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卷輯録説明

湯開建

  1997年,我向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申報的古籍整理項目“澳門歷史文獻漢文資料匯編”獲得批準,並列入國家教委“九五”立項規劃中。由於這一項目工作量太大,加上時間緊,經費少,因此,在實際進行這項工作時,我又將資料搜集限制在明清時間段。通過三年時間的緊張工作,原訂任務基本上按計劃完成。在此期間,澳門基金會管理委員吳志良博士對這一項目表示了極大的關心,並希望將這一項目併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已在進行編輯的《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一書中,由澳門基金會贊助出版。後經廣東省社科院鄧開頌教授多方聯絡並徵得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同意,形成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澳門基金會、暨南大學港澳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三方合作之局面。是爲文獻卷編輯工作之原委。
  由於本書立項在前,搜集整理資料在前,而合併工作在後,再加上兩個項目內容的部分重疊,如檔案出版物中的澳門資料,亦是我們原項目的內容,但卻與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選編的檔案重復。經過核對、驗證,最後決定將我們選編國內及臺灣出版的有關檔案出版物中約70 萬字的澳門資料全部刪除,而保留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之原件。在這里留此贅語,一是藉此説明我們對原有任務所完成的工作量;二是藉此對參加檔案出版物澳門資料搜集整理的同志致歉;三是藉此向未來的讀者解釋,我們爲什么沒有收録《清代外交史料》、《清季外交史料》、《籌辦夷務始末》、《文獻叢編》、《史料旬刊》及硃批奏折、諭旨、聖訓、起注居等書中的澳門資料。
  下面,擬將我們所輯録的明清文獻中的澳門資料作一些説明:
  一,凡明清文獻中的葡萄牙、澳門資料,部分與澳門有關係的荷蘭、西班牙及英咭利資料,部分與澳門關係密切的西方傳教士資料及通過澳門傳入內地的西方科技文化資料均爲本卷的收録對象。
  二,明清文獻中的澳門資料往往多次重復出現,對於這種重復,本卷採用兩種處理方式,明代部分,由於澳門初期歷史綫索不甚明朗,且十分復雜,故對於同一資料復見多處者,均一併收録(個别較長文章除外);清代部分,由於重復太多,一般祇採擇其中一種最原始的記録,如王先謙《東華録》抄自實録,我們則採實録而不用《東華録》(《光緒朝東華録》成於《德宗光緒實録》之前,故採之)。中葡多種條約,既見於《清史稿》、《清朝續文獻通考》等,又見於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匯編》,如見於前者之條約,後者不再收録。清代人物傳書甚多,且多相重,故本卷僅收録《清史稿》、《滿漢名臣傳》、《碑傳集》、《碑傳續集》數種,其他如《清史列傳》、《清代七百名人傳》及《國朝耆獻類徵初編》等書澳門資料不復録。另如《皇朝通志》、《皇朝通典》及相類之書中澳門資料多爲轉録國史、實録之材料,故本卷亦予刪棄。還有廣東、福建地方志及《粵海關志》、《廣東海防匯覽》諸書中澳門資料有一部分是歷朝沿襲相鈔者,對於這一部分完全沿襲相鈔資料,除保留最原始一種外,其馀全部不録。書中很多奏章以(略)處理者,其原始文字多與檔案相重;但也有部分內容重復的資料則因爲文字記載的差異和詳略,或是爲了保存文意的完整而仍保存下來。
  三,由於本卷將明清時期的澳門資料分爲明、清兩大部分,故在同一冊書中保存有明清兩代澳門史料者,如史料相對獨立,則分别録入明、清兩部分,如《澳門記略》、《中西紀事》等。但亦有些明代資料僅僅是清代澳門史料的引述,而無法分割獨立出去者,爲保存敘事的完整,故一併録入清代部分。
  四,關於澳門勘界的資料存世甚多,由於澳門基金會已經出版黃鴻釗先生主編的《中葡澳門交涉史料》,其中將《澳門公牘録存》、《澳門界務録》及《澳門界務爭持考》三種澳門文獻主要資料全部收録,爲了避免重復,本卷僅收録黃書未收録之澳門勘界資料,上述三書除收録《澳門界務爭持考》之敘(黃書未録)外,其馀不録。
  五,由於受出版經費及全書文字篇幅的限制及考慮印刷製作諸問題,明清文獻中有關澳門圖像資料不予收録;現存明清時期澳門金石、碑刻、楹聯諸方面資料不予收録;清代漢文報刊雜誌中的澳門資料如《澳門政府憲報》、《遐邇貫珍》、《華字日報》、《知新報》、《循環日報》、《澳門新聞紙》、《濠鏡叢報》、《香山旬報》、《中西聞見録》、《中外大事匯記》、《集成報》、《實學報》及《點石齋畫報》等均未收録,擬另作專題。
  六,本卷收録文獻下限一般定在1911年,但有個别民國以後的文獻由於記録較多的明清澳門史料,故亦予收録,如《香山縣鄉土志》、汪兆慵《澳門雜詩》、陳沂《澳門》等。
  七,本卷收録澳門資料分類編纂,其分類法主要依據所録文獻的性質,兼參照中國古籍四部分類法編纂。收録文獻盡量選擇現代出版的點校本,如無點校本,則以通行本爲底本,予以標點,不出校勘記;如有明顯錯訛,於文中徑改,並注出原文。
  本卷收録資料,第五冊及第六冊第三編、第四編由我負責,第六冊第二編及第五編由陳文源負責。其中,鄧開頌教授提交《盟水齋存牘》復印本,羅蘭桂、趙利峰、王東峰、甘方明同學亦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被刪除部分的檔案出版物澳門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多出自羅蘭桂、趙利峰二人。陳燕、王英、趙殿紅、張勁、謝琦、鄒衛東亦參予部分工作。全卷多數標點工作由陳文源負責,趙利峰在後期校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卷的資料選編、校補、審定及最後的點校把關亦由我負責。明清文獻,浩如烟海,其中蘊藏的澳門資料尚有許多,特别是清人文集,我們未能寓目者不知凡幾,故漏輯者必然。作爲一部較爲完備的大型資料書,資料的搜求上不能竭澤而漁,是令人遺憾的,但卻又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故讀者在使用這部資料書時如發現有漏輯甚至標點上的問題,祈望批評指正。
  湯開建
  一九九九年十月於廣州暨南花園小萬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