娛樂場,即賭場。其中設在澳門本島的有6個,即葡京娛樂場、回力娛樂場、金域娛樂場、文華東方娛樂場、金碧娛樂場和皇宮娛樂場﹔設在□仔島的有兩家,即海島娛樂場和凱悅娛樂場。8家娛樂場共設賭台近250個,其中葡京娛樂場最大,設有賭台近130個,占總數的一半以上。由于澳門所有的娛樂場均由澳門旅游娛樂公司一家專營,所以各娛樂場規則一致,籌碼通用,但只接受澳門幣或港幣的投注。目前一些娛樂場內設有銀行或自立機構開辦外幣的兌換業務。娛樂場內開設有五花八門的博彩項目,主要有百家樂、廿一點、輪盤、法國輪盤、番攤、大小、牌九、搖銀機等,投注金額由1澳門元至數萬澳門元不等,具體數額視博彩項目而定。澳門的各娛樂場都是不夜天24小時開放,除不滿18歲者以外,場內可免費自由進出,但在各娛樂場的入口處挂有一塊告示牌,上面書有“賭博無必勝,輕注為怡情﹔閑錢來玩耍,保持娛樂性”。
幸運博彩自澳門旅游娛樂公司專營以來,業務一直保持上升勢頭,1975年純利6億澳門元,1982年突破10億澳門元大關,1984年達近19億澳門元,1991年年純利巳達近30億澳門元。
目前,周二、四、六晚和周日下午均有14場賽事,出賽的狗均是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引進的格力狗。公眾只需2澳門元買一場入場券便可入場投注,投注的最低限額為5元,分港幣或澳門幣投注兩種,中彩后獲得與投注貨幣相同的貨幣。在葡京和金碧兩個娛樂場內還設有投注站,使投注者在不親臨現場的情況下也可進行投注。
澳門賽馬場的前身是賽馬車場,位于□仔島,澳門賽馬會是在收購了澳門賽車公會之后成立的,澳門的賽馬業只有3年多的歷史,它始于1989年。目前,澳門的賽馬場有全天候式沙地和草地兩條跑道,其中沙地跑道全長1400米,寬21米,一場可同時容納14匹馬出賽,賽場有符合國際標准的現代化電子設備,出賽馬匹、騎師等均來自世界各地。由于氣候的原因,澳門每年的賽馬季節為每年的9月至第二年的6月,每年有賽事600余場。由于香港也開展賽馬活動,因此澳門的賽馬從開辦至今,投注額一直不盡人意。
談及賭博,歷史很是悠久,開埠至今,約流行几百年。但將賭博作為一種行業博彩娛樂業來經營,則共只有70多年的歷史。博彩業興起是和澳門特殊的社會經濟條件相聯系的,它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澳門的博彩業勃興于19世紀50年代后期的清朝咸丰、同治年間,這和當時的苦力貿易密切相關。那些人販子、地痞、流氓,不僅自己嗜賭成癖,而且還利用賭博作為誘惑華人入彀、迫使他們落入賣身的陷阱,對博彩業的勃興起了推波助瀾作用。雖然當時以至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博彩業沒有得到官方的正式認可,但澳葡當局為解貿易急劇衰落、收入拮據之窘,實行公開招商開賭,向賭場征收“賭餉”,以開賭抽餉來增加收入。1844年后,澳門與果亞分開,得到葡萄牙省級的獨立管治,為了保証省的開支,當時的總督Guimaraes便批准跑馬合法化,這為賭博在澳門的合法化奠定了基礎。19世紀60年代中期,澳葡當局主要靠賭餉和鴉片煙稅,就使得每年的財政收入增加到20多萬澳門元,并有約4萬澳門元的結余上交葡萄牙國庫。1872年起,港英當局在香港歷禁賭博。這樣一來,大批香港賭客不時結伴來澳門參賭,使澳門賭場生產更加興隆。而1875年夏,廣東的賭商轉移澳門,更為澳門的博彩業“添枝加葉”,把澳門的博彩業推向一個巔峰(這一歷史背景請參閱本文第一章第一節第二個問題)。
本世紀20年代以后,澳門的博彩業改由政府與娛樂公司簽訂合約,實行專利經營,經營者必須向政府繳納賭餉博彩稅,依約經營。首先走上專營道路、取得賭博專營權的是畢侶儉的濠興公司。緊接著在1937年,由省港澳盛名的傅德蔭及高可寧合組的泰興娛樂總公司成為把澳門賭博業發展成初具規模的博彩專營公司。到了20世紀60年代,根據澳門政府的建議,葡萄牙政府海外部于1961年2月13日頒布法令,定澳門為旅游區,准許澳門以博彩作為一種特殊的娛樂,并強調其對澳門經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澳門政府另訂立《承接賭博娛樂章程》,公開競投賭博業經營權,泰興與何鴻森、葉漢合組的集團共同參加競投,結果后者以更優厚的條件奪得了專營權。泰興公司由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S.T.D.M)取代,標志著澳門博彩業發展轉入了另一個新的階段。
澳門旅游業的勃興首先得益于博彩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博彩業的附產品。之所以這樣講,其原因在于:第一,澳門政府一貫采取以博彩旅游為導向的經濟政策。在發展博彩業的同時,澳門政府高度重視與博彩相關的旅游的組織、宣傳招徠和旅游基礎設施與旅游點的建設,發展了觀光游覽業以及把博彩和游覽結合在一起并為之服務的酒店業和相關的飲食業、珠寶金飾業、古玩業、旅運業以及夜總會、舞廳、浴室、電子游戲場所甚至當鋪行業。第二,在世界各國都將賭博一般列入禁例的條件下,葡萄牙政府宣布澳門博彩合法化,并將澳門地區定為旅游區,其目的希冀以博彩帶動旅游業的發展,這正迎合了不少國家(地區)好賭之徒的僥幸心理,特別是對香港愛好此道的游客更具吸引力。據估計,從香港來澳門的旅客、游客,除了過境者外,約有九成都與博彩有關,而港客在所有游客中又占了八成以上,這表明來澳門旅游的主導誘因是博彩。第三,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獨家專營博彩業,更是使旅游與博彩業結下不解之緣。根據專營合約規定,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除了建設具有國際水准的賭博娛樂場外,還須承擔興建高級的酒店用于旅客住宿、購置水翼船用于港澳兩地航運、浚深航道以保持內港暢通等任務。無疑,這對發展澳門旅游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隨著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的多元化經營的不斷深入,澳門博彩和觀光旅游互相依存的關系更為密切。
總之,博彩業以其誘人的魅力帶動了旅游事業的發展,而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各種旅游基礎設施的配套日臻完善,又促使博彩業更加興旺。它們比翼齊飛,相得益彰,構成一體,成為澳門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博彩業和旅游業的密切關系,我們將之統稱為旅游博彩業。有時人們在廣義上稱謂的旅游業,指的就是這種博彩兼觀光模式的旅游博彩業。
第一,對香港的依賴性較強。澳門旅游博彩業對香港依賴性強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來澳門游客的交通依賴香港。澳門雖然一直處于自由港的地位,商業和貿易也曾有過十分發達的時期,但由于地域小、水位淺、葡萄牙政府又未給予澳門以足夠的重視,使澳門一直沒有深水港和國際機場,澳門與世界各國始終不能直接發展航空和海運聯系。多年來,來澳門的游客多經香港,離開澳門的游客也須經香港返回世界各國。1991年澳門共接待游客750萬,其中從香港入境的就達608萬左右,占入境游客總數的81%左右,這說明澳門旅游博彩業對香港在交通上處于嚴重的依賴地位。
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從大陸入境的游客有所增加,但目前畢竟還是少數。二是來澳門旅游的大部分是香港游客。1991年從香港入境的608萬游客中,有81%是香港游客,其它地區或國家的游客只占19%。除香港游客外,日本游客最多,占澳門外地游客總數的38%,歐洲游客占16%,東南亞游客占15%,台灣游客占10%,美國游客占8%,韓國游客占5%,大洋洲游客占3%,大陸游客占1%,其它國籍游客占4%。由此說明,香港游客的增減對澳門旅游業有致命的影響。
第二,博彩業占有主導地位。澳門的旅游業是在博彩業的帶動下發展起來的,在澳門,既有造型別致、建筑宏偉、專供從事賭博的葡京娛樂場,也有在豪華酒店內開設的賭場。在澳門的各賭博娛樂場內,均裝有國際一流的各種設備,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并配有嚴密的保安系統。為配合博彩業,澳門各娛樂場附近開設有眾多的當鋪,在澳門當鋪典押的客戶可在香港取回典押品。難怪在一定意義上賭城巳成為澳門的代名詞。在來澳門的游客中,有22.3%是專門為賭而來的,雖然有45.1%的游客是為度假而來,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為一睹賭城的風彩而選擇來澳門度假的,澳門政府從博彩業中所獲取的收益占其總收益的三成,博彩業巳成為澳門旅游業的支柱產業,博彩業的興衰決定著澳門旅游業的命運。
第三,游客的留宿率低。來澳門的外地游客一般逗留時間很短,平均每位游客在澳門逗留0.85天,來澳門的香港游客1991年的留宿率只有1/4,其它國家或地區游客的留宿率也僅達1/3左右,留宿的游客平均每人在澳門的時間也不超過一半天。留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澳門地域狹小,缺乏綜合型的旅游娛樂設施和規模較大的名勝古跡,絕大多數懷著一睹賭城風彩的外地游客在一天之內就可將賭城的風采一覽無遺,再加上港澳交通便利、日夜通航、一小時便可返回香港。
第四,以中國內地為目的地之過境游客增多,澳門與內地旅游業的關系日益密切。70年代以前,由于中國未對外開放,旅游業得不到發展,取道澳門到中國旅游的外國游客寥寥無几。1978年內地開放旅游門戶,吸引著世界各國的游客,而澳門作為中國入境主要通道的南大門,旅客大增,許多來澳游客入境后即行出境前往大陸參觀。與國外游客經澳門入內地旅游日增的同時,澳門居民回鄉探親和到內地觀光也蔚然成風。這主要歸于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澳門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二,中國大陸開放,旅游業蓬勃發展,交通方便快捷。
第一,旅游博彩業成為澳門第一經濟支柱行業,占澳門經濟的半壁江山。作為傳統旅游城市,澳門旅游博彩業在整體經濟中一向占據重要地位,70至80年代旅游博彩業是澳門經濟兩大主體支柱之一。到了90年代,一向舉足輕重的出口加工業呈現萎縮,而旅游博彩業發展加速,在各行業中遙遙領先,旅游博彩業在澳門本地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也逐年穩步上升,1990年為36%,1998年巳達45%,不僅躍升為澳門經濟的首要支柱,而且占據了澳門經濟的半壁江山。
第二,旅游博彩業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這為澳門帶來了大量的外匯收入。1960年來澳游客為70萬人次,1965年首破100萬大關,1972年破200萬大關,1979年破300萬大關,1980年破400萬大關,1987年破500萬大關,1991年破600萬大關,黃漢強、吳志良:《澳門總覽》,澳門基金會出版,1994年1月出版,第136頁1992年接近700萬大關,到1996年來澳游客突破800萬大關,達到顛峰的815.11萬人次,是澳門人口的19.6倍﹔1997年,澳門外受亞洲金融風暴沖擊,內受治安環境惡化的影響,游客人數有所下降,但仍達700.04萬人次,是澳門人口的16.6倍。雖然來澳門的游客每人平均逗留時間不長,但他們在澳門的消費很高。1990年,平均每位外地游客的消費為626澳門元,其中日本游客的消費最高,為1785.46澳門元﹔其次是台灣游客,為1087.44澳門元。1971年外地游客在澳門的消費總額為9億澳門元,1981年增至27.35億澳門元,1990年巳高達100億澳門元。以后逐年增長,從1991年的140.88億澳門元上升到1997年的235.83億澳門元,6年間升幅達60%,其中,1996年達到高峰,為249.11億澳門元。可見,旅游博彩業為澳門帶來了數以百億計的外匯收入。
第三,旅游博彩業是澳門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澳門賴以實行低稅制的基礎。澳門政府一直將博彩稅作為公共財政收入的主渠道,近年來,更是倚重于博彩稅的上繳。1984年澳門政府的稅收總收入為8.54億澳門元,其中僅澳門旅游娛樂公司上交的稅額就達4.45億澳門元,占政府稅收總額的52%﹔1985年澳門政府稅收總額為9.13億澳門元,僅澳門旅游娛樂公司上交的稅額就達4.51億澳門元,占政府稅收總額的49%。據澳門貨幣暨匯兌監理的統計,1978年娛樂公司繳交的博彩稅僅4100萬澳門元,1981年突破1億大關,1989年躍升至14.32 億。進入90年代以后,博彩稅的增長速度更快。從1990年的19.36億增至1997年的59.75億,7年間增幅達208%。與此同時,博彩稅在直接稅中的比重一直高達75%以上,而且穩中有升,從1993年的76.7%上升到1997年的78.7%,在政府一般收入中的比重則從1993年的45.1%上升到1997年的59.5%,1995年更高達61.1%,在政府公共收入中的比重亦一直穩占三分之一左右(以上三點的各項數據見下表)。
|
總人次 (人次) |
總額 (億澳門元) |
|
|||
|
的比重 |
的比重 |
的比重 |
|||
1994 1995 1996 1997 |
783.38 775.25 815.11 700.04 |
215.01 249.04 249.11 235.83 |
45.48 52.26 49.16 59.75 |
75.0% 77.8% 76.5% 78.7% |
45.5% 61.1% 58.2% 59.5% |
35.5% 32.3% --- --- |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司,1985至1997年《旅游統計》﹔澳門貨幣暨匯兌監理署,1996、1997年年報。
此外,博彩業之外的旅游稅收入也在大幅度上升。1987年澳門政府的旅游稅收入為2638萬澳門元﹔1988年為3895萬澳門元,比1987年增加了47.6%﹔1989年為4973萬澳元,比1988年增加了27.7%﹔1990年達到了5800萬澳門元,比1989年增加了16.6%﹔1991年又升至7395萬澳門元,比1990年增加了27.5%。近几年,旅游稅收入還在繼續增加。總之,澳門的旅游博彩業稅收收入巳成為澳門政府財政收入的最重要來源,對維持政府運作和公共投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四,旅游博彩業為澳門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旅游業的發展需要一些服務性行業相配合,如旅店業、餐廳、商店和各種娛樂設施等。1990年,在澳門22萬就業人口中,直接從事旅店、旅行社、餐廳等與旅游有關工作的人數就達4萬人,約占就業總人數的19%和澳門35萬人口的12%,其中賭場的雇員就達1萬人,餐廳近4500人,酒店近4000人,旅游商品業近2000人,旅行社近1000人。在1997年約20萬就業人口中,直接從事博彩業、旅游業、酒店業、飲食業、娛樂業以及其他相關的旅游博彩業工作的人數,約有6萬人。這些就業人員是澳門政府重視發展旅游業的受益者,他們又直接影響到澳門四成至四成半人口的消費水平。
第五,旅游業促進了澳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在澳門政府與澳門旅游娛樂公司所簽的專營合同中,旅游娛樂公司除了必須向政府繳稅之外,還需承擔對經濟、社會、文化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資助義務,如興建豪華酒店﹔資助電力、船塢、海運、碼頭、填海工程、學校和住宅的建設﹔建造第二條澳□大橋、機場、深水港﹔設立特別基金等。此外,還規定1962年以后澳門旅游娛樂公司每年應交的繁榮費不得少于30萬澳門元,1972年以后增至125萬澳門元。這對澳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博彩旅游稅作為財政收入,經過預算成為政府的公共開支,再轉化為公共消費及投資,對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產生間接貢獻。就博彩稅一項在澳門政府公共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就達33%至40%之間,而博彩稅占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則穩定在8%以上。據估計,旅游博彩業對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及間接貢獻,至少在50%以上。
第一,澳門的龍頭產業是博彩業。澳門是舉世聞名的賭城,在國際上享有“東方蒙地卡羅”的盛名。在這塊不到20平方公里面積的海島上,開設了8個世界上最現代化的旅游娛樂場,堪稱世界之最。娛樂城內博彩形式多樣,場地設備豪華,管理手段嚴密高效,服務配套齊全。不少游客都是慕名而來,或親手在賭場一擲千金,或親眼目睹賭城風采。這一難得的旅游資源,在亞洲無一城市能取代。
第二,澳門是東西方文化的匯集地。澳門既有西式的教堂,又有東方的廟宇﹔既有歐洲式的洋樓,也有中國式的庭院﹔既有中外名流和政要的足跡,也有傳統的東、西方風俗。這一文化特性組成了澳門比較完善的旅游觀光的人文資源。
第三,澳門巳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旅游服務體系。澳門有星級酒店100多家,客房總數達8000多間。其中,三星級以上飯店23家,客房6400間,占總數的80%以上。飯店接待能力每年為1000萬人次。此外,澳門有60余家旅行社。
第四,澳門國際機場巳經建成。1995年底建成并交付使用的澳門國際機場,可以起降世界上各種大型客機,使許多旅客直接飛抵澳門或從澳門直接離境,從而改變過去澳門的絕大多數游客經香港而來的狀況,方便各地入境游客,促使到澳門觀光的游客增加。據有關人士預測,到2000年,每年來澳門的游客將超過1000萬人次。
第五,澳門當局非常重視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他們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簡化了游客入境手續。1990-1994年,巳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互免旅游簽証協議。例如,對所有香港居民,不論其國籍如何,均不需要簽証即可入境,最多可逗留90天﹔經香港入境的台灣游客,可在香港辦理手續入境。二是在世界各地開展宣傳促銷活動。這些活動主要包括在澳門定期舉行的國際藝朮節、國際龍舟節、國際煙花節、國際音樂節、格蘭坡治大車賽,等等。澳門地方政府還分別在東京、馬尼拉、悉尼、紐約、洛杉磯、倫敦、巴黎、法蘭克福、里斯本、夏威夷、溫哥華、多倫多等世界著名的大城市設立了旅游服務處,散發各種宣傳品,放映有關澳門風光的電影、幻燈片,回答游客的咨詢。此外,澳門不定期出版《澳門旅游報》,并經常在一些國際旅游組織創辦的刊物上刊登介紹澳門風光的廣告。三是積極發展文化旅游,使當地旅游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地方當局巳表示,將投資6000萬澳門元,修建一座占地7000平方米,集娛樂、展覽和會議功能于一體的旅游娛樂中心。四是澳門旅游業內部組織結構的增強。1985年頒布的“旅游業及同類行業章程”,對旅游業服務作了新的規定,以提高旅游業的素質。新開設的旅游及酒店管理學院,為旅游業不斷輸送人才。1983年成立的旅游商會和1985年成立的酒店協會都有益地促進了旅游服務的發展。
第六,我國對外開放和珠江三角洲旅游業的發展使得澳門旅游業得益非淺。很多旅游路線都是經過澳門。近几年來,由于珠海及中山等地的旅游設置有了改善,如建立高爾夫球場、娛樂公司及度假村等,吸引了更多的香港及外國游客,他們也順道來澳一游。
第一,從旅游業發展速度來看,香港增長幅度領先于澳門,澳門絕對值在80年代后期以前超過香港。從下表我們可以看出,來港澳旅客人數的增長速度均極為驚人。香港從1961年到1993年的32年間來港游客人數增長40倍,澳門則增長15倍
1961年 | 1971年 | 1981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
香港 | 22.1 | 90 | 253 | 620 | 719 | 890 |
澳門 | 53.1 | 160 | 367 | 608 | 621 | 800 |
另外,在80年代后期之前,赴澳門的游客人數一直超過香港,但由于香港在90年代初以每年增長100萬人次的驚人速度增加,到1993年,巳比澳門游客多100萬人次。
第二,從旅游市場特色來看,香港是以觀光、購物商務為主的多元化綜合性現代旅游城市﹔而澳門則是以旅游博彩業為主的傳統旅游城市。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購物天堂”和“美食天堂”,購物一直占游客消費的一半以上,可見,游客到港的最大目的就是購物與渡假,同時,商務旅客和過境旅客也占較大比重。總之,香港是個多元化的旅游城市。
澳門是著名的賭城,為世界三大賭城之一。它以博彩形式多樣、場地設備豪華、管理手段嚴密高效、服務配套而遠近聞名,不少游客都是慕名而來。據估計,從香港到澳門的游客,除了過境客之外,約有九成都與博彩有關。澳門旅游博彩業總收入中,博彩部分占七、八成,觀光旅游部門占二至三成。
第三,從客源市場來看,香港游客來源廣泛,以國際游客為主﹔澳門則以香港游客為主。
赴香港游客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50、60年代以美國游客最多,70、80年代日本、東南亞來客漸增,近年來台灣游客無論人數還是消費額均居第一位。
澳門是香港人傳統的渡假勝地,每年香港游客占來澳門游客總數的80%左右,外國游客只占四分之一左右。
第四,香港是個重要的旅游過境城市,澳門的過境游客卻很少。
1978年中國實行開放政策之后,吸收了世界各國的游客,他們中的許多人把香港作為進入中國大陸的主要渠道。1988年台灣開放赴大陸探親之后,由于兩岸不能直航,因此,香港又成為台灣游客進入大陸的中轉地。近年來過境旅客常常占到港旅客總數的20%--30%。
澳門由于本身對外交通不便,澳門人出外還要從香港中轉。因此每年只有少量旅客從澳門過境進入大陸。
第五,從旅游基礎條件和旅游發展水平來看,香港均優于澳門。
香港是世界航運中心,海陸空交通均極為發達,而澳門在機場、港口建成以前,對外交通一直依賴香港,致使旅游業長期以來都只作為香港旅游線路的延伸,受制于香港的旅行社,博彩業也受制于香港客源市場。不過,在澳門機場建成之后,這種情況有了較大的改變。
香港旅游業無論從經營管理水平,從業人員素質、景點建設到旅游拓展宣傳等方面都較澳門稍勝一籌,因此澳門在這些方面還有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