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卷· 清代部分
 

25.粵海關志

(清)梁廷楠

25.1 〔粵〕口岸以虎門爲最重,而濠鏡一澳,雜處諸番,百貨流通,定則征稅,故澳門次之。……現今所設有正稅之口,有稽查之口,有掛號之口。正稅之口三十有一,在瓊州者十,在潮州者九,在惠州者四,在廣州、雷州、廉州者各二,在肇慶、高州者各一;稽查之口二十有二,在雷州者八,在廣州、高州者各五,在惠州者三,在廉州者一;掛號之口亦二十有二,在潮州者十,在廣州者九,在惠州者三,是非有往來之利,無覆溺之虞。
25.2 澳口係正稅總口,在廣州府香山縣,距大關三百里。大馬頭距澳門總口一里,南灣距澳門總口二里,關閘距澳門總口一里,并在香山縣,係稽查口。
  卷五<口岸>一
25.3 我朝釐定關榷官制,有兼管,有簡充。天下海關,在福建者轄以將軍,在浙江、江蘇者轄以巡撫,惟廣東粵海,專設監督,誠重其任也。至分司其事,大關、澳門則設防禦,其馀五大總口並置委員。復有稽澳夷筦出納者,於以大小相維,恪恭職守。其通商而裕課者,豈不法良美意哉!
25.4 (粵海關)廨舍在廣東外城五仙門內,康熙二十四年以舊鹽政署改建。又有行廨在香山縣澳門,監督時出稽查則居之。
25.5 管理總口委員七員:一大關旗員,一澳門總口旗員,一惠州府同知,一潮州府海防同知,一雷州府同知,一瓊州府同知,一高州府通判。乾隆五十一年七月,監督穆額等會奏言:竊照粵海關管理總口七處,以省城大關爲總匯,稽查城外十三洋行及黃埔地方各國夷船進口、出口貨物;以澳門爲夷人聚集重地,稽查進澳夷船往回貿易,盤詰奸究出沒,均關緊要,是以向設立旗員防禦兩員,一駐大關總口,一駐澳門總口。每年請將軍衙門選員前往彈壓。一切關稅事務於大關、澳門兩總口,又分爲附省十小口,向由監督及奉旨兼管關務之督撫分派家人帶同書役管理。此外,惠州、潮州、高州、瓊州及雷廉五總口,並分隸五總口之各小口四十馀處,監督亦分派家丁帶同書役,分路查察。仍每總口委官一員,每年由藩司於現任及試用佐雜人員內詳請督臣派委,前往稽查約束。此向來辦理關務之章程也。臣穆騰額與臣孫士毅熟商利弊,除大關澳門兩總口及分隸附省十小口夷船貨物,在在經由其黃埔澳門兩處,均與洋行逼近。民夷交涉,最易藏奸,一切出入點驗貨物及防範走私短報各弊,有必需家丁驅遣往來,不能盡委之書役者。
25.6 一、澳門總口總書一名。
  一、櫃書:澳門總口、高州總口各一名。
  一、家人:澳門總口二名。
  一、巡役:澳門總口五名內澳門口、關閘口、大馬頭口、南灣口、娘媽閣口各一名。
  一、水手:澳門總口十五名。
  一、火夫:澳門總口二名。
  凡守口吏役一年更換,道光十六年八月議定交代日期,注冊遵行。
  書吏口書日期:
  巡口口書:澳門總口總書、櫃書九月二十六日
  巡役日期:澳門總口七月初一、南灣口七月二十五日、娘媽閣口十一月二十日、關閘口十二月初三日
  卷七<設官>
25.7 關澳委員:此處關澳委員名單*
  黑達色乾隆五十一年     胡 湛嘉慶十年
  興家保乾隆五十二年     曾成龍嘉慶十一年
  翰章阿乾隆五十三年     李 璋嘉慶十二年
  金 源乾隆五十四年     六十八嘉慶十三年
  蕭永林乾隆五十七年     萬仕耀嘉慶十六年
  蕭聲遠乾隆五十六年     汪旭耀嘉慶十六年
  倪廣泰乾隆五十七年     菩薩保嘉慶十八年
  王綺瑞           李 璋嘉慶十九年
  王文輔乾隆五十八年     烏林岱澳門嘉慶二十年
  張 玉乾隆五十九年     廣 亮嘉慶二十一年
  羅 錦乾隆六十年      京 金嘉慶二十二年
  蕭聲遠嘉慶元年       董明文嘉慶二十三年
  鐘溥澤嘉慶二年       興 瑞嘉慶二十三年
  李培滔嘉慶三年       蔡 琦嘉慶二十四年
  海 興嘉慶四年       楊承雯嘉慶二十五年
  賞納哈嘉慶五年       章世型道光元年
  套 住嘉慶八年       興 瑞道光二年
  金 源嘉慶九年       楊承雯道光三年
  文 通道光四年       鐘承武道光十年
  吉拉明阿道光五年      興 林道光十三年
  章世型道光六年       楊承雯道光十五年
  余清華道光七年       徐懷懋道光十八年
  卷七<職官表>
25.8 凡澳門夷船,係本省發往外洋者,照本省洋船例科徵;其外洋抵澳之西洋船,照外洋本條科徵。
  凡商船回澳,止徵船稅,丈其貨物而籍記之,貨入於夷室,俟華商懋遷出澳始納稅。
  凡外洋販到貨物,有爲則例所未載者,該監督於滿任後比例定則報部。
25.9 康熙二十四年,戶部劄稱:本部准禮部諮題內開查定例內開,凡外國進貢船隻不過三等語,今奉聖諭,外國進貢船隻,所帶貨物,一概收稅,於柔遠之意未符等因,應將外國進貢定數船三隻內,船上所攜帶貨物,停其收稅。其馀私來貿易者,准其貿易,貿易商人,部臣照例收稅等因。會議具題,奉旨依議。
25.10  康熙二十八年,戶部奉聖諭:近聞江浙閩廣四省海關,於大洋興販商船,遵照則例,徵收稅課,原未累民,但將沿海地方採捕魚蝦及貿易小船概行徵稅,小民不便。今應作何徵收,俾商民均益,著九卿、詹事科道會同確議以聞。尋經議奏,奉旨:採捕魚蝦船隻及民間日用之物並糊口貿易,俱免其收稅。
  卷八<稅則>一
25.11 廣屬各口歷年徵數:澳門正稅口,每年約徵銀二萬九千六百兩零。
25.12 各口徵鈔耗折、成色平碼及徵存拔解:
  澳門總口:徵收正稅鈔耗,係十字番銀,庫平每兩補水八分。其擔規雜項收十字番銀。九、八、六澳平,每月仍覆實庫平,除支工火外,馀存銀兩,按季解貯大關。大馬頭口、南灣口、關閘口、娘媽閣口,以上四口爲澳門稽查小口,不徵銀兩。
  卷一○<稅則>三
25.13 歸公例一
  江門正稅口
  凡澳門、香山渡船進口規例,稅過各餉貨。照紅單每百斤收九色銀一分二釐。
25.14 澳門正稅口
  凡來往貨物,照例徵收正稅,每兩火耗加一,正耗收十字銀,每兩加水八分,將七分二釐歸入正項解,馀銀八釐歸公例內解。
  凡本澳回帆洋船,照本省洋船例,論等第科鈔不加耗,正鈔收十字銀,每兩加水八分。
  新來外國洋船,收銀七十兩。
  凡貿易船換牌,照例論丈尺科鈔,每兩火耗加一,正耗收十字銀,每兩加水八分,一年兩次征收。
  凡熟米麥,每擔徵銀六釐,耗水照貨例加收。串票貨,每百斤收擔頭銀五分。到澳上稅粗貨,每百斤收擔頭銀三分。到澳上稅紬緞、中細磁器、茶葉、白糖、倭船,此五宗作色貨,每百斤收擔頭銀五分。省來照票貨,每百斤收擔頭銀二分四釐八毫。上省照運票貨,九折净每百斤收擔頭銀二分四釐八毫。
  凡本澳洋船回帆,收銀三十五兩。
  本澳洋船批手本大修,收銀二十四兩。
  本澳洋船批手本小修,收銀一十二兩。
  本澳洋船出口,每船收銀一十兩五錢。
  本澳洋船,每隻領牌一張,收銀五兩六錢。
25.15 凡福建艚船裝貨進口,收銀三兩五錢一分。
  凡廣渡裝貨進口,收銀二兩零六分。廣渡裝貨一百擔之外者出口與進口例同廣渡僱西瓜扁裝貨進口收銀七錢。廣渡僱西瓜扁裝貨五十擔之外者,出口與進口例同。
  凡貿易裝貨由娘媽閣進口收銀四錢。貿易船裝貨由前山進口收銀二錢八分。貿易船裝貨五十擔之外者出口與進口同例。貿易船僱西瓜扁裝貨進出者與本船例同。貿易船換牌樑頭每尺收銀一錢,頭季收銀二兩三錢,二季收銀一兩八錢。新貿易船請丈收銀一十四兩。
  凡沙梨頭渡裝貨進口收銀二錢三分。前山渡裝貨進口收銀二錢七分。高尾艇裝貨進口收銀二錢四分。裝杉本船進口收銀三兩九錢六分。裝缸瓦磚船進口收銀一兩八錢五分,以上俱收澳平十字銀。
  卷一一<稅則>四<公例>一
25.16 經費之所處:
  現行則例,粵海關正稅盈馀,每年報解部餉外,官司之養廉取之,吏書之火足取之,胥役之工食取之,又以補兵餉備緝捕、資修船,動支款項,罔不裕如。
25.17 養廉銀:
  大關委員一人一月支銀一十五兩,歲共支銀一百八十兩。澳門委員一人一月支銀一十一兩六分六釐,歲共支銀一百四十兩。
  謹按:通關額設委員七人,大關、澳門總口兩處額支火足銀兩,馀如惠州、潮州、高州、雷州、瓊州五總口,於乾隆五十一年六月奏請改委就近地方之丞倅兼管,各員俱有本任廉俸,停止支給。
25.18 火足銀兩:
  書吏:澳門總口無。
  澳門總口總書一名,月支銀一十五兩,歲共支銀一百八十兩。
  櫃書:澳門總口一名,月支銀三兩,歲共支銀三十六兩。
  家人:澳門總口二名,月各支銀六兩五錢,歲共支銀一百五十六兩。
  巡役:澳門總口五名,月各支銀三兩,歲共支銀一百八十兩。
25.19 工食銀兩:
  水手:額定每名每月支工食銀一兩二錢。澳門總口十五名,歲共支銀二百一十六兩。
  火夫廚子、水火夫同:澳門總口二名,月各支銀一兩,歲共支銀二十四兩。
25.20 雜支銀兩:
  禡祭:澳門口月支銀一兩六錢,歲共支銀十九兩二錢。
  燭油:天后廟香油月支銀二兩五錢,歲共支銀三十兩。澳門總口月支銀六錢,歲共支銀七兩二錢。
  紙筆:澳門口月支銀二兩,歲共支銀二十四兩。
  單冊盤費:澳門口月支銀三錢,歲共支銀三兩六錢。
  卷一六<經費>
25.21 澳門地方民人向許與夷商交易,應責成澳門同知,就近稽查,出示嚴諭。凡民人自與夷商買物,不許使用官銀,亦不許使用官銀換給夷人。查有前項情弊,拘拿治罪。如該同知漫無查察,一經發覺,即將該同知嚴參。
25.22 各國貨船所帶護貨兵船,不許擅入十字門及虎門各海口,如敢擅進,守口員弁報明驅逐,停止貿易。至夷船到口,即令先報澳門同知,給與印照,注明船戶姓名,守口員弁驗照放行,仍將印照移回繳銷。如無印照,不許進口。所有夷商買辦之人,有澳門同知選擇,取具保結,承允給予印照。在澳門者,由該同知稽查,在黃埔者,即由番禺縣就近稽查。如代買違禁貨物及勾通代僱民人服役,查出治罪,失察地方官查參。
25.23 康熙二十四年,議准番船貿易完日,外國人員一並遣還,不許久留內地。
25.24 康熙二十四年,議准貿易番船回國,除一應禁物外,不許搭帶內地人口及潛運造船大木、鐵釘、油麻等物。
25.25 康熙五十七年,議准澳門夷人夾帶中國之人並內地商人偷往别國貿易者,查出之日,照例治罪。
25.26 雍正三年,議准附居廣東澳門之西洋人所有出洋商船,每年出口時,將照赴沿海該管汛掛號,守口官弁將船號、人數、姓名逐一驗明,申報督撫存案。如出口夾帶違禁貨物,並將中國之人偷載出洋,守口官弁狥情疏縱者革職。至入口之時,亦將船號、人數、姓名逐一驗明,申報督撫存案。除頭目遇有事故,由該國發來更換者准其更換外,其無故前來者,不許夾帶人口及容留居住。若稽查不到,將守口及地方該管各官,照失察例議處。又覆准西洋人附居澳門,如有夾帶違禁貨物,並中國之人偷載出洋者,地方官照諱盜例革職。
25.27 國朝順治年間,禁佛郎機人,不許入廣東省會,荷蘭之入貢者,亦祗令在館貿易,其時海禁方嚴也。康熙二十三年始,少有變通,而猶禁商舶不得往南洋。及雍正五年,累泛重熙,民殷物阜,世宗憲皇帝念中外一家,特馳海禁。於是東南舟楫之區,鯨波不驚,商漁樂業。
25.28 嘉慶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聖諭:朕聞粵海關每年出口白鉛爲數甚多。白鉛一項,因不能製造彈丸,無關軍火之用,向未立洋明禁。但係鼓鑄必需之物,近年各直省錢局鉛斤日形短少,自係販運出洋日多一日之故,不可不定以限制,以防流弊。着傳諭常顯,即將粵海關每年出口白鉛查明數目,大加裁減,或竟可不令販運出洋。奏明設禁停止,亦無不可。該監督務須體察利弊輕重,會同總督酌定章程,不可貪圖小利,因循滋患也。將此傳諭知之。欽此。
  ……嗣於次年五月,監督常顯奏言:查白鉛一項,每年出洋數目多寡不齊,向不查禁,亦無限制。今欽奉諭旨,諮會督臣,查明十年以內出洋細數,內至少年份七十馀萬斤,至多年份三百三十馀萬斤,其馀年份一、二百萬斤不等。關例載明,照倭鉛例,每百斤收正稅銀三錢,加以耗擔歸公等款,其收銀五錢七分六釐,每年收白鉛稅銀約四五千兩至一萬數千兩不等……
  伏思白鉛一項出洋,由來已久,雖征稅有限,實爲夷人歲需之貨。今若一旦禁止,不許出洋,在遠夷無知,不免心生疑慮,似不足以昭體卹而示懷柔。但白鉛爲內地鼓鑄必須之物,誠如聖諭,不可不定以限制。應請嗣後夷船回貨購買白鉛,每年通計各船先以最少年分七十萬斤爲率。查白鉛向於廣東佛山鎮地方憑洋商收買,陸續運省報驗,然後賣與夷人出洋。嚴密稽查,不許額外多帶。如此酌定章程,在夷人雖少帶白鉛,仍得以照舊貿易,而內地鼓鑄需用白鉛,亦不虞缺少,似於錢局夷情,兩有裨益。報。
25.29 嘉慶十七年,廣東布政司曾燠移奉兩廣總督蔣曉銛行,據西洋國使攝理澳夷事務官(原脫“”)喀嚦吃嗲吐哩嚹稟稱,白鉛一項爲夷人所需,向聽澳夷均同别貨,一律就近澳門自奉鋪商採買。自奉定例,每年白鉛限以七十萬出洋爲率,澳夷離省隔涉,素不與洋商交易,未知購運盡被外洋夷船盡額買去。澳船連年缺買,大小西洋各埠需用維艱,是以於嘉慶十四、五年疊經通稟,分撥額鉛三十萬斤歸澳船買運,批民自投洋商均勻撥買。無如洋商多方遏抑,至今未蒙撥買。據此,查出洋白鉛欽奉諭旨,飭令定以限制,以防流弊。久經奏明,每年以買運七十萬斤爲限,不容稍有溢漏。經前總督諮准,粵海關監督諮覆,查澳門夷船每年徵收稅餉不過數萬馀兩,尚不及黃埔十分之一。今請以徵稅餉多寡定勻撥白鉛斤數,每年勻撥七萬斤令澳夷自投洋商買運。如此辦理,既與原奏相符,亦不致澳夷向隅。本司等伏思西洋澳夷,恭順天朝百數十載,所納稅餉積算已多,況澳門夷船現亦不少,今僅撥給十分之一,未免偏枯,應照七十萬斤之數,撥給澳門夷船十分之二,計白鉛一十四萬斤。其澳夷所稱免投洋商,自赴收買,恐滋弊端,應請粵海關來諮飭令洋商每年扣出十四萬斤,以備澳夷承買。
25.30 道光十二年七月,戶部遵旨議奏,內閣抄出兩廣總督李鴻賓、巡撫朱桂禎、粵海關監督中祥等會奏:外夷各國均已産鉛,無須來粵販運,請將報部出洋白鉛定額暫行停止。應如所奏。即將前定出洋額數裁停,以歸覆實。奉旨:粵東濱臨大海,通洋水道甚多。現在白鉛停止出洋,誠恐日久疏於防範,以致奸商販運,復有偷漏營私等弊。着諸督等嚴飭關津要隘地方,各隨時認眞巡查。遇禹毥販鉛斤,即照違例分别嚴辦,仍於年終取具關廠各官並無出洋白鉛切實印結,送部查覆。並酌定稽查章程,報部覆辦,以垂永久而杜流弊。
  卷一七<禁令>一
25.31 乾隆五十四年,總督福康安遵旨查禁大黃出洋,取有各國大班依結酌定章程。奏言:伏查粵東地處海疆,多通洋面,若大黃任其出洋,勢必輾轉入於俄羅斯國內,自應亟爲設法查禁。但民間療疾在所必需,防範通嚴,又恐商販裹足,以致內地藥材短缺。誠如聖諭,不可因噎廢食。查大黃出産川、陝二省,商人運販到粵,於省城、佛山兩處售賣,每年約二十馀萬斤。其買與洋行各國夷人約十馀萬斤,內地府州地方亦約銷十馀萬斤。至外洋各國與俄羅斯海道一水可通,難保無偷漏之事,但各國療疾所必需,似未便競行禁絶。其西洋各國,應照琉球之例,每年每國販賣亦不得過五百斤,飭令省城洋行及澳門商人,將售賣大黃數目及賣與何國夷人,分晰列冊,呈繳南海、香山二縣,一面通詳,一面移行守口文武員弁按察稽查。
25.32 嘉慶十九年五月初四日聖諭:本月崇祿等奏……再天主教絶滅倫理,乃異端爲害之尤者。此在西洋人自習其教,原可置之不問。若傳習內地民人,不止大干例禁,爲國家之隱憂,貽害最大,比白蓮教爲尤甚,豈可不深思慮遠乎?蔣曉銛等廣爲刊示,曉諭該處沿海商民並來粵交易之西洋人等,一體知悉:如中國民人有私習天主教者,地方官立即訪拿,從重治罪。其西洋人誘惑內地商民者,一經究出拿獲,一體治罪,斷不寬貸,務各凜遵例禁,以熄邪説而正人心,將此諭令知之。
25.33 嘉慶二十年三月,總督蔣曉銛會粵海關監督祥紹奏言:粵東州縣涉海者十之六七,而香山縣屬澳門地方,爲西洋人賃居之所,向來西洋夷船赴粵東販貨回澳,並不經關查驗,即將貨物運貯澳地,俟賣貨時方行報驗納稅,難保無夾違禁貨物之事。臣等與澳關監督臣祥紹熟商,鴉片烟雖來自外夷,其販賣實由漢奸,如果漢奸畏法,則鴉片烟豈能不脛而走?惟流弊已非一日,或地方文武畏從前失察處分,瞻顧因循,勢所難免。應請嗣後西洋貨船到澳時,先行查驗,並明定賞罰。凡拿獲鴉片烟之文武委員等職,應計其獲烟斤數,給予議敘。倘地方官及管關委員並守口員弁,膽敢得受陋規,徇情故縱,立即特參拿問。兵役人等挾嫌誣拿,即治以誣良之罪。不以此酌定條規,庶各知有懲勸而查禁益昭慎密矣。
  奉聖諭:鴉片烟一項,流毒甚熾,多由夷船夾帶而來,嗣後西洋夷船至澳門時,自應按船查驗,杜絶來源。至粵省行銷鴉片積弊已久,地方官皆有失察處分恐何等,瞻顧因循,查拿不力。後有拿獲鴉片烟之案,除查明地方委員等有得規故縱情事,應嚴參辦理外,其僅止失察者,競當概行寬免處分。至所請拿獲興販烟斤,自二百斤自五十斤以上,分别紀録加級,及醫部引見。軍民人等拿獲獎賞以及誣良治罪之處,俱照該督等所請行。
25.34 道光元年十月,總督阮元、粵海關監督達三會奏言:臣訪得鴉片烟來路大端有三:一係大西洋,一係英吉利,一係米利堅。大西洋住居澳門,每於赴本國置貨及赴别國貿易之時,回帆夾帶鴉片,回粵偷銷。英吉利鴉片,訪係水手人等私置,其公司船主尚不敢自帶。獨美利堅,因少國王鈐束,竟係船主自帶鴉片來粵。
  卷一八<禁令>二
25.35 雍正七年七月聖諭:粵東三面距海,各省商民及外洋番估攜資置貨、往來貿易者甚多,而海風飄發不常,貨船或有覆溺……又聞有香山澳門番人月旺貿易交趾,於雍正六年十二月在瓊州府會同縣遭風損船,該汛百總文秀,即駕一船搬運貨物,及至登岸,止還本人緞匹銀器數件,其馀藏匿不吐。地方官現在查追。
25.36 嘉慶十五年五月十六日,總督那彥成會奏:(略)
25.37 嘉慶十四年四月二十日,總督百齡會奏言:(略)
25.38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總督盧坤會奏言:(略)那彥成、百齡、盧坤諸奏章均與他書所載相重,見檔案卷。
25.39 香山協左營駐香山縣,在廣州府南二百二十五里,東至新安縣城二百十里,西至新會縣城三十里,南至本營十字門外洋一百七十里,北至順德縣城九十五里。分防四汛:一雍陌,二平頂山,三磨刀角礮臺,四吉大。
25.40 前山營營址
  前山營駐香山縣南一百三十里,東至香山協左營吉大汛十里,南至澳門娘媽閣海二十五里,與香山協左營洋面界,西至香山協左營沙尾汛六里,北至本營南大湧汛十里。分防三汛:一望廈,二關閘,三南大湧。
  卷二○<兵衛·營址>
25.41 前山營:原海防營。嘉慶十四年改以平鎮營,游擊、守備各一員移撥過營。原係陸路,道光十一年改爲內河水師營,駐劄香山縣南一百三十里,隸香山協管轄。
  都司一員:原設游擊一員、守備一員。道光十一年改設都司,其守備改撥大鵬營右營。
  水師千總一員:率外委一員,帶兵百名,駕坐漿船在澳門東西南三處海面巡查。
  把總一員。
  謹案:本營南通澳門與香山協左營洋面交界,爲香山一帶門戶緊要之地。
  卷二○<兵衛·營員>
25.42 海防同知及水師提督轄香山協副將,陸路提督轄廣州協外標、前山營游擊、守備駐剳所。北距香山縣一百二十里而遙,南至澳門十有五里而近。明天啓始立寨。國朝康熙二十六年建土城,周圍四百七十五丈,高九尺。每城二十丈,增築子城一丈,凡二十四丈。爲門三,北偪於山,故不門。起礮臺、兵房於西、南二門之上,臺各置礮四位,分置城上者六。二門外復建礮臺,列礮各十。雍正八年,設縣丞。乾隆八年,以肇慶府同知改設前山寨海防同知,而前山之勢益重。嘉慶十四年設立專營,控制澳門,移平鎮營游擊、守備,兼撥千總、外委駐劄,作爲前山營隸左翼鎮管轄。十五年因設水師提督,區分水陸,改歸廣州協轄。
  卷二○<兵衛·所城>
25.43 (乾隆五十八年,致英王第二道敕諭)據爾使臣稱,爾國貨船將來或到浙江寧波珠山及天津、廣東地方收泊交易一節。向來西洋各國前赴天朝地方貿易,俱在澳門,設有洋行,收發各貨,由來已久,爾國亦一律遵行多年,並無異語。其浙江寧波、直隸天津等海口,均未設有洋行,爾國船隻到彼,亦無從銷賣貨物。況該處並無通事,不能諳曉爾國語言,兹多未便。除廣東澳門地方仍准照舊交易外,所有爾使臣懇請向浙江寧波、珠山、直隸天津地方泊船貿易之處,皆不可行。
25.44 乾隆七年十一月,咭唎巡船遭風飄至澳門海面,遣夷目至省城求濟。廣東總督策楞,令地方官優給貲糧,修整船隻,令俟風便歸國。先是,其互市處所,或於廣,或於浙。二十二年部議咭唎不准赴浙貿易,於是皆收泊廣東。每夏秋交,由虎門入口。其土産則有大小絨、嗶嘰、羽紗、紫檀、火石及所製玻璃鏡、時辰鐘表等物,精巧絶倫。二十四年方嚴絲斤出洋之禁,兩廣總督李侍堯奏言:近年咭唎夷商屢違禁令,潛赴寧波,今絲斤禁止出洋,可抑外夷驕從之氣,惟本年絲斤已收,請仍准運還。奏入,報可。是年咭唎夷商洪任輝妄控粵海關漏弊,訊有徽商汪聖儀者,與任輝交結,擅領其國大班銀一萬三百八十兩,按交結外國互相買賣借貸財物例治罪。
25.45 嘉慶九年十二月,總督倭什布等會奏言:英吉利國王表稱,與佛蘭西爭鬭,及佛蘭西國又著人到中國謡言疏間等語。查嘉慶七年八月間,有在澳居住之夷目唩嚟哆寄信與在京居住之西洋人索德超,言英吉利國有大戰船六艘相近澳門停泊,恐有覬覦澳門情事,轉呈管理西洋堂大臣具奏。奉諭旨查詢,經前督臣吉慶查明,英吉利國護貨兵船均已回國,其在澳門外灣泊時,並未滋事。因該國向來恃强,住澳夷人是以驚疑。
25.46 ……惟所稱有護貨兵船四隻來廣一節,近聞外洋商船到粵,均有兵船護送,亦不獨英吉利國爲然,必係洋面不能肅清,自爲守衛計。迨駛至澳門,已近內地口岸,或有竊掠之事,豈不貽笑外夷。該督等當嚴飭地方文武,整飭巡防,使澳門一帶商船停泊,得以安靜無虞。至伊等護貨兵船,向來必有灣泊之所,總當循照舊規,勿令任意越進爲要。
25.47 ……伏查外洋各國夷人見小圖利,中國布帛、茶葉等物亦期用急需,各夷又互相蠻觸,是以生恐别夷國困其往來貿易。其書信因從前未經收受,是以帶回澳門。今臣明白宣諭,伊等呈出原封書信、禮單,臣等又將副本令人譯出清稿,一併呈覽。
25.48 查各國洋船向來灣泊均有一定處所。澳門離省三百馀里,係西洋夷人常川居住,向□准西洋夷船二十五隻更替貿易,其馀各國夷船,例應收泊黃埔,必須先進虎門。虎門離省一百六十里,山岸陰沙,自然天險。其護貨兵船祇准在虎門外之潭仔、零丁洋等洋面灣泊,而黃埔、虎門、潭仔、零丁等處,層層礮臺,常川均有兵船巡防。該夷船收埔時,臣等兩衙門仍派武弁關役彈壓稽查,立法極爲周備,至各國夷船俱無兵船。惟英吉利貨船有兵船護送,而該國商船亦無兵船,惟有國王貨船始有兵船四隻護送。其兵船在虎門外,交易後隨貨船回國,不准少有逗留,其馀各夷國貨船內,均有礮火器械,向資防範,於例原准。
  至該國原表稱歡喜效力等語,隱耀其詞,誠如聖諭,自係聞洋面不靖,或需伊等出力之意。查伊人不過沾沾計利,即如上年澳門夷目願備兵船二隻,幫同師船出洋緝捕。臣延豐即以體制不符,具不能得力,與倭什布議,以後停止夷船協捕。而此二隻洋船,迄今無蹤,亦□無遭風失事等事。細揣其情形,不過籍協捕爲名,可以免此二隻船出入納稅。而英吉利國自亦得聞此事,希冀效尤免稅,又恐澳門夷船出力有功,或待彼國冷談,其意不過如此。至各該國夷船船隻,既大多數礮火,向來洋盜俱不敢搶劫,澳門等要處又有師船巡防,不敢少有疏失,可以毋廑聖念。
  奉聖諭:那彥成等復奏英吉利國呈進貢表一摺。覽奏俱悉。英吉利進表輸誠,呈進方物,前已降旨加恩賞收。現在那彥成等奏明,專員□京,俟到京時,須給賜書賞件,用示懷柔。至摺內稱,澳門夷目願留兵船協同緝捕之處,延豐以體制不符,且不能得力,與倭什布商議停止。所見甚是。緝捕洋匪,內地自有兵船,豈有天朝藉資外夷之理?且安知伊等不窺探虛實?因此生其輕視之心。乃倭什布、三義助上年於夷船請往協捕時,冒昧允准。今該夷船已查無蹤迹,可見並非認眞出力。那彥成、延豐能見及此,較之倭什布、三義助多矣。至各國洋船向來灣泊既有一定處所,自當仍循其舊。那彥成等自當督率所派員弁,隨時留心稽查彈壓,勿稍松懈。
  卷二三<貢船·英吉利>
25.49 乾隆六十年,總督長麟、巡撫朱桂、監督舒諭澳門口委員等:查乾隆五十一、二等年,因米價昂貴,經前總督孫士毅飭令商民人等,如有挾資赴外洋糴濟及自行專載米石到粵者,均免其輸納船鈔。現值省城米價昴貴,自應援照辦理。查小呂宋爲産米之區,其程途又較别國最近,一帆直達,可以計日往還。除另飭委員傳諭大班運濟外,合就飭知遵照,免其輸納船鈔,以示招徠。
  卷二四<市舶·小呂宋>
25.50 呡唎喇即小呂宋,其地宜稻米,賤時石值三、四錢,即昂貴亦不過一兩,遇風便,十日可至澳門。
  卷二四<市舶·呡唎喇國>
25.51 臣謹案:明初,置互市,其番舶之來,泊無定所,率擇濱海地之灣環者爲澳,若新寧則有廣海、望峒,東莞則有虎頭門、屯門、雞棲,香山則有浪白、濠鏡,皆置守澳官。嘉靖之末,諸澳盡廢,而濠鏡亦非中國有。推原其故,番人之得市於濠鏡也,自黃慶始也,番人之得居於濠鏡也,自汪柏始也。史言吏其土者,皆畏懼莫敢詰,甚有利其寶貨,佯禁而陰許之者。總督戴耀在事十三年,養成其患。明政不綱,流毒一至於此。然而佛郎機始據之,旋爲西洋所攘奪,西洋繼有之,又不免爲咭唎所窺伺。夷人之性,惟利是圖,以犬羊之桀驁,成蠻觸之爭競,故自乾隆年間,咭唎屢至澳門呈遞夷稟,實非敢有意滋事,不過艷羨西洋之坐享厚利,希冀效尤。而我列聖,天威震疊,燭照幾先,我皇上又申命疆臣,嚴行約束,即於澳夷亦每事防範,誠以地方安危繫乎市易,而市易利害在於夷商,杜漸防微之道,固不可不詳且慎也。故以咭唎交涉澳門之事,及歷次所議澳夷條約,謹著於篇。自香山縣鳳棲嶺迤南一百二十里至前山,又二十里爲濠鏡澳。不至澳六七里,有山嶄然斷亘,沙隄如長橋,曰蓮花莖。莖末山又特起,名蓮花山,又伏又起,中曲,長五六里,廣半之,是稱澳焉。遵澳而南,放洋十里許,右舵尾,左雞頸;又十里許,右橫琴,左九澳,灣峯表裏四立,象箕宿縱橫成十字,曰十字門,又稱澳門。當明代之初,諸國互市俱在廣州,正德時移於高州之電白縣。是時佛郎機最兇狡,或駕大舶突入廣東會城,久留弗去,御史何鰲、邱道隆力請驅逐,禁絶番舶。未幾,巡撫林富復請通市,嘉靖十四年指揮黃慶納賄請於上官,移市舶於濠鏡,歲輸課金二萬。而佛郎機已破滿刺加,擊巴西,又與紅毛中分美洛居,盡擅海上之利,勢愈强橫。適番舶有託言舟漕風濤,願借濠鏡地暴諸水漬貢物者,海道副使汪柏許之。始僅茇舍,漸運瓴甓榱桷爲屋。佛郎機乘之混入澳,乃築城以居。閩粵商人趨之若騖,久之,其來益衆,諸國人畏而避之,佛郎機遂專據澳焉。其人有呂武朥者尤黜慧,土語、華言及漢字皆諳曉,人呼呂大班,營債取息,獲利累巨萬。迨萬曆時,西洋來中國亦居此澳,傳習天主教,佛郎機爲所惑,習其教。至國朝康熙年間,居澳者盡易西洋人,無復佛郎機矣。佛郎機所建城,一隳於萬曆時之總督何士晉,再隳於天啟時之海道副使徐如珂。而西洋人居於澳,因其遺蹟繕完之,雖庳而固,大門一曰三巴門;小門三:曰小三巴門,曰沙梨頭門,曰花王廟門。又設礮臺六,最大者爲三巴礮臺,列礮二十有八,上宿番兵,臺之四周爲龕,以置守夜,臺下爲窟室,貯焰硝;次則東望洋、西望洋,兩臺對峙,東置礮七,西則五;娘媽閣礮臺在西望洋下,礮二十有六,南環礮臺,置礮三;噶斯蘭礮臺,置礮七,設火藥局於左側。有夷目、兵頭遣自小西洋,率三歲一代,轄番兵百五十人。番人犯法,兵頭集夷目於議事亭,或請法王至,會鞠定讞,籍其家財而散其眷屬,上其獄於小西洋。其人屬獄,候報而行法,其刑或戮或焚,或縛至礮口而燼之。夷目不職者,兵頭亦得劾治。其小事則由判事官量予鞭責。判事官掌刑名,有批驗所、掛號所,朔望禮拜日放告。赴告者先於掛號所登記,然後向批驗所投入。既受詞,集兩造聽之,曲者予鞭,鞭不過五十。亦自小西洋遣來。理事官一,曰庫官,掌本澳番航稅課兵餉財貨出入之數,修理城臺街道,每年通澳僉舉誠樸殷富一人爲之。番書二名,皆唐人。凡郡邑下牒於理事官,理事官用呈稟上之郡邑,字遵漢文,有番字小印,融火漆烙於日字下,緘口亦如之。凡法王、兵頭、判事官,歲給俸一二千金有差,理事官食其所贏,不給俸外。紅棍官二等:曰大紅棍,曰二紅棍。大紅棍於夷人就瞑目時,察其貲財而籍記之,詢其人以若干送寺廟,若干遺子女,若干分給戚屬,詳書於冊,俾無後爭。二紅棍於夷人既歿,有子女俱幼不能成立者,即依大紅棍所開應給之數,撫育其子女,而經理其馀財,待其既長婚嫁,舉以付之;如無子女,悉歸其貲於寺廟。其晨婚稽察如內地保甲者,曰小紅棍,兼守獄。獄設龍嵩廟右,爲樓三重,夷人罪薄者置之上層,稍重者繫於中層,最重則桎梏於下。有土窟委乾牛馬矢,炷火其中,名曰矢牢。凡天朝官如澳,判事官以降皆迎於三巴門外,三巴礮臺然大礮,番兵肅隊,一人鳴鼓,一人颭旂,隊長爲帕首鞾袴狀,舞鎗前導,及送亦如之。入謁則左右列坐,如登礮臺則番兵畢陳,吹角演陣,犒之牛酒。其然礮率以三或五發、七發致敬也。
25.52 順治四年,戶部議覆兩廣總督佟養甲疏言:佛郎機國人寓居濠鏡澳,以擕來番貨與粵商互市,蓋已有年。後深入省會,至於激變,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國爲請,然前事可鑒,應仍照前明崇禎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載貨下澳貿易。得旨准行。
25.53 乾隆八年十月,刑部奏言:議得兩廣總督策楞等奏稱,澳門地方係民番雜處之地,八年十月十八日,民人陳輝千被夷人晏些盧用小刀戮傷身死,據縣稟據夷目稟稱:番人附居澳境,凡有干犯法紀,俱在澳地處治,百年以來從不交犯收禁。今晏些盧傷死陳輝千,自應仰遵天朝法度,擬罪抵償。但一經交出收監,違犯本國禁令,闔澳夷目均干重辦,懇 請仍照例按法處治。
  臣等伏查澳門一區,夷人寄居垂二百年,中間聚集番男婦女不下三四千人,均係該國夷王分派夷目管束。番人有罪,夷目俱照夷法處治。惟民番交涉事件,罪在番人者,地方官每因其係屬教門,不肯交人出澳,事難題達,皆不稟不詳,即或通報上司,亦必移易情節,改重作輕,冀倖外結省事,以故歷查案卷,從無澳夷殺死民人抵償之案。今若徑行搜拿追出監禁,恐致夷情疑懼,别生事端;倘聽其收管,又慮日久潛逃。臣等公同酌覈,此等事件似應俯順夷情,速結爲便。隨飭司檄委同往妥辦,各夷目遂自行限日將兇犯晏些盧於本月初三日用繩勒斃。
  臣等查化外之人有犯,原與內地不同,若照例解勘成招,夷情實有不願,且兇犯不肯交出,地方官應有處分,若不明定條例,誠恐顧惜考成,易起姑息養姦之弊。可否仰邀聖恩,特降諭旨,嗣後澳夷商人有罪當絞斬而夷情願即爲抵償者,該縣於相驗之時訊明確切,由司覈明詳報督撫,再加覆覈,一面批飭地方官同夷目將犯人依法辦理。庶上申國法,下順夷情,重案不致稽延,而澳夷桀驁不馴之性亦可漸次遷改。尋經刑部奏准:澳夷殺人,罪應斬絞,令該縣同夷目依法辦理,免其交禁。奉旨依議。
25.54 乾隆四十五年,刑部奏言:廣東巡撫李侍堯奏稱,乾隆二十五年議准內地行店有向夷人違禁借貨勾結者,照交結外國、誆騙財物例問擬,所借之銀查追入官。自申明例禁後,二十年來,各國夷商交易,年清年欵,從無拖欠夷商之事。詎上年九月,有咭唎國土名呅咑喇唦船一隻,船主名噋,順帶港腳鬼子番稟一封,內稱廣東行商欠夷人銀兩甚多,求著行商還回。當傳諭各國夷商大班傳詢,據稱本國王吩咐不許放債,有違天朝禁令,二十年來俱是年清年楚,並無私相借貸之事。或我國港腳不肖鬼子擕帶番銀來廣,偷放私債,亦未可定。隨據大班等報開,放債鬼子共十一人,泰和行顔時瑛欠夷人本利番錢一百三十五萬四千馀圓,裕源行商張天球欠夷人本利番錢四十三萬八千馀圓,行據張天球供實,止欠夷人銀十馀萬兩,夷人將利銀一併作本,換票收執,疊滾加息,二十馀年是以積至如許之多。查夷人違禁放債,又復重利滾息,自應照例追銀入官。但放債在二十五年例禁之先,仰體皇上綏柔遠人至意,按其原本,照例加一倍息追還,將顔時瑛、張天球革去原捐職銜,依例交結外國誆騙財物,發邊遠充軍;所有貲財房屋交地方官,悉行查明估變,除扣繳應完餉銀外,俱付夷人收領,併將辦理緣由剴切曉諭該大班。令其寄信轉知該國王嚴飭港腳鬼子,嗣後不許違禁放債,如再有犯,即追銀入官,驅逐回國。奉旨依議。
25.55 嘉慶四年十一月總督吉慶奏言:竊查各外夷來粵貿易船隻,惟咭唎船大貨多。今據咭唎兵船總兵嚟吔稟稱;本國與囒哂呂宋二處有隙,貨船來粵、回國恐被欄截搶奪,是以國王派有兵船三隻來往護送,船內糧麪已乏,懇求准買糧以資口食等情。臣即派中軍參將唐光茂等傳諭該國總兵:爾等皆遠涉重洋護貨來廣,自應仰體大皇帝懷柔遠人德意,按口計食,准買口糧。惟查向定章程,商船准其進口在黃埔(原脫“埔”)地方,兵船則在澳門外洋灣泊,不許擅入。爾等自應遵照向辦章程灣泊,明白曉諭。該夷人等,俱各欣感。臣會同監督臣佶山揀派明白洋商照料,並飭令海口礮臺鎮靜彈壓,不動聲色,嚴密防範,仍催該國貨船趕緊起卸,買置貨物,隨同兵船依限開行回國。
25.56 嘉慶七年,咭唎國有兵船數隻停泊雞頸洋面,逗遛數月,經總督吉慶驅逐始去。
25.57 嘉慶十三年九月,咭唎國兵頭嘟喱託言囒哂滋事,藉保護西洋人爲名,帶兵七百名進入澳門,佔據東望洋、娘媽閣、伽思蘭三處礮臺。奉聖諭,吳熊光等奏咭唎國夷兵擅入澳門一事。咭唎國夷人藉稱大西洋國地方被囒哂佔踞,該國因與大西洋鄰好,恐西洋人之在澳門者被囒哂欺阻貿易,輙派夷目帶領兵船前來幫護。所言全不可信,而且斷無此理。現在先後到船九隻,皆帶有礮械火藥等物,竟敢灣泊香山縣屬雞頸洋面,並有夷兵三百名公然登岸住居澳門三巴寺、龍嵩廟,分守東西礮臺,實屬桀驁可惡。該督等現將該國夷船停止開艙(原作“鎗”),派員剴切曉諭,俟夷兵退出澳門,方准起貨,並稱該夷人若再延挨,即封禁進澳水路,絶其糧食。所辦尚是。但究竟如何嚴切曉諭,及現在作何准備之處,全未奏及,所辦太輭。邊疆重地,外夷敢心存覬覦,飾詞嘗試,不可稍示以弱。此時如該國兵船業經退出澳門則已,如尚未退出,吳熊光即著遴派曉事文武大員前往澳門,嚴加詰責,以天朝禁令綦嚴,不容稍有越犯。大西洋與囒哂彼此搆釁,自相爭殺,原屬外夷情事之常,中國並不過問,即如近年緬甸、暹羅二國互相讐殺,節經敂關求援,大皇帝一視同仁,毫無偏向,至於中國外藩自有一定疆界。試思中國兵船從無遠涉外洋,向爾國地方屯劄之事,而爾國兵船輙敢駛進澳門,登岸居住,冒昧以極。若雲因恐囒哂欺侮西洋,前來幫護,殊不知西洋夷人既在中國地方居住,囒哂焉敢前來侵奪,以致冒犯天朝。即使囒哂果有此事,天朝法令具在,斷不能稍有姑容,必當立調勁兵,大加勦殺,申明海禁,又何必爾國派兵前來代爲防護?若雲洋匪未浄,欲思効力天朝,尤屬無謂。海洋盜匪屢經勦辦,不過東竄西逃,既經兵船四路擒拏,不日即可殲盡馀孽,又何藉爾國兵力乎?看來竟係爾國夷人見西洋人在澳門貿易,趁其微弱之時,意圖佔住,大干天朝厲禁矣。爾國臣事天朝,平素遣使進貢,尚稱恭順,乃此次無知冒犯,實出情理之外,本當即行拿究,姑先明白曉諭,爾若自知悚懼,即速撤兵開帆,不敢片刻逗遛,尚可曲恕爾罪,仍准爾國貿易;若再有延挨,不遵法度,則不但目前停止開艙,一面即當封禁進澳水路,絶爾糧食,並當調集大兵前來圍捕,爾等後悔無及。如此逐層曉諭,義正詞嚴,該夷人自當畏懼凜遵。吳熊光等仍當密速調派得力將弁,統領水陸官兵,整頓預備,設該夷人一有不遵,竟當統兵勦辦,不可畏葸姑息,庶足以伸國威而清海澨,此於邊務夷情大有關係。該督撫不此之慮,而唯鰓鰓於數十萬稅銀,往復籌計,其於防備機宜全未辦及。吳熊光、孫玉庭均懦弱不知大體,且吳熊光充當軍機章京有年,曾經擢用軍機大臣,尤不應如此憒憒。吳熊光、孫玉庭著傳旨嚴行申飭。伊等此次來摺,僅由馬上飛遞,亦屬遲緩,此旨著由五百里發往,著吳熊光等即速遵照辦理,並傳諭常顯知之。
  又奉聖諭:前因咭唎國夷兵擅入澳門,吳熊光等所辦懦弱,當經降旨嚴飭,並令軍機大臣將奏到咭唎國所遞原稟繙譯進呈。朕詳加披閱,稟內所敘之詞,多不恭順,如所稱該國王多派戰船兵丁赴中國海面,若囒哂國人來至澳門,預備防堵等語,殊不成語。該國王既知爲中國海面,即不應派兵擅入,況囒哂國夷人並未來至澳門,何得藉詞越進?天朝兵精糧足,即使外藩部落或敢桀驁思逞,不難聲罪致討,若蠻觸相爭,敂關求救,天朝一視同仁,亦斷無偏護,何須該國王豫籌防堵耶?又稱囒哂係各國仇人,該國王派兵作敵,以期保護中國、博勒都雅、咭唎三國買賣等語,尤屬謬妄。試思天朝臣服中外,夷夏咸賓,蕞爾夷邦,何得與中國並論?又稱天朝海面盜案甚多,商販被劫,該國王派備兵船,情願効力勦捕等語,竟係意存輕視。現在海洋水師兵船,織巡緝,沿海各口岸斷絶接濟,盜匪日形窮蹙,豈轉待外夷相助?種種藉詞背謬,於邊務夷情大有關係。該督接閲夷稟,早當驅逐駁飭,迺止以停止開艙、封禁進澳水路、絶其糧食,虛言由尋常馬遞入告。且該督等具奏後,該國夷船曾否退去,亦未據續行馳報。吳熊光不應如此糊塗懈怠,實出意想之外。試思邊防重地,任令外夷帶兵闌入,占據礮臺,視爲無關緊要,不知有何事大於此事者。該督等接奉此旨,即著將夷船現在情形、如何密飭籌備之處,速行奏聞,無論退去未退去,即由五百里具奏。
  是月二十八日聖諭:吳熊光覆奏咭唎夷船尚在澳門延挨觀望情形一摺,所奏仍係一片空言,並未設法驅逐,殊屬遲緩。外夷擅入內地,分佔東西礮臺,地方緊要事務,孰有大於此者。吳熊光身任封疆重寄,接據稟報,早應馳赴該處,躬親籌辦,乃任其登岸住守兩月有馀,船隻人數日益增多,竟如入無人之境。及接奉嚴旨,尚不即時親往督辦,僅止委員前往,又未將派委何員、如何飭諭之處,詳晰聲敘。所稱統兵勦辦之語,亦未將該夷人設不肯退出,即從何路進兵,一一部署周妥。而摺內尚稱早爲籌備,果爾則節次奏報之摺,何以未將籌辦之法詳細奏及耶?且據稱夷人一經登岸,則毫無伎倆,又稱恐其挺而走險,竄入沿海地方,掠食滋擾,顯係自相矛盾。看來吳熊光平日因循廢弛,祗知養尊處優,全不以海疆爲重,大負委任矣。吳熊光著傳旨嚴行申飭,先降爲二品頂戴,拔去花翎,仍交部嚴加議處,用示薄懲。現已另降諭旨,令永保速赴澳門,相機專辦,即與欽差無異。吳熊光接奉此旨,仍著速赴澳門,親身驅逐。如能於永保未到之先,將夷人速行驅逐,尚可稍贖前罪;倘永保到時,或夷人尚未退去,竟需酌調兵力,吳熊光不得有意阻撓,致令掣肘。將此由五百里諭令知之,仍著將夷人是否退去情形速行覆奏,以慰厪注。
  其年十一月聖諭:昨據吳熊光等奏咭唎夷兵全數退出澳門一摺。此次該國夷人自七月來至澳門,住守數月有馀,夷情叵測,必禹汏爲而來,何以又無故而去?且所稱見聖諭嚴明,兵威壯盛,業已不敢抗違之語,所見係何諭旨?所派係屬何兵?並未一一聲敘。況夷稟尚未呈遞,吳熊光輙稱夷船風信一過,即不能開行,如果切實懇求,即准其開艙,俾夷情不致遲留等語,竟欲以開艙見好於夷人,豈非示之以弱乎?外洋來至內地貿易,輸納稅課,原因其恪守藩服,用示懷柔,並非利其財貨。若沾沾以征榷爲重,無怪該夷人肆意居奇,意存輕視也。永保馳抵粵東,即會同韓崶詳查咭唎夷船因何擅入內地。自七月至今,呈遞夷稟幾次,吳熊光如何批示,所稱水陸兩途,嚴密布置官兵,所派係屬何兵?節次奏稱,派員剴切曉諭,並聖諭嚴明之語,所見係何諭旨?所派係屬何員?因何全行退出?有無豫准開艙貿易之事?逐一奏聞。倘永保到彼後,吳熊光等業已准令開艙,即當查明因何允准?是否係該國夷人具稟懇求,抑係吳熊光先行准令開艙,該夷人始行退去之處,一併據實具奏,不可稍禹歔飾。
25.58 嘉慶十四年二月聖諭:韓崶奏查閲澳門夷民安堵並酌籌控制事宜一摺。澳門地面,西洋人舊設礮臺六座,其自伽思蘭礮臺至西望洋礮臺迤南沿海一帶,本有石坎,因形勢低矮,上年咭唎夷兵即由此爬越登岸。今擬加築女墻一道,增高四五尺,共長二百馀丈。經韓崶查閲指示,該夷民目等歡欣願辦,應即令其尅期興工,俾資防護。
  其年四月聖諭:百齡奏俟本年咭唎國貨船到時先期偵探各情形,所見甚是。該國夷人素性强橫奸詐,雖現據夷商喇所稟,夷兵不敢再來之語,亦未可深信。上年該夷兵來澳時,吳熊光等不立行查辦,即失之於寬,此時自應濟之以猛,著傳諭百齡,於本年該國貨船到時,先期留心偵探,如再敢多帶夷兵,欲圖進口,即行調集官兵,相機堵勦;倘止係貿易船隻並投遞謝罪哀懇稟件,亦應飭令停泊港外,該督一面奏聞,候朕降旨遵行。
  又聖諭:各省封疆大吏,守土是其專責,遇有關涉外夷之事,尤當立時親往勘辦,務臻妥協,方爲無忝厥職。前次吳熊光在兩廣總督任內,咭唎國商船帶兵入澳,佔踞東望洋、娘媽閣、伽思蘭三處礮臺,雖內係西洋商人防守所設,但現在中國地面,即與闌入內境無異。吳熊光身任封圻,其咎竟無可辭。本日據百齡查奏,上年七月二十一二等日,該夷兵船來至雞頸洋面,八月初二日抵澳上岸,占據西洋礮臺,地方文武節次稟報,吳熊光批令照常防範。至二十六日,見該夷不退,諭令封艙,復經遊擊祁世和、香山縣彭昭麟等請兵堵逐,吳熊光亦俱批以鎮靜,不可張皇。彼時香山縣有澳內居民四散、澳民乏食之稟,吳熊光總未親往查辦。該夷兵見無准備,將兵船三隻駛進虎門,停泊黃埔。吳熊光因於九月初四日具奏始派兵防範,並令碣石鎮總兵黃飛鵬管帶師船在省河一帶灣泊。至二十三日,該夷兵又駕坐三板艇船由黃埔至省城外十三行停住,求見總督,懇請代奏在澳寓住。吳熊光總未見面,祗令其回黃埔候旨,並飭禁買辦、火食,該夷兵慌急駕船行至十三行裝取火食,官兵喝阻不理,黃飛鵬開礮,轟斃夷兵一名,帶傷三名,該夷兵即行退回。至十月初,奉到諭旨,吳熊光僅檄調各標兵丁在黃埔、澳門駐劄防守,並未攻擊。至十六日,恭宣諭旨,夷人當即畏懼,願撤兵復求開艙。吳熊光諭令全行退去始准貿易,該夷兵陸續退至外洋等語。咭唎夷船帶兵入澳,藉名保護西洋,陰圖占地謀利,情殊詭譎,即應立時驅逐。況此次該夷兵遇官兵開礮,並不敢稍有抗拒,及奉有嚴飭諭旨,亦即畏懼,開帆遠去,是該夷兵尚知震懾天威,無他伎倆。設吳熊光於該夷兵登岸之初,即親往彈壓,曉以大義,一面調兵防守,該夷兵自知所畏懼,即行退出,庶足宣示國威。吳熊光於此等要事,遲至月馀始行具奏,既未親往查辦。該夷目兵求見,又祇派員往諭,並不面詢斥逐。雖開艙在夷兵既退之後,而許其開艙究在夷兵未退之先,是奏報既屬遲延,辦理又行畏葸,且屢次夷人具稟,乃吳熊光批示,並轟斃夷兵等事,並未入奏,亦屬含糊。吳熊光由軍機章京蒙皇考高宗純皇帝不次超擢,用至軍機大臣,復經朕簡歷任三省總督,非新進不曉事者可比,乃種種錯謬實屬辜負委任,吳熊光前已革職,著拿問,交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審訊定擬具奏。至孫玉庭,前在廣東巡撫時,並不將前後情形據實陳奏,又不會同吳熊光迅速妥辦,軟弱無能,豈可復勝巡撫之任,孫玉庭著革職回籍。
  是年八月總督百齡奏言:咭唎祖家貨船到粵,歷係帶進虎門,灣泊黃埔,等候開艙貿易。因上年有該國夷兵入澳之事,當飭澳門同知、虎門守口員弁、香山縣偵探,本年該國祖家船到粵,如果貨船以外,仍照向年止帶護貨兵船二三隻,均令停泊外洋,仍俟該夷具有謝罪稟件,即當奏請諭旨遵辦。兹據該夷商大班喇等呈稱,本年祖家貨船十有六隻,將次到粵,再四哀懇先爲具奏,冀得早進黃埔,免致久泊外洋,有風濤之險,並齎呈該夷漢字稟各一件。奉聖諭:上年該國夷兵冒昧入澳,曾經降旨,令該督察看該國夷人,如果畏罪感恩,俟其貨船到日奏明,請旨定奪。今伊祖家船十六隻,將次到粵,夷商等所具稟函,以涉險遠貿,悔罪乞請爲詞,尚屬恭順,著准其照常貿易。惟該夷人所帶兵船,原以外洋遼闊,自備不虞,若貨船既抵內地,焉用防範?若該督嚴切諭禁,令其將兵船留泊外洋,恪遵功令爲要。
25.59 嘉慶十五年十一月,總督百齡等會奏言:咭唎國大班喇以洋商鄭崇謙等負欠過多,輒行私給資本,串同民人吳亞成代理行務,實屬違例多事,未便任其久留內地,覬覦壟斷。現在咭唎祖家公司貨船陸續到粵,該國因喇連年承辦貿易事務不妥,有違天朝功令,已另派新大班啵啷,不日來粵更換,應俟該大班啵啷到粵,即飭令將喇驅逐回國,毋許逗遛,以杜弊竇。
25.60 嘉慶十九年十一月聖諭:朕聞本年八九月間,有咭唎護貨兵船違例闖入虎門。又有咭唎夷人呞噹,前於該國入貢時曾隨入京師,年幼狡黠,回國時將沿途山川形勢俱一一繪成圖冊,到粵後不回本國,留住澳門已二十年,通曉漢語。定例澳門所住夷人,不准進省。呞噹在粵既久,夷人來粵者大率聽其教誘,日久恐致滋生事端。著蔣攸銛等查明呞噹有無教唆勾通欵蹟,如查有實據,或遷徙安置,奏明妥辦。
  又聖諭:蔣攸銛等奏密陳夷商貿易情形及酌籌整飭洋行事宜一摺。所奏俱是。粵省地方瀕海,向准各國夷船前來貿易。該夷商遠涉重洋,懋遷有無,實天朝體恤之恩,然懷柔之中仍應隱寓防閑之意。近來咭唎國護貨兵船不遵定制停泊外洋,竟敢駛至虎門,其詭譎情形,甚爲叵測,蔣攸銛示以兵威,派員詰責,該大班始遞稟謝罪。此後不可不嚴申禁令。該夷船所販貨物,全藉內地銷售,如呢羽、鐘表等物,中華儘可不需,而茶葉、土絲,在彼國斷不可少,倘一經停止貿易,則其生計立窮。書雲:不寶遠物則遠人格。該督等當深明此意,謹守定制,內固藩籬,不可使外夷輕視。嗣後所有各國護貨兵船,仍遵舊制不許駛近內洋,貨船出口亦不許逗遛。如敢闌入禁地,即嚴加驅逐;倘敢抗拒,即行施放鎗礮,懾以兵威,使知畏懼。所有該督等請,嚴禁民人私爲夷人服役,及洋行不得搭蓋夷式房屋,鋪戶不得用夷字店號,及清查商欠,不得濫保身家淺薄之人承充洋商,並不准內地民人私往夷館之處,均照所議行。
25.61 嘉慶二十一年七月,總督蔣攸銛示:咭唎夷人從前稟求指一闊野地方,行走閑散,以免生病。曾准於每月初三、十八兩日令赴關報明,派人帶赴海幢寺、陳家花園內,聽其遊散,以示體恤,但日落即須歸館,不准在園過夜,並責成行商嚴加管束,不許水手人等隨往嘈雜,滋生事端。兹查近年已無陳家花園,各夷人每有前赴花地遊散之事,從前原定每月兩次,准該夷人出外商標法閒遊。兹酌定於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日三次,每次十名,人數無多,隨帶通事易於約束,添以次數,則夷人可以輸替前往,於俯順體恤之中,仍寓稽查防閑之意。准其前赴海幢寺花地閒遊散解。夷人每次不准過十人以外,著令通事赴經過行後西礮臺各口報明,帶同前往,限於日落時,仍赴各口報明回館,不准飲酒滋事,亦不得在外過夜。如不照所定日期名數,或私行給與酒食,一經查出,定將行商通事從重究治,夷人即不准再去閒遊。其洋貨店鋪人等,如敢私與夷人潛赴花地閒遊,並引誘勾結作弊,軍民人等無故阻攔滋事,並干嚴究。
  卷二六<夷商>一
25.62 道光二年,澳門衆夷逐其番差、兵頭。西洋住澳夷人,向由該國設番差、兵頭等官。番差者轄番衆,如內地文員;兵頭者轄番兵,如內地武員。是年番差、兵頭虧缺庫項,夷人逐之,而自立番差、兵頭。小西洋總管官聞之,遣巡船一、夷兵水梢二百馀人,以牌照至澳查辦。澳門夷衆言:兵頭雖派自小西洋,而番差則派自大西洋。去年已稟國王,不願受小西洋牌照,巡船船主及舊番差訴於總督、將軍、監督。尋議夷人自行查辦之事,內地本可不過問,但小西洋不應派兵來粵,飭文武令其事竣開行。
25.63 道光十年二月,據洋商伍受昌等稟稱:前據咭唎國大班等,欲於東南二面添築圍墻,東邊木板易石,俾上落貨物得免無虞。當奉批斥,著即傳諭該夷等恪遵禁令,不得妄生覬覦。嗣於本月初九日初更時候,忽有黃埔該國公司夷船三隻、水手一百馀名上省,該夷商督令將公司館前鋪地木板拆去,將靖遠街口海旁馀泥連夜搬運填平所拆木板低窪之處。商等立即會同前去,向該夷曉諭阻止,該夷商等强硬不服等因。查公司館係洋商建造,給與夷人來省暫住之所,該夷人貿易事竣,仍應回澳門居住。其館前馀地不與夷人相干,何得率衆黑夜偷填,違犯禁令。札委廣州協廣州府刻即傳集洋商,逐一勘明,將該夷填土挑挖浄盡,俾地勢仍舊。該夷等如敢抗阻,即遵照新奉諭旨,將該夷等嚴行驅逐。
  是年廣州將軍慶保會奏言:查各國夷人航海來粵貿易,每年春夏皆寓居澳門,至秋冬間因出進貨物,均在省城洋行交兌,即移駐省中夷館。其隨帶番婦向祇准居住夷船,乾隆十六年始,准寄居澳門,仍不准擕帶進省。各處番夷就省投行交易,原無准帶婦女到省之例。乾隆十六年閏五月十二日夜,有荷蘭國夷船咾嗹乘三板帶有番婦一名、番女二名,上至瑞豐行居住。經飭令該夷即將番婦寓居澳門,俟開船時帶領回國。迨乾隆三十四年,有咭唎國夷商啡私帶番婦來省居住,經將該番婦押往澳門,出示嚴禁。三十四年以後,傳聞間禹毥擕番婦來省,或潛住數日,無人知覺,旋即回澳門。此則無案可稽。本年春間,訪有番婦到省潛住之事。現在咭唎國大班復擕帶番婦來至省城,到公司夷館居住,又該夷商由船登岸坐轎進館。經臣李鴻賓諭飭洋商,即將番婦驅令回澳,並飾嗣後夷商進館,不許乘坐肩輿,務遵舊制,毋得稍違。該大班等因聞外間訛言,有派兵圍逐夷商番婦之説,心懷疑畏,通信黃埔灣泊各夷船,令水手百馀人乘夜將礮位數座及鳥鎗等件收藏小船艙內,偷運省城夷館。臣即飭令洋商通事等,嚴詰該夷私運礮座等物至館,其意何居?據稱實因聞得即日派兵將夷人番婦一併攆逐,一時惶懼情急,將船上隨帶防身鎗礮,夜間運來,實不知礮位不准擕帶之物。復查該夷等乘坐三板小船上省下澳,向准其擕帶鳥鎗二三杆以防盜賊,固屬不禁。若船上礮位,歷來不准移至省館,當經嚴飭該夷,速將礮位、鳥鎗刻即運回本船,水手人等速歸黃埔。夷人遵將礮位擕歸,番婦遣回澳門。
25.64 是年(道光十四年)八月初六日,總督盧坤合同粵海關監督中祥奏言:咭唎國貿易公司……查嘉慶十三年及道光九年,因該夷人滋事封艙,旋據籲請復開,此該國不能不與中華交易之明證。該夷人除礮火以外,一無長技,現已商同將軍臣哈豐阿等派撥弁兵在省城內外分設堆卡,加意巡防。澳門一帶亦密派員弁,水陸分投布置,鎮靜防範,不至疎虞,亦斷不敢稍涉張皇,肇釁釀事。仍飭該府縣訪查漢奸,嚴拏懲辦,至外夷貿易係洋商專責。今夷目嘮啤來粵,該商等既不先行稟報,節飭傳諭,又一無能爲,殊屬玩忽,仍查明有無情弊,嚴參究處。奉上諭,咭唎國夷人素性兇狡,與中華不通文移,惟化外蠢愚,未諳禁例,自應先行開導,令該商等傳諭飭遵。兹該夷目既執抝頑梗,不遵法度,自當照例封艙,稍示懲儆,俾知畏懼,如該夷目及早改悔,照常恭順,懇求貿易,即准奏請開艙,祇期以情理之眞誠,化犬羊之桀驁,但能無傷大體,即無庸過事苛求。倘該夷人自恃船堅礮利,陰蓄詭謀,不聽約束,犬羊之性急則反噬,則驅逐出省,不能不示以兵威。其省城內外及澳門一帶,大嶼山礮臺等處,務須密派弁兵,加意巡邏,不動聲色,鎮靜防範。
25.65 (道光十四年九月)盧坤恐澳夷西洋人爲咭唎夷人所惑,飭委副將秦裕昌會同文員曉諭布置,並一體防範,不致疎虞。該西洋夷人極爲恭順感激,情願自行防守,極應如此辦理。
25.66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奉上諭:外夷遞送書信,向有章程,自應循照辦理,何可以詭異不經之船,擅入海口?夷素性詭詐,雖現據查明煙船並無滋事情形,惟既已飭禁,不准進口,乃仍欲駛入內洋,實屬藐法。著鄧廷楨等嚴飭各營縣及虎門各礮臺,隨時查察,嚴行禁阻防範。並諭飭澳門西洋夷目,派撥夷兵在南灣一帶巡查,勿任煙船水手人等登岸滋事。仍即驅逐開行回國,毋令久泊外洋。倘該夷人不遵法度,竟肆桀驁,立即懾之以威,俾知儆懼。該督等務當熟籌妥辦,循照舊章,不得稍有疎懈。將此諭知鄧廷楨、祁、關天培並新任粵海關監督文祥知之。
25.67 道光十六年十二月,總督鄧廷楨奏言:本年十一月內,接據夷義律由澳門傳稟,內稱准本國公書特派遠職來粵,總管本國商賈水梢,乞准赴省等情。經委員馳赴澳門查問,據稱義律即噂,係咭唎四等職,於道光十四年秋間到澳,經引水具報有案。該夷住澳兩載,承辦咭唎商船回國船牌簽字,現因公司未復,並無大班,奉該國王命一等大臣信,知派伊管理商梢事務,不管貿易,若有商梢滋事,唯伊是問等語。訪之澳夷及各國夷商,簽稱該夷人極安靜,並無别故等情。雖覈與向派大班不符,但名異實同。總之,以夷馭夷,不許别有干預,似可量爲變通。查照從前大班章程,准其至省照料,現令該夷暫居澳門,聽候據情入奏,如蒙恩准,再行諮令粵海關監督給領紅牌進省。
  奉上諭:據鄧廷楨奏稱,咭唎國公司散局以後,大班不來,上年十一月內,該國特派遠職來粵,總管本國前來貿易之商賈水梢等語。該國來船絡繹,自應鈐束,得人以期綏靜。今該夷既領有公書文憑,派令經管商梢事務,雖與向派大班名目不同,其爲鈐束則一,著准其依照從前大班來粵章程,至省照料,並飭令粵海關監督給領紅牌。進省以後,住澳住省,一切遵照舊章,不准逾期逗遛,致開盤踞之漸。該督等正可藉此責成該夷小心,不准干預滋事,仍應密飭該管文武及洋商等隨時認眞防察,倘該夷越分妄爲,或有勾結漢奸營私骫法情事,立即驅逐回國,以絶弊源。
25.68 道光十八年六月,咭唎兵船二隻駛至虎門外龍穴寄椗,經總督鄧廷楨會同水師提督關天培密爲設備,遣?仝鴕越Ƞ□瑏K示兵威,旋即駛去。
25.69 澳船二十五號名目:
  第一號咉咑嘩
  第二號咹哆呢咕嚕囌。
  第三號噧喴咇嘟嚧。
  第四號哋哩咕哆呢。
  第五號呢啊咕哂嘩。
  第六號咕咧哋。
  第七號
  第八號呢咕嘮啡鳴味。
  第九號喏
  第十號嘎。
  第十一號嗶喥嚧喥並咕嚕囌。
  第十二號唎咹喥嚧嗎。
  第十三號喴噧咧味哂嘩。
  第十四號嗎嗎噠。
  第十五號噧喴唎呱
  第十六號唩啲嚟喴嚕。
  第十七號嗉喏咖喇嚧。
  第十八號咈嘮呢嘮。
  第十九號
  第二十號喥咹哆呢。
  第二十一號啷囉哂呀哩。
  第二十二號喏
  第二十三號嘩
  第二十四號噧喴哋囉咱。
  第二十五號咈哂咕咑喇喥。
25.70 番舶視外洋夷舶差小,以鐵力木厚二三尺者爲之,錮以瀝青、石腦油,矴以獨鹿木,束以籐,縫以椰索,其碇以鐵力木,水桫底二重,或二檣三檣,度可容數百人。行必以羅經掌之者,爲一舶司命。每舶用羅經三:一置神樓,一舶後,一桅間,必三針相對而後行。向編香字號,由海關監督給照,凡二十五號。乾隆十年,同知印光任分守時有一十六號,比張汝霖接任止一十三號,二十馀年間飄沒殆半,澳番生計日絀,其夷目舶稅上貨抽加二,次加一五,又次加一。小艇曰三板,長丈馀。
  卷二七<夷商>二
25.71 廣東布政使潘思榘疏。(略)
25.72 部覆兩廣總督李侍堯議乾隆二十四年
  一、據稱夷商在省住冬,應請永行禁止也。外洋夷船向係五六月收泊,九十月歸國,即間有因事住冬,亦在澳門居住。迺近來多有藉稱貨物未銷,潛留省會,難免勾結生事,請嗣後夷船到粵銷貨後,令其依限回國,即有行欠未清,亦應在澳門居住,將貨物交行代售,下年順搭回國。查粵東貿易夷船,其自進口以至歸棹,原有定期,本不許潛留內地。近因行商等或有掛欠未清,以致該夷商等藉詞遷延,留寓省會,希圖探聽各省貨價,置買獲利,而內地民人亦遂有誘令誆騙者。今該督請於銷貨歸本後,依期隨同原船回國,則該夷商等不得藉詞逗遛,而內地商民亦不得往來交接夤緣爲姦,自屬立法制防之道,應如所請辦理。但夷商等既依期歸棹,一切銷貨歸價自應責成殷商公平速售,按期清楚,不得任意拖欠。即有零星貨物,未經銷完,伊等交易年欠自不無遞年通融搭銷帶還之處,但能信實相安,彼此不致苦累,原可無庸繩以官法。若令該夷按年歸國,將貨物交行商代售,其中不肖行商,知其勢難久待,或有意掯留壓滯,禹汏不免。嗣後遇有此等情弊,一經告發,地方官應將姦商按律處治,毋庸稍有寬貸。其夷商有因行貨未清,情願暫留澳門居住者,聽其自便,毋庸概勒歸國,以免擾累。
  一、據稱夷人到粵,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歷來夷商到廣,俱係寓歇行商館內,迺近來嗜利之徒,多將房屋改造華麗,招留夷商,圖得厚租,任聽漢姦出入,教唆引誘,縱令出外閒行,以致私行交易,走漏稅餉,無弊不作。請嗣後凡非開洋行之家,概不許寓歇,其買賣貨物必令行商經手,方許交易。如有縱夷人出入,以致作姦犯法者,分别究擬。地方官不實力稽查飭禁,一併參處。查夷商到粵,寓歇行商館內,稽查管束,原不許任意出入,若非官充行商招引投寓,不獨勾引出入無從覺察,而交易貨物多寡,不經行商通事之手,更滋弊竇。應如該督所請,嗣後令夷商歇寓責成現充行商館內,送寓居住,加謹管束。房屋或有不敷,並令行商自行租賃,撥人照看,毋許出入漢姦私相交易,但行商等不得以操縱在己,遂有把持短價勒掯。並令地方官留心訪察,嚴加查禁,則姦夤既可永杜而遠夷亦不致苦累矣。
  一、據稱借領外夷資本及僱倩漢人役使,並應查禁也。查近年夷商多將所馀資本僱倩內地經營之人,立約承領,出省販運,則本地行店亦向伊借領本銀生息,互相勾結。請嗣後內地民人倘敢故違,將借領之人從重究擬。查向來夷商到粵貿易,祗許將帶來貨物售賣,置買别貨回國,其應禁止出洋之貨,概不得私行販運。近來內地行店民人多有借夷商資本貿販,冀沾馀潤,致有劉亞遍等之徒借領謀利,教唆滋事,於地方甚有關係,應如該督所請,令借領資本之行商人等,據實首明,勒限清還,免其究擬。嗣後倘有違禁借貸勾結者,照交結外國借貸、誆騙財物例問擬,所借之銀,查追入官。至夷商所帶番廝人等,足供役使,原不得僱內地民人,此後設立買辦通事外,如有無賴民人貪財受僱,聽其指使服役者,應交地方官飭諭通事行商,實力嚴查禁止。倘有徇縱,一併懲治。
  一、據稱外夷僱人傳遞信息之積弊,宜請永除也。夷商購買貨物,分遣多人前往浙江等省,不時僱覓千里馬往來探聽貨價低昂。即如汪聖儀之案,臣等所發牌單公文尚未遞到,該犯先已得信逃避;又如欽天監劉松齡等兩次奏請方守義等願赴京效力,俱以澳門來信爲詞,皆由內地民人代爲傳齎信息,請永行停止。查外來夷商投行交易,自不得任其藉詞探聽,僱倩腳夫傳遞消息,以致內地姦商往來交結。此等積習亟宜革除,應如該督所請,嚴諭行商腳夫人等,嗣後一切事務,俱呈地方官,聽其酌量查辦,如有不遵禁約,仍前僱倩往來,即將代爲僱覓及遞送之人,一併嚴拏究治。至西洋人寄住澳門,遇有公務轉送欽天監,應飭令夷目呈明海防同知,轉詳督臣,分别諮奏之處,亦應如該督所請辦理。
  一、據稱夷船進泊處,應請酌撥營員,彈壓稽查也。夷船進口之後,向係收泊黃埔地方,每船夷梢多至百馀名,或二百名不等,均應防範。向例酌撥廣州協標外委帶兵搭寮防守,但外委職分卑微,不足以資彈壓,請嗣後於臣標候補守備內酌撥一員,督同稽查,其米薪日用,請於粵海關平馀項下,每月酌給銀八兩,並令附近之新塘營酌撥槳船一隻與該處,原設左翼鎮中軍槳船會同稽察,俟洋船出口即行撤回。查夷船收泊所帶夷梢,爲數衆多,種類各别,性多暴悍,易於滋事行兇,而內地姦民蛋戶,復爲勾引,均所不免,自應嚴行防範,不致滋生事端。今該督既稱向派廣州協外委一員,帶兵十二名,不足以資彈壓,應准其於督標內揀派候補守備一員,專駐該處,督同守寮弁兵,實力防範稽查。其候補人員,例無廉俸,所有每月酌給銀八兩之處,亦應如該督所請,准其於海關平馀項下酌量撥給,并酌撥槳船會同巡邏彈壓。至所撥弁兵,俟夷船進口派往,出口撤回。加有巡防疎懈,或致生事,該管上司即嚴行參處。

25.73 兩廣總督百齡、監督常顯議嘉慶十四年。(略)
  卷二八<夷商>三
25.74 澳門同知王衷駮西洋國使嚦吃哆吐喱喊嚹議嘉慶十五年八月
  一、據稟:舊例西洋夷人上省置辦貨物、料理貿易事宜,祗經唩嚟哆代稟澳門關口,即可放行,並無批照,求飭照舊章承辦。據府廳議,查夷人上下省澳,向由洋商稟明,粵海關衙門批照,俾沿途各衙門得於稽查。於乾隆五十四年,經澳門同知侯丞稟請,夷人上省由該同知衙門給照,辦理更爲周密。又於乾隆五十九年閒,該同知韋丞具稟,夷人上省亦照下澳之例,仍令行商就近稟請,粵海關衙門給照,庶稽查周密。兹該夷稟請由澳門關口准照放行,則沿途各衙門並無文檄行知,憑何稽察?夷人上下省澳,關係非輕,倘有疎虞,轉非設立澳防同知專司稽查之本意。嘉慶十二年,據夷官唩嚟哆具稟,業經會議,前例永遠遵行,未便妄請更改,今所請礙難准行。
  一、據稟:俯念澳夷無田耕鑿,准設二十五號洋船往來貿易營生,以資養育。彼時人口未獲盈千,今生齒日繁,男女計至五千馀衆。且因近年外國打仗,來往艱難,竟至衣食無資,乞再添船二十五號,俾得源流貿易,藉以養生。准粵海關及府廳查澳夷趁洋船隻,始於雍正三年,經總督孔毓珣題奉部諮,定以限制,誠恐夷船日多,來者日衆,請將彼時現存洋船二十五號,編列字號,作爲定額,祇准修葺補額,不准額外添置。推原昔日立法之意,誠恐船多人衆,或致滋事生端。嘉慶十二年,據夷官唩嚟哆具稟,業經會議,此洋船二十五號,係久經題定額數,未便無端添設,今仍請添造,礙難准行。
  一、據稟:澳額船鈔,昔蒙恩例准照東洋船例徵輸,曾有設立碑牌,永爲垂誌。今將鈔白呈查,應奉新例徵輸等語。並該夷續稟前由今移准粵海關查覆,澳夷洋船如新船頂額,即照東洋船例丈量,長闊相乘至一十五丈四尺以上作爲頭等,每尺鈔銀六兩二錢二分二釐二毫二絲二忽;長闊相乘至一十五丈四尺以下作爲二等,每尺鈔銀五兩七錢一分四釐二毫八絲五忽;長闊相乘至一十二丈二尺以下作爲三等,每尺鈔銀四兩。並無四等船例。另收澳例新船規銀七十兩,次年原船回澳,即照本港船例丈量,長闊相乘至一十六丈零作爲頭等,每尺一兩五錢;長闊相乘至一十四丈作爲二等,每尺一兩三錢;長闊相乘至一十丈零作爲三等,每尺一兩一錢;長闊相乘至八丈者作爲四等,每尺九錢。如相乘數目有不相近者,稟明以兩等船例對報,另收舊船規銀三十五兩。如外來洋船,不論初來再來,俱照東洋船例輸鈔,另收澳例規銀七十兩。再澳例係收十字花銀,應照庫平兌收,每銀一兩另補水銀八分,歷久遵行。遞年由粵海關衙門入冊報部在案,並無現增新例,毋庸另立章程。嘉慶十二年,據夷官唩嚟哆具稟,業經議覆,今應遵照舊章辦理,毋庸改議。
  一、據稟:洋船壞漏,必須修葺,僱用工匠之人,免其稟報,不致串通衙差弁役,藉端需索。准粵海關查覆夷船大修例,收歸公銀二十四兩,小修收歸公銀一十二兩,向有一定數目繳存關部衙門報部,未便免其稟報,以致歸公銀兩無著。一、據稟:凡有紅單鹽船經由寄椗者,飭定停泊娘媽閣□外,分列兩傍,無許擁進內河,將責載沙石填塞海道,且至洋船歸港,稍有挾碰,動輒生端。行據府廳查覆,紅單鹽船閒有擕帶零星貨物在該處交易,由來已久,未便遽行斥禁。如祇寄椗船隻,灣泊內地,誠恐勾串土人,載運夷貨出洋,走漏稅課,應請飭令灣泊娘媽閣口外,不得入口,以昭慎重。嘉慶十二年,據夷官唩黎哆具稟,業經會議,遵照舊章辦理在案,今應仍照舊章辦理,毋庸另議章程。
  一、據稟:白鉛一項,原係西洋傾銀鑄器必用之物,且合洋船責載最善之資,向例俱准澳船裝運出口。近因新例遞年限以七千擔出洋,緣額數無多,俱係黃埔别國洋船盡額購買出口,以致西洋等埠需用艱難,求恩給澳門遞年限以三千擔爲度,俾澳船得以裝運回洋。准粵海關及府廳查覆。白鉛一項,爲內地鼓鑄必需之物,先經前憲會同關部奏明,每年限以七十萬斤爲率。續奉聖諭,令大加裁減,或竟可不令放運出洋。查明設禁亦無不可等因。欽遵在案,是前定七十萬斤,爲數已多,難以再行加增。所有買鉛章程,前經議令洋商在佛山收買若干,由佛山同知查明斤兩,填給印照,運至省河,復赴南、番兩縣驗明,截角申報,關部衙門覆驗無異,始准夷人分裝出口。查辦最爲嚴密。況澳夷購貨向無行商承報,兹據稱每年乞准買運,若如所請則一切無所責成,似非前議立法防弊之本意,如果該夷必須白鉛,應令該澳夷即照外洋買鉛之例,自投洋商報明收買,應由佛山同知及南、番二縣並粵海關衙門遞相稽察,以免日久弊生,致滋浮買透漏之弊。
  一、據稟:澳夷設立唩嚟哆,係本國派點,在澳所有奉公接應及與華夷交涉事件,稟訴呈詞,俱由經理,當有權握。自後如有稟呈地方官不爲申理者,准其直達大憲,庶下情不致枉屈,而在澳華夷猶知畏敬等語。據府廳查覆,澳夷向來遇有稟陳事件,俱由地方官代爲轉稟,各憲示遵。至華夷交涉事件,向例亦由唩嚟哆據呈地方官准理,現在並無屈抑情事。應請嗣後如果地方官有不爲准理之事,固應准其直達大憲;倘並未稟呈地方官而直行越訴者,應即照民人越訴不准之條辦理。
  一據稟:上路來澳各處貨物以及日食所資,前因海道未靖,其水腳稅務較前加倍,以致貨殖高昂,華夷日用維艱。據府廳查覆,澳門地方貨殖,均由省垣佛山各處市鎮轉運到澳售賣,值價隨時長落,並無一定。嗣後凡民夷買食均照市價,公平交易,毋庸立定章程。
  一據稟:澳夷生齒日繁,人多屋少,竟至失所無依,求恩奏請准行新建。至各工匠,稟報批牌,飭定章程。如係舊屋重修,免其稟報。據府廳查覆,澳夷房屋廟宇,止准修葺壞爛,不得於舊有之外添建一椽一石,違者以違制論罪。嘉慶十二年,據夷官唩嚟哆具稟,業經會議,應永遠遵守,未便更張。至夷屋壞爛,許其復修。向來該承修工匠,先將應修處所繪圖稟報,以杜添建之弊,自應照舊稟報,以便稽查。地方官如果查明别無情弊,立即批准給修,不得假於書役之手,以杜浮費而垂永久。
  一、據稟:澳夷買辦,既經點驗鄉民誠實者,給領牌照,免其改換新牌,不致串通衙差弁役,藉端需索。據府廳查覆,夷人買辦,嘉慶十四年奏准章程,凡夷人買辦,著令澳門同知選擇土著殷實之人,取具族鄰保結,始准承充,給予腰牌印照,以便稽查代買違禁貨物及勾通走私之弊。應飭上緊招募選充,將花名列冊申送,以憑傳驗。查此項人役,如係承充之後,或欲别業稟退以及病廢事故需人接充,應令其將牌徼銷,改換新牌,以杜私充滋弊。其牌務令當堂發給,不得假手胥役,以免需索。
  一、據稟:澳夷上省下澳及澳中華夷搬運貨物,應用挑夫,動以公務爲詞,藉端需索,每致留難阻滯。即夷人自有黑奴搬運家私,移頓貨物,實可無庸僱倩者,竟有攔街毆奪,起釁爭端,屢稟地方官嚴加究治,伊等頑抗異常。據府廳查覆,澳中挑夫設有夫頭,每逢渡船往來承挑貨物,及夷人上省下澳,均須僱倩。近因米價高昂,各夫頭因日用不敷,未免腳價比前較增,應請飭禁,不許多索。至黑奴搬運家私什物,應聽該夷人自便,挑夫倘有攔阻混爭,地方官出示查禁,有犯即行究處。以上各條,經粵海關監督、廣州府澳門同知循照舊章覈議,內如洋船、澳房不能添設;澳船稅鈔歷有定規,未便更張;白鉛祗能照依定數憑行,赴佛山填照向買,未便分給三千,聽西洋夷人在澳裝運。其馀各條,或原有禁例,或日久恐滋流弊,應如議遵循辦理。
25.75 廣東布政使曾會議詳駮咭唎國大班嗌議嘉慶十五年十月
  一、稱伊等辦理貿易,遇事遞稟,若必用夷字,恐致譯錯誤事。據該府等議,以內地稟事,悉用漢文繕寫事由,本係盛世同文之義。因外夷不識漢字,是以准用夷字,係屬格外體恤。今該夷商等情願學寫漢字,似於書同文之義尚無妨礙,即向來夷稟亦多用漢文,請俯順夷情,准其稟事時書寫漢文。本司道等議,查夷性譎正不一,恐致勾引內地民人代爲書寫,如遇有語涉荒謬,一經查究,則又以不諳漢文,倩人代寫爲推卸地步,不可不防其漸。應請嗣後如該大班能寫漢字,准其自書;若本不諳習,仍用夷字,免致狡混而杜弊端。
  一、地方官行用文書,諭內用蠻夷等字,似有輕侮之意。府議以蠻夷二字,係外國統稱,在南曰蠻,在西曰夷,猶內地民人曰漢人,祗係稱呼,並無輕侮之意。況澳門係香山縣地方,各國夷人往來貿易,遇有交涉事務,不能不由地方官就近查考,豈可推敲字句?請毋庸議。本司道等查,此係夷目等不諳文義,應如該府等所稟稱,毋庸置議。並請飭知洋商,明晰開導,示以並非輕侮,以釋其疑。
  一、地方官若有事至行,請先爲通知。府議地方官赴行查察,係爲防範內地匪民,慮有擾累外夷之事,本無可疑,先爲通知,亦屬兩便,並無窒礙。本司道議准,地方官有公事前赴洋行查辦,本非秘密,原可預先通知,以示推誠布公之道,應如所請辦理。
  一、公司船戶有事駕三板來往,關口巡役請無攔截。府議以夷船既准貿易,自應准其遇事往來,關口巡役查看往來船隻,事隸關部,請移諮查照舊章辦理。本司道議准,公司船戶遇有公事,似可准其坐駕三板往來,由粵海關查照向例辦理。倘有擕帶違禁貨物,仍須由各關口查辦,以示體制而免疎虞。
  一、夷商來粵貿易,須用民人爲挑夫、守門,所用不下數百丁。若用夷人,恐與小民爭執。府議以十三行及澳門公司館內向來僱用挑夫、守門、燒茶、煮飯、買物等項人等,均不可少,請照舊章准其僱用。惟跟班沙文向例並未准行,請照舊章禁止。本司道議准,挑夫、守門人等,若一概禁止,該夷人來粵貿易未免不能熟悉,自應仍准僱用。惟省城十三行及澳門公司館,每處需用若干名,應請移知粵海關酌定名數,飭行遵照,俾易稽覈。其沙文名目,仍應嚴行禁止。
  一、歷來護送貨船來粵之兵船,在川鼻、交椅、零丁、雞頸等洋面灣泊,因乘風時便難常在一處,請照常給買辦一節。府議以巡船護送貨船往來粵省,向有一定灣泊地方,業於嘉慶十年三月經總督那彥成具奏在案,自應照舊章辦理。但護送貨來,即當護送貨往,若貨船已經回國,巡船即不得逗遛外洋,致啓他國夷商口實。請嗣後咭唎巡船准令照舊護送貨船往來,貨船未經回國以前,准其給與買辦;若貨船已經回國,巡船即不得逗遛外洋,以符舊例。本司道議准,貨船在外洋來粵,惟祖家船有兵船護送,此係該國慎重之意,並未禁止。但兵船灣泊,例祗准在外洋地方,不得逼近內洋,自應仍照舊章。一俟祖家貨船貿易事竣回國,即應普同護送回帆,不得逗遛,亦不准再給買辦,如此立定章程,巡船自不能任意灣泊。
  一、貨船在內,巡船在外,不得不以三板往來相通,求禁止關口師船攔截。府議以巡船三板與貨船三板往來,關口斷難一一辨識,稽查之法,惟論有無違禁夾帶情弊。請嗣後咭唎貨船進口後,如有送信三板往來,在內出者赴省城稅館、黃埔稅館報驗;在外入者赴橫檔稅館報驗,驗明並無軍械私貨,由稅館給與照票,知會附近師船礮臺,准予放行,不必禁阻。其有違禁夾帶者,照例阻止。本司道議准,貨船駛入內河,巡船祗准在外洋停泊,如有三板往來,似未便全行禁止,然遇有出入各關口稅館,必須嚴查,如無違禁貨物軍械,給予照票,始准放行;如查有弊混,仍行阻止,則以體恤之中,仍寓防閑之意,似可准行。
  一、前日有港腳船出口,已得紅牌,被師船放礮向擊,求定章程禁止。府議以貨船已領紅牌,自應放行,不可阻止。但該船已赴稅館報明,稅口亦應就近知會礮臺,方知何船出口,以憑轉報。請嗣後貨船領牌出口,由稅口知會礮臺弁兵,可免歧誤。本司道議准,貨船出口既已領牌,自應即由稅口隨時知會礮臺驗放,以免阻止,致滋紛擾。
  一、咪唎國與咭唎國不睦,所有咭唎貨船常被咪唎在夷洋拏獲,其掠過貨物,亦不容隨便售賣。府議以各國船隻來粵貿易,均有原領各國批照可據,是以船至萬山,須用引水看過船隻,實有貨物,問明來歷,始赴澳門掛號。掛號後引至虎門報驗,方始引進黃埔。舊例相循已久,若驗明既係貨船,又有批照。另於舊例外别生枝葉,便易滋擾,請仍照舊章辦理,至夷洋有無夷船,互相爭執,內地無從查考,應毋庸議。本司道議准,查各國貨船來粵,惟以該國批照爲憑,其貨物來歷本難稽考,至該夷人等互相爭執,係外夷之事,不值顧問,應毋庸置議。
25.76 廣州府知府陳鎮覈咭唎國大班嗌議嘉慶十五年十月
  一、咭唎夷商稟帖准用漢文,係爲俯順夷情,遇事方便起見。如欵式語句不合,應駁換。再收其有關陳奏事件,請仍用夷字,以符體制。
  一、咭唎夷商稟事密封,交行商代遞,係指緊要事務徑赴總督轅門陳訴者。而言其尋常貿易事務,請仍赴粵海關衙門呈遞,以及交涉地方尋常事件,仍赴澳門同知、香山縣及縣丞衙門,就近呈遞,以昭畫一。
  一、各國夷商來粵貿易,統歸粵海關衙門經管。其有交涉地方事務,在澳門者,歸澳門同知香山縣及縣丞經管;在黃埔者,歸番禺縣及茭塘司巡檢經管,立法最爲簡便。惟咭唎向有護貨兵船,是以師船礮臺亦須隨時查考。此次議定章程,凡出入送信小三板船隻,均赴稅口掛號查驗,給與照票,如果該夷目等約束嚴緊,請由稅口知會就近礮臺放行,但不得稍滋事端,致違天朝一視同仁之意。
  一、大班嗌等在粵貿易,係受咭唎國王委任,其具稟大小事件與內地辦公無異,斷無以私廢公之理。請嗣後夷商稟事,但論其事之應稟不應稟,不問其船之開艙與不開艙。即有遲延,亦係伊等自誤,其事毋庸查問。如此則浮言可息,夷情益覺安帖。
  一、內地辦理犯法民人,本與外夷無涉,而以訛傳訛,最易煽惑。請嗣後辦案,如有交涉外夷之處,必先有文書飭行公司館查照;如無文書,即不干外夷之事,該夷商等無須詢問。
25.77 兩廣總督蔣攸銛監督祥紹疏嘉慶十九年十月
  查南洋諸夷,以咭唎爲最强,而並非富饒。惟藉貿易爲資生之計,其貨物不到內地,亦别無銷售之處,且呢羽、鐘表,中華儘可不需;茶葉、土絲,彼國斷不可少,是其不能不仰給於貿易者,其理易明。惟是懷柔駕馭,必當杜漸防微。粵民趨利若騖,首在查禁漢姦。近年如私借夷人貲本及拖欠夷債之鄭崇謙、吳士瓊、沐士芳等,均經照例懲辦。現復訪有曾爲夷人服役,积有家産,朦捐職銜,仍與夷人交結之李耀、李懷遠二名,業經拏獲查鈔,審明定擬,具奏在案。臣等仍督飭地方官密加偵訪,如禹毱此者均應逐一嚴懲,並不准民人私爲夷人服役,責成洋商通事稽查。其住居澳門及省城十三行之貿易民人,不得搭蓋夷式房屋,即售賣夷人衣履之舖戶,亦不得用夷字店號,以杜勾通而嚴區别。向來兵船護送貨船到粵,貨船自行進口,兵船即駛往零丁、潭仔洋面停泊。嘉慶十四年,原奏但稱不許進十字門及虎門各海口,語涉籠統。嗣後應仍其舊,不得駛入內洋,亦不准於所護貨船出口之後復有逗遛,致干驅逐。至設立洋商,令其互相貿易,即藉以稽察夷情,必須身家殷實,辦事明妥,交易始能公平;不欠夷人私債,庶不致爲夷人所輕視。邇來充當洋商者,共有十人,實在貲財素裕者,不過三四家。其馀雖皆有同商互保承充,而本非殷實,不過圖得行規承充,後又不善經理,無處揭借,不能不欠夷人之帳;既有夷帳,即不能不賒客商之貨,以抵還夷人,迨至積欠逾多,不敷挪推揜,爲夷商所挾制,是以評估貨價,不得其平,內地客商轉受虧折之累。若俟該疲行陸續乏敗時,再行清理,恐有積重難返之勢。向例貨船出口,海關監督衙門發給印照,回國即取具夷人兩無帶欠夷字甘結存案,此事竟成故套,難以憑信。臣等再四熟商,俟冬春交易事畢,派委明幹大員督飭總商伍敦元、盧棣榮,確查各商私欠夷帳多寡,如爲數有限,易於歸結者,勒限清完,准其承充外。倘拖欠過多,不肯據實供吐,即應奏明斥革,將承辦貿易行規歸於殷商分辦,仍照向辦章程查鈔變抵,不敷之數,令衆商按股攤還。現在各商已有代還之欵,應俟攤完後,分年續攤,並飭此後不得濫保身家淺薄之人,違者一體治罪。如此則夷人不能擡價居奇以挾制洋行,洋行亦不敢低估侵欺,以拖累商價,且夷帳既已清釐。每年貨船回國,即有未售完之貨,可交住澳門大班等料理,或酌留數人亦屬無多,仍嚴禁內地民人不准私往夷館。庶立法益臻周密,而弊端可期剔除。
25.78 兩廣總督李鴻賓監督中祥疏 道光十一年二月
  粵東省會濱臨洋海,番舶往來,防察最宜周密。乾隆年間,因咭唎國夷商違犯天朝禁令,經前督臣李侍堯奏定《防範外夷章程》五條,用資約束。迨日久玩生,漸形疎畧。道光九年,咭唎夷商因求減輸規銀,延不進口。上年又禹毥帶番婦住館,偷運鎗礮至省等事。雖一經具奏,該夷即知悔悟,不致始終抗違,但夷情詭譎,必須嚴申禁令,以重防閑。且舊定各條,今昔情形不同,亦有因時異宜之處,應酌量變通,俾可共相遵守。臣等率同藩臬兩司,將原定章程參酌時勢,量爲增減,責令員弁兵役實力巡防,行商通事認眞稽查,嚴內地之成規,即以杜外夷之滋事,似於控馭綏來之道,益加周密。謹會同覈議章程八條,敬呈御覽。
  一、夷商進口後泊船處所,應照舊派撥弁兵稽查,其住居行商館內,即令行商約束,以免滋事也。查原定章程,夷船進口,收泊黃埔地方,酌撥廣協外委一員,帶兵十二名,搭寮防守;併於督標內揀派候補守備一員,督同稽查;復於附近之新塘營酌撥槳船一隻,與該處原設左翼中營槳船,會同稽查,俟夷船出口,即行撤回等因。現在毋庸另議更改。惟是日久視爲具文,應隨時密加訪查,如巡兵怠惰偷安,即行分别嚴懲。至夷商寓歇洋商館內,向係責成行商管束,其置買貨物,必令行商經手,原以防範姦民引誘教唆。嗣後夷商居住行商館內,不許夷商擅自出入,致與姦民交易營私。其在省河坐駕三板船隻,不准揚帆飛駛,與省河民船碰撞爭鬧。凡附近省城村落墟市,不准聽其{遊蕩,以杜釁端。
  一、夷人私帶番婦住館及在省乘坐肩輿,均應禁止也。查各國夷人帶婦婢至省居住,久經嚴禁,迺上年咭唎國大班違例帶擕,已驅逐回澳。訪察來省之婦,係屬該夷商,由本國帶來,其隨從夷婢則係澳門居住之西洋婦女,受僱服役。嗣後應嚴諭各國大班、夷商,不許擕帶夷婦至省居住。倘敢故違,即停其買賣,並即押令回澳。一面責成關口巡查弁兵,如遇夷人擕帶婦婢赴省,即行攔阻截回。又飭澳門同知轉諭澳門西洋夷目唩嚟哆及番差等,此後西洋婦女受僱與各國夷婦服役,祇准在澳門居住,不准違禁聽其隨帶赴省,如違,惟唩嚟哆是問。至夷人在省坐轎,皆因姦徒送給及肩夫貪利所致,除諭飭各國夷人遵照,嗣後不得在省乘轎上岸外,併嚴禁姦商不得給送肩輿、代僱輿夫及受僱肩擡希圖獲利,一經訪聞,即嚴拘究治。
  一、夷人偷運鎗礮至省,應責成關口巡查弁兵嚴加禁遏也。查夷商在省不准帶擕鎗礮,禁令本屬森嚴,迺上年忽有夷人偷運運礮載至省城夷館,殊違舊制。嗣後應責成關口巡查弁兵認眞訪察,遇有夷人偷運擕礮赴省垣夷館,即行攔截,不准前進。若弁兵失於覺察,甚或知情放縱,致夷人復有偷運鎗礮至省之事,即提該弁兵人等,分别究擬。
  一、夷商僱倩民人服役,應稍變通也。查原定章程,夷商住居館內,除設立買辦、通事外,如民人受僱服役者,嚴查禁止等因。查內地民人僱給夷商服役,向有沙文名目,久己禁革,自應仍照舊章嚴行禁止,惟近日各國夷商來者益衆,其看貨守門及挑水挑貨等項,在在需人,而夷商所帶黑鬼奴,性多蠢暴,若令其全用黑鬼奴,誠恐聚集人多,出外與民人爭擾,轉致滋生事端。應請嗣後夷館應需看貨守門及挑水挑貨人等,均由買辦代爲僱倩民人,仍將姓名告知洋商,責成該管買辦及洋商稽查管束。如此等民人內有教誘夷商作姦,洋商買辦即隨時稟請拘究。
  一、夷商具稟事務,應酌量是否緊要,分别代遞自遞也。查夷商稟詞應否交行商代遞,抑應自行投呈,必須明定章程,方免混行越訴,應諭飭咭唎與各國夷商遵照。嗣後遇有事關緊要、必須赴總督衙門稟控者,應將稟詞交總商或保商代遞,不准夷人擅至城門口自投。倘總商保商執意攔阻,不爲代遞,致夷情不能申訴,方准夷人擕稟前赴城門口營員接交,其投稟時祇准一二夷人前往,不准帶領多人,張皇其事。若事屬尋常,行商並未攔阻,不爲代投及不應具稟之事,該夷人輒行逞刁違抗,帶領多人至城門遞稟者,即將該夷商貿易暫停一月,不准買賣貨物,以示懲儆。其馀尋常貿易事務,應赴粵海關衙門具稟。及尋常交涉地方事務,應赴澳門同知、香山縣及香山縣丞等衙門稟陳者,均仍准照常控理。
  一、借貸夷商銀兩,應杜拖欠弊端也。查原定章程,商民違禁借貸夷商銀兩、串引勾結者,照交結外國、借貨誆騙例問擬,所借之銀,查追入官等因。是行商借貸夷商銀兩,舊章久爲嚴密。惟行商與夷商交易,有無拖欠尾項,向於夷商出口時虛報了事,不足以昭覈實而杜朦隱。應請嗣後除商民借貸夷商銀兩、串引勾結者,仍照例究治外,其行商與夷商交易,每年買賣事畢,令夷商將行商有無尾欠報明粵海關存案,各行商亦將有無尾欠據實具結,報明粵海關查考。如有行商虧本歇業,拖欠夷商銀兩,查明曾經具報者,照例分賠,未經報明者即不賠繳,控告亦不申理。所有應償尾欠銀兩,應飭令行商具限三箇月內歸還,不准延宕,如已歸給,即取具夷商收字報明存案;若逾期不償,許該夷商控追。倘逾期該夷商不願控追,應聽其便;其當時不控,過後始行控追者,不爲申理,以杜新舊影射之弊。
  一、夷商不得在粵住冬,應變通舊章,隨時防範也。查原定章程,夷船五六月間在粵收泊,九十月間回國,不得留寓省城,探聽物價,置買獲利,及與內地民人往來交接,夤緣爲姦。如有行貨未清,情願暫留澳門居住者,聽其自便等因。乾隆年間,各國夷船至粵不過三四十號,今則多至七八十號至百號不等。近年咭唎國公司夷船每於七八月間陸續來粵,換兌貨物,至十二月及次年正二月內出口回國。該國公司大班夷商人等,於公司夷船出口完竣之後,請牌前往澳門居住,俟七八月間該國貨船至粵,該大班人等復請牌赴省料理貿易。此外港腳、咪唎各國夷船至粵生理,來去並無定期,非咭唎之有公司者可比。其一人名下,每年至粵船隻或一二號或三四號;或本人無船,將貨物附載别船售銷。該夷商均在省經理,是現在夷船既倍多於前,而收泊之期復無定,且其在粵經理商務,年久相安,自不必拘定以九十月間回國。嗣後夷商如果早抵省城,貨物全銷,仍令照舊按期返棹。倘遲至八九月間始行到粵,售貨需時,應責成各行商將住省夷商認眞稽查約束,一面公平售貨,迅速兌價,不得拖欠掯延。各國夷商一俟貨銷事竣,不論何時,即行隨船回國,或前往澳門居住,不得無故潛留。如此量爲變通,則遠夷均無久滯省城之事,而姦民亦鮮藉端勾引之弊矣。
  一、咭唎國公司船戶駕艇往來,及夷商貨船領牌出口,均應遵定制也。查夷船貿易,其公司船戶遇有公事往來,坐駕三板艇隻自難禁止,應照舊准其駕駛。倘有擕帶違禁貨物,即著落各關口弁兵,嚴查稟辦。惟向來夷目船戶始准坐駕插旗三板船隻,若非夷目船戶,不得妄駕插旗之船,仍應循照舊章,俾無朦混。其由澳門、黃埔至省及由省至黃埔、澳門,均照舊章請給紅牌,毋得來去自由,致干查究。至夷商貨船領取紅牌出口,向赴稅館報明,仍應由稅口隨時知會礮臺驗放,免致攔阻滋鬧。
25.79 兩廣總督盧坤疏 道光十四年十月
  咭唎與內地通市,誠如上諭,必須有統攝之人專理其事,而經理又必須經紀中人,如從前之大班等項,方可與內地洋商交易。臣已飭洋商伍敦元等傳諭該國散商寄信回國,另派大班來粵管理貿易事宜,以符舊制,不得仍令夷目前來。致如嘮啤之徒生事端,有礙貿易,現復恭録諭旨飭商傳諭欽遵。
25.80 兩廣總督盧坤監督中祥疏 道光十五年正月
   竊外洋夷人來粵貿易,自乾隆二十五年奏定防範規條以後,嗣於嘉慶十四年、道光十一年經各前督撫臣先後酌議章程,奏准遵行。立法已屬周密,第奉行日久,或竟成具文,或漸生流弊。上年咭唎公司局散,該國商人自來貿易司總無人,雖經諭飭該夷商等寄信回國,仍派大班來粵管理。而現在商多人雜,事無統屬,必應頒發章程,俾資遵守。唯時事有今昔之殊,且夷公司既散,貿易情形與前亦稍有不同,除舊章無須更議,各條照舊申明曉諭,並將查辦夷欠、嚴拏走私各章程,先經專案具奏外,尚有應行酌量增易規條。經臣等率同藩臬兩司詳加籌議,肅體制以防踰越,嚴交結以杜漢姦,謹出入之防,專稽察之責,庶防範益昭詳慎,仍嚴飭洋商公平交易,各顧大體,俾諸番共沾聖澤,咸凜畏懷。
  一、外夷護貨兵船不准駛入內洋,應嚴申禁令,並責成舟師防堵也。查貿易夷人酌帶兵船自護其貨,由來已久,向例止准在外洋停泊,俟貨船出口,一同回帆,不許擅入海口。自嘉慶年間以來,漸不恪守舊章,上年又有闌入海口之事。雖該夷船駛入內河淺水之處,毫無能爲,而防範總應周密。除虎門一帶礮臺,現在分别增建移設添鑄大礮、籌備堵禦外,應嚴申例禁,嗣後各國護貨兵船如有擅入十字門及虎門各海口者,即將夷商貨船全行封艙,停止貿易,一面立時驅逐,並責成水師提督凡遇有外夷兵船在外洋停泊,即督飭各礮臺弁兵加意防範,並親督舟師在各海口巡守,與礮臺合力防堵。弁兵倘有疏懈,嚴行叅處,務使水陸聲勢聯絡,夷船無從闖越。
  一、夷人有偷運鎗礮及私帶番婦番哨人等至省,應責成行商一體稽查也。查夷人除隨身擕帶刀劍鎗各一件例所不禁外,其擅將礮位及鳥鎗軍械並番婦人等運帶赴省,定例責成關汛弁兵稽查攔截。唯關汛固有盤查之責,而夷商在省外夷館居住,其房屋皆係向行商租賃,該商等耳目切近,斷無不知,自應一體責令稽查。嗣後各國夷人概不准將鎗礮軍械及番婦番哨人等運帶至省,如禹毥行運帶者,責成租館行商查阻,不許令其入館,一面赴地方官呈報。如有容留隱匿,即將該行商照私通外國例治罪,關汛弁兵不行查出,仍分别失察故縱,從重究處。
  一、夷船引水買辦,應由澳門同知給發牌照,不准私僱也。查澳門同知衙門,向設引水十四名。遇夷船行抵虎門外洋,應報明該同知,令引水帶引進口。其夷商在船所需食用等物,應用買辦,亦由該同知選擇土著殷實之人承充。近來每有匪徒在外洋假充引水,將夷人貨物誆騙逃走,並有匪類詭託買辦之名,勾串走私等弊。迨事發查拏,因該匪徒詭託姓名,無從緝究。嗣後澳門同知設立引水,查明年貌、籍貫,發給編號、印花腰牌,造冊報明總督衙門與粵海關存案。遇引帶夷船,給與印照,註明引水船戶姓名,關汛驗照放行。其無印花腰牌之人,夷船不得僱用。至夷船停泊澳門、黃埔時,所需買辦,一體由該同知給發腰牌,在澳門由該同知稽查,在黃埔由番禺縣稽查。如夷船違例進出,或夷人私駕小艇在沿海村莊遊行,將引水嚴行究處。如有買賣違禁貨物及偷漏稅貨,買辦不據實稟報,從重治罪。
  一、夷館僱用民人,應明定限制也。查舊制,貿易夷人除通事買辦外,不准僱用民人。道光十一年,奏准夷館看守門戶及挑水挑貨人等,均由買辦代僱民人。惟愚民鶩利鮮恥,且附近省城多諳曉夷語之人,若聽夷人任意僱用,難免勾串作奸,自應定以限制,並宜專以責成。嗣後每夷館一間,無論住居夷人多寡,祇准用看門人二名、挑水夫四名,夷商一人僱看貨夫一名,不許額外多用,其人夫責成夷館買辦代僱,買辦責成通事保充,通事責成洋商保充,層遞箝制,如有勾串不法,唯代僱保充之人是問。仍令該管行商按月造具,各夷商名下買辦人夫名籍清冊,送縣存案,隨時稽查。其挑貨人夫,令通事臨時散僱,事畢遣回。至民人受僱爲夷商服役之沙文名目,仍永遠禁止。倘夷人額外多僱人夫及私僱沙文服役,將通事行商一併治罪。
  一、夷人在內河駛用船隻,應分别裁節,並禁止不時閒遊也。查夷人入口貿易貨船,停泊黃埔,其在省城澳門往來,向惟咭唎公司船戶准坐駕插旗三板船隻,此項三板船身較大,上有艙板,易於夾帶器械及違禁貨物。現在公司已散,所有插旗三板船應行裁革。至夷人在夷館居住,不准擅自出入。嘉慶二十一年,前督臣蔣攸銛任內酌定,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日准其附近遊散一次。近年該夷人往往不遵舊章,必須重申禁令。嗣後各夷人船到黃埔,或在省城澳門往來通信,祇准用無篷小三板船,不得再用插旗三板船隻。其小三板經過關口,聽候查驗,如有夾帶違禁貨物及礮位器械,即行驅逐。在館居住夷人,祇准於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日在附近之花地、海幢寺散遊一次,每次不得過十人,限申刻回館,不准在外住歇飲酒。如非應准出遊日期及同遊至十人以外,並赴别處村落墟市遊蕩,將行商通事一併治罪。
  一、夷人具稟事件,應一律由洋商轉稟,以肅政體也。查外夷與中華書不同文,其中間粗識漢字者亦不通文義,不諳體制,具稟事件詞不達意,每多難解;並妄用書信,混行投遞,殊乖政體;且同一夷務,或由洋商轉稟,或由夷人自稟辦理,亦不畫一。嗣後凡夷人具稟事件,應一概由洋商代爲據情轉稟,不必自具稟詞。如係控告洋商事件,或洋商有抑掯不爲轉稟之事,仍許夷人自赴地方官衙門稟訐,立提洋商訊究。一、洋商承保夷船,應認派兼用以杜私弊也。查夷船來粵舊例,係由各洋商循環輪流具保,如有違法,唯保商是問。嗣恐輪保有把持之弊,凡港腳夷船均聽其自行具保,惟現在公司已散,所來夷船散漫無稽,若責令仍照舊例由洋商輪保,恐有抑勒之弊,而竟任其自行擇保,亦難保無勾串情事。嗣後夷船到粵,照舊聽其自投相信之行爲認保,一切交易貨物,請牌完稅公事,均由認保承辦,收納餉稅。查照則例,毋許絲毫加增,仍每船設立派保一人,各行挨次輪派專司查察。如認保行商與夷人通同舞弊作姦,或私增稅銀,拖欠夷帳,責成派保之商,據實呈首,分别究追,派保徇隱,察出並究。
  一、夷船在洋私賣稅貨,應責成水師查拏,並諮沿海各省稽查也。查各國夷船販運貨物來粵,理應入口完納稅鈔,由洋商發賣。乃該夷船等往往寄泊外洋,進口延緩,亦有竟不進口旋即駛去者,不特躉賣鴉片,並恐私銷洋貨。臣等每據稟報,即嚴切批行舟師,催令進口,如不進口,立時驅逐,不准逗遛,並在各海口分派員弁,嚴拏走私匪徒。歷經拏獲出洋販賣鴉片人船究辦。惟粵省與福建、浙江、天津等省,洋面毘連,各省姦徒坐駕海船在外洋與夷人私相買賣貨物,即從海道運回。此等姦販既不由粵省海口出入,無從堵拏,而洋貨分銷,入口漸少,於稅餉甚有關係。嗣後應責成水師提督督飭舟師在於外洋常川巡邏,如有向夷船私買洋貨商販,即行拏解究辦。並立定章程,無論何省海船置買洋貨,一律赴粵海關,請用蓋印執照,詳註貨物數目,不准私買,諮明閩浙各省通行遵照,並於各海口嚴行稽查。如有海船運回外洋貨物,查無海關印照,即屬私貨,照例究辦,船貨入官。
  卷二九<夷商>四
  * 據《職官表》整理,原在姓名旁均標有“澳門”二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