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卷·明代部分
 

15.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

方豪

15.1 總督兩廣部院楊諭廣州知府 康熙五十七年五月初三日


  (上略)復於五十五年十一月內,奉旨兼武英殿監修書官伊都立等紅字票一百五十張,散給各天主堂居住之西洋人,並外國洋舡內體面商人,俱給與帶往西洋去,催取回信;至今未見回信。事關奉旨事理,可傳集在省各堂西洋人,諄切曉諭,仍着各堂西洋人應行轉知澳門西洋人,一體上心,寄信前往,催促從前兩次差去龍安國、艾若瑟等回信。此事西洋人關係重大,不可不同心設法,催取回信。倘或以國遠延擱推諉,或恐自悮矣!特諭。
  梵蒂岡檔案處第二五七卷,頁三六七至三六八

15.2 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奏折 乾隆十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西洋所奉天主教,乃伊土舊習相沿,亦如僧尼、道士、回回,何處無此異端?然非內地邪教,開堂聚衆,散箚爲匪者可比。若西洋人僅在廣東澳門,自行其教,本在所不禁,原不必如內地民人,一一繩之以法;如其潛匿各盛州、縣、村落,煽惑愚民,或致男女雜遝,自當嚴行禁絶。

15.3 上諭 乾隆十九年閏四月初四


  臣覆覈情罪相符,隨經照擬,批結在案。至馮文子即馮大千,應遵旨解回澳門安插。第現經審明馮文子實係福安縣民人,自幼跟隨前往呂宋貿易,並非西洋番夷,潛至福安傳教之人。應請俟徒限滿日,仍行解回原籍福安縣,交親族收管,不許復行出外講解教規,誘惑滋事。
  故宮博物院○○七二九五號檔

15.4 廣東巡撫鶴年疏 乾隆十九年五月初三日


  臣於未奉諭旨之先,據江蘇撫臣莊有恭、兩江督臣鄂容安,先後諮拏劉瑪瑙等,解江收審等因在案。今奉有諭旨,臣欽遵查辦外,立即通行所屬,如獲有劉瑪瑙等,即行詳報。臣一面奏聞,一面解回澳門安插,無庸解赴江南。臣仍不時留心稽察,毋任潛往他省,教誘滋事。
  故宮博物院○○六六一四號檔

15.5 兩江總督鄂容安、蘇州巡撫莊有恭會同上奏 乾隆十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經臣等訪聞,先後拿獲張若瑟劉馬諾、龔安多尼、費地窩尼小,並獲接引窩留之常熟縣人汪欽一、婁縣人周景雲及從教人等。又密行江西拿解引送之大庾縣人謝文山到案,飭令司道會訊。臣等先後親提研審,據張若瑟、劉馬諾、李若瑟供稱:“澳門會長季類斯等指引行教。謝文山、許方濟各,自澳門伴送伊等至周景雲、吳西周等家。龔安多尼係福建人,宗來典伴送至沈飛雲等家。費地窩尼小係徽州人,汪伊納小伴送至周景雲、吳西周等家。”該犯等堅供:“止欲傳教以報天主,並無奸騙及邪術迷人情事。傳教時,以油塗額,取其清浮向上;以鹽塗口,欲其宣講彼教;以水洒頭,取其清淨,至死後昇天,係教內相傳之語,並非伊等造作。所帶銀兩,係在澳門天主堂生息取利,以供伊等衣食用度。張若瑟傳教,係汪欽一代爲管理;劉馬諾傳教,係沈泰階代管;龔安多尼傳教,係奚青觀代管;費地窩尼小傳教,係唐元載、丁學初代管。從教之人計共八十馀名。李若瑟來日未久,不辨中土語音,並未傳教。”嚴訊汪欽一、謝文山等,各供無異;再三究詰,别無供吐。
  臣等正在審擬間,接奉上諭,令臣等就案完結,毋致滋蔓。將張若瑟等解回澳門安插。仰見聖主如天之仁,臣等自當欽遵辦理。
  惟查天主教煽惑人心,屢奉諭旨嚴禁。從前福建、江南已有正法治罪之案,今張若瑟等,仍敢挾貲遠來,以荒誕不經之談,設爲種種幻術,誘人入教。且别種邪教騙人之財,信從者雖衆,一加懲治,其惑易解。天主教則誘人以財,一經信從執迷,終身不悟,於風俗人心,甚有關係。杜漸防微,未敢輕忽。臣等愚見,可否將張若瑟等,照從前江西拿獲夷人李世輔之例,暫行隔别監禁,俾伊等稍知儆惕。至廣東澳門,爲夷人聚集之所,在彼自行其教,原可不禁。會長季類斯等明知天朝禁令,不但並不阻止,且以雖有禁教,行教無妨之語,指引夷人潛入內地滋事,實爲不法。仰懇聖鑒,勅下廣東督撫查明辦理。並將此後作何禁戢,不許再入內地傳教,有犯,即置重典之處,悉心酌議請旨。
  故宮博物院○○六八三二號檔

15.6 署理兩廣總督楊應琚廣東巡撫鶴年會奏 乾隆十九年七月二十日


  臣等欽遵諭旨,委員前赴澳門,會同該地方官,傳喚會長季類斯,明切曉諭。……據稱:“季類斯充當會長,不能先事防閒,致張若瑟私入內地;荷蒙皇上天恩,不加罪譴,矜全格外,凡屬夷人,靡不感激涕零。……”
  故宮博物院○○七二七八號檔

15.7 兩廣總督李侍堯奏 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初十日


  蔣日逵、劉芳名俱世奉天主教。從前有西洋人林若漢,在廬陵縣社下村買屋供奉耶穌畫像,吳君尚等信徒入教。嗣因林若漢患病回國,本年正月,吳君尚囑令蔣日逵邀請西洋人赴村掌教,蔣日逵即同劉芳名前赴廣東澳門,遇西洋人安瑪爾定,令其將安當、呢都二人接往江西,改裝同行。
  故宮博物院○二二八六七號檔

15.8 上諭刑部議復各犯處決情形 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江西廬陵縣民吳均尚主使蔣日逵等來粵,勾引夷人安當、呢都,前往江西行教;將吳均尚等分别絞淨、發遣;並安當、呢都,圈禁省城一擼吳均尚意圖傳教,滋事妄爲,自屬不安本分之人,但尚無不法别情,律以異端煽惑之條,自稍有間。可以量從末減。已有旨將吳均尚從寬免死,改發伊犁。其蔣日逵等三犯,仍照例發遣黑龍江等處,給與披甲人爲奴。至安當、呢都,潛至嶴門,改裝同行,亦干罪戾。第念外夷未諳中朝律令,著李侍堯令將該犯明白宣示,以江省刁民與伊等勾通行教,爲國法所必懲,業經刑部依律治罪。奉旨特念汝等乃屬外夷,如前此鄧類斯,懇求留住粵省之事,且爲准照所請。今安當、呢都,自罹憲典,猶復格外加恩,免其永遠監禁,飭回本國。汝等當安分守法,毋得再行出外滋事。嗣後如不知悛改,别經發覺,則當執法重治,不能曲爲寬宥。……欽奉諭旨,令通事林成明白宣諭。該夷人安當、呢都,叩首俯伏,回稱:伊等實因不知天朝律令,來至嶴門,聽從蔣日逵等,改裝同行,意圖行教。兹蒙皇上天恩寬免監禁之罪,飭回本國,再不敢復來滋事等語。臣即委員押發嶴門同知,飭交夷目暫行收管,俟有便船,即令附搭回國。御批:“是”。
  故宮博物院○二三九五八號檔

15.9 聖味增爵會司鐸西滿張公諱紹臺墓誌


  ……如我紹臺張公者,籍由畿輔,係出清門;超性過人,早矢潛修之志;幼時邁衆,即堅嚮學之心。孝友格以至誠,因離家而就道;詩書敦其夙好,遂負笈以從遊;跡託海隅,途經萬里;神怡秘籍,日誦千言;不惜蠻烟蛋雨之衡,能辨蝌字蟲書之誤。德性臻於無間,學業底於有成。方余隨兩季父在澳讀書也,夙切斗山之仰,時倚几席之旁。維時,公及余之兩季父,俱已成品,幸獲追陪,常聆緒論,如手足之親,相聚五年,盟同金石;遽分兩地,悵隔雲山。憶公由澳北旋,設帳京師六載,嗣以養疴,寄鐸江左。而余亦由京奉命回南,其間聚散之感,契慕之殷,幾歷數年,欣慰一旦。……
  道光二十三年歲次癸卯十月中浣雲間沈韞輝謹述

15.10 聖味增爵會司鐸金公諱世達墓誌


  ……君諱世達,號逸雲,直隸廣平府威縣人,幼面岐嶷,至性過人,早失怙恃,矢志修業。年十七,即離家赴都,就東堂讀書。越五年,至澳門,其於身心性命之學,致知窮理之功,研慮説心,靡間寒暑。時余亦從遊在澳,與君懷丹鉛、共晨夕者數載。嗣余與君先後出澳至都,僑居南堂,奉畢牧命,俱司鐸雲間。
  道光二十八年歲次戊申季秋之月,崇沙沈邦彥謹撰並書
  載<上智編譯館館刊>三卷六期
  *方豪書中檔案史料均録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下冊