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工人面對的失業問題及有關改善建議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薛觀平
今天本人十分高興能夠獲邀出席“因應定位、自強不息研討會”,以下我向各位介紹建造業工人目前所面對的失業問題,同時就有關問題向特區政府提出幾點建議。
澳門自回歸以來,治安得到改善,經濟漸從谷底回升。隨著博彩專營權順利開放,特區政府明確“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作為澳門未來經濟發展方針。這些都是足以令到澳門的經濟得以持續向好發展的重要因素。經濟好轉亦可望帶動就業,可以預期,旅遊服務等行業從業員將會首先受惠。但反觀建造業,工程的開展必須按部就班,往往須要不少時間來醞釀、籌劃,故建造業工人目前面對的嚴重失業問題,相信要經歷一段不短的過渡期才能得到明顯改善。
一.建造業工人的就業情況及所面對的問題
從傳媒報導所得的統計資料,澳門今年首季批準動工及完工的樓宇,其實際建築面積和單位數目,分別比上季及去年同期下跌六至九成,建造業工人缺乏就業機會的情況顯而易見,造成工人長期失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經濟持續不景——經濟疲弱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眾所周知,澳門經濟自九二至九三年開始下滑,至今仍無顯著改善。各行各業出現長期經營困難,市民消費能力下降。面對經濟環境的大趨勢,建造業當然無法獨善其身,大量空置樓宇乏人問津,大少建築工程隨著經濟不斷萎縮而鋭減,令建造業工人陷於嚴重的失業困境。據政府統計資料顯示,二零零一年全澳一萬三千零八十五名失業人士中,建築業佔的人數最多,共有三千三百八十二人。而同年就業不足人口共七千七百九十五人,建築業工人差不多佔總數一半,達三千三百五十七人。
2.外勞問題——澳門回歸前,澳葡政府並未對輸入外勞進行適當審批和監管,令到建造業外勞充斥,形成勞動力供求失衡,本地工人難以與外勞提供的廉價勞動力競爭,直接加重了本地工人在經濟不景下的就業壓力。回歸後,特區政府關注到有關問題,並為此作出了不少努力,例如拒絕本地工人能勝任的工種申請輸入外勞,以及因應實際情況逐步減少外勞數目等。但仍然有些事實是當局必須正視的,包括公共工程違規聘用外勞、過界勞工以及黑工等問題。
3.工序外移——對建造業工人就業做成嚴重打擊的別一個情況是工序外移。個別商人為了減低經營成本,將大量建築工序,例如製造鋁窗、大門、門框及傢俬製成品等轉移到國內進行,完成後運來澳裝嵌。更嚴重者,連最後的裝嵌工序亦由持護照的國內工人藉著運貨來澳時一併完成。這種情況除了影響工人就業外,同時由於國內生產成本低廉,亦造成了行業中的不公平競爭現象。
4.轉業困難——年齡及知識水平是導致建造業工人轉業困難的原因之一。過去,從事建造業者多從年輕學徒出身,經過長期訓練和學習,他們擁有高超的專業工藝技術,但相對地文化知識水平則較低。面對社會對僱員各方面才能要求不斷提高,加上失業率持續高企,不少年青而擁有較高學歷的失業者亦難以找到就業機會,那些年紀較大,文化水平較低的建造業工友想轉業就更加困難。
二.對紓緩建造業工人就業困難的幾點建議
1.促進澳門經濟——歸根究底,真正能夠解決建造業工人就業困難,是本地經濟進一步得到改善。經濟活動頻繁,各行各業經營情況好轉,以及市民生活條件提升,對住屋需求增加,這些都是促進各類建造工程開展的有利因素。因此,我們期望政府繼續為促進澳門整體經濟發展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同時希望社會各界共同出謀獻策,一齊為搞好澳門經濟而努力。
2.加強監管外勞——無可否認,在特區政府有關部門長期努力下,本澳外勞數目已受到控制,但被喻為失業重災區的建造業還存在不少外勞,勞動力供過於求的情況仍然存在。我們要求特區政府全面落實“就業政策和勞工權利綱要法”,嚴格遵守外地勞工只應作為補充本地勞動力之不足的原則,繼續削減外勞數目及恪守公共工程必須聘請本地工人的承諾。我們還希望政府加強監管工作,包括加強巡查地盤,打擊黑工、非法外勞及過界勞工等違規現象。我們同時建議當局從新嚴格執行定期檢查地盤勞工登記表的工作,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地盤內本地工人參與工程的實際情況。
3.繼續推出公共工程——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出各項大小公共工程,以紓緩建造業工人的就業困難,事實上亦確實起到一定效果。但隨著多項較大型公共工程順利完工後,目前仍在進行的只有較小規模的工程,能夠聘用工人數目相對減少。我們建議政府考慮在促進經濟、紓緩失業的前提下,配合澳門整體城市規劃,繼續有序地推出各項公共工程,為建造業工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4.研究工序外移的問題——建議當局對工序外移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並就有關問題定出適當的管理措施,如涉及違規者應加以取締,以保障本地建造業工人的就業和行業的正常運作。
5.加大對建造業工人的培訓力度——短期政府應為建造業工人提供更多有津貼的培訓機會,令更多失業工人在積極進修的同時獲得生活基本保障。並通過培訓及職業輔導等途徑盡力協助一些就業競爭力較低的工友尋找合適的工作。長遠而言,政府應考慮仿效鄰近地區,設立建造業培訓機構統籌行業培訓工作,提升建造業工人的專業水平,同時藉此吸引年青人加入建造行業。我們亦希望企業重視對工人的培訓,勞資雙方共同努力提升建造業專業素質,為適應今後澳門的發展作好準備。
三.工聯建總關心工人職業生活
為紓緩就業困難對工人帶來的打擊,建造業總工會及工聯總會長期以來作出了不少努力。包括:
1.開辦職業轉介服務——工聯總會開辦職業轉介服務部,為失業工人提供就業輔導及職業配對的服務,開辦至今取得了一定成績,已經成功為超過八百人找到工作,其中建造業範疇的成功率僅次於文職工作及服務業範籌排行第三位。
2.積極開辦就業培訓課程——為提升工友專業水平及就業技能,建造業總工會曾與政府合辦職業培訓課程,其中包括CCS專業焊工證書課程、保安員培訓課程等,前者協助工人考取國際認可的專業證書,提高學員在行內競爭能力,後者協助工友尋找轉業機會。有關課程均有培訓津貼,對因為失業而出現經濟困難的工友起到一時的紓緩作用。
3.籌款援助失業工人——年前工聯發起大規模為失業工人籌款活動,在全澳各業工友及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我們將籌得的一千多萬元款項全數發放給失業工友,受惠的人數達四千多名,其中不少是建造業工人。
4.關心工人職業生活——建造業總工會和屬下十個基層工會不時探訪失業會員工友,了解他們職業生活情況,收集他們對勞工、經濟、就業等問題的意見及建議,以便向政府有關部門如實反映廣大建造業工人的訴求。工會同時因應實際情況對生活困難者給予適當幫助。
結語
政府施行完善的經濟、勞工政策,無疑是紓緩失業問題的主要因素。但是否能夠充分把握每一個就業機會,仍然取決於僱員個人素質及競爭能力。我呼籲各位建造業工友們,面對逆境更應該奮發自強,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積極參與培訓提升自我素質,增強個人在就業市場的競爭能力,共同為澳門今後整體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